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嘎百福”歌是苗族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说唱文学。“嘎百福”是苗语音译。它流行于贯州省黔东南地区。最初在剑河县翁福南、纠洼和方秀等地,是作为酒歌来唱的。在流播过程中,逐渐为其他地方的苗族人民所喜爱,被称为“嘎百福”歌(有译为“嘎别福”的)或“嘎吾洼”歌。“嘎  相似文献   

2.
民族曲艺.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千百年来共同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是民族丈化的一个组成部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蕴含着民族传统的优秀品质和高度智慧。苗族曲艺嘎百福,就是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斗争中.创造的一种流传远久而广泛的民族曲艺。这种苗族兼说兼唱的曲艺艺术,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文化宝库,而且,在祖国艺术的百花园里,嘎百福就像盛开在苗岭的山花,令人动情,为人喜爱。一、苗族曲艺嘎百福形成的历史背景苗族曲艺嘎百福形成于何时.因为苗族无文字,没有记载而无法考证。但从嘎百福的说唱内容来看…  相似文献   

3.
《嘎百福歌》是黔东南苗族的说唱文学,主要流传在台江、雷山、剑河、施秉、凯里、榕江等县苗族居住地区,内容丰富,举凡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爱情,控诉封建包办婚姻罪恶,争取婚姻自由的英勇斗争;表扬社会上的好人好事,抨击人际关系中的歪风邪气;反映家庭中夫妻、婆媳和前娘后母之间的关系;揭露理老贪财图利的丑恶嘴脸;描绘酒席场合中的欢  相似文献   

4.
一、名称的由来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与华夏族有着共同的起源。燕宝所著《苗族族源探》认为.操川黔滇方言的苗族,是量尤的摘系。贵州丹寨的西部地区.自古被苗民称之为“尤人居住之地”〕。他们以农历十一月第一个牛日为岁首.称之为“吃尤”或过太年。传说.尤这个人是苗族的祖先.苗年十日祭祖就是祭尤。民族史家亦认为被苗族代代祭记的这个苗族先民尤,就是传说远古时与黄帝逐鹿中原的、长着两p牛角的量尤。在苗族古歌、神话和传说中.尤其是苗语称为“贾”的苗族文化史诗《道理书》中.多载有为生存需要而由苗族先民嘎里、嘎对等人…  相似文献   

5.
畲族人民世代口头流传下来的《高皇歌》,是一篇反映畲族起源、迁徙、婚姻、经济生活等方面内容的长篇叙事歌,在畲族群众中流传最悠久、广泛,且被畲族人民誉为“创世史诗”(或称“祖歌”)。它是一篇很有价值的民族史涛,是研究畲族历史十分珍贵的资料。由于畲族是一个长期迁徙的民族,加之历经世代手抄相传,因此各地流传的《高皇歌》内容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6.
《开亲歌》,是我省苗族的一部婚姻史诗。它长达万余行,内容丰富,既有苗族原始社会前期的婚姻形态的反映,又系统地唱述了苗族进入氏族社会后婚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不仅对研究苗族古今婚姻形态有价值,且对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以及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亦有重要参考价值。一《开亲歌》,流传于黔东南的黄平、凯里、施秉、镇远等县,及福泉、瓮安、镇宁、贞丰、安龙、兴仁、兴义等部分苗族地区。在它流传的中心地带黄平、凯里、施秉、镇远四县,几乎家喻户晓,不少人都会唱。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十年浩劫,现在能背诵整部长诗的,只有少数著名歌手。  相似文献   

7.
侗戏是侗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并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它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多流行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湖南省的通道,广西自治区的三江、龙胜等县的侗族村寨。一、侗戏的起源与流传侗戏最早流传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南部的黎平、榕江、从江三县。唐朝以前,侗族还处于原始社会时期,就产生了与其社会关系相适应的文艺形式:“耶”(即在祭把和重大喜庆活动时用的歌舞),“嘎”(歌)、“垒”(念词)和“碾”(传说)。  相似文献   

