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2年1月间,山西省大同市一位业余爱好文物收藏者,来我办公室出示一枚小型尖首刀币,要求鉴定。经反复检验,仔细观察铜质、锈色并听其音,非伪作,且属出土品。据来者说是内蒙古托克托县黄河边出土的。 刀币首部呈尖形,背稍弧,椭圆形环,面、背皆有较低矮的周郭,柄面铸有垂直竖纹二道,背一道。青铜铸造,质薄。整体形制介于河北省 相似文献
2.
数年前,山西黎城县城关农民整地时发现一批战国小方足布,并送交县博物馆。布币共186枚,32种,其中宅阳布32枚、安阳布23枚、平阳布20枚。布币保存完好,铭文清楚,全部是小方足布。布长44-46、宽25-26毫米,重约6克。这批布币属战国中晚期赵、韩、魏,并有少量属东周,其中布铭有:宅阳、安阳、平阳、梁、襄垣、邬、长子、榆即、蔺、皮氏、处奴、平阴、同是、唐是、土均、中都、露、(?)、彘、高都、(?)阳、渝、涅、北屈、阳邑、(?)氏、(?)、隰城、莆子、木邑、马雝、王氏、(?)等。 相似文献
4.
2009年上半年,山西原平市西约五公里处发现一批尖首刀币.经了解,是当地人盖房挖地基时发现.刀币罐装,连同残破者总数约两千多枚.笔者收集到75枚这批刀币的资料,现将这批材料做简要报道,以便学术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5.
齐国古刀币面文有“齐△邦(立长)(长)夻(大)(?)(刀)”一种,见于《古钱大辞典》838、840、845、848、851-853、857、863、867等,通称“六字刀”。△字,黄锡全先生《先秦货币通论》①第五章“刀币”据张颔《古币文编》所收39个字形,将其分为7种: 相似文献
6.
“齐返邦长法化”[编者按 :“返邦”或释“ (拓 )邦” ,“法化”或释“大刀”]刀简称“六字刀” ,为齐刀中字数最多和面文释读争议最大者 ,一般认为是齐襄王为庆祝齐国破燕围困后 ,从莒城返回国都临淄而铸的复国纪念币 ,而“即墨之法化”是铸于齐即墨城的早期法化 ,铸量相对略多。据对见于报道的 1 0 0处有明确分类出土窖藏的 80 55枚齐刀币统计 ,“齐返邦长法化”刀约占总数的 0 43% ,“即墨之法化”刀约占总数的 2 5% ① 。由于“六字刀”出土很少和其特有的价值 ,从而成为古币中的大珍品 ,多为文博系统及海外大家收藏 ,国内个人偶有… 相似文献
7.
本文所述山东东南地区,其范围是指以今山东临沂市为中心,以沂、沭河流域为主体,古代齐长城以南的临沂、日照两市各县及周边市县。该地区东临大海、西接内陆、南与苏北地区相邻。具有居山、顺河、临海的特殊地理历史环境,在春秋战国时期,这 相似文献
8.
9.
由农具铲演变而来的铜铸币,究竟何时开始称“布”,尚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有些学者认为战国古籍中的“布”都是布帛之布,和铜铸币无关;铲形铜铸币称“布”始于王莽时。笔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战国古籍中的“布”可能指布帛,也可能指铲形铜铸币,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0.
11.
我国古代黄金衡制的演化确立,集中在秦汉之际。秦灭六国,以秦国旧制二十四两一“镒”的计量制度统一了各诸侯国繁杂的黄金衡制。然而,秦代统一黄金衡制历时未久,汉兴代秦,便确立了我国占代延续两千多年的十六两一斤的黄金衡制。 相似文献
12.
山西是个资源大省,宝晋局是清朝政府于顺治二年设在山西省的货币铸造发行机构,初名山西省局,雍正时更名为宝晋局。经乾隆、嘉庆、道光等几朝,均铸有背满文“宝晋”二字的小平制钱。道光末年,为解决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巨额军费开支,清政府被迫于咸丰三年开始实行通货膨胀政策,在全国范围内采取铸造 相似文献
13.
20 0 2年 3月 ,江西革命老区修水县一家农户在拆迁旧房时 ,从土筑结构的墙隙里发现一张修水县救济金融合作社于 192 6年发行的“当十铜元壹百枚”的农协货币 ,因墙土间隙不利藏存 ,且存放时间长 ,此币票面显得十分脏旧 ,并有多处被虫蛀馈成孔 ,对折处已完全断裂。所幸行名、面值、印章还完好 ,图案也只有七、八处虫眼。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农村普遍都成立了农协组织 ,至于江西农协组织是否发行过货币 ,在早期只闻修水发行过 ,但未见实物 ,《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和《中国历代货币》等书也未有记载或提及 ,因此不敢肯定 ,现终于找到了… 相似文献
14.
15.
2006年4月,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在洛阳市洛南新区王圪墙中石油大学学生公寓的发掘过程中,发现一批战国时期的平首布和圜钱,现将这批铜钱的相关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