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清末民初中国机制币模具雕刻师,最知名者莫过于造币总厂聘用的意大利人鲁乔奇(Luigi Giorgi)。有关其人其事,笔者曾撰文发表于《中国钱币》2005年4期(总第91期),惟当时欠缺所谓的第一手资料,故深入探讨的念头从未中断。最近笔者在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档案馆查到原北洋政府时代外交部留存的《造币厂雕刻师义人解职请求优待案》卷宗档全文(彩页1图1),内有1910年的"造币厂聘订意大  相似文献   

2.
<正>在清末民初中国机制币铸造中心和祖模雕刻中心——天津造币总厂的历史上,李伯琦是一个重要人物。安徽省图书馆馆刊《学风》1934年第4卷第6期刊载的李伯琦撰《中国金币考》(署名李国瓌)、上海《永安月刊》1945年9月第76期刊载的李伯琦撰《中国纪念币考》,均为近代机制币发展史上的重要文献。不过,迄今尚不知李伯琦当年在造币总厂到底担任过何种职务。为什么这么说呢?李伯琦在《中国纪念币考》文中,至少有四次记述了他在天津造币总厂"主币政"的情况:一  相似文献   

3.
正上海《银行周报》1924年第8卷第33期、第34期连载《造币厂铸造银币之概要》一文。作者为南京造币厂技术人员孙尔安。《造币厂铸造银币之概要》以财政部南京造币厂(原称南京造币分厂,简称宁厂)的造币工序为蓝本,详介铸造银币的技术环节,是对民初国内比较成熟的机制币铸造工艺的科学总结。此文对当时正在筹备的上海造币厂也有所帮助。中国机制币铸造工艺形成规范,得益于清末以来广东官银钱局、北洋银元局、天津造币总厂等  相似文献   

4.
孙浩 《中国钱币》2005,(4):66-68
中国近代机制币的工艺史上,有位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物,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路易奇·乔奇(LuigiGiorgi)。或许是士大夫观念作祟,不看重工匠地位,所以早期有关这位“外籍劳工”的记述非常少,只能在“宣统三年大清银币(插三下)”、“民国三年袁世凯像银币”、“小飞龙金币”等签字版上可找到英文名,没有其他说明。按一般有关意大利技师鲁乔奇在华状况,钱币书刊多半引用张璜著作之《中国银圆及银两币目录》140页:“…意国人L·GIORGI雕刻洪宪小飞龙拾元金币,并未雕刻大飞龙币,当时有六位中国学习工程师向该意人学习雕刻技术,该意人于民国六年返…  相似文献   

5.
<正>"天津造币总厂于中华民国元年三月初二日夜间,被匪徒焚抢"。"民国元年三月二日,乱兵夜攻总厂,勇拒不支。于是,内厂悉成灰烬。损失生银及银、铜元,约值三十万两弱"。"兵变事起,总厂机器、厂屋悉毁"。以上就是民初涉及天津造币总厂的一些零星史料中,对1912年3月2日晚爆发的壬子兵变的相关记载。可见,乱兵当时把造币总厂作为一个攻击目标,而且有预谋地进行了焚毁。可让人难以理解  相似文献   

6.
天津发现清造币总厂遗址日前,天津市在房地产开发中发现清代造币总厂遗址。遗址位于河北区中山路,发现有造币总厂的石匾额,还有保存较好的造币车间、化验室和办公用房。天津造币总厂建于1903年,前身为清政府设在天津的铸造银钱总局,后又易名为户部造币总厂,是当...  相似文献   

7.
孙浩 《中国钱币》2014,(3):16-21,I0001-I0002
正历史上,天津城内外有地点不同的三处机器造币厂,分合变迁颇为复杂,其中最被忽略的是天津机器局新购西式造币专用机"洋法试造钱样"之事。1914年(民国三年)《造币总厂报告书》内仅以"机器局亦附铸银元"一语带过,这在中国机器造币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嚆矢,有如船过水无痕。本文谨介绍此"宝津"机造新式方孔制钱的始末及设备供货商英国格林沃铁厂,该处在造币之际官方正式名称是天津机器局,故本文以此名称呼之。  相似文献   

8.
<正>李伯琦(1887—1958),名国瓌,号伯琦、漱荪,别号瘦生,晚号嚣嚣子。他是李鸿章侄孙,其父为李鸿章四弟李蕴章之四子李经钰,其母吴氏为吴长庆次女。在清末民初中国机制币铸造中心和祖模雕刻中心——天津造币总厂的历史上,李伯琦是一个重要人物。安徽省图书馆馆刊《学风》1934年第4卷第6期刊载的李伯琦撰《中国金币考》(署名李国瓌)、上海《永安月刊》1945年9月第76期刊载的李伯琦撰《中国纪念  相似文献   

9.
正光绪二十九年(1903)清政府筹建造币总厂,有关开办及营运始末已另论故不赘述,惟成立时及兵焚后重建所用设备罕见叙说。笔者关注此事甚久,现将整理结果叙述如后。前清开办造币设备来源清政府当时与天津德商瑞记洋行(Arnhold,KarbergCo.)签《承订财政处购机合同》,"向美国头等著名常生厂定购"新式造银铜币通用机器全份。一般认为"常生"是音  相似文献   

