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晓光教授的新著《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地理研究》不久前已经付梓(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以下简称《研究》)。该书共计30余万字,第一次从空间和地理的角度系统梳理了12—18世纪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分别从徽州传统学术文化的形成和变迁、徽州区域传统学术文化的历史变迁、徽州传统学术文化的区域表征、徽州传统学术文化的空间传播、徽州传统学术文化景观等方面进行论述。笔者研读之后,深感这是一部视角新颖、论证有力、创见迭出的徽州传统学术文化研究的力作。本书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视角新颖。《研究》以12—18世纪徽州传统学术文化为考察…  相似文献   

2.
徽州宗族研究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徽州是一个宗族体系,因此徽州宗族的研究是徽州学的基础,徽州宗族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整体中国国情的认识,半个世纪以来,中外学对徽州宗族展开了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徽州宗族的资料积累也十分丰富,在新世纪开始之际有必要对徽州宗族研究一学术回顾和学术总结,以便在更高的层面上发展徽州学。  相似文献   

3.
徽州文书与徽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徽学之所以成为一门新学科 ,根本原因是大量徽州文书的发现 ;没有徽州文书 ,就不可能出现徽学。徽州文书现存约 2 0万件 ,内容涉及徽州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具有启发性、连续性、具体性、真实性和典型性等特点。正是由于徽州文书的学术价值被发现 ,才出现了以徽州文书研究为中心、综合研究社会实态、探寻中国古代社会后期发展变化规律的新学科———徽学。徽学研究将给宋代以后的中国古代史特别是明清史研究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胡适对徽州文化的继承与超越沈卫威地域性徽州学术的发生、发展、兴盛,依赖于其丰厚的文化基础,而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物质上的--徽州商品经济的发展,徽商的经济资助;精神上的--"新儒学"和"皖学"的学术精神的启动。从学术上看,徽州学派集中体现了清学尚实、...  相似文献   

5.
明代中后期心学在徽州的传播和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明代中后期,与朱子学“别立宗旨”的心学在徽州得到广泛传播,并在徽州士人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传入徽州的心学主要有二支,一是湛若水之学,一是王守仁之学。湛、王心学对徽州学术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它既使南宋以来朱子学在徽州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同时也导致了新安理学学派中形成了二个不同的学术阵营。这种状况一方面反映了明代中后期心学兴起以后,朱子学在全国范围内影响力的削弱.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徽州学术思想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清代道咸之际,安徽当涂夏銮及其四子炘、燠、炯、燮研治经史,成就不俗,是徽州学派后期的中坚,也是典型的学术世家。探析夏氏两代的治学成就,以及道咸同之际徽州的学术风气的概况。  相似文献   

7.
徐彬 《安徽史学》2007,(4):126-126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以徽州历史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徽学渐成区域文化研究之显学,一批学者致力于徽学研究,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其中,以新安理学和徽派朴学为主要内容的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因其在中国学术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备受学界关注,有不少重要研究著述问世.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的徽州文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国利 《史学月刊》2005,2(2):96-104
20世纪 80年代以来大陆史学界有关徽州文书的理论研究和整理方法的主要研究成果 ,可以从6个方面进行总结和评述 :1.徽州文书的性质和主要特点 ;2 .徽州文书的史学学术价值 ;3.徽州文书的上下历史断限 ,大量形成和存世多的原因 ;4 .徽州文书的数量估测和计量方法 ;5 .徽州文书的分类法与整理方法 ;6 .大陆徽州文书的收藏及其分布  相似文献   

9.
刘伯山 《江淮文史》2007,(5):116-136
抢救徽州文书,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我自20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有意识地在徽州民间抢救、收集徽州文书;至2000年8月,所藏徽州文书已达1.1万余件;2001年5月,本着"学术乃天下共器"的原则,将这些文书悉数正式捐  相似文献   

10.
周晓光 《安徽史学》2010,(5):73-78,121
学术文化中心地是指有具体地理位置、存在一定时间、对周边地区产生一定影响的学术文化聚散地.清代徽州传统学术文化中心地包括三种不同层次的类型,即第一类型紫阳书院、不疏园所在地,第二类型府、县学所在地,第三类型其它书院所在地.它们在存在时间、人才凝聚力和学术影响力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三类中心地共同构成了徽州传统学术文化中心地的层级网络,该网络具有每一层级的中心地数量,从最高层级往下依次递增;而每个中心地的影响力,则由最高层级往下依次递减的基本特征.就徽州传统学术文化中心地空间分布而言,它具有广泛性、差异性以及分布格局的时代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朱冶 《安徽史学》2022,(5):134-142
徽州学者汪循的学思表现,是明中期士人出处行事的典型代表。早在湛若水、王阳明心学入徽之前,汪循已揭开白沙心学与徽州朱子学结合的序幕。深植新安理学传统的汪循,受明前期大儒陈白沙、庄昶影响,着重强调儒学的践行特质,给明中期徽州学术带来新活力。以此为出发点,汪循以格君行道的上层经世活动来躬行其政治理念,并重新发掘徽州理学传统中的行动价值,以期重塑乡邦精神的实践面向,引导徽州后学注重践履的思想新风气。  相似文献   

