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杀狗劝夫     
从前,有一人家,三弟兄都已各自成家立业。大哥、二哥都很和睦,唯独老三跟哥嫂们合不来,终日在外面吃吃喝喝,时间一长,交上了一些不三不四的亲密朋友。媳妇劝他说:“‘再吵也是一家人,再好也是外人’,你还是和大哥、二哥处好一些,将来有什么困难也好跟他们商量。”可是老三不听。妻子看看老三成天和几个酒肉朋友鬼混,心里很着急,就想出了一个办法:趁丈夫不在家,她买来一条狗杀了,给狗穿上衣裳裤子,然后丢在花园里。这天,老三刚回到家,妻子就慌慌张张的对他说:“我们家闯祸了,不知是什么人在我家花园里杀了人,现在尸体还摆在那里,你看怎么办?”  相似文献   

2.
很久很久以前,穿山甲,有铜甲、铁甲之分。铜甲是大哥,铁甲是二哥,杜鹃鸟是三哥,背背笼鸟是四哥,铁翎甲是五弟。他们兄弟五人,家里很穷,没有父母,全靠帮工度日。大哥铜甲领着四个兄弟,来到一家财主家帮工。一天,财主家办喜事,老三杜鹃在摆杯盘碗时,一不小心打碎了财主家一对玉林,主人生了气,就把他们一起撵出来了。他们无家可归,只好住在山岩洞里,到了雨季,雨水下得很多,岩洞倒塌压死了大哥铜甲,压伤了二哥,其他兄弟都逃了出来。  相似文献   

3.
艰难母亲     
母亲生了七个孩子,五男二女,二女夭折。剩下的五个儿子,大哥二哥生于老家海城,三哥、我和弟弟生在树基沟。树基沟是一个矿山,招工时父亲从老家赶来,几年后,母亲也带着大哥二哥投奔到这里。  相似文献   

4.
2005年底,我们几个老同学聚会时,互相为彼此都年近花甲而感慨不已。我的这几个老同学,当年因情同手足曾义结金兰。根据年龄长序,相互均以弟兄相称。我这个大哥在钢铁厂干了30年,并且还属于"集体体制"的工作,算是个工人;二哥因一直在农村当农民,属于货真价实的农二哥;老三毕业后下乡当  相似文献   

5.
正她的大哥饶国栋是老同盟会员;二哥饶国梁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她的三个子女全是中共党员。抗战全面爆发后,人称"刘太太"的她先后担任重庆妇女慰劳会委员兼劳动部部长,并从自己的"大有农场"拨地出资,让八路军重庆办事处修建办公住房、招待所、医院等。从此,红  相似文献   

6.
山东阳谷一带陌生男子间尊称"二哥"讳称"大哥"的社交称谓,实滥觞于明代以来广泛流传的"武松文化"。它使得相貌魁伟、刚强侠义的武松二哥形象以及恰成反衬的武大郎形象深入人心,导致"大哥"成为避讳,"二哥"成为社交尊称。这其实是一种"英雄崇拜"的结果。但家庭内兄弟排行"大哥"、"二哥"俱全,说明此前亲属称谓已经定型。河北清河县也有此语言现象,属武松文化的正常延伸。但天津尊称"二爷"、"二哥"却与武松文化无关,其历史渊源是"拴娃娃"民俗。而今此种语言习俗已呈衰微之势。  相似文献   

7.
孙剑艺 《民俗研究》2014,(1):106-113
山东阳谷一带陌生男子间尊称“二哥”讳称“大哥”的社交称谓,实滥觞于明代以来广泛流传的“武松文化”。它使得相貌魁伟、刚强侠义的武松二哥形象以及恰成反衬的武大郎形象深入人心,导致“大哥”成为避讳,“二哥”成为社交尊称。这其实是一种“英雄崇拜”的结果。但家庭内兄弟排行“大哥”、“二哥”俱全,说明此前亲属称谓已经定型。河北清河县也有此语言现象,属武松文化的正常延伸。但天津尊称“二爷”、“二哥”却与武松文化无关,其历史渊源是“拴娃娃”民俗。而今此种语言习俗已呈衰微之势。  相似文献   

