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滨江道尹公署于民国三年(1914年)五月设立,署址设于滨江县(今哈尔滨)。为中级地方政权机关,其行政首领为道尹,由省行政长官呈国务总理大总统简任,掌理该道政务,并可依法发布道的单行章程,受省行政长官的委任或命令,监督财政、司法以及铁路交涉,节制调谴驻道内的巡防、警备队等事宜。该道尹有委任本公署职员及对辖区内的县知事监督权。其内部组织机构有内务、外交、财政、实业四科,公署设有卫队。滨江道尹公署成立初期下辖十县。民国十八年(1929年)二月东北政务委员会电令废除道制,滨江道尹公署至此撤销,成立滨江市政筹备处。该道道尹兼哈尔滨交涉员和吉林铁路交涉总局总办。历任道员有李家鏊、李鸿谟、王树翰、施绍常、付疆、董士恩、张寿增、蔡运升。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奉天省对县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主要内容包括县公署组织结构的调整,设置管理财务、教育、治安等其他行政机构。这些改革建立和完善了县级政区的行政体制,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县政改革奠定了基础,并推动了奉天地方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唐代道制改革与三级制地方行政体制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道制改革是以中央集权、分级管理为制度取向的综合性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革起于睿宗、玄宗之际 ,至代宗、德宗之际告一段落 ,经历了景云—开元和乾元—大历两大阶段。第一阶段的发展特点是改造贞观十道的虚设巡察单位性质 ,使之逐渐向实体地方管理层级机构方向发展 ;第二阶段的发展特点是受战争影响 ,加强了观察使、节度使等使府长官在地方行政管理方面的作用 ,同时改进加强了道一级建制的制度建设 ,使之行政实体化。第二阶段及此后百余年唐廷的地方行政 ,就在道级单位作为地方最高一级政府的体制下运行 ,形成道—州府—县分级管理的三级制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民政府、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各行政公署、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各县市人民政府、县(市)志编纂委员会,自治区各委、办、厅、局、生产  相似文献   

5.
伪河北省公署是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在河北境内扶植的“省级”傀儡政权。是日军在河北实施“以华制华、以战养战”政策的产物。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平津沦陷。到11月,河北全境沦陷,日军为达到侵吞中国的目的,在其铁蹄所到之处,搜罗中华民族的败类,成立傀儡政权,推行其“以华制华”的战略。1937年12月14日,日军在北平扶植成立了傀儡政权——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下辖河北、河南、山东、山西4个省公署。1938年1月17日,在日本侵略军一手策划下,伪河北省公署在天津成立,下设冀东、天津、保定、冀南四道(含平、津),伪天津特别市市长高凌霨兼任伪河北省公署省长。1940年8月由4道划分为8道。1943年11月15日,伪河北省公署改称“河北省政府”。伪河北省公署,秉承日本侵略军的意志行事,是日军在河北(含平、津)实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侵略的代理人。  相似文献   

6.
在《新疆钱币》图册中,新疆军阀混战时期各地政权发行的货币中有两种纸币(编号567、568)为“喀什区行政长公署红钱肆拾文”和“红钱壹百文”(俗称马绍武票),在这十五、六年时间里,这两张纸币一直作为极罕见品存世。笔者前不久在喀什有幸收集到一张“喀什区行政长公署壹两”的银票(见彩图),这说明喀什区行政长公署曾先后印制有“红钱肆拾文”、“红钱壹百文”和“白银壹两”三种面值的纸币。  相似文献   

7.
江沛 《史学月刊》2013,(1):17-21
翁有为教授主持的《行政督察专员区公署制研究》,入选2011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面世。翁著强调地区行政管理体制具有历史延续性的特点;在行政督察专员区公署制的设计与实施中,强调的是行政管理的效率与管理效能的扩展,中共与汪伪政权都采用此项地区行政层次,看中的同样是行政管理效率,意识形态的因素并不重要;此外翁著特别关注历史与现实间的关联性,把专员公署制在省县之间的上通下达作用看作是中国行政管理的必要层级。翁著提出了一些既有学术意义,也有现实价值的观点,是中国近代行政管理制度史研究领域一部高质量的力作。  相似文献   

8.
吴越国方镇体制的解体与集权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越建国后 ,镇海、镇东两军与唐朝时的镇海、镇东两军已大不相同 ,在与中原王朝关系方面已不具备方镇体制的内涵。建国后的王国体制由三个系统构成 ,丞相系统成为权力中枢 ,两军系统不再专擅地方大权 ,两军的地位为王国所取代 ,方镇徒有其名 ,其体制在吴越国已经解体。诸州升军 ,也不符合方镇作为州以上的道级行政实体的固有特征。从各种权力关系来看 ,吴越国已形成集权政治 ,体制的转换已经完成。  相似文献   

