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尹上岗  杨山  朱奕衡 《人文地理》2022,37(3):140-150
住宅具有重要的社会稳定功能,其市场发展状况与经济增长关系是实现城市更高质量发展和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本文以GDP表征经济发展,住宅价格和租金表征住宅市场发展状况,利用空间变差函数、异速增长模型和增强回归树模型探究2008—2018年长三角地区三者的时空格局及演化机理。研究表明:(1)长三角地区城市经济规模、住宅价格和住宅租金空间格局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呈现出“一极多核”形态。(2)在纵向和横向异速上,经济规模—住宅价格、经济规模—住宅租金均以负异速增长为主,前者异速增长系数多高于后者。(3)在影响三者异速增长的因素中,科技发展水平、财政投入水平、城市人口规模、设施供给水平、产业发展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是经济规模与住宅市场异速增长的主导因素;经济、人口、社会和行政等因素影响的差异性,在预期因素的催化下,使经济规模—住宅价格异速增长高于经济规模—住宅租金。  相似文献   

2.
中国公共图书馆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细归  肖鹏南  吴清  周勇  李晴 《人文地理》2019,34(1):140-150
以1994-2013年中国县域公共图书馆数据为研究基础,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揭示了中国公共图书馆的时空格局及其演变规律,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分析其时空分异的影响因素及强度差异,并探究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中国公共图书馆的整体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不同等级公共图书馆的数量结构特征展现出由“金字塔型”向“哑铃型”演变的态势;②中国公共图书馆在空间上的等级扩散效应较为显著,其集聚水平逐步下降,趋向空间均衡分布方向发展;③中国公共图书馆密度分布总体上呈现出逐年提高的趋势,但区域间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的差距在进一步扩大,表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④中国公共图书馆时空分布格局是经济、社会、文化、政策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公共图书馆时空分异的主导因素及其作用强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空间分异及影响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箭  吴清  刘大均 《人文地理》2014,29(2):150-155
运用最邻近指数和ESDA方法,对1998、2004、2010年我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时空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空间分布上,呈"东密西疏"的分布格局,沿交通干线、内河流域及海岸线分布特征明显;时间演化上,表现由东部沿海逐渐向中部、东北部扩散的时序规律。②空间分布类型呈集聚态势,区域分布均衡度较低。③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特征,总体趋势不断减少,低-低集聚不断增强。④重心增长空间格局的发展态势不稳定,热点区和冷点区表现出一定的梯度性。最后,指出人口分布、经济水平、旅游资源和区位条件四个方面是影响我国优秀旅游城市空间分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蔓延时空动态识别及驱动因素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欣  潘竟虎 《人文地理》2021,36(4):114-125
城市蔓延已成为全球性的热点问题。基于2000-2017年夜间灯光数据和LandScan人口分布数据,以中国34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单元,利用能够细分城市内部密度差异的蔓延度指标测度城市蔓延状况,并运用趋势分析、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技术(ESTDA)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中国城市蔓延变化趋势及时空格局,探究影响城市蔓延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2000-2017年,中国城市蔓延整体表现为中高度蔓延,在空间分布上,蔓延度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格局。②18年间,47%的城市其蔓延度基本保持不变,位于省际交界处的城市其蔓延度呈现增大的趋势,而少数省会城市或区域中心城市的蔓延度则呈现减小的趋势。③蔓延度的局部空间稳定性自东南地区向西北、东北地区递减。蔓延度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性,且城市数量由低LISA弯曲度到高弯曲度大致呈现金字塔结构,79%的城市其蔓延度的波动性较弱;蔓延度没有出现明显的时空跃迁,空间凝聚性较强,空间格局较为稳定,存在一定的转移惰性。④第三产业产值、GRP和房地产开发投资额是影响中国城市蔓延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那伟  刘继生 《人文地理》2007,22(5):50-54
等级规模结构是城市体系的三大结构之一,其特征可以反映出城市在不同规模层次中的分布状况及城市人口集中或分散的程度,有助于认识城市体系发展所处的阶段。通过统计数据计算分析,运用分形理论,发现吉林省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满足位序-规模分布规律,城市规模分布的均衡程度较高,中小城市比较发育,首位城市垄断作用不突出,缺乏大城市。在吉林省城市体系动态变化过程中,等级规模结构相对稳定且不断趋于集中。在此基础上提出重点培育通化、延吉等大城市;继续扩大长春规模,发挥整体效益;加强交通网络建设;加快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研究抢劫、抢夺犯罪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与城市空间环境的关系。发现两抢犯罪时空分布呈现显著且稳定的规律性。犯罪时间分布与人们的起居、出行时间密切相关;两抢犯罪高发区往往犯罪目标相对集中、人口流动性较大并且作案后便于逃逸;犯罪低发区多为非生活功能的区域。外来人口、商业场所、通勤人口以及交通复杂程度等城市环境因素对两抢案件数量呈显著正向贡献。两抢案件的发生要素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犯罪目标时空上的集聚、较强的人口流动性以及作案后逃逸的方便。  相似文献   

7.