8.
陆天兰生于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六马山槽的弄染寨子,她少年时代,正是贵州军阀混战时期。为了防身自卫,她就跟大哥陆吉光、二哥陆瑞光练习骑马打枪,年长日久,练就了双手都能使枪的本领,而且枪法很准,后来人们称她为“双抢老太婆”。二十年代,六马山槽遭到军阀的跌罐,乐纪的王碧征、弄染的陆吉光和板乐的王仲芳就揭竿起义。王碧征、陆吉光等均遭军阀杀害,连陆吉光的父亲陆品山(亦是陆瑞光、陆天兰的父亲)也被抓到镇宁杀害,王仲芳也吃过多次败仗。为了有力地抗拒军阀官府的技扶抓兵、派款要粮、抢牛夺马、杀人放火等罪恶行径,陆…  相似文献   

9.
马为 《湖南文史》2012,(3):61-61
我出生在山东青岛一个农民家庭里,排行老三。因为家里穷弟兄们多,找个媳妇很困难。因此,大哥找了个瘸子,二哥娶了个哑巴!轮着我了,就是没人给介绍对象,眼看我就奔50岁的人了,婚事还是没着落。为此,父母很是着急。我也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相似文献   

10.
古时候,有一个寡妇,领着六个儿子和一个姑娘。六个儿子都很勤劳。姑娘是父亲死后才生的,长得又非常漂亮,一家人都很疼爱她,很少叫她干活。一天,哥哥们要到很远的山里犁包谷地,大哥叫妹妹给他们送饭,这可难倒了妹妹,因为她从没出过远门,就连自家的地在哪里都还不知道呢。天刚亮,六个哥哥上路了,临走时大哥对妹妹说:“阿妹,我用犁犁一条线,你顺着这条线走就能找到我们了。”妹妹无可奈何地点了点头。  相似文献   

11.
从前,有两个老人生得三个儿子。儿子们长大后,爹就对他们说:“你们三个,哪个有本事去把天上的白龙马拉来养着,就能讨来天上的仙女做媳妇。你们自己凭本事去找白龙马吧。”哥三个出门了,走了几天后到一个山头上,那里有三股岔路口。大哥走上股路是人路,二哥走下股路也是人路,中间那股路  相似文献   

12.
罗巴的故事     
白竹山下,有一个十分机灵、善良而又贫穷的彝族青年,他的名字叫罗巴。罗巴十二岁时,他的父母亲以及大哥、二哥都被当地一个恶毒又愚蠢的富人害死了。他和弟弟罗册被富人强拉着去做苦工。富人家里有个女儿,人倒善良,对罗巴很同情,不久,两人便有了感情。成人后,姑娘要求父母答应她做罗巴的妻子,结果遭到了拒绝和斥责。有心的姑娘不畏惧,硬是跟罗巴私通,生了一个孩子,迫使父母不得不允许罗巴做了她家的人。  相似文献   

13.
分猫(壮族)     
从前,有弟兄四人,父母死后,就闹起分家来了。他们分了房屋田地,分了钱财衣物,分了家什用具,分了鸡鸭牛羊。总之,能分成四份的一切财产都分了。唯有一只独猫不好分。这只猫很会抓老鼠,谁家养着它,老鼠就不敢走近屋边。所以谁都想要这只猫,谁都不肯让给谁。争来争去,争了大半天,还是分不了。村子里有个公老,看着他们争吵,就对他们说:“你们弟兄是四人,猫只有一个,怎么好分呢?倒不如这样办吧——大家轮流养,一个人养一季,春季大哥养,夏季二哥养,秋季三哥养,冬季四弟养。”  相似文献   

