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汉书·食货志》曰:"今半两钱法重四铢,而奸或盗摩钱质而取鋊,钱益轻薄而物贵,则远方用币烦费不省。""有司言三铢钱轻,轻钱易作奸诈,乃更请郡国铸五铢钱,周郭其质,令不可得摩取鋊。""鋊"就是铜屑。看来当时社会上存有奸盗不法之人,挫磨半两钱盗取铜屑牟利的现象;因为半两钱系平背且多数无内外廓,銼磨后不容易看出痕迹,给不法之徒提供了作弊的条件和机会。汉武帝更铸有周廓的五铢钱,其主要目的就是防止奸盗磨钱取铜。认为钱铸上面廓,钱背铸上内外廓,  相似文献   

2.
郡国五铢论     
西汉孝武时期铸行五铢有:郡国五铢、赤仄五铢、上林三官五铢。本文所论者为郡国五铢。该钱迄今各家论述未谛,有待研究。 一 《史记·平准书》“有司言三铢钱轻,易奸诈,乃更请郡国铸五铢钱,周郭其下,令不可磨取鋊焉”。《汉书·食货志》与此略异,如:“周郭其质,令不可得摩取[鋊]”。云云。颜注引孟康曰:“周匝为郭,文漫皆有”。文漫即面背。《书》、《志》所载“有司言三铢钱轻”,与汉《纪》殊异,因此造成泉界论述纷纭。  相似文献   

3.
汉武帝铸行五铢伊始,在不改变铸行原则的前题下,连续进行了几次改革。先是元狩五年,令各“郡国铸五铢钱”。继而在元鼎二年(前115年),因“郡国多铸奸钱,钱多轻,而公卿请令京师铸钟官赤侧”。紧接着,又于“其后二岁……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钢三官”①,彻底剥夺了地方政府的铸币权,完成了中央政府统一掌握铸币权的过程。对于汉武帝统一铸币权的原因和结果,即“郡国多奸铸钱、钱多轻”,和“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两点,历来史家和泉界均深信不疑,沿袭…  相似文献   

4.
自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春三月甲午,“罢半两钱,行五铢钱”^[1]起。至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除五铢钱止。这种以五铢为钱文的铢两货币前后行用了七百多年,是中国历史上流通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货币。由于历史上的多次放铸、盗铸,五铢钱的版别纷繁复杂,是品种版别最多的历史货币之一。  相似文献   

5.
永光版式谈     
东汉以后,货币经济衰退,实物货币抬头。考古资料表明,东汉中晚期剪凿钱、埏环钱等劣质钱盛行,铜钱的实际质量只有五铢钱的一半或更低。虽然南朝宋元嘉四年(427年)铸行四铢钱,规范铜钱流通,但由于民间盗铸,四铢钱终不能行。孝建元年(454年)正月“壬戌,更铸四铢  相似文献   

6.
<正>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公元1068年-1077年)铸有熙宁钱,有铜铁两种材质。铜钱有"元宝"、"通宝"、"重宝"三种钱文;有篆、隶、楷三种书体,元宝有小平、折二两种,通宝、重宝只有折二一种。下面介绍笔者收藏的三枚背有星纹的篆书熙宁重宝折二钱。图1,大样,此钱铸制精美,钱文小字篆书,四字端正,笔划纤细遒劲,接内外廓,"重"、"宝"二字小,"宝"字冠部左右不对称,左边竖笔较短,"贝"部呈圆形。内外廓精整,穿孔精修。钱背  相似文献   

7.
姜宝莲 《文博》2004,(3):84-87
五株钱的铸造始于汉武帝元狩五年,在这一时期,为了防止盗铸者摩钱取镕,五株钱的形制不仅采取了内方外圆的形制,而且又进一步周廓其质,出现了规范整齐的“赤仄(侧)”钱,这样就必须改进钱币的铸造技术,采用面范、背范均有钱模,并且相互对合的合范铸钱工艺,而范是浇铸钱币正面的范体,背范是  相似文献   