曹前  沈丽珍  甄峰 《人文地理》2018,33(5):97-105
高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技术使得时空压缩,信息流、资金流、人流等要素流正在潜移默化地重塑着城市体系。互联网企业及其与实体行业的相互渗透使得它们成为信息时代各种要素流动的综合体现。本文借鉴Taylor等提出的基于高级生产性服务业的世界城市网络研究方法,以中国百强互联网企业总部及分支机构数据为基础,引入社会网络分析、空间统计分析等方法,从企业演化的角度分析互联网企业空间格局与城市网络特性。从2000、2005、2010和2017年互联网企业空间分布、规模与等级分布、"互联网+"/纯互联网企业分布及它们的演化规律分析互联网企业空间格局。研究发现全国层面的互联网企业空间分布极化,城市网络中心性与扁平化并存,网络整体地域性减弱。  相似文献   

8.
城市规模结构研究可以反映城市在不同规模等级中的分布状况及城市人口集聚或分散程度,有助于认识城市体系发展所处的阶段以及该区域城市化进程的特征。研究运用Kernel城市空间密度分析方法,直观的反映了江苏省城市规模分布格局的连续变化。分别从城市体系的空间格局、城镇密集带的结构变化和长三角城市群城镇网络构建等视角对城市规模结构进行探讨,指出全省城市规模空间分布的Kernel密度在整体上具有西高东低、南密北疏的态势;城市体系的空间模式由最初的核心-边缘结构,逐渐向点-轴-面结构演化;南京都市圈的进一步延伸,将促进长三角多核心巨型城市网络向更大地域范围拓展。由此提出全省在不断优化城市体系的同时,需要更加注重大中城市及小城镇协调发展机制的建设,加强对苏中、苏北地区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张和城市规模布局的均衡,建立具备完整城市功能的网络城市发展模式,以更好的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听雨  吕迪  赵鹏军 《人文地理》2022,37(6):171-182
都市圈是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前都市圈空间范围界定还存在争议,本文梳理了都市圈的概念和内涵,采用手机信令出行数据识别了全国都市圈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发现,我国大部分都市圈仍处于发育阶段,当出行率阈值为 1% 时全国识别出 27个都市圈。都市圈的分布格局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经济发达地区的都市圈数量多、分布密集,如东部沿海和城市群地区。中心城市的人口和经济规模,以及圈域出行距离影响了都市圈的空间范围和圈内联系程度,圈域出行规模与中心城市人口规模呈正相关,外围城市向中心城市的出行率与中心城市经济首位度呈正相关,且符合距离衰减规律。  相似文献   

10.
