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东东 《沧桑》2011,(1):179-180,197
医疗活动中的知情同意权确立了患者在医疗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其实质是让患者参与到整个医疗过程中,并由其决定自己的身体医疗方案的自主决定权。该权利归属于患者本人,而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履行的是一种告知义务,它们共同维护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和法律体制的健全。因此,对医疗活动中的知情同意权和医方告知义务进行研究有助于保障患者的权利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医疗作为一种商业性活动,医者与患者之间不仅利益取向大不一致,且信息无法对称,致医患矛盾不可消解。为了缓解医患矛盾,民国政府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医疗制度,以规范医师药师行为,尽可能保证患者病体委托给医师后身体权能得到应有保证。但由于制度制定者也不可能了解医疗过程的全部信息,加之制度无法完整执行,医患矛盾仍十分突出。历史上主要靠医者职业道德保证患者病体得到妥善保护。然道德只能约束有道德之人,患者身体权的全面保护并无万全之策。因此,医疗本身能否商业化的问题,尚须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医患双方医疗服务合同关系的形成及其内容的分析,结合有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对医患双方之间产生的医疗服务合同纠纷的违约形态、违约责任的构成、归责原则、法律适用以及纠纷的解决方式进行比较详细的剖析,使医患之间的纠纷,得到较为圆满的解决,维护社会的稳定,保障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金生 《史学理论研究》2015,(2):138-146,160
医患关系史是研究医患关系的构成及其演变的历史,其发展变动与医患互动以及第三方因素密切相关。目前,我国的医患关系史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其深化和拓展似可从以下五个层面入手,分别是:医患行为史、医患纠纷史、医患认知史、医患伦理史和医患形象史。在医患关系史的研究中,除了医生和病人之外,医疗空间、医学技术、药物、国家、媒介、地方性知识等因素对医患关系影响尤大,似可成为医患关系史研究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至于如何提炼具有中国特色的医患关系史的研究旨趣,则有待学界去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早期,英国医患关系发生重要变化,病人话语权的弱化成为其突出标志。现存的医案印证了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既是医疗自身的转变,包括临床医学诞生以及医院兴起等的一个结果,同时它也受社会历史的影响,可以视为工业化国家处理社会问题这一大背景下的一个缩微景观。文章从历史的角度探讨英国近代医患关系转型中的话语要素,揭示这一转变中所蕴含的医学与人文动因,并对医患关系、病人权力等问题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6.
廉明 《神州》2013,(14):155-155,157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健康也越来越重视,这也就加大了对医疗机构的服务要求,而对于这些需求,当前我国的医疗需求又显得太过单薄,而现在人们的法律意识也越来越强,这就导致了医疗服务与患者之间不断发生纠纷,最近几年这种现象发生的越来越频繁,因此现在医院都已将医院信誉和医患纠纷作为首要解决的难点问题,不断的完善医院的信访工作,快速有效的解决医患纠纷的问题,构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7.
赵丛苍  曾丽 《文博》2022,(1):39-46
商周时期是中国医患关系发展转变的重要阶段。商、西周时期,巫、医关系密切,巫医掌握着主要的治病救人之法,身份等级较高,神权与王权成为维系医患关系的主要因素。至春秋战国时期,医学摆脱巫术而独立发展,出现了许多民间医者。走下神坛的医者需不断提高自身医疗技术,医术高低成为维系医患关系的重要因素。这一新型的医患关系为后世所继承,促进了中国古代医学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
华军  宋焕斌 《神州》2013,(4):151-151
医德从古至今被视为医生之魂,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体制转型,"医德为本"的传统准则已受到严重冲击,医疗行业道德滑坡现象成为不争的事实。在恶性医疗事件频发,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新形势下,用雷锋精神强化医务人员的医德教育,培养崇高的医德修养,使敬业奉献的雷锋精神通过医德教育内化机制转化为自觉的医疗行为,以适应卫生行业改革和社会发展需要,有着积极而深刻的意义。文章从几方面分析了雷锋精神在医德教育的价值,明确了将雷锋精神引入医德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并对其实现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袁帅 《神州》2012,(19):88-91
电视剧《心术》是国内首部大型医疗剧,一经播出就成为收视热点。此部电视剧是对医患关系的解读,旨在重塑医患关系的和谐价值观。在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的当下,这部电视剧的播出备受人们关注和热议。剧情介绍本片讲述了江州市云山医院神经外科一群医护工作者的故事。老大刘晨曦医术超群,而且为人正派,以"仁心仁术"受到医生同行和患者的欢迎,但是他的女儿南南却患有先天性肾衰,他和妻子一直  相似文献   

