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赤松是传临济正宗三十三世大和尚,创办黔灵弘福道场的开山祖师,破山大师再传弟子,敏树和尚嗣法弟子。他一生宣说佛法妙音,培养大批宗教人才,也是贵州佛教界的一代法门宗师,群宗思想史上的著名大德高僧。赤松和尚(1634-1706),法名道领,另号黔灵,赤松乃其字,俗姓韩,名景琦,明崇恢七年(公历1634年佛历2216年)4月24日生于四川控川东塔山青藤坝,排行第五。父中轩,母谢氏,为当地望族。六岁时父亲见背,由哥哥抚养教育,幼年已感生灭无常,哀叹甚深。叔父见他家遭变故,又聪颖过人,便接人憧川城中,研习儒学,一年末满,值明…  相似文献   

2.
黔灵山位于贵阳巾城区西北隅,原名大罗岭,旧名唐山,在明代以前,因其位于边隅,埋没于荒烟寒雨中,人迹罕至,属虎豺之宅区,狐猴之居地。迨至康熙十一年(1672)佛教临济正宗第33代传人赤松和尚于山中创建弘福寺,名其山为黔灵山后,才令人瞩目,前来游历山水,销影逅迹、弘法传道的光贤经哲,骚人墨客,高僧名释,达官贵人不绝于途。赤松,法名道领,别号黔灵,俗姓韩,名景价。其父韩中轩,母谢氏,祖籍浙江,后迁湖南长沙,最后移至四川渲川(今三台县)东塔山青膛坝,历有数世,乃为憧川名门望族。明崇恢七年(1634)四月二十四日赤…  相似文献   

3.
2002年是贵阳黔灵山弘福寺开山始祖赤松大和尚建寺330周年,农历七月十七,是赤松和尚示寂日,为了纪念赤松和尚,弘福寺在这一天举行隆重的庆典活动,内容包括纪念赤松和尚开山330周年庆典法会,“赤松道场”立碑揭幕剪彩、学术研  相似文献   

4.
《南方人物周刊》2011,(1):108-108
洗面革心日本江户时代,有一位名叫大愚良宽的掸师,将一生致力于参禅修行.不曾松懈过一天,他年老之际,一日.家乡捎来消息.他的外甥不务正业,成天吃喝玩乐,快要倾家荡产了,家乡父老希望这位和尚舅舅能大发慈悲救救外甥,劝他回头是岸.重新做人。  相似文献   

5.
七佛、七佛窟与七佛信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七佛、七佛窟与七佛信仰魏文斌十六国北朝时期,我国的佛教艺术尤其是石窟造像中有一种十分流行的题材———七佛。七佛造像源于古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代国王阿育王曾皈依佛教,极力弘扬佛教,使之成为世界性宗教。他在位期间(前271—前235年),颁布了许多石刻佛教...  相似文献   

6.
龚玉贤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著名的傣族老歌手,他的原藉是梁河县遮岛镇,于一九一一年出生在一户贫民的家庭里,十二岁时,因父母相继亡故,生活无着,就进缅寺当了和尚。四年后,因那时的梁河土司和佛爷见他自当和尚以来,用心攻读经文,就把他送到缅甸的曼德勒缅寺学习缅文和佛教经典。由于他勤奋学习,六年后就熟练缅语缅文和精通佛教经典而被提前晋升为召长(佛教中根长派的最高职称)。为了进一步地丰富自己的知识,他又到仰光、八莫……等地的许多缅  相似文献   

7.
佛教禅宗以衣钵为表信的传承方式,只传了六代祖师,他们是初祖达摩(印度人)、二祖慧可、三祖僧集、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这六大祖师中,具有卓越建树的,是“东山法门”的开创者道信和弘忍。“东山法门’标志着佛教产生了一个新的宗派──中国化的禅宗,即把印度禅变为中华禅,使之成为民族精神生活的有机部分。在黄梅县这个禅源祖地,四祖寺与五祖寺分别为道信和弘忍的弘法道场,因而成为名播古今中外的中国禅宗祖庭。四祖寺亦名幽居寺、正觉禅寺,建于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该寺在距县城15公里的西山。其主峰远望如双剑…  相似文献   

8.
清朝末年,章太炎先生曾流亡日本从事反清活动,他在东京的主要工作是主编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太炎先生是位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饱读诗书的国学大师,他精于小学(文字学),兼治佛学。有一段时间他曾想去印度游学,甚至设想过组织百名精通佛学的和尚去印度,把佛教重新传回佛教的发源地印度。 1908年时,章太炎一面在东京办报,一面利用空闲时间在《民报》社内讲学。这时他计划由他主持组织人翻译两本外国人写的佛学研究著作,但一试译就发现这两本书牵涉到写作佛经的原始文字梵文,内容很不好懂。对学术研究一丝不苟的太炎先生…  相似文献   

9.
千古楷模 百丈怀海掸师承继了开创丛林(和尚们聚居修行的处所)的马祖道一禅师的禅法以后,立下了一套极有系统的丛林规矩,人称《百丈清规》。所谓“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即是此意。  相似文献   

