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氏八世诗集》是我省一部十分珍贵的地方文献。诗集由清道光年间潘元炜蒐集其先人八世十七位诗人的诗编辑而成。集中的诗大都是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对研究贵州明、清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价值。清代著名学者莫友芝曾称“黔中潘氏乃贵州第一世家”,这并非溢美之词。潘氏自明嘉靖时,朗陵先生由翰林起家,先后有诗人十三位;其同宗另一支由潘平山先生起,三世有四位诗人,两支共十七位诗人,八世以诗世其家。这在贵州,乃至全国,亦是史所鲜见的。现就笔者浅见,谈谈潘氏诗人和他们的诗。  相似文献   

2.
<正>清代,苏州"贵潘"自从安徽来到苏州后,便与苏州太湖之滨的光福结下不解之缘,营坟墓、筑丙舍、建园林,曾经留下很多遗迹。特别需要指出的是,200多年间潘氏家族先后有535人葬在光福,足见与光福的关系有多特殊。随着时间的流逝,知晓其遗迹者越来越少。为了编写地方志,笔者查阅民国十六年(1927)《大阜潘氏支谱》,寻找其家族在光福的遗迹,还原其中许  相似文献   

3.
会党最初名洪门,又名天地会,或称三合会(三点会),曾改称哥老会(因会党首领有老大哥之别号),其派别有清水会、匕首会、双刀会、钵子会、告化会、小红旗会、小刀会、剑仔会等。因会中人自称洪门或洪家,别称洪帮,于是世讹传为红帮。所谓青帮,也系讹传,乃存在于苏浙皖赣一带的私盐贩子组织的私贩党,其组织方法及口号暗号,与洪门不同,号称潘门或潘家,别称庆帮。据平山周著《中国秘密社会史》称:“其徒始皆以运河漕粮为业,及漕稂改由海运,无衣无食,遂集于大姓潘氏兄弟下,组织团体,密行贩盐,或以偷税为业。所谓潘氏者,即哥老会之支派。”(平山周:《中国秘密社会史》,第75页)陶成章的《教会源流考》也称:“其源流本出洪门,尚未尽忘木本水源之意。故凡潘门兄弟,遇见洪门兄弟,其开口语必曰潘洪原是一家”(陶成章:《教会源流考》,第  相似文献   

4.
《文献》2016,(6)
潘德舆是清代著名文学家,其手批《陶靖节集》残本现藏上海图书馆。潘德舆陶诗评点的特色表现在:重在对陶诗用字用句艺术的赏析,注意对陶诗结构进行分析,并以"深"、"厚"等诗学范畴论定陶诗,有以人品论诗品的倾向。其手批本由于保存了潘氏批点陶诗的原貌,又可以对《养一斋诗话》有所补充,能更加完整地呈现潘德舆的陶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从东汉“建宁”、“熹平”两块黄肠石看灵帝文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津县东,北迄新庄,南到平乐以北的洛孟一路两侧是东汉的北郊兆域,这一带陵冢棋布星罗。西晋诗人张载《七哀诗》写道:“北邙何垒垒?高陵有四五。借问谁家坟?皆云汉世主。恭(陵)文(陵)遥相望,原陵郁既既。……”根据文献记载和普查得知,东汉北郊兆域为五陵:光武帝原陵、安帝恭陵、顺帝宪陵、冲帝怀陵、灵帝  相似文献   

6.
诗、文、书、画,古已结下了不解之缘,然向来者多论书画同源、诗情画意者,而少有论及诗与书者。徐渭(1521—1593年),是明末嘉靖至万历间的艺坛才子,诗文、戏曲、书画都有相当的造诣,并自评:“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他的一件书法典型之作——《行书七律诗》正有助于我们认识诗、书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为了与番贾互市,加强对河源地区的控制,遂派都实往探黄河源,并城其地,规置航传。后翰林侍读学士潘昂霄与都实弟阔阔出同僚,因录其所述都实考察河源地区的故事,作《河源志》。该书写成于仁宗延祐乙卯(1315),刊行于顺帝元统元年(1333)。元末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明人所撰《元史·地理志》皆录有潘氏《河源志》全文,元末人梁寅《河源记》一文也大致是节录潘氏原书而写成。潘书刊行以后,诸家引录多作《河源志》,但也有书作《河源记》者,如《学  相似文献   