14.
童然星 《古今谈》2006,(2):69-71
陈训慈老人(1901-1991),字叔谅,浙江慈溪官桥村(今属余姚)人,他大哥陈屺怀,是西湖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前身)首任馆长,当时被称为“宁波四才子之一”;二哥陈布雷,是蒋介石的幕僚长,蒋的众多重要文稿都出自陈布雷之手;夫人阮莹,是标准的贤妻良母,虽是旧式婚姻,但伉俪情深,非同一般。陈老192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1932年起任浙江省立图书馆馆长达10年之久。新中国成立后,他被聘为浙江省文史管理委员会专任委员、浙江省博物馆顾问,并任浙江省政协一至六届委员,直至1991年5月13日去世。  相似文献   

15.
正笔者家有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政治部1950年10月1日国庆节那天颁发的《革命军人证明书》,这是我大哥1950年1月参军后由部队寄来的。我家有兄弟姐妹5人,依次是大哥,大姐,二姐,我,还有我弟弟。我妈曾经对我说过,她共生育了15个孩子,因为那个年代战乱频繁,颠沛流离,加上生活环境恶劣,卫生条件、医疗条件极差,家里又穷,只存活了三分之一,留下我们这5个子女。大  相似文献   

16.
正叶慎真女士,1927年3月5日(农历二月初二)出生在兴义一户殷实人家,其父原籍广东梅县,为客家人。2016年8月7日(农历七月初五),是日立秋,老人仙逝于贵阳,在家中自己的床上,在睡梦中,平静安然地走完了她90个年头与时代相依相扣的生命旅程。叶慎真自小聪慧,很能读书,在解放前的兴义中小学界颇有"才女"之名。初中毕业到省城贵阳考上高中。1946年高中毕业后考上贵州大学法律系。大学时期接受中国共产党人"建设新民主主  相似文献   

17.
那年,玉皇大帝要给人类排生肖,发出布告,通知天下动物都来报名。偏偏吃素碰着月大,这几天猫大嫂正要生小猫,家里忙得来东翻西倒。猫大哥得着这个消息,心里急得不得了。想来想去,想到自己的隔壁邻居鼠先生。猫夫妻两个拎了一包礼物,一本正经到老鼠家中作客,要托鼠先生代为报名。老鼠一拍胸脯,爽爽气气答应了: “猫大哥,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你我多年邻居,日常碰头,有来有往,这点小事就包在我身上了。”猫夫妻千恩万谢,高高兴兴地回了家。第二天,鼠先生起了个大早,赶到玉帝那儿,果然抢了个第一名。玉皇大帝见老鼠  相似文献   

18.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一个家庭也有它的秘密,如生活秘密,经济秘密等;但家庭中的秘密一般只局限于成年人知道,孩子是不知道的,尤其是中国的孩子。这是不公平的,最起码孩子也应了解一部分家中的秘密,这样孩子会因自己完全成为家中的一员而感到高兴。那么,如何告诉孩子家中的秘密呢?首先要信任孩子,尤其是对学龄儿童。对学龄前的儿童应让其少知道家中的秘密,因为他(她)很快就会告诉别  相似文献   

19.
韦玄贞流放钦州早夭儿地府“冥婚”蒋廷瑜唐代长安城南韦曲原上的韦氏家族是颇为显要的门阀.有韦玄贞者,娶妻崔氏,生育三女四男,女名失考,男名洵、浩、唐中宗李显是武则天的第三子,在他大哥李弘被毒杀,二哥李贤被废为庶人之后,立为太子,选韦玄贞的长女为妃,是为...  相似文献   

20.
油毡和防震棚 油毡,其实只是一种沥青制品,这是一个我很难忘怀的名词,但在唐山地震之后的几年内,它代表着安全,也代表着那个时期的舒适。 不记得什么时候,大哥、二哥和父亲拉回家很多建筑材料,有檩、椽子、砖、席子,还有两卷绘图纸,最稀奇的是油毡,一大卷,表面黑乎乎的颜色,父亲说要盖防震棚,用油毡盖在房顶上就不怕漏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