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考古学研究的一项主要内容是“明了环境与人类的关系”①,因之对环境与生态方面的研究极为重视。本文从民族考古学的角度,谈谈史前人类的文化与生态的关系。按照吴汝康先生的观点,人类进化的历史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一是人类起源的阶段,或称之为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这是人类系统发育的早期阶段,主要是生物机体出现的时期。这一阶段的代表化石是南方古猿。二是人类发展阶段,包括从人类出现到现代的时期。在这一阶段中除了人的生物机体继续进化并达到更高发展水平外,人科这一支又出现了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特征,如制造工具…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创世史诗,以南方为最多;而在居住分散、支系繁多的彝族人民中,创世史诗不仅流传于民间口头上,也见载于彝文经典中,其异文之丰富,实属罕见。因此,本文特对彝族创世史诗中人类起源神话的多种异文进行一些探讨。彝族创世史诗中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约可分为五大类: 一是物质演化说,即人类的发生可溯源至某种生物乃至无生物。如云南楚雄州流传的《梅葛》原始材料中有“人是雨那里出”、“人是大石头上出”等说法。但四川  相似文献   

3.
东方文明的源头在哪里?华夏乃至华民族的根文化的起源在哪里?我国原始先哲的智慧依据又溯源何处?历史犹如一道道沉淀淤积的河床,各种图腾说、神仙说、山经海纬,无不残存着神文化色彩,这使人类学及人类发展史陷入一种神秘的虚幻之中;非神化的中华民族史前文明在哪里?有否与人类自然规律相吻合的所谓的“三皇五帝”?人祖伏義是神还是人?应该有其科学的定论,这是确立和拥有文明的基本点。伏義与大地湾遗址伏義氏被先民奉为三皇五帝之首。“伏義制九针,神农尝百草”说,伏義同时又算是“医祖”。《史记·三皇本记》载:“太皞庖義氏…  相似文献   

4.
郁心 《山茶》2011,(10):22-22
8月号《人与机器人》一文中,给人印象比较深刻的是Actroid—DER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改造。改造之前。“她”自我介绍说“我看起来就跟人类一样,是不是”;改造之后。“她”会说“我不是人类!我永远无法跟你们完全一样…我喜欢当机器人”。人们对她的这一进步十分赞赏。两种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隐藏在其中的深层意味是人类对机器人在潜意识中的恐惧:害怕它们将会脱离人类的控制乃至于取代人类、灭亡人类。  相似文献   

5.
《文物》2017,(2)
<正>宗教图像的演变与教义的发展密切相关,也涉及宗教文化的传播与演变,因此对图像的正确阐释,应注意宗教发展之脉络。从印度到中国,象头神从“加内塞”到“毗那夜迦”之变化,正是反映了这种情况。而对它们图像的认定,又表现出佛教和婆罗门教在中国的一些纠葛。试说如下。一在中国,同样是作为“象头人身”的神祇,毗那夜迦(Vināyaka)多被汉文佛教经籍所提及,而图像的原型则来自于加内塞(Ganesa)。这一切得从头说起。动物作为生命体不仅与人类息息相关,而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确立了“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观,并在这一哲学观的指导下,发现了唯物史观的伟大原理。实践是人类的活动;人类的实践活动,不但让世界按人的意愿发生着变化,而且也使人自身在这种活动中得到发展。对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揭示以及依此对历史之谜的解答,是《形态》的又一重要内容。它体现了“实践唯物主义”丰富而鲜明的人学色彩,表达了马克思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和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  相似文献   

7.
五四人说到“科学”何以更注意其“精神”和“方法”并具体化为实验主义和辩证唯物论?而在实践层面又为什么一度落实在胡适提倡的“整理国故”、顾颉刚为首的“古史辨”和郭沫若为代表的“社会史研究”之上?这些与今日一般认知的“科学”概念有相当距离的现象是本探讨的主要问题。这既有中国学人对考据方法相对熟悉而能有所为这一技术层面的因素,也因国人隐显不一的民族主义情绪在起作用。没有科学的支撑,国学便上不了台面;没有“国故”这一多数中国学耳熟能详的具体治学对象,以方法为依归的“科学”便不能落在实处。而传统化和外来化这种奇特结合与近代中国思想史和学术史上的一些特殊关怀又有着若即若离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儿子一打电脑游戏就很兴奋,一坐下来学习就皱眉。唉!”“他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可是没信心,说不想学了!”“今天他又逃学了"”……提到孩子有厌学情绪,家长们都是一张苦瓜脸。为什么会厌学?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层次需要理论中说,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类的需要。即人需要被尊重、  相似文献   

9.
一九七六年,恩格斯撰写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系统地阐明了劳动创造人的理论。这在人类起源研究史上,是继“人猿同祖论”之后的又一次革命性的大突破。人类起源问题与自然科学有联系,也与社会科学有联系,属于跨行科学。达尔文学派从研究生物进化深入到人类起源领域,其主  相似文献   

