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赵振远 《江淮文史》2002,(2):118-119
孙家鼐(1827~1909年),字燮臣,号容卿、蛰生,别号澹静老人,安徽寿州人。清咸丰九年(1859年)一甲一名进士。他与翁同会同为光绪帝师,官历工部、礼部、吏部尚书,渊阁大学士,资  相似文献   

2.
王守仁(1472—1528年),字伯安,号阳明,明代浙江余姚人。其父王华为成化十七年状元,官至吏部尚书。王阳明自幼好学,18岁开始研究朱熹学说,28岁中进士,任刑部主事等职。正德元年,因与当朝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谢迁(余姚泗门人,成化十一年状元)等人一起力谏弹劾宦官刘瑾,触怒了刘瑾,被谪贬为贵州龙场驿丞。  相似文献   

3.
中华书局标点本《旧唐书》卷一九上《懿宗本纪》有云:“以吏部侍郎杨知温、吏部侍郎于德孙李玄考官;司封员外郎卢荛、刑部侍郎杨戴考试宏词选人。”(1975年版,第673页)同样的例子又见于同卷第675页:“以吏部尚书萧邺、吏部侍郎于德孙、吏部侍郎杨知温考官;司勋员外郎李耀、礼部员外郎崔澹等考试应宏词选人”;第677页“以吏部尚书萧邺、吏部侍郎归仁晦李当考官;司封郎中郑绍业、兵部员外郎陆勋等考试宏词选人”;第679页“以吏部尚书萧邺、吏部侍郎独孤云考官,职方郎中赵蒙、驾部员外郎李超考试宏词选人”。以上四例中的“以某某人考官”句,明…  相似文献   

4.
王也扬 《炎黄春秋》2008,(11):71-72
今年是光绪皇帝逝世100周年。光绪皇帝是值得我们纪念的。他有两点突出的事迹为历代帝王所不及。其一,他充当了把古代中国和平改造成为现代中国的尝试——戊戌变法的领导人,甚至可以说他就是一个维新党人。其二,在变法中,当大学士孙家鼐提出“若开议院,民有权而君无权”时,光绪回答:“吾欲救中国耳,若能救国,则朕虽无权何碍?”即为了国家而不惜自己的权位,  相似文献   

5.
陈宏谋(1696—1771),字汝咨,号榕门,广西临桂县塘唐乡横山村人。清雍正元年(1723)举进士第,人翰林院任庶吉士;次年散馆,授翰林院检讨职;两年后改授史部郎中。曾任陕西、江西、湖北、河南、福建、湖南巡抚以及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乾隆二十九年(1764)人阁,后以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加太子太傅致仕。乾隆三十六年(1771)病重辞归,途经山东兖州韩庄于六月初三(7月14日)病故舟中,享年76岁。  相似文献   

6.
徐桐二三事     
徐桐二三事徐实曾徐桐(1819-1900),字荫轩,汉军正蓝旗人,尚书泽醇之子。他是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历任礼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上书房总师傅、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崇尚宋儒学说,恶西学如仇,反对维新变法。他是端王...  相似文献   

7.
正褚遂良(596—658或659年),字登善,因曾被封河南郡公,又称褚河南,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祖籍阳翟(今河南禹州),唐朝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历任秦州都督府铠曹参军、谏议大夫、黄门侍郎、中书令、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唐高宗朝宰相,因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被贬为潭州(今长沙)都督、桂州都督、爱州刺史,卒于任上。褚遂良勇于牺牲、敢于担当的经世济民精神感天动地,万世景仰。  相似文献   

8.
陈宏谋(1696-1771),字汝咨,号榕门,广西临桂县四塘乡横山村人。清雍正元年(1723年)举进士第,入翰林院任庶吉士;次年散馆,授翰林院检讨职;两年后改授吏部郎中。曾任陕西、江西、湖北、河南、福建、湖南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入阁,后以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加太子太傅致仕。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病重辞归,  相似文献   