8.
《焚巾曲》是黔东南自治州苗族的丧葬风俗歌。其文化矿藏非常丰寓,对研究苗族的历史、哲学、道德、宗教、科学、艺术、思维等都有极大的价值。我曾经在《苗族“巫术艺术”论》和《苗族(焚巾曲)与布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锦屏县中部的偶里、娄江、稳江、铜坡等地,历史上属于苗族款组织“二十一早半”地区,这里分布着一支操苗语黔东方言东部土语的近2万人的苗族,在他们中间以手本的形式流传着一支《分亲和改装歌》(歌名为笔者所加)。歌创作的具体年代不详,从歌中内容分析,当在清道光以后。歌不长,为男女对唱形式。原文如下:男:世间龙脉有转弯,平地风波出水塘,我俩讲了一夜话,邀姣讲句话根因。我俩讲句古情话,讲句古话人思量。三十三挑三挑半,王白令冲的根长。古情旧的摆古根,几时分亲到如今?从前嫁男不嫁女,如今嫁女为哪行?如今才唱…  相似文献   

10.
南宗六祖慧能弟子释玄觉所作《证道歌》,以通俗的语言阐释永嘉禅观,在唐宋时期广为流传。敦煌文献保存有6个《证道歌》写本,是晚唐五代时期的《证道歌》版本,抄写随意,错讹较多;北宋道原《景德传灯录》是最早全文引录《证道歌》的传世文献。《证道歌》在北宋以后士宦文人间的广泛流传,与《景德传灯录》的入藏与刊刻密不可分;广州六榕寺存有宋刻《证道歌碑》,是现存唯一《证道歌》石刻,也是《证道歌》在两宋时期民间寺院传播的实例。本文再次探讨了敦煌本《证道歌》的作者、题署、抄写时间等问题,并结合传世文献梳理《证道歌》在唐宋时期的流传情况,同时对敦煌本《证道歌》进行校补。  相似文献   

11.
思州是岑巩县的古名,为苗、侗、土家等民族的原始聚居地。这里文明早孕,文化灿烂,流传着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仡佬族的《开天辟地歌》,苗族的《盘古开天地》故事及“跳宝抱神”舞蹈。而侗族的“喜难神”则别出一格,它既含还难愿的内容,又有逐魈的活动,不仅严肃,而且活泼、俏皮、喜气,有舞、有歌、有祭、有戏。在表演活动中,特别是以嬉戏傩神,不时用俏皮语言、性爱情谊的词语演唱,情趣横生,不时把观众惹得捧腹大笑。思州侗族的“喜傩神”,有着悠久的历史,据组传抄本《师门会兵科》、《道门犍牲科》、《起点九州科》等古籍所载:“是吾三界桥头,拜法之时,永寿元年,鬼神撩乱,太上老君给赐神傩”……“给赐神杖”、“给赐弟子”。永寿元年,即东汉刘志桓常乙未年  相似文献   

12.
歌曲本来应该是一种十分美好的艺术作品,但是,在“文革”那个荒诞岁月里,却出现过十分恶劣、丑陋、闻之令人作呕的所谓歌曲,其中有一首是不应被后人遗忘的,而应陈列于巴金老人倡建的“文革博物馆”里,供人研究,催人警醒。这首歌,是“文化大革命”中专供“牛鬼蛇神”唱的《嚎歌》。《嚎歌》在流传中有的叫《认罪嚎歌》,有的叫《牛鬼蛇神队队歌》。这是“文化大革命”所煽动起来的人类劣根性登峰造极的“杰作”。这是中国音乐史上最耻辱的一笔。即使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纳粹集中营里,法西斯匪徒们也只有过在留声机播放的古典音…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创世史诗,以南方为最多;而在居住分散、支系繁多的彝族人民中,创世史诗不仅流传于民间口头上,也见载于彝文经典中,其异文之丰富,实属罕见。因此,本文特对彝族创世史诗中人类起源神话的多种异文进行一些探讨。彝族创世史诗中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约可分为五大类: 一是物质演化说,即人类的发生可溯源至某种生物乃至无生物。如云南楚雄州流传的《梅葛》原始材料中有“人是雨那里出”、“人是大石头上出”等说法。但四川  相似文献   