10.
清代政府在县以下的基层社会医疗体系建设中并未承担主要职责,这为儒医在社区生活中发挥作用提供了空间。儒医在承担济世救人角色的同时,也是如慈善、修桥铺路、义学书院、水利工程等地方公共事务的有力参与者、支持者和推动者。医疗技艺、医患互动和行医的道德资源,使儒医能够参与组织多方面的社区公共事务,并因此获得在基层社会中的特殊身份地位,从而与依靠功名、财富和德行及宗族等社会资源的乡绅,共同成为在基层社会发挥影响力的重要群体。  相似文献   

11.
医疗损害赔偿无过失责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过失责任,即在法定的特殊情况下,不论行为人的主观上是否有过错,只要其行为给他人人身或财产造成损害,就应承担民事责任。在医疗损害赔偿中,适当采用无过失责任原则,引进责任保险制度,能够缓解医患双方直接对立的局面,使医患双方当事人和其他有关的关系人的利益都得到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己经成为现代社会衡量人才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培养当代大学生沟通能力刻不容缓。影响大学生沟通能力的因素包括心理障碍等主观因素和家庭、社会、学校环境等客观因素。文章从高校教育中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评机制及培育途径等方面来探讨了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经济大潮中,我国医疗水平在几十年内急速发展。面对新的医疗形势,医院医疗设备在确诊、治疗等医学手段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更好的利用这些科技的产物,就能给医院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条件。面对日新月异的医疗环境,弥补我们在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中的缺陷,利用好医疗设备档案进而发挥出其最大效益,能让我们在今后的医疗竞争中立于不败的境地。  相似文献   

14.
西方医疗社会史是经由社会史与传统医学史的学科交叉而形成的新专门史。为了深入理解和把握这一新学科,有必要回顾20世纪医疗社会史产生的基本脉络和主要成因,阐述医疗社会史研究与整个文明史和史学演变趋势相契合的学术发展特点。同时,针对医疗济贫、医患关系等医疗社会史前沿问题,进行评价和反思。历史表明,医疗行业问题曾反复出现,医疗社会史研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彰显出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白爽 《黑龙江史志》2013,(15):93-93
<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使医院的建设与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推进,给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国有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与市场经济模式下的企业管理,使医院的档案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全民公益性的医疗服务与患者以消费者身份出现的医患矛盾,使医院病历档案成为医患双方发生争执的焦点;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应用增加了医院档案管理新的内涵。因此,准确把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的医院负担越来越沉重。医生作为一门以治病救人为主要任务的神圣职业,每天的工作量都非常大。医生除了面对每天的工作压力大以外,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在一定意义上促使了医患矛盾的发生。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医疗设备也越来越先进,高科技的引进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医院错误率的发生,因此,新技术的应用我国的医疗领域越来越受欢迎。  相似文献   

17.
《侵权责任法》规定的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确立了过错责任原则,有利于激励医患双方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除了依据《侵权责任法》第57条直接认定过错的几种情形以及医疗机构未尽到告知义务和未征得同意外,完全将证明责任分配给患者是不经济的,应该采用有条件的过错推定制度。雇主责任的确立有利于实现对患者的补偿,并能为医疗机构预防损害提供激励,唯一不足的是它忽视了对医疗人员的激励,应允许医疗机构在承担责任后根据医疗人员的过错实现追偿。  相似文献   

18.
时卓玉 《风景名胜》2021,(4):0257-0257
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更加关注就医体验中的医疗环境,因此,医院外部空间的景观设计应当受到重视。本文以植物景观的营造与设计为切入点,以成都市综合医院为例,分析并总结了当今我国医院外部空间环境设计所面临的问题,明确植物景观在医院外部空间环境设计中的作用,尝试提出我国医院外部空间景观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9.
曼巴扎仓作为藏传佛教寺院的医学教育和医疗机构。它在教育过程中贯穿着公益价值和医学人文教育思想,在医学实践中把藏传佛教的身、语、意概念用之于医疗叙事,从而使安多藏区的曼巴扎仓成为雪域高原的医疗中心。曼巴扎仓的医学叙事及其实践为消解当下的医患紧张关系提供了某种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20.
路丹丹 《神州》2013,(5):229-229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高龄患者在就诊时“路上时间长、候诊等待久、诊断时间短”的问题日益突出,患者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医院面见医生就诊,但几分钟即可就诊完毕,社区医疗服务能够明显的减少患者的路上时间和等待时间,增加医患勾通的机会,对慢性病患者、老年患者具有很高的实用性。然而,我国当前的社区医疗服务无论是在制度上还是运营上,都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就此展开讨论,并提出几点对策,希望能对我国社区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