意象与现实:宋代城市等级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数量是反映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不少学者在论著中,从不同的侧面提出了他们关于宋代城市等级的看法,研究思路都是通过广泛搜集文献记载中偶存的宋代城市人口数据的片断信息,归纳得出结论,但相互间歧见颇大。其实,宋人关于城市人口规模的表述更多地是出于意象,宋人的这种意象,与其说主要依据于实际人口数量,不如说依据于城市的行政地位,因此在时人意象中城市规模的差序格局就形成了都城百万家、路治十万家、州军与重要县城万家以及一般县城数千家这样几个等级分明的序列。这说明至少就某种程度而言,在两宋士人的心目中,城市的行政地位比它们的实际规模更为重要。讨论宋代城市发展史不应忽视这一史实。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金融服务业发展成为我国经济与地理领域学者关注的新热点。本文通过GIS空间分析和电信黄页统计模拟,对潍坊市中心城区奎文区金融服务业的集聚现状、空间演变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重点探讨了金融服务业集聚格局的形成过程及演变机制。结论指出:金融服务业空间高度集聚于中心城区CBD内(单核心),集聚主要受城市等级规模和政策推动的影响;较之非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和其他金融活动),银行业时空演变规律性更强,但总体都呈现"轴向扩散"、"楼宇主导"态势;演变过程和城市主导发展方向、城市功能转型相契合,空间表现为由非均衡向相对均衡发展的格局过渡。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城市规模结构演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潘鑫  宁越敏 《人文地理》2008,23(3):17-21
本文选取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7个年份的城市人口规模数据,分别从城市规模等级结构、首位度、城市规模分形以及城市规模的空间演化等层面对城市规模结构的演变进行了分析,初步揭示了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规模结构的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并对其空间演变特征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基于街道尺度的南京市老年人口空间分布演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南京市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分乡镇、街道数据,通过街道和圈层双尺度分析了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差异、空间差异以及空间相关性,探讨南京市街道老年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采用热点区演化分析了街道老年人口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①近10年南京市街道老龄化系数总体上呈现"跨越式"圈层蔓延扩散的空间分布特征,处于老年人口成长阶段的街道由分布在中心城区和主城区的交界地带转变为向主城区蔓延的趋势,轻度老龄化的街道分布在中心城区,中度老龄化阶段的街道集中分布在主城区和郊区,重度老龄化阶段的街道以郊区为主。②街道老年人口密度类型为密集区,密度最高的区域位于中心城区,郊区次之,主城区内密度最低。③南京市街道人口老龄化率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街道人口老龄化在空间上的差异增大,集聚效应减弱,空间上的发展渐趋不均衡。热点区分布呈现"冷-次冷-次热-热"的圈层式空间分布格局。④从历史因素、人口生命周期、城市变迁三个角度分析了影响南京市老年人口分布和演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景观研究一直为国外文化地理学界所重视。作为宗教景观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教堂历来也是宗教地理研究的重点。教堂在城市中的时空演化可以直接反映城市宗教景观的形成与扩散机制。对广州基督教教堂历史时期空间布局的研究表明:从1842年开始,广州基督教教堂从十三行和南关一带逐渐向外拓展;建国前,原老城区、汉民路(今北京路)和河南(珠江南岸)北部已成为教堂集中区;在1960年代的教堂大联合之后,广州教堂的分布表现出收缩之势。教堂的空间布局主要受内在交通区位和人口因素的影响,同时,政治因素、城区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空间形态、宗教景观的空间集聚和竞争、城区环境等外部条件也对其有一定制约或促进作用。而当今的社会信息化与文化全球化,也对城市基督教教堂的空间格局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以来中德世界城市全球化模式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全球化逐渐从跨国资本主导下的单一化模式向国家特性作用下的多元化发展转变。本文对比分析了新世纪以来中国和德国世界城市全球化的过程、格局、规模、产业和动力,揭示出国家特性作用下的差异化城市全球化模式。结果表明:①中国城市全球化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②中国世界城市呈现“大分散,小集聚”的格局,全球化要素具有分散化趋势。③中国世界城市经济的总量大但平均规模小,企业总部集中分布于北京。④中国世界城市一、二次产业产值比重大,金融地产、社会公共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发展滞后。⑤中国城市全球化是国家政府主导下依托跨国投资生产并出口初级工业品的被动全球化,未来须发挥高级生产者服务、研发服务和社会服务的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哈大巨型城市带要素集聚分异与空间极化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界定空间极化概念的基础上,应用均匀度指数、基尼系数、崔王指数分析城市带内部要素集聚程度分异及空间极化格局,结论如下:①1990-2014 年哈大巨型城市带要素集聚程度时空分异明显,"核心-边缘"结构逐步显现,城市带内部基于要素集聚程度的哈长与辽中南次区域逐渐发育;②城市带内部要素集聚存在显著的空间极化,空间极化的"四城市"格局已经形成;③城市发展内源力是哈大巨型城市带整体空间极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城市投资强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带空间极化格局演变的影响也较显著。