9.
宋代州级属官体制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代州级政府是地方行政体制的重要一环 ,而州级行政属官是佐助正副长官贯彻中央政令 ,处理日常政务 ,保证完纳税粮 ,尤其是办理日常司法政务的主要官员。宋代州级属官体制承袭于唐末五代 ,但又有较大的改组 ,呈现出人员减少 ,司法政务繁重等时代特点 ,在化解民间纠纷 ,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和加强宋朝的中央集权统治过程中 ,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全面抗战爆发后,山东大部沦陷,各级伪政权相继组建。伪山东省公署在济南创设山东省行政人员训练所,建设班是其中的一类班系,各班具有系统的组织办法、招生简章、课程分配、讲授和考试方案、毕业任用方法等。建设班学员生活负担重,生存是其加入伪政权的重要考量。行政人员训练所对充实各级伪政权、巩固日伪统治具有一定的作用,最终随日本侵略...  相似文献   

11.
1927年4月16日,武汉成立了由武昌市政厅、汉口市政委员会和汉阳合并而成的统一的武汉市政府,直属武汉国民政府管辖。三镇合一建市,成立市政府,这在武汉历史上还是首次,它标志着武汉行政级位的上升和三镇在行政体制上的一体化,改变了三镇各自为政、各有所属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清代新疆镇迪道建置沿革和职能特征演变,以及清末新疆建省时期道州县体系替代军府制之下多种行政制度并行体制的演变过程,体现了清政府治新政策的转变和道的职能变化趋势:民政权扩大和向准政区职能演变。本文辨析和阐述以上沿革过程,并对清代新疆道的建置沿革和对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政区的形成,以及为其他边疆地区建置变革提供的示范作用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唐代州县间的关系是“以州统县”,这种关系突出表现在州县间的上下级行政关系,构成了联结中央与地方的纽带。与此同时,中央政府出于行政管理的需要,赋予了州级对县级官员的部分管理权力,主要体现在州级可以参与县级官员的选任、考课和监察,这种制度对行政体制的运作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1945年8月6日至8月13日,在苏中一分区宝应县的射阳湖畔,召开了一次在苏中抗日根据地建设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盛会——苏中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苏中行政委员会和苏中行政公署。在75年之后,让我们一同重温历史,去感悟革命先辈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耕耘与收获吧!  相似文献   

15.
南京国民政府行政督察专员制度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一改此前地方行政管理三级制发展的趋势,采取省县两级管理体制。而自1931年开始而后逐步确立并推及全国的行政督察专员制度,遂又使省县两级制发生了重大变革。在迄今有关民国地方政制的研究中,对行政督察专员制研究甚为薄弱。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行政督察专员制创设的缘由,探讨了行政督察专员制酝酿试办之初创时期、分途并立之正式实施时期和统一体制及划一实施之定型时期诸阶段的历史概貌与演变轨迹,论述了行政督察专员制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镇守使署是北京政府时期较低级的地方军政机关。当时,地方军政机关由高到低依次为跨省的巡阅使署(经略使公署、筹边使公署、边防督办公署、检阅使公署等均属之)、省级的都督府(将军行署、督军公署、督理军务善后事宜公署、督办军务善后事宜公署等均属之)、省级或省辖的护军使署及省辖的镇守使署等,并由此形成了不同层次的地方军阀割据纷争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失败原因可以归结为:行政手段抑制价格,一二级市场之间定价体制不同,垄断企业价格难以市场化 中国物价正在第三次闯关。  相似文献   

18.
《台湾省1946年度工作检讨报告教育部分》系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教育处根据1946年该省教育计划实施状况撰拟而成,涉及教育行政、国民教育、中等教育及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及师范教育、社会教育、教育视导、国语教育等方面,反映了台湾光复后教育事业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19.
辽代地方监察体制,呈现出层级化特点,存在道、镇、州三级监察区,其中镇级监察区包括府、节镇与次级方镇。道、镇二级监察区,皆由长官兼掌监察,判官作为佐官负责具体监察事务。州级监察区,长官(主要是刺史)仅掌政务,不司监察,由录事参军监察州官和属县。各级监察佐官——判官和录事参军,作为监察事务的直接负责人,对长官也具有监察和制衡的作用,对中央有直达权。各级监察佐官的设置和权责,确保了地方监察职官虽附于行政系统,但仍展现出层级化、体制化的一面。此外,辽代存在临时遣使监察,是对地方三级监察体制的补充,强化了朝廷对镇、州的监控。  相似文献   

20.
论清末东北宪政改革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实施宪政为中心的政治改革是清末东北政治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具体表现在 :一是通过官制改革调整了地方行政机构 ,加强了地方公署对边疆的控制 ,为东北实施宪政铺平了道路。二是把司法独立作为实施宪政的关键 ,完善了近代地方司法体系。三是以地方自治为实施宪政的基础 ,促进了东北近代民主运动的发展。四是以谘议局为实施宪政的后盾 ,扩大了谘议局参政的深度和广度 ,并充分利用谘议局与商会的特殊关系 ,使公署、谘议局、商会形成一个有机体 ,从而东北的宪政改革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