8.
四川威远出土大量“直百五铢”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8年1月,四川威远县黄荆沟公社秀峰桥开石厂的民工,在乱石泥土中挖出一个陶罐,里面有二十余斤铜钱。最近,我们将这批铜钱进行了整理。除少数残片外,共有一千七百零三枚。其中有半两钱、五铢钱,"直百五铢"钱等,直百五铢最多。 1.半两钱,一枚。直径2.4厘米,重2.8克,正面有内外郭,应是西汉武帝时期的货币(图1)。 2.五铢钱,三百二十五枚,可分三种类型; Ⅰ型西汉武帝时期所铸的五铢钱十三枚,直径2.6厘米,平均重约3.1克(图3)。Ⅱ型西汉宣帝时期的五铢钱二十枚,直径2.6厘米,平均重2.7克(图4)。Ⅲ型东汉前期所铸的五铢钱二百九十二枚,直径2.6厘米不等,平均重2.8克(图5)。 3.剪边五铢,二百八十一枚。直径1.8—2.1厘米不等,平均重0.7—1.8克(图7、8)。  相似文献   

9.
现今收集到任何一种半两钱,无论大小与轻重,都是两千多年前的古物。因为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已停铸半两,改行五铢钱。但四铢半两在市场仍流通相当长一段时间。1958年在广东南海县松岗废品收购店内,笔者花了一整天时间,蹲在店内拣选古钱。从几罗筐古钱中,发现多枚四铢半两,其钱身已磨薄,文字模糊不清。说明它不是出土品,而是与通宝钱混杂一起,长时间流通所造成。大跃进年代,乡民拿出贮藏多年的古钱当废铜出售,从四乡收购来的古钱,却未发现秦半两。自清.乾嘉朝以来,半两钱一直吸引着各方家的注视。史学家看“半两”,要追溯它两千多年前的…  相似文献   

10.
清代私铸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私铸小议戴建兵一、清代私铸鸟瞰有清一代私铸的情况十分严重,清政府严刑竣法也没有能解决这一问题。早在顺治年间:“各省开炉太多,铸造不精,以致奸民乘机盗铸,钱愈多而愈贱,私钱公行,官钱壅滞,官民两受其病。”①康熙二十三年因“钱重销毁弊多仍改重一钱,嗣...  相似文献   

11.
6-8世纪中叶在中亚草原建立的突厥汗国,是否铸造过铜币,一直没有定论。1987年12月24日,笔者在新疆西部城市、丝绸之路的重镇喀什,发现一枚古代铜币(附拓图)。该币系用红铜浇铸而成。外圆内方,外廓直径27.4钱穿内径7毫米,钱币厚度不均,最厚处为2.1毫米,重量为6.7克。钱币形制属中国五林货币体系。钱币正面:穿右为“五”字,五字非直笔交叉。穿左为“朱”字,清晰可辨。钱穿上部为“。”字。穿下为“晚”字。钱币正面无外廓。穿口的内廓,仅在左上方铸呈“n”形,而右下方缺铸。钱币背面:素背,无文字。有外廓,但已铸偏,仅…  相似文献   

12.
一、秦汉时期的铸币四川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为巴、蜀二国所割据,社会政治经济比较落后。四川境内的铜矿开采较早,巴蜀在冶炼技术上与中原各国相差无几,已能铸造各种生活用品和兵器,但在商品流通的手段上与中原列国相差甚远,还处于以物易物的原始贸易阶段。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使司马错灭蜀,后又灭巴国,徙秦民万户与当地居民杂居.1979年在青川县战国秦墓中即有半两钱出土,同出的还有秦武王二年的更修田律木牍,型制较秦统一货币时半两钱小,朱活同志推断,很可能为秦国移民私铸。五十年代在四川巴县冬笋坝秦墓中也曾出过两甾钱,(图1)、径3厘米,约重8.5克,钱形较厚,面有外廓背平素,文为篆书体左  相似文献   

13.
这枚五铢钱上的缀文已达到8个字之多,其钱体特征、吉语,与缀文半两钱很接近。故可以断定这两枚钱都是西汉时“吉语厌胜钱”。缀文半两钱,正面缀文是“日入千金”,背面缀文是:“长毋相忘”(图3) ,其特征是重斜穿、八柱、上鼻、下环。这种钱的形制比较奇特,也很稀少。该缀文半两钱的形制和缀文与周仲芬藏的“日千半两”,张齐斋藏的“长母半两”,王荫嘉藏的“长相思半两”,陈仁涛藏的“日入千金”(图见《陕西金融钱币专辑》第1 0期6 0页)极类似。钱背缀文“长毋相忘”反映了西汉时人们崇尚朴实、诚信、笃敬之风。像这种吉语以及残缺不全的成语,…  相似文献   