10.
1起情者依微以拟议这句话,是具体生发上文“兴者,起也”而言的。“微”字,牟、赵、向三本译释作“微妙(或曲折微妙)”,周译、龙译则解指“隐微”,郭注又谓“物之一端”。恐都不够准确。“兴”的手法确实有点儿“隐”,但这是指托物起情未可明说,应有读者联想思索的界人,即属理解方面的问题。这里说到的“微”,则谓兴体写法上的特点,它往往取日常的、细微而又形象具体的事物以触引情怀,类乎如今所说“以小即大”的状况,故“微”字应训细微。《斟诠》说“依微”谓“依托细物”,《义证》引征后进一步说:此即下文“称名也小,取…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的视线里,有一种东西五彩姿纷…… 什么是文化?文化实际上就是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一切具有传承性的结果。这种结果反过来渗透进人类生活,叫我们又可以说,文化也许就是生活本身吧?但是,生存在上述“结果”中的人却未必能认识到,自己的习惯性的表达方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陈四益 《炎黄春秋》2003,(10):80-80
蒙昧时代,人们造神,是因为无知与恐惧。文明时代造神,是为了一定集团的利益与需要———《易》曰:“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造神是为了“天下服”。为什么会“服”?《礼记》有云:“百众以畏,万民以服。”害怕了,所以就“服”了。钱钟书先生在引了这两句话之后说:这是“古人政理之要言也。”实在眼光犀利。钱先生的渊博,不可及。在引述中国的种种之外,又引证了外国的种种,那想法,同中国地异而心同,只是说得比中国人更直白、更赤裸。比如,相传奥古斯德大帝便说:“有神则资利用,故既欲利用,即可假设其为有。”著《君主论》的马基雅维利也…  相似文献   

13.
得丈人之力一人不学无术,靠老丈人的势力,考上了第一名。有人讲笑话嘲讽他: 孔门弟子入试,发榜时,先报子张第十九名,人们说:“他相貌堂堂,果然不错。”又报子路第十三名,人们说:“他虽不很聪明,也考在前面,全靠平时用功呵!”又报颜渊第十二名,人们说:“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这个名次屈了他一点。”又报公冶长第五名,人们很奇怪,说:“这小子平日不怎么的,为何倒考在前五名?”听笑话的人异口同声说:“全仗他老丈人的势力呀!”  相似文献   

14.
以文化人     
以文化人,即是要以文化、文明教化、变化、转化人。因其浩大、繁杂。文化、文明出现很早、很多、很杂,故几千年来至今,对文化、文明,全世界都难有一个明确的定论。善于厘清、敢于结论的《辞海》,也不得不下大包围地说,“文化”是泛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而“文明”似乎更难定义,直接说其“犹如文化”,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与“野蛮”相对。  相似文献   

15.
冥钱琐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冥钱,又谓之为冥币。“冥”,意有多指。其一指人死后之栖居所在,即“阴间”、“地府”也。冯衍《显志赋》说:“伤诚善之无辜兮,资此恨而入冥。”“币”者,钱也。尚指流通货币也。综之,冥钱乃专门用于随葬或火化的、专供死人享用的“钱币”。它并非归属于货币的范筹,但又往往被泉学界所涉及,冥钱应归属于冥器(或明器)之列。从考古发现看,早在石器时代人类便习惯用生活或生产用品随葬,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货币的出现,便出现了以流通货币和特制的专用于随葬的冥钱来殉葬的方式。诸如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海贝;又如汉代所谓的瘗…  相似文献   

16.
郁风 《神州》2010,(2):74-75
生活里,我们时常听人说“不好意思”,也常常有人因“不好意思”而懊晦。它的使用频率非常之高,缘何人们对它特别青睐?懊悔又跟它有何关联?“不好意思”又到底是什么意思?翻阅字典,它原本有两重含义,一是表示碍于情面而只能怎样或不便怎样;二是害羞,难为情。只是我发现,在现代生活里,除了这两重含义之外,它似乎还衍生了许多新的含义。  相似文献   

17.
考古学试图通过对古代遗存的发掘和研究以达到复原早期社会的面貌、认识人类社会与文化发展规律的目的,因此,它与多种学科发生密切联系是必然的,但是若仅从方法论角度来考虑的话,地质学和古生物学无疑是与之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考古学与地质学,一个是关于人,一个是关于地,而且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它们对于研究对象在时间跨度上的穷根究源,这就使其具有了非同一般的相关性。而人类作为生物之一种,又必然要遵循生物演化的一些通则。所以,近代科学诞生之前、天、地、人、生一直是困惑着人类的最大的问题。英国考古史学家格林·丹尼尔(GlynDaniel)在《考古学一百五十年》一书中评论说:彻底粉碎传统基督教的原教旨主义上帝创世说的四大力量,除了鲍尔等人的图宾根批判学派、赖尔的《地质学原理》、达尔文的进化论、再就是考古学所建立的史前文化序列了。  相似文献   

18.
《说文》切音声训与切音读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说文》作者许慎懂不懂反切?《说文》曾否用过反切方法?这在语言学史上是个相当重要而又颇能吸引人的课题,因为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对《说文》及其作者的正确评价,而且必然要与反切起源的探讨密切相关。自从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提出:“汉末人独知反语”,“许慎造《说文》……始有譬况  相似文献   

19.
薛立若 《中华遗产》2011,(7):160-160
《说文》说“儒.柔也.术士之称。”于是“温、良、恭、俭、让”成了一般人心目中儒家人的几个基本特点。然而儒家人的形象,并不仅仅停留在“柔”的层面上。孔子认为“剐、毅、木、讷,近仁”.而“巧言令色者,鲜矣仁”。但“木”与“讷”这两个特点,往往成为世人对儒家人有所诟病的借口,成为形容人呆笨的贬义词。木讷而弱势的儒家人,似乎并...  相似文献   

20.
好奇狂客洪亮吉的西域行章含《清史稿》卷356中的《洪亮吉传》说:“亮吉……长身,火色,性豪迈,喜论当世事。”所谓“火色”.大概与《三国演义》中“面如重枣”的关羽气色差不多。在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看来,这是忠贞的标志,也是正义的象征。官修正史如此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