10.
余久一 《收藏家》2010,(9):35-40
余绍宋,字越园,早年曾用樾园、粤来、觉庵、觉道人、映碧主人等号,四十六岁后更号寒柯,浙江龙游人。光绪九年(1883年)十月初六生于衢州化龙巷,五岁识字,七岁入家塾,九岁从父授《尔雅》,读《说文》,后随衢州名儒王耀周从学七年,十六岁为诸生。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兴办新学,余绍宋被聘为龙游凤梧书院学长,是年二十一岁。  相似文献   

11.
赤松在晚年,除了进行多方面的佛教活动之外,多与名士为伴,并作了大量的诗文。赤松所著的《语录》五卷,《黔灵山志》十二卷,则集中地反映了他的禅学思想。赤松的禅学思想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和较为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2.
黄泳,字永平,福建莆田人,从小聪颖异常,年幼即饱读诗书,诗文下笔立就。宋大观二年(1108年).黄泳才七岁,即应童子科试,取得第一名,惊动朝廷。宋徽宗亲临面试,摘《小雅》中“如南山之寿”为首,由黄泳诵下句。黄泳当即诵道:“不骞不坠”,意为既不升天也不落地。徽宗十分惊讶。黄泳解释道:“古代诗人不识忌讳.臣怎能步其后尘”。徽宗认为十分有理.当即赐五经及第。[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傅山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书法家,同时他还对佛教深有研究,他以佛学为媒介,结识了天泽和尚。傅山与白云寺住持天泽和尚交往密切,在天泽和尚圆寂后还撰写了《天泽润公碑》。本文论述天泽和尚与傅山的交往经历及傅山与佛学的历史渊源,并从中探索傅山书法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4.
王凌 《福建史志》2014,(5):17-20
我国通俗文学大师冯梦龙生活在明末。明崇祯七年(1634年),他60岁那年到寿宁当知县。在四年任期中,留下了“政简刑清,首尚文学,遇民以恩,待士有礼”的美名(引自清康熙版《寿宁县志·名宦》)。尤其难得的是,他在任期间亲笔写下了一部佳志——《寿宁待志》(以下称《待志》)。  相似文献   

15.
弘福寺     
《文史天地》2009,(4):F0004-F0004
该寺位于贵阳市西北的黔灵山巅,为赤松和尚于清康熙十一年所创建,后经第十五代方丈慧海法师主持整修而为全国重要寺院之一。  相似文献   

16.
方挺 《福建史志》2006,(6):44-45
梁章钜,字闳中,又字苣林、苣邻.晚年自号退庵居士,祖籍长乐。乾隆四十年(1775年1七月初六生于福州淳仁里,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卒于温州,终年75岁。梁章钜一生为官数十年.有政治抱负,力行经世致学,造福于民,政绩斐然。同时他也是清后期福州著名的文学家、金石学家.他学识渊博,著述宏富。  相似文献   

17.
我的故乡巩义市,和登封市相邻。我不知道我父亲是什么时候认识少林寺和尚的。我大约是在15岁左右,有一年的阴历正月十几随父亲去登封少林寺,第一次见到了该寺的和尚。我记得,父亲和三位和尚接触较多:第一位叫贞俊,比我父亲年岁大,我叫他伯;第二位叫体性,比我父亲小,我叫他叔;第三位叫恒林,我同他的接触较前两位少,他是住持(即方丈),人们尊称他为“当家”。当时,少林寺里的出家人很多,主要是前两人接待。  相似文献   

18.
大足石篆山、妙高山两处举世罕见的木刻儒、样、道三教合一造像.在我国石窟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自民国三十四年大足石刻考察团以来.对其研究者甚众,温因诸多因素.至今无一人将其如实地全面著录。为使更多的人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这两处造像.现将我们的调查研究书于其后,请分家教正。-。石篆山、妙高山造像的内容石篆山、妙高山摩岩造像(国见封二、三).内容丰富.刻艺精美.是我国石窟艺术中不可多得的三教合一造像。其中.佛教造像居多一儒、道造像次之、在佛教造像中.凡佛(除毗卢佛头戴毗卢冠.冠下无螺譬外…  相似文献   

19.
今年4月8日,千古名刹大慈寺将恢复对社会开放,这是一个极大的好事。根据历史资料考证,大慈寺是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成都和尚英干和新罗(今韩国)无相禅师共同募建的。因无相原是新罗三太子,故大慈寺在成都民众中又被称为“太子寺”。唐宋时期,大慈寺是全国名的传授佛教经论的讲寺。不少名僧都是在此学习后,再游学四方以成名的。国内的暂且不提,声名远播日本的就有慧远、西岩慧了、兰溪道隆等。尤其是兰溪道隆,深受日本嵯峨天皇崇敬,是日本有禅师称号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20.
六朝是佛教在中国的第一个鼎盛时代,大江南北各地纷纷建立庙宇。364年,有个叫慧力的和尚在当时的首都建康城(今南京)建造了一所大庙,名叫瓦官寺。落成之后,众和尚设会请当地的士大夫来庙里鸣钟击鼓,名为弘扬佛法,实则请人捐钱。但捐钱的人,没有一个超过10万钱的,和尚们颇为发愁。有一天,一位不到20岁的年轻人来到庙里,在化缘簿上写下捐钱100万。和尚们都非常惊讶,望着这穿得毫不起眼的年轻人,以为他空口说大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