9.
吴岳(1501~1568年)字汝乔,山东汶上人。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进士。历任户部主事、郎中、保定知府、泸州知府、浙江参政、山西布政使、贵州巡抚、吏部左右侍郎、南京礼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隆庆二年(1568年)调任兵部尚书、参见机务,未及上任即因病去世。他为官近四十年,“肃纲振纪,风采凛凛”,清望政声冠绝一时、廉骨节操誉满士林,留下了许多为人称道的事迹。  相似文献   

10.
杨博(公元1509——1574),字维约,明代蒲州(今永济市蒲州镇)襄毅庄人。明嘉靖八年(1529年)中进土,初任陕西周至知县,又调长安知县。后又被朝廷召回京都,任兵部武库主事。历职方郎中、山东提学副使及督粮参政。明嘉靖二十五年,任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后又升为左副都御使、兵部右侍郎、兵部和吏部尚书等职。先后加太子太子太傅。并经略蓟州(今河北省蓟县)、保定、辽东、宣(今河北宣化)、大(今山西大同)、山西等地军务。  相似文献   

11.
戊戌变法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意义重大。在戊戌变法中,作为光绪皇帝与康有为之间起桥梁作用的维新官僚,他们上可影响光绪皇帝,下可联系康有为等维新知识分子。维新官僚凭借所处的职能地位,还负责变法的实际操作。作为历史必然性的工具,维新官僚与光绪皇帝、康有为等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在戊戌变法期间,李瑞棻官联最高,功绩卓著,是维新官僚的代表人物,堪为戊戌变法的领袖人物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史学界由于对维新官僚的历史作用未予充分估价,因而对李端棻的评价也失之偏颇。现就以下几个问题,提出我们的…  相似文献   

12.
《北方文物》1989年第1期刊载唐统天同志《辽代尚书省研究》一文,其中论及参知政事。作者在分析《辽史》卷17《圣宗本纪》太平五年三月“枢密副使杨又玄[为]吏部尚书、参知政事兼枢密使”的记载时,得出结论说:“显然,杨又玄实际职务的迁升是由枢密副使升为枢密使,参知政事与吏部尚书均为加官散职。”由于参知政事一职,在辽朝南面官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故草此文加以辨析,同时亦就教于唐同志及其他辽史研究工作者。辽朝的参知政事不是“加官散职”。这一点,只要具体考察几件有关的史实,就完全可  相似文献   

13.
张鹏翮(1649—1725),字运青,号宽宇、信阳子,四川潼川州遂宁县黑柏沟(今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黑柏沟)人。清康熙九年(1670)进士,历任江南学政、河道总督、吏部尚书兼文华殿大学士等职,时称“遂宁相国”,被康熙誉为“天下廉吏,无出其右”,雍正誉其“志行修洁,风度端凝流芬竹帛,卓然一代之完人”。清雍正三年(1725)逝世,葬于遂宁县中安里庆云山(今重庆市潼南区小渡镇月山村庆元山),谥号“文端”。  相似文献   

14.
《明史纪事本末》卷六一七《争国本》载:(万历十八年)十月,吏部尚书朱纁,礼部尚书于慎行率群臣合疏请立东宫。”查《明史》卷一百二十《七卿年表二》:万历十八年三月至十九年五月吏部尚书是宋纁而不是朱纁。查《明神宗实录》卷二百二十九载:“(万历十八年十一月)先是序班刘文润以输银助边,调添注詹事府录事,大字士申时行等题:詹事府清华重地,虽守领官不宜以赀郎升除下吏部,改补别用。尚书宋纁以病乞罢,慰留不允。”查《明鉴》卷七,纲:(万历十八年)三月以宋纁为吏部尚书。目:纁前为户部五年,值四方多灾,酌盈虚,筹缓急,上下赖之,及移吏部,绝请托,奖廉抑贪,痛惩黠吏。于政府一无所关白,屡乞休,不允,卒官。查《明通鉴》卷六十九神宗万历十八年:三月改户部尚书宋纁于吏部,工部尚书石星于户部,命督陵工,工部尚书曾同亨回部官事。查谈迁《国榷》卷七十五神宗万历十八年:三月丙辰,宋纁为吏部尚书。以上所查材料完全吻合,万历十八年三月至十九年五月吏部尚书是宋纁,且《明史》有《宋纁传》,所以《明史纪事本末》卷六七《争国本》所列条中的朱纁应为宋纁,为谷应泰之误记。  相似文献   