12.
在徽学研究的论著中,对于徽州绅商在徽州当地社会生活中的活动和作用的学术关怀似乎稍嫌不足.徽州因山多田少,从外输入粮食又常遭受邻县遏籴,徽州文书《歙地少请通浙米案呈稿》和《祁米案牍》就记载了晚清时期因为"遏籴"而分别发生在歙县和淳安,以及祁门和饶州之间的粮食运输纠纷.本文以邻县遏籴为切入点,以"歙案"和"祁案"为主要资料探讨徽州士绅和商人群体在晚清徽州地方事务中的作用以及官绅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胡适曾经坦然承认徽州故里的生活经历、浸染的徽州地域化,是构成他的思想进化心路的一个重要背景。这些活跃的徽州因子,或隐或显于胡适的生活方式里,反映在胡适学术思想和政治思想的价值评判中。本从胡适新的宗教观“社会不朽论”以及对太平天国史实的学术判断等层面,将胡适思想发展历程中杂糅的徽州因素拣出,微观地分析胡适思想与徽州人要素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徽学学术讨论会述评陈柯云1993年10月下旬,在安徽黄山市召开了全国徽学学术讨论会暨徽学研究与黄山建设关系研究会。与会代表59名,提交论文约50篇,所讨论的问题涉及面广,也较为深入。以下问题是与会同志的关注所在。一、徽州学或微州文化的研究对象、特...  相似文献   

15.
冯峰 《安徽史学》2012,(5):84-88
姚鼐代表的桐城派与戴震代表的徽州朴学,常被视为水火不相容,章太炎称之为文士与经儒之争。但乾嘉时代同属安徽的两个学术重镇之间颇有渊源,两地学者相互影响,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方苞与江永有学术上的交往,两人学术志趣极为相近;刘大櫆则融入并深化了徽州青年才俊中盛行的"古文"学风。  相似文献   

16.
沈昕 《安徽史学》2011,(3):83-87
宗族结构是徽州宗族研究的重要问题。祁门善和程氏是明清徽州望族之一,在徽州宗族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从谱系结构、权力结构、祭祀结构、财产结构、社团结构五个视角研究祁门善和程氏的宗族结构,藉以反映明清徽州宗族结构的风貌和特点。  相似文献   

17.
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它形成于唐,盛行于宋、元、明、清,前后存在了一千多年。“书院的兴起和理学发展曾经结下了不解之缘,有着相互推动、互为因果的血肉联系。”①徽州作为程朱理学的故乡,其书院教育一直十分发达,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宋元时期,徽州所建书院即有47所。到明清时期,随着徽州学术的进一步繁荣,宗族办学热情的高涨,以及商人在财力上的支持,徽州的书院教育比前代更为兴盛,明末即有“天下书院最盛者,无过东林、江右、关中、徽州”②之说。从目前拥有的资料来看,整个明清时期,徽州新建和重建的书…  相似文献   

18.
胡迟 《江淮文史》2014,(3):141-151
正2007年申报国家级非遗名录时,徽州民谣和徽州民歌是同时申报的。当初我们对徽州民谣的入选信心满满,因为在徽学研究中,徽州民谣和徽州文书是最常见的引证。但评审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大热门的徽州民谣落选,名不见经传的徽州民歌却赫然名列其中。究竟是什么打动了那些见多识广的专家们?翻开徽州民歌的申报文本,有这样一段话:早在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徽州本土的音乐工作者,力排当时音乐界的所谓徽州没有民歌,至少徽州是个民歌贫乏区的错误认识,根据当时文化部关于  相似文献   

19.
方信是明代徽州人,太学生,生活于弘治到嘉靖年间,他编纂的《新安志补》,主要是对《新安志》和《徽州府志》这两部方志进行补正,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实用价值。一直以来,对于方信的生平知之甚少,甚至无法考证。本文将据有限的资料,对方信的家世、生卒年代及友人进行逐一考证。  相似文献   

20.
<正>新史料的发现,无疑有助于学术积累的增长和新研究领域之开拓,就中国古文书而言,敦煌文书之于敦煌学,徽州文书之于徽学,即是显著例证。而近年来各地不断涌现的地方档案文书及各类民间文献,藉之展开经济史、历史人类学、地域社会史、社会文化史等领域的研究,无疑是中国历史学界目前最为引人注目的学术亮点之一。清水江文书的发现、整理与研究,正是这一学术亮点的组成部分。清水江文书,是指明代以来遗存于贵州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历史文献之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