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女性在婚姻关系中的地位是审视女性社会权利的重要视角之一。在中国封建社会,受传统的封建伦理文化的影响,女性在婚姻关系中处于被动和从属地位。本文考察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政府建立后,为发动妇女参加边区建设,将妇女从传统的封建伦理束缚中解放出来,通过颁布和广泛实施新的婚姻政策,改变了晋察冀边区旧的婚姻制度下男女不平等、无婚姻自由、买卖婚姻盛行等封建陋习,使妇女的各种婚姻权益受到法律保障,大大提升了妇女在婚姻关系中的地位,并由此促进了妇女融入边区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中世纪女性的地位普遍比较低下,而且在长子继承制度下对财产的继承受到种种限制。但是,女性在婚姻关系中却获得了一些财产权利,主要通过彩礼、嫁妆、完婚赠礼和寡妇产等方式,尤其是寡妇产,显示了中世纪女性地位的提高。本文就对中世纪女性在婚姻关系中获得的财产权利作一个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世纪贵族女子拥有可观的财产,也积极参与着家庭的经济活动,但经济地位并不高,未婚贵族女子的经济地位附属于自己的父母,已婚贵族女子的经济地位则屈从于自己的丈夫。中下层妇女在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经济中进行了积极的参与,活跃于各个领域,但还是有不少行会对女性有着诸多限制。中世纪西欧的女性的经济地位与其对经济的作用是极其不平衡的。  相似文献   

4.
鬼才魏明伦曾经写过一篇文采飞扬的杂文《雌雄论》,对宋庆龄、杨开慧、许广平的婚姻问题进行了大胆的议论,意思说,男人可以停妻再娶,而女性却为了丈夫的名誉守寡,这有点封建的味道。颇为几位女性不平。因为涉及的全是伟人,一时议论纷纷。 在魏明伦看来,那几位女性,尤其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唐代婚姻家庭制度中婚姻关系的解除方面来探究唐代的离婚制度。唐律规定离婚所要具备的条件,主要为"七出"和"义绝";另外唐律中尚有和离之条文,也称协离。唐代的离婚制度,就其本质而言是强化封建宗法制度,巩固家长制下的夫权。但"七出"三不去的规定,从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妇女的权益;"和离"的出现,表现出唐代对情感的重视,也具有一定进步意义。但处于男权社会的唐代,女子仍无力摆脱弱势群体的劣势地位。  相似文献   

6.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屋子》中提及的女性必须要拥有“一间自己的屋子”,可以理解成女性必须争取到经济独立。而在男权社会下,女性若想获得男性和整个社会的尊重认同,继而获得相应的权益和地位,不但要有独立意识,更重要的是首先要在经济上赢得努力,拥有“一间自己的屋子”,才能从经济和精神两方面都不依附男性,成为合格的新时代女性。  相似文献   

7.
杨梅  周瑞娜 《神州》2013,(17):26-26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屋子》中提及的女性必须要拥有"一间自己的屋子",可以理解成女性必须争取到经济独立。而在男权社会下,女性若想获得男性和整个社会的尊重认同,继而获得相应的权益和地位,不但要有独立意识,更重要的是首先要在经济上赢得努力,拥有"一间自己的屋子",才能从经济和精神两方面都不依附男性,成为合格的新时代女性。  相似文献   

8.
几千年来的中国社会,在封建制度和儒家思想的统治之下,女性始终处于男性的附属地位。封建统治者一直宣扬着“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儒家教义,作为维系其社会秩序的思想基础。所谓“三从”,是指女子“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三纲”是指“君为巨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女性从生到死,始终没有自己独立的社会地位和人格,思想言行受到束缚禁  相似文献   

9.
“赐女子百户牛酒”解——兼论秦汉时期妇女的社会地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史记》《汉书》中“赐女子百户牛酒”是政府对女性户主家庭的赏赐 ,其标准是每百户赏赐一头牛、十石酒 ,每户折合百钱左右。秦汉时期妇女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尚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还不可能成为丈夫的附庸。因此她们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较后代妇女为高  相似文献   

10.
女扮男装的故事在我国文学史上历史久远,源于千百年来处于被压迫和被奴役地位的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和自身解放道路的探索。封建三纲五常对女性不合理的要求使得女性不得不改变妆容,装扮成男性来实现自己的报复和愿望。  相似文献   