14.
1997年10月6日,三台县委D江镇村民在修筑公路时,于地下掘出文物数件。经鉴定.内有战国青铜剑一柄和半两钱数枚。半两钱.铜质,圆形方穿。其一.重约8克,直径3厘米.穿径1厘米;无内外廓;上下均有火口.人口宽07厘米;‘’半两”二字对读.阳丈.隐起.五篇篆.书风粗放。钱背平夷。其形制特征与青川墓MSO出土的战国秦半两钱之6十分相似。①其它几枚半两钱.大d。轻重略有出入。。与半两钱同时出土的一柄青铜剑.约重55O克。锈迹斑驳,两愕有残损;但剑体保存完好。通长565厘米。剑身长47厘米.中厚O.8厘米.隆脊有核.脊侧平斜无…  相似文献   

15.
四铢杂谈     
四铢钱是南朝刘宋政权的钱币。据史记记载:宋文帝元嘉七年十月,设立钱署,铸行四铢钱。四铢钱重如其文,轮廓形制与五铢相同。到孝建元年改铸孝建四铢,面文为孝建,背文为四铢,后来就干脆去掉四铢二字,面背文皆为孝建。四铢钱在初铸时因为盗铸无利可图,因此  相似文献   

16.
张建功 《新疆钱币》2005,(3):109-112
在古代献资料中,至今尚未发现有关清代新疆红钱私铸的记载。据《皇朝献通考》记载:早在顺治年间(1644-1661年),“各省开炉太多,铸造不精,以致奸民乘机盗铸,私钱公行”。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因“钱重销毁弊多仍改重一钱,嗣因私铸钱竟起,仍复一钱四分之制”。雍正年间(1723—1735年),“湖广河南等省私铸之尤甚”。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80年代,山东郯城古缚国旧址马陵古道附近,出土约30kg汉半两钱。笔者从中发现一枚背有阴纹内外郭的四铢半两钱,其径23mm,穿8mm,重2.4g。此钱面无外郭,穿右上方有自左向右六道凸起斜纹。背平,有犬齿状阴圈所形成的完整的“外郭”。穿口处左、右及下方三面也有阴纹形成的“内郭”。这一现象应属首见。目前来说,只能算是个例。其铸造规整,决非私铸。  相似文献   

18.
戴政 《新疆钱币》2009,(3):10-12,14
新疆历史上的货币在宋朝之前,一直都是仿铸内地形制的钱币铸造,比如两汉时期以及汉末以后有新疆仿铸的龟兹五铢钱,还有铸工轻薄粗劣的无文小钱。唐朝收复西域之后,入疆唐军又及时仿铸了“开元通宝,乾元重宝”钱以维持军队所需费用。目前,钱学界基本上对西域唐军仿铸过“乾元重宝”钱持肯定态度,但是西域唐军是否也仿铸过“开元”钱,观点还不一致,还需要有更充分的证据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9.
古钱     
朱活 《文物》1981,(11)
西汉五铢西汉自武帝起,昭、宣、元、成、哀、平各帝均铸五铢钱。今所见郡国五铢、赤仄五铢、上林三官五铢,均武帝时铸。郡国初铸五铢外郭不净,留有毛刺。赤仄五铢亦称锤官赤仄,是加大名目价值的当五钱。"赤仄"即"光  相似文献   

20.
笔者不久前在赵泰老先生处帮助整理安徽泗县平山出土罐藏数千枚半两钱时,拣出一枚花穿半两。其径24.0mm,穿6.7mm,重3.3g,正八角型花穿(其中面穿向内有坡度),角与角对称精确,花型美观,平背光洁齐整。“半两”二字含汉隶风格,方正严谨.“人”字短两,钱文与穿孔八角形图案风格统一,肉好平坦、圆整,外廓有一点流铜注角,通体生坑锈色斑斓,包浆完整。从整体风格推断,此钱应为文景时代所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