14.
基督教的《圣经》伊斯兰教的、《古兰经》都是宗教的经典圣书。这些经典圣书经过理论家的神学思辩变得愈益精致与复杂,因此,也越来越不被群众所理解。相反,我国边远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的宗教经典,由于较多地保留了原始宗教的信仰和崇拜,在民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苗族的《焚巾曲》与布依族的《丧葬歌》就属于这类经典作品。《焚巾曲》是黔东南自治州苗族的丧葬歌。计1300余行。平时不能唱,只有在老人寿终正寝后,埋葬的当天夜里唱,并且不是一般的人,而要请“级别比较高”的巫师唱。唱时  相似文献   

15.
陶光福 《神州》2014,(2):263+265
<正>苗族民间情歌流传久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内容丰富,曲调优美。苗族民间情歌通常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抒情情歌,另一类是感伤情歌。本文拟对苗族感伤情歌《为什么留下我》进行剖析。一感伤情歌《为什么留下我》文本信息《为什么留下我》广泛流传于云南文山及红河等苗族地区,每到节日或者机会恰当的时候,人们往往吟唱起这首歌曲。特别是当对歌的男女双方都是单身家庭的时候,这首歌往往会把双方的感情推上极致,同病相怜,难舍难分。据多个歌者的叙述,歌曲是从上辈子的上辈子就留下来的,时代久  相似文献   

16.
文史书柜     
<正>《亚鲁王书系》(曹维琼卢现艺麻勇斌主编)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2012.12定价:1880.00元责任编辑:宋健谢丹华张忠兰闵英本书一套三册,《史诗颂译》《歌师秘档》《苗疆解码》。《史诗颂译》以苗汉对照的形式,完整地、系统地整理翻译苗族口头传颂千年的英雄史诗《亚鲁王》。《歌师秘档》用田野考察方法,采访苗族歌师70余人,记录了歌师们拜师学艺的传奇故事。《苗疆解码》以文化生态学的理论指导,从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传颂的区域、族群、生态环境、生存方式、颂唱场景、史诗变异等方面,整理记录《亚鲁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每一种语言要素都会浸透着一定的文化内容,体现出一定的文化特点。苗族的语言是在苗族的历史文化背景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苗语词汇能或多或少地反映出苗族的历史与文化。本文对黔东苗语部分词汇进行推理、分析,探索苗族历史文化的一些迹象。一、历史悠久的有力佐证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除了苗族民间流传的古歌、传说以及汉文献记载证明了这一点之外,苗语部分词汇也可以证明这一点。在黔东苗语里,“窗子”称之为khangdzaid,是“房孔”、“房沿”的意思!“坐…  相似文献   

18.
在苗族西部方言各次方言和土语区广泛传说着关于亚鲁的故事,在婚丧嫁娶、祭祀典礼、建房造屋、节日欢庆、人生礼仪等不同场合,唱诵《亚鲁王》是重要的仪式性内容。《亚鲁王》与苗人息息相通,以英雄神明的声威切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苗族人在生产、生活、生长过程中的护佑神。在苗族人口传心授的记忆中,这位英雄的王城和战死的地方并不遥远,苗语称为“格桑”。“格桑”在何处,本文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9.
彭玲 《丝绸之路》2003,(12):23-23
“花儿”的源起、产生和流传最早在甘青的河湟流域(包括今甘肃临夏、甘南州部分及青海海东农业区),现已广泛流传在甘、青、宁、新等省区。是一种以爱情为主要内容的山歌,适于在野外歌唱,河湟地区一年一度的“花儿会”上涌起歌风歌潮的高峰。  相似文献   

20.
李菲 《贵阳文史》2009,(3):83-84
去年初秋,由贵州省文化厅组织,展现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民间歌舞晚会——山花烂漫现身北京民族文化宫!此次展演主要通过地方专场的形式向世人展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资源和独特魅力。共由《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苗族芦笙舞》、《反排木鼓舞》、苗族《锦鸡舞》、苗族《铜鼓舞》等12个业已人选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节目组成,它们承载着借奥运大舞台向全世界展示贵州省原生态文化多样性的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