15.
阿兰泰是清康熙时期著名的满洲大臣,曾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等职,雍正时入祀贤良祠。本文在对阿兰泰的满汉合璧墓碑、诰封碑进行转写、录入的基础上,结合清代的其他史料文献,对阿兰泰的生平进行考察,研究其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6.
我参与编纂《麻江县志》于一九八八年六月,赴首都北京查问史料,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内阁大库、序号“殿”30号《光绪戊戌科登科录》中查到夏同参加殿试策文。《登科录》内载:光绪十九年(1893年)夏同应顺天癸已科乡试中第二十九名;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春初参加戊戌科会试中第一百三十四名,同年二月十四日复试贡士中第一名;四月二十一日,恩准三百四十八名新贡士赴保和殿试,光绪帝殿试赐策问。夏同按策问“举求才、经武、绥远、理财”诸大政内容,为文洋洋两千余言,上溯古代,下系变法,博得主考官吏部尚书孙家鼐和读卷官冈、徐…  相似文献   

17.
宋代吏部尚书兼官在元丰改制后分为经筵官、修史官、诸阁学士、六部、临时性礼仪官、两制官、门下省、地方官、东宫官、中书门下附属官、九寺五监门、三省附属官等,其中以经筵官与修史官为主,各自又分别以侍读与(同)修国史、(同)实录院修撰为主;其他兼官虽然数量不多,但各个门类还是呈现出一定特点。以地域考察,吏部尚书兼官主要集中在京师。许多兼官往往不能单独作为官职出现,因此对吏部尚书本职工作影响不大。宋代特别是南宋时期兼官大量出现,由有能力而又能够把相应职务做好的官员来兼任该职务,一定程度上是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正卢怀慎(?-716年),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人。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吏部员外郎、侍御史、右御史台中丞、兵部侍郎、黄门侍郎、黄门监(侍中)、吏部尚书等职,唐玄宗朝宰相。卢怀慎为相之时,姚崇任首相,他自叹弗如,凡事推让,被讥为"伴食宰相"。其实,卢怀慎不仅是一位享誉四方的一代廉吏,而且是一位善于团结同僚共谋大业的出色副职,千余年来,卢怀慎背着"伴食宰相"的黑锅备受世人讥诮,实在是千古奇冤。  相似文献   

19.
<正>湛若水(1466-1560),字元明,号甘泉。广东增城人。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曾先后出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祭酒、南京礼部尚书、南京吏部尚书、南京兵部尚书等职,去世后朝廷追赐太子少保,溢号“文简”,是明代著名的理学家。黄佐(1490—1566),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希斋,一号太霞子,晚号泰泉先生,曾先后出任翰林院编修,广西学政、南京国子监祭酒、少詹事等职,去世后朝廷追赐谥号“文裕”。黄佐生活在明代风云变幻、国运多故的时期。正德朝的败政、嘉靖朝的乱政,  相似文献   

20.
吏部是清代中央人事管理部门,与明代比权力下降较大,运行中受到多方牵制且尚书兼差过多,无暇部务。丙午改制中,因与宪政要求冲突,吏部裁留成为论争焦点。基于自身利益和本位主义,改裁双方斗争激烈。陆润庠等吏部尚书为使吏部能够见纳于宪政,在体制内进行技术性改革。在机构改革与权力调整不同步的情势下,吏部最终被裁,其职权并入内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