城市投资强度与吸引力差异是哈长次区域空间极化分异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城市发展内源力是影响辽中南次区域空间极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环南海国家及地区既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发展的重要地带枢纽,也是进行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由于区域内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基础和城市发展阶段等存在不同,其内部城市化过程与城市体系格局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基于1960—2020年环南海地区国家和主要城市层面等多尺度的人口数据,利用城市首位度指数与城市空间基尼系数两个指标,结合核密度等空间分析方法,对环南海国家及地区的人口城市化与空间格局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第一,环南海国家及地区大部分进入城市化发展后期,但区域内部城市化发展出现较大差异,越南、柬埔寨的城市化落后于其他国家(地区);第二,区域内城市体系空间结构以强单中心结构为主,双(多)中心结构的国家及地区较少,城市体系内部发展不平衡,城市规模分布以首位分布居多;第三,主要城市人口空间集聚现象显著,且还有进一步集聚发展的倾向。本研究揭示了环南海国家及地区的城市发展过程和分布规律,对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南海航线建设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5年和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以及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采用ArcGIS分级制图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刻画中国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时空格局及变化,并使用面板数据线性回归模型和Tobit回归模型识别影响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国老年人口健康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老年人口健康水平高的地市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省份、华北平原和新疆北部,老年人口健康水平低的地市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②十年间,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空间分异水平有所降低,老年人口健康水平中等的地市数量大幅增加;③老年人口健康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随着空间分异的缩小,空间集聚程度上升;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高-高类型区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地区,低-低类型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周边区域;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饮食习惯和自然地理因素是影响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空间分异的重要因素,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旅游经济等级规模结构及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宣国富  赵静 《旅游科学》2011,25(5):23-32
本文应用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理论,利用首位度分析和位序一规模分析方法对江苏省旅游经济等级规模结构特征及演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均非典型的首位分布和位序一规模分布,而是属于过渡类型的规模结构分布,且国内旅游与入境旅游的等级规模结构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国内旅游的规模结构表现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处于中间梯度的城市旅游规模呈相对均衡分布;而入境旅游的规模差异相对较大,不同梯度之间的分化明显。演化分析表明等级规模结构未发生明显的类型转换,国内旅游表现出先集聚后扩散的特征,而入境旅游总体上呈集聚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刘永乐  张景秋 《人文地理》2021,36(5):131-137,147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航空出行成为居民出行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影响着城市格局。本文基于2019年4月28日—5月10日国内215个机场的腾讯定位请求数据,分析中国城市居民在工作日和五一假日两个场景下的航空出行时空特征,进而探究其与城市格局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中国城市居民航空出行在空间上,总体呈现东部沿海高于内陆地区,且中部地区相对较低的特点;②在时间上,多集中在工作日,且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心城市更偏向“工作日优势型”,而中部地区及西南部地区的非区域中心城市更偏向“假日优势型”,并呈现以24小时为周期的下降、上升和波动的日变化,与工作日相比,五一假日提前2小时进入波动期,且居民假日航班时间选择更偏向在下午3点和晚上8点前后;③在工作日和假日两类场景下,所呈现的聚类等级分化与其所在城市规模之间关联性较强,在一定程度上接近城市金字塔的规模等级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