8.
“样式雷”家族乃清代古建筑世家,为清王朝设计建造皇家园林达200余年,其作品成为清代园林建筑设计的典范。本文以清西陵为例,通过对各陵建筑特色的分析,探讨了“样式雷”建筑设计的特点,即:在继承中国古代建筑传统的同时,又因地制宜,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9.
李军 《收藏家》2020,(2):105-108
《须静斋云烟过眼录》中著录之物,虽云经眼,之后却有不少入潘氏三松堂中,以校《潘氏三松堂书画记》,重出者并不太多,由此可知潘氏穽藏之富,并不输于郡中之缪氏(缪曰藻、缪曰芑及其子孙)、蒋氏(蒋重光、蒋元城祖孙)、陆氏(陆恭、陆沅叔侄)诸家,吴大澂祖父吴经堃彼时略有收藏。  相似文献   

10.
刘备墓,史称“惠陵”(图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都武侯祠里一重要古迹,位于祠内诸葛亮殿西侧。现存墓茔封土高20米,周长180米,陵墓占地约三亩。墓上绿草离离,陵边柏树森森,有砖墙绕陵一圈。陵前有“汉昭烈皇帝之陵”石碑一通(图二),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立。另有康熙七年(1668年)石刻“汉昭烈之陵”横额一  相似文献   

11.
黔阳潘氏,自潘润民起,八代皆以诗世其家.潘润民的《味淡轩集》,是黔阳潘氏诗歌创作之滥觞.其诗作思想内容丰富,或饱含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或感物抒怀间饱含真情;或言其于闲适乡里,砥砺自适间又不忘为国为民.在诗歌艺术上,具有深厚的儒学特色,一方面,不事浮华,独根至性;另一方面,又温柔敦厚、风雅不坠.其诗歌气势雄浑,不仅有唐诗风神,且意境清幽.  相似文献   

12.
陈尚敏 《上海地方志》2023,(3):39-46+94-95
在中国历史上,一些家族对其生活的地方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往往被冠以“望族”。值得注意的是,自隋唐科举制产生之后,“望族”的建构途径逐渐由原来的世袭或军功变为科举。至少在明清时期,“望族”基本是由科举建构起来的。尝试用“科举家族”的概念代替传统的“望族”,其意义在于凸显科举制对传统社会的型塑,赋予“望族”以新的社会学和历史学意涵。清代甘肃修志156种,其中可以考知的由科举家族编纂的有11种,涉及的科举家族有7家。虽说科举家族编纂志书在清代甘肃并不普遍,但这些志书多为上乘之作,其中四种被民国史志学者张维誉为陇上名志。另外,科举家族编纂志书也是其参与地方社会治理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3.
黄毅 《广西文史》2004,(4):34-37
据学考证,广西壮族自唐代开始就出现了人创作,但数量不多,一直到了近代,作品才开始多起来。据不完全统计,在近代八十年的时间里,壮族人创作的诗歌达一万首,诗集或诗合集有三十种以上。在这些壮族诗人中,韦绣孟被称为壮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和有代表性的诗人。韦绣孟(1856-1929),中渡(今广西鹿寨县)人,字峰芝,号茹芝山人,出身书香门第,其祖韦布泽通经史,其父韦麟阁擅诗,  相似文献   

14.
刘恒 《收藏家》2002,(5):35-39
随着清代金石学、文字学的兴盛与普及,篆刻艺术受其沾溉而获得突破性的发展。晚清时期吴熙载、赵之谦、黄士陵、吴昌硕等人的出现,将印章艺术推向了自战国秦汉以来的又一个高峰。到民国初年,文人书画家纷纷磨石鼓刀,印坛名家灿若秋星。当时有成就的印人大多活动于上海、杭州一带,在北方的文化中心北京,影响较大者除了后来举世闻名的齐白石外,还有一位便是陈师曾。  相似文献   