11.
东周时期齐国平民两性墓葬在使用壁龛、器物底箱、陶纺轮、铜带钩、铜兵器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与当时的文化观念、社会分工、社会财富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墓葬面积、棺椁重数、随葬品的种类和数量、使用仿铜陶礼器等多种因素表明,男性的社会财富与地位整体高于女性。家族形态的变化对两性社会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步提高;家族内部的亲缘关系逐渐淡化,而婚姻关系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12.
徐兆荣 《神州》2013,(21):214-215
以斯帖是《圣经·旧约·以斯帖记》中的女主角一古代波斯国的王后。她生活的时代男权思想占据主要地位,而她的丈夫亚哈随鲁王正是一位男权主义的极端维护者。以斯帖为了拯救族人,冒着暴露自身犹太人身份的危险在没有被蒙召的情况下擅入内院见王。在神的指引下她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说服丈夫收回了灭绝犹太人的旨意,并且铲除了犹太民族的仇人—哈曼。本章作者希望通过学习以斯贴与丈夫的沟通技巧为现代女性经营婚姻生活提供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吐鲁番出土的文书中经常可见“大女”一词,有些学者认为:它指“作为户主的寡妇或者单身女性,可能也有一些是替代外出服役的丈夫或儿子而临时作为户主的.她们承担着一定的赋税责任,同时也有一定的机会与外界进行交往.”笔者认为,“大女”主要指家庭子女辈份中排行为长的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可以是幼女、成年女性、已婚妇女,也可以是寡妇.称成年女子为“大女”,这是当地社会上对这类女性约定俗成的一种称谓,不是什么能做“户主”的寡妇或“单身女性”的代名词.在唐代社会里,家中若有男夫,不管在役、在任,注册户籍时必须登记著录,不得隐瞒漏写,反之,将获“脱户”之罪,从“漏口法”治罪.所以,“大女”也不是什么“替代外出服役的丈夫或儿子而临时作为户主的”女性的代名词.依照唐律,对于没有男夫的家庭,让寡妇充当户主,这是国家从征派赋税的角度赋予女性的社会责任和地位.吐鲁番出土的“大女”材料表现出当地在这方面的乡规民约与唐朝的律法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4.
秦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帝国,尽管像流星一样只存在了短短的十五年,但是,它适应历史潮流,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内,创造了一整套与封建生产关系相适应的制度法令,开二千多年封建帝制的先端。作为封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帝王丧葬礼制也随之创建起来,而为历代所因循。秦始皇作为最高的封建统治者,对于生前已经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权势,并不感到满足,他把死后的享用看得同生前一样重要。因此,他在位期间,始终把修建陵墓摆在极其重要的地位。根据史书记载,秦代皇帝陵墓称“山”,  相似文献   

15.
杨娜 《神州》2011,(5X):27-28,30
本文从《红楼梦》中选取了四个典型的女性形象——林黛玉、薛宝钗、王夫人和贾母——用以代表中国封建社会女性在不同人生阶段的性格特点。从林黛玉到薛宝钗是女性接受封建道德,丧失本性的过程;从薛宝钗到王夫人是女性恪守封建女德,人性恶化的过程;从王夫人到贾母是女性维护封建家族利益,漠视亲情的过程。这正是中国封建社会女性人格的基本形成历程,而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制度及其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6.
当代农村女性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关注的农村女性指生活在农村的已婚妇女。她们在丈夫脱离土地的背景下,一方面农副业生产的负担更加沉重;另一方面,社会地位、自身权利、发展空间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属于农村中的弱势群体。文章在分析其现状的基础上,给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张永红 《丝绸之路》2013,(18):63-64
从抽象的封建贞妇烈女图解到现实的贵族仕女描绘,反映了唐代新女性审美观的形成。仕女画中的女性形象从封建礼教的束缚中挣脱开来,开始展示自身的美。新的审美观导致了新的仕女画风出现。本文以解析仕女画风格为例,从唐代的世界地位、女性社会地位、审美习惯传承及上层社会审美好尚等方面来探讨唐代审美思想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8.
金代女性墓志的类型分为女性单人墓志、夫妻合葬墓志和多人合葬墓志三种,尤以夫妻合葬墓志的数量最多。从墓志规格看,金代女性墓志一般根据丈夫的官品设定,其中,嫡妻与丈夫的墓志规格相同,继室和妾则分别低于嫡妻一个和两个规格,用以区别她们与嫡妻在家庭中地位的不同。从墓志内容看,由于受到儒家文化影响,金代女性墓志内容一般着重于对孝敬舅姑、抚育子女和善待他人等品行的记录,藉此展现金代社会中对女性贞洁、孝悌和良善精神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江美娟  丁昕  王璞 《神州》2013,(24):14-14
张爱玲凭借着她个陛化的体悟和独到的笔调,创作出一个个满目疮痍、格调苍凉的故事,故事中活跃着一个又一个女性。这些女性无论怎么挣扎、怎么拼搏、怎么奋斗,最终命运都是一样一苍凉凄美,没有出路。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悲剧:一是封建枷锁钳制下被男权社会所规定了的女性悲剧,二是物欲的膨胀造成的女性悲剧,三是作为人的基本欲求的情欲的压抑与缺失造成的女性悲剧,四是女性自身性格缺陷导致的女性悲剧。  相似文献   

20.
晚明的历史特殊性已成为学界共识,在这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层面都发生了不同于此前的变化。在女性婚姻家庭层面,女教的相对流行、伙伴式婚姻关系的出现,均成为新的社会现象。本文以晚明吴江叶纨纨的《愁言》为中心,考察女教与晚明婚姻中的女性之间的关系,重点探讨女教对女性情理观、婚姻观以及对待婚姻生活态度的影响。本文认为,这一时期女教为婚姻关系中女性情感与道德模式的选择提供了更多可能,对这一时期女性,特别是上层社会女性传统的情理观和婚姻观造成冲击,并因此对其现实婚姻生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