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 1937“芦沟桥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于同年8月13日在上海挑起战端。国民党驻沪军队顽强抵抗,淞沪抗战持续了三个多月。但由于国民党坚持片面抗战路线,终不免丧师失地,一溃千里。上海的沦陷,使中国的民族工业遭受极其惨重的损失。当时上海毁于战火的大小工厂2375家,资金损失达3.4亿元,全国私营工矿企业在抗战期间的经济损失为5亿多元。为了保存经济实力,以应军事和民用的急需,国民党政府成立“工厂迁移监督委员会”,隶属于国  相似文献   

2.
日本世界工厂的发展及其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50~60年代,重化学工业迅速发展初步奠定了日本世界工厂的基础.80年代中期前后,以汽车工业、电气机器工业、机械工业等加工组装型工业和半导体工业的高度发达为标志,日本继英国、美国和德国之后,终于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在日本世界工厂发展的过程中,产业政策、贸易立国战略、技术革新和设备投资、大批量生产与专业化分工、充分利用国内外有利条件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土决战”计划——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最后疯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锋 《文史春秋》2006,(12):10-11
1944年底,随着战火日益逼近日本本土,日本法西斯的处境已是“人命危浅,朝不保夕”了。据日本大本营最乐观的估计,鉴于同盟国今后将迅速地直接加重对日本本土及其在中国占领区的军事压力,日本今后能够有组织地进行战争的时间,大概只能以1945年中期为限,以后的作战方式及战争指导  相似文献   

4.
宋霖 《江淮文史》2015,(1):4-17,1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城乡战火连绵、硝烟四起,中国人民陷泥坠火、苦难深重。面对极其野蛮、极其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具有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中华儿女同仇敌忾,视死如归,前仆后继,共御外敌。"昭昭前事,惕惕后人",为不忘侵略者犯下的累累罪行,为铭记抗战英烈的光辉事迹,为实现海内外同胞"永矢弗谖,祈愿和平"的共同心愿,值此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本刊特辟专栏,以志为念。  相似文献   

5.
伪满洲国劳动界的民族结构和民族间的位置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伪满洲国的民族间的地位关系时,有着在满朝鲜人是处于支配民族的日本人和被支配民族的中国人之间的“中间”或说是比中国人优越的“二等公民”的说法。这样的论据提示了伪满洲国时期劳动界的民族间的工资差异,劳动条件的差异及民族间的粮食供给顺序。虽然伪满洲国的工厂、矿山、搬运、通信劳动领域中民族间平均每人工资额数为日本人一朝鲜人一中国人的顺序,平均每人工资额数朝鲜人比中国人多;但是其中高收入的比重却是中国人比朝鲜人高很多,朝鲜人中高收入的人是极少数。劳动条件也是朝鲜人比中国人恶劣。另外伪满洲国劳动界事实上是日本人和中国人两分天下,朝鲜人的比重微乎其微。其结果是伪满洲国的劳动政策也是以日本人和中国人为主,朝鲜人在其劳动政策中处于次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正>1931年5月,在东北兴安屯垦军三团的佘公府驻地,发生了一起轰动一时的"中村大尉事件",日本关东军即以此事件(包括其他所谓的"排日"事件)为口实挑起战火,发动了侵吞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关玉衡就是当时直接处理  相似文献   

7.
张若愚 《民国档案》2020,(2):116-127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后,对占领地华资工厂实施"军管理",采取攫夺拆卸、"合作"经营、租赁变卖等形式使民族工业遭受重创。1940年3月,为配合成立在即的汪伪政府,昭彰"日中亲善",共建"东亚新秩序",日本决定"发还"华中沦陷区"军管理"工厂。至1943年7月28日,南通大生纺织公司等140家华资工厂历经日方公告、国民政府阻扰、汪伪督促等曲折后,先后解除"军管理","回归"中方。但究其实质",发还"只是日方经济统制与政治占领的另一种延续,华中沦陷区各"军管理"工厂并未因此而"重获新生"。具体到大生公司,其"发还"的坎坷历程,背后暗含着鲜为人知的势力折冲、日汪等多方势力的各取所需及"军管理"工厂的艰难求存。  相似文献   

8.
抗战初期,上海的民营工厂曾进行了一次十分仓促的内迁,但由于国民党政府的消极政策和整个官僚机构的腐败无能,结果只迁出了很小一部分,其余的不是毁于战火就是陷于敌手,给中国的抗战力量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上海的民族企业家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虽然各人对内迁工厂的态度并不相同,但大多数人  相似文献   