10.
谈外币二枚     
2003年奥地利发行了世界上第1枚铌(Niobium)币,扩大了硬币金属范围。同时经过技术处理.铌质币芯呈现蓝色.也成为造币史上新举。  相似文献   

11.
<正>1945年出版的《永安》月刊第76期上,刊有《中国纪念币考》一文(计约7300字),署名李伯琦。李伯琦民初曾在位于天津的财政部造币总厂"主币政",且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因此,其所言的可信度较高。这篇文章也可视为近代机制币发展史上的重要文献之一。钱币研究者和收藏者经常引用此文内容,但经检索可知,迄今尚未发现在公开出版物中有对这篇文章进行全文披露的情形。除此之外,笔者又在《卫星》月刊1937年第4期上,发现另一篇署名李伯琦的《中国纪念币考》  相似文献   

12.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户部设立铸造银钱总厂,选址天津金钟河畔。三十一年(1905年)建成,定名为造币总厂,也称天津造币总厂。由于清代中央设厂较其它各省要晚,银元铸造时间短暂,加之中国旧有的银两制度,银元究竟是以“两”还是以“元”为单位,成了清末政府币制改革的重要问题,以致总厂从设立之初至宣统二年(1910年)所铸造的银元多未发行成功。如:光绪二十九年至三十年铸造的户部光绪元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铸造的户部丙午“中”字大清银币、光绪三十三(1907年)年铸造的丁未大清银币、宣统二年(1910年)铸造的宣统年造大清银币等。这些银币大都为样币或试铸性质,实际并未投人流通使用,今已成为藏家们心目中的珍稀品种。  相似文献   

13.
1915年12月南京造币分厂报告书说:"民国元年元月,改称中华民国江南造币厂……二月十日更换关防,文曰中华民国财政部造币总厂印……四月……时铸纪念铜币,镂五谷纹纪, 以开国字样,五月铸纪念银币……"众多版式的开国纪念币中哪些是南京造币厂铸造的,当时人们是了解的,如马寅初1922年10月11日谈滥铸铜元原因,曾言"近闻皖省轻质铜元,因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代货币大系》第八卷《清民国银锭银元铜元》中,钱聿国专论"铜元研究"在论及"仿制币与臆造币"时云:"袁世凯像铜元两种。一种是‘中华帝国洪宪纪元’,无面值,大小如十文铜元;一种是币背有英文THE FIRST YEAR OF HUNG SHUAN TWENTY CASH  相似文献   

15.
孙浩 《中国钱币》2005,(3):77-78
我国机制币之启始,得助于洋人协助之处甚多,若以个人论,最早涉及又为众所周知者当属英国人伟恩,但伟恩家族中与造币相关者不少,因此常遭张冠李戴。在国外集币界提起伟恩此家族,名声可说如雷贯耳,其先祖系在十八世纪中期自德国科隆移居英国,后代成员中有数十人担任雕刻师(die en-graver)或制模师(die sinker),几近主宰十九世纪英国币、章之雕刻。而雕刻师这种工作,除了要长久磨练技艺才能纯熟外,更要具有天份,故这项行业常会出现世袭现象。伟恩家族自1811年起之后八十年,有九人在英国皇家造币厂担任币章雕刻师,前后有三人担任皇家造币厂总雕…  相似文献   

16.
自从1982年意大利发行第一枚内外圈双金属币(KM111)以来,这种币型立即为全世界所仿效,形成了“双金属币热”。  相似文献   

17.
<正>民国初年,湖南造币厂的双旗嘉禾20文铜元,存世量巨大,版式众多。民国7年3月,张敬尧任湖南督军兼省长,将造币厂当摇钱树,于6月恢复生产,大肆扩建,购买设备,产量骤增,所铸即双旗嘉禾20文铜元。民国8年5月6日造币总厂呈财政部《请限制各省所铸铜元》其中即言"湘省所造减重二钱八分当廿铜元"。湖南《大公报》民国8年11月25日《造币厂现状》报道:"湘造币厂近月以来,逐渐扩充,本月只铸双铜元,不铸单铜元,计每日铸出双铜元八百五十万枚(即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上海壹两”究其是珍稀币还是臆造币的话题经笔提出后,二年来曾有几次在上海《钱币博览》和《香港钱币研究会会刊》上读到过评说的章。中否定上海工部局委托香港造币厂造币之原来说法,认为是香港造币厂为其产品谋求出路的广告币,  相似文献   

19.
"内芯+外环"形式的嵌套双金属币,最早始于1848年英国试制的流通套币。而首次正式大量发行流通的嵌套双金属币,则是1982年由意大利发行的500里拉硬币。由于工艺复杂、防伪能力较强,世界各国高额流通硬币常采用此形式;同时,由于其艺术表现力强,也是各国贵金属纪念币的常见形式。该技术发展至今,多重嵌套、不规则形状嵌套、非金属材质嵌套等更高水平的币品层出不穷,是硬币制造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中央造币厂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我国唯一的国家级造币机构。该厂由美国名造币技术专家克兰福特.赫维特(CliffordHewitt)先生负责筹建,采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最先进的造币设备,设计铸造能力为日产银元40万枚:中央造币厂自1933年3月1日起正式开始投产铸造当时的法定本位货币“船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