15.
清代海南开发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屈指可数的海南研究论著中,几乎一致认为明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海南发展的顶峰,而清代则远逊前朝。归纳其理由,主要有两组数字,一是史载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本岛官民耕地总数为383.4768万亩,经康乾盛世之后,到嘉庆十一年(1806年),全岛实征田地塘才仅有299.8227万亩,为近两个世纪前的78%。二是明代海南人才辈出,为清朝所不及,如科举中明代登进士者62人,中举人者594人,而治岛时间相仿的清代才  相似文献   

16.
张希 《文物天地》2020,(3):82-87
2019年12月20日,苏州博物馆清代藏家系列展之最后一展"须静观止——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拉开帷幕(图一),共展出吴门"贵潘"大房一支潘奕隽、潘世璜、潘遵祁、潘志万四世一脉所藏珍品约70件,展品以书画、碑帖为主,兼及文房小品,内容丰富,蔚为大观,可以说纯正地延续了明清传统文人之典雅趣味与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7.
一、“生涩奥衍”是巢经巢诗艺术风格之一种在清代诗歌史上,郑珍是一位有特殊成就的诗人。梁启超论清代诗人说:“吴伟业之靡曼,王士祯之脆薄,号为开国宗匠。乾隆全盛时,所谓袁、蒋、赵三大家者,臭腐殆不可向迩。诸经师及诸古文家,集中多亦有诗,则极拙劣之砌韵文耳。嘉、道间,龚自珍、王昙、舒位,号称新体,则极粗犷浅薄。咸同后,竞宗宋诗,只益生硬,更无余味。其稍可观者,反在生长僻壤之黎简、郑珍辈,而中原更无闻焉……”(《清代学术概论》)。胡先驌评郑珍为“卓然大家,为有清一代冠冕”,认为“纵观历代诗人,除李杜苏黄外,鲜有能驾乎其上者”  相似文献   

18.
李慈铭(1830-1894),字爱伯,室号越缦堂,世称越缦先生,浙江会稽(今绍兴)人,为清代同治光绪年间著名学者和诗人.越缦勤于著述,且以日记、诗文久负盛誉.然其家境不丰,平日应酬又多,并无馀赀刊刻著作.据其好友平步青在<掌山西道监察御史督理街道李慈铭传>中所言,李氏生前在友人资助下仅刊行了<湖塘林馆骈文>及<白华绛柎阁诗>二种,馀多仅由未礼堂写定.尤其是李慈铭去世之后,其晚年所成之<杏花香雪斋诗二集>,存亡情况不明,后人或以稿本钞撮,或自<越缦堂日记>辑录,以笔者所知,其版本不下七、八种之多.本文即试图釐清这部诗集的传抄情况,还<杏花香雪斋诗>之原貌.  相似文献   

19.
大唐开国一等功臣秦琼(字叔宝)声名煊赫,但两唐书之传纪则惜墨如金。其祖、父及子、孙辈信息一概阙如。以秦晙墓志与此前五方秦氏家族墓志比照,可排出其数代家族世系,这对两唐书具有补遗的作用。秦晙墓志之书者洛阳"大福先寺沙门湛然",亦曾为其他葬于洛阳一带的四位墓主书丹墓志铭(或兼撰文与篆额)。但《洛阳新获墓志》等多种著录,却将籍贯汉阳之"洛阳大福先寺沙门湛然",误认为是籍贯晋陵荆溪且一生从未到过洛阳的"天台宗九祖湛然"。对此,当应加以辩证。  相似文献   

20.
德州田氏是清代山左诗坛的重要家族诗群。由于资料缺失,现行工具书中关于田氏诗群中的张氏、田霢、田肇丽、田同之等众多成员的生卒年等重要信息缺误,本文依据《安德田氏家谱》、《蒙斋年谱》、《德州乡土志》等文献,一一考证补齐并简要述其行略,以有益于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