9.
郭丽 《史学集刊》2017,(1):87-95
二战中,日本"国民皆兵"、"举国一致"疯狂对外扩张侵略,国民也是战争参与者和责任主体。对于中国等被侵略民族而言,日本国民是战争加害者;在日本国内,国民则是战争受害者。日本国民的战争加害者角色及受害者境遇,一定程度上是由强调"忠君爱国"、以培养对天皇等权威绝对顺服的"忠良臣民"为目标的近代教育灌输所致。教育及教育工作者沦为军国主义、极端国家主义势力的工具和帮凶,对对外侵略战争负有间接而重大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罗燕娟 《沧桑》2009,(6):32-33
江苏是中国近代师范教育开展得最早的地区之一。清末日本教习的来华,对江苏近代早期师范教育事业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试从这一时期日本教习的主要教学管理活动来考察日本教习在江苏近代师范教育体系建立初期所起的作用及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第一,渤海横向传到日本的"渤海乐"是足以代表渤海国主体民族传统的音乐。其对渤海而言,则称之为"本国乐"或"本国之乐";其在他国(如日本)而言,则被称为"渤海乐"。第二,渤海纵向传给其后裔女真的"渤海乐"仍然是足以代表其主体民族传统的音乐,与横向传入日本的"渤海乐"性质相同;第三,南宋时期由金朝传入中原内地的"渤海乐"还是足以代表渤海国主体民族传统的音乐,其性质仍然未变。第四,从"渤海乐"的最早出处——日本六国史的第二部即《续日本纪》相关史料的考察,到中国正史《金史》、《宋史》中相关史料的检索,目前尚未发现足以对"渤海乐"性质产生怀疑的任何史料,更没有发现"渤海乐"就是"高丽乐"的任何证据。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俄、日等帝国主义列强在东北亚地区展开了激烈的角逐.甲午战争后日本成为朝鲜的"保护国";日俄战争后首任统监伊藤博文成为朝鲜的太上皇.在此山河破碎之际,朝鲜义士安重根在哈尔滨枪杀日本枢密院议长伊藤博文,义举震惊东北亚.日本为实施对外侵略扩张而制定"大陆政策",其第一脚即踢向东北亚国家和地区.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的目的,就是要阻止日本通过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把侵略战火逐步扩大到东北亚地区的"大陆政策"的实施.在日本对外侵略扩张中,东北亚既成为日本的物资供应基地,又是军事侵略的跳板,起到重要的战略作用.东北亚地区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和将来,在世界上都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3.
于洋 《神州》2012,(18):36-37
唐朝时的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国,富强地立于世界的东方,日本的国力远不及中国,而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推移使得在近代的中国落后于日本,这个变化有历史的原因,更离不开历史串件背后的民族群体心理的影响。本文主要对中国落后的原因进行分析,尤其着重于从文化方面入手分析中国的民族群体心理。其次对日本的快速发展进行探究,究其背后的民族心理因素。总结后对民族发展提出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认识我们的近邻日本很重要,日本对二战战犯视为英雄,在男女社会分工中女人受到压抑,艺术中充斥着虐恋、宿命和血腥,"援助外交"影响少女的身心健康,性产业高度发展、畸形,在教育体制上也存在奇怪现象。这一切是由于日本特有的地理环境和民族性格导致。从而我们得出结论,日本仍旧会在一定条件下发动侵略战争,中国要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5.
包文雅 《神州》2013,(9):18-18
中国的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并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下产生了深刻的意义,而日本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今天,我们也可以发现,在日本随处可以见到中华文化的身影,因此,中国的茶文化在历史文明的交流下对日本的茶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而对日本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都可以看到中国茶文化的身影。  相似文献   

16.
二战后,日本以令世人惊诧的发展速度,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60年代末,跨入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之列。由于日本政府过于重视工业开发,而忽略了环境质量,致使公害 肆虐。自60年代中期始,公害问题急剧恶化,日本成为著名的公害大国。 日本工业布局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工厂、企业大都建于沿海地带,这是适合日本自 然地理条件和交通状况的。以濑户内海地区①为例,这里集中了为数众多的化学、造纸、 纤维、造船、汽车、钢铁、石油化学等多种门类的工厂。1970年,濑户内海沿岸的钢铁产量为7000万吨,石油的加工能力为日产160万桶…  相似文献   

17.
"共同体"理论是战前日本中国观的核心部分。自20世纪30年代这个理论传入日本之后便成为当时日本认识、研究中国问题最风行的理论。但是,受军国主义政策的影响,"共同体"理论在日本却演化成"中国社会停滞论"。这个观点不但从理论上支持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以及亚洲其他国家的厌恶、蔑视感情,更重要的是其作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理论依据之一,得到军国主义分子的拥护和宣扬。时至今日,在日本的中国认识深层次里依然还存在着这种根深蒂固的"停滞论"和"专制论"观念。  相似文献   

18.
董兴华 《黑龙江史志》2013,(17):134-134
博大精深的儒学在中国产生之后,很快走出国门,影响到周边地区。尤其是通过朝鲜传入日本的儒学,经过短暂的沉寂,在推古改革和大化改新之后,儒学逐渐为日本民众所接受,并与日本的国情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儒学。本土化之后的儒学,对日本的思想文化、民族性格、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自秦汉以来,先是由于人种的迁徙,以后更有了文化流通的多种渠道,中国的古文献典籍在日本列岛广泛流传。它一方面向日本民族传达了中国的文化,一方面又为日本民族创造自己的民族文化提供了有  相似文献   

20.
田毅鹏 《世界历史》2001,1(3):102-110
19世纪下半叶,在富于侵略扩张的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明的严竣挑战面前,中日等东方国家先后发起了旨在通过学习西方,以富国强兵的现代化运动。在这场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历史性转折过渡的进程中,日本摆脱了严重的民族危机,走上了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则严重受挫。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国际背景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