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隋唐五代社会经济史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以下简称《论稿》)是已故隋唐史专家胡如雷先生自50年代至90年代初研究隋唐五代社会经济史成果的结集。《论稿》不仅反映了作者杰出的学术成就,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治学方法。作者非常重视选...  相似文献   

2.
在光明日报史学双周刊第91号(见1956年9月13日光明日报)上刊载着胡如雷先生的“试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式”一文。在这篇文章里,胡如雷先生提出:“自耕农民的这部分土地是什么性质呢?是国有还有私有?”关于这个问题,胡如雷先生的答复是:“这部分土地也是具有国有性质的”。胡如雷先生认为自耕农民之于土地只不过“是有占有权和使用权而已”,而“我国地主政  相似文献   

3.
胡如雷先生新著《隋唐政治史论集》读后感孙继民河北教育出版社最近出版了胡如雷先生的新著《隋唐政治史论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6月出版),它与稍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隋唐五代社会经济史论稿》称得上是姊妹篇。二书汇集了作者研究唐史的绝大部分论文...  相似文献   

4.
二酉山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涛 《东南文化》2001,(3):84-85
二酉山房是明代名的藏书家和学家胡应麟藏书治学的处所,所藏书之目录分类取得了所处时代目录学的最高成就,为学术的发展作出过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5.
乾嘉时期学者对"经世致用"的诉求依然强烈,只是迫于当时的文化高压,采取了迂回曲折方式,进行了别样表达:以积极的姿态,寻找出当时最可行、合"法"的"考据"治学方式;循着稽古—通经—明道—救世的治学路径,探寻经典本义,实现其学术"经世"的终极目的;通过对"汉学"旗帜的高扬和对"宗""源"的强调,迂回表达出他们对清庭"非正统"统治的不满和揶揄,折射出意识形态上的抗争。  相似文献   

6.
清华国学研究院(1925-1929),是在"整理国故"运动中涌现的一个著名学术机构。与同时期其他国学机构相比,清华国学研究院既有援引西学,重建现代学术体系的一面;又有继承儒家教育理想与治学路径,结合西方知识工具,致力于阐发传统学术之特质的一面。因此,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学术建制,学术社群的治学精神,皆有其鲜明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文献》2014,(2)
<正>一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部藏有著名学者、原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胡小石先生的藏书《靖节先生集》一部,上有小石先生朱笔批点数十条,短则数语,长则百十字,有如一则诗话。这部批点本尚未见披露,然对于陶渊明研究及胡先生学术思想的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今不揣谫陋,对胡先生手批《靖节先生集》略作研考。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的这部胡小石先生手批《靖节先生集》,线装四册,底本为清光绪九年(1883)江苏书局刊陶澍所注《靖节先生集》,凡十卷及附  相似文献   

8.
谷霁光先生是国内外著名的兵制史、经济史专家,一生勤奋刻苦,严谨治学,求真务实,恪守"八小时以外奋斗终生"的治学精神。这一治学精神的提出,与他的行政和社会工作有关,八小时以内他只能从事行政和教学等工作,八小时以外才能专心从事科学研究。"八小时以外奋斗终生"主观意识是靠个人自觉的努力,而不是别人逼迫的努力。个人自觉努力,要讲究治学思路和方法,可以概括为四点:一是高度重视学术情报和资料搜集工作;二是实事求是,严谨治学,文如其人;三是强调理论建树;四是要有勤奋刻苦、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毅力。这种治学思路是对传统乾嘉学派学风的传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9.
顾颉刚与胡适在学术上结缘,与当时中国学制转型密切相关。20世纪20年代前期,他们在学术事业上相得益彰。20世纪20年代后期,他们首先在治学理念上出现分歧,后才发生古史分歧。1930年前后,中国古史学、考古学的发展,造成了胡适古史观转变,使得二人发生了诸多古史分歧。但其中两次公开争辩,则带有各自的主观动机。1930年后,二人渐行渐远。其间,傅斯年的阴影和担心胡、顾关系破裂的危机感,始终困扰着顾颉刚。1949年分别时,疏远已成事实。在政治运动中,顾颉刚最初只为澄清"疏远"的事实,而随后的政治压力与学术思想的变化,则使他对胡适逐渐淡漠。但是,不能确知胡适由"善"转"隙"的原委,成了他晚年的一个心结。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刘宏教授的主要学术经历,着重从跨"界"的角度探讨他在海外华人研究领域的治学方法和理念。认为其跨学科研究取向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比较视野下的海外华人研究。第二,将西方的社会科学理论有选择地引入到海外华人研究领域,并加以丰富和修正。刘宏的多元治学方法主要表现在研究取向的跨学科性、参与实践性及其与政策的相关性、研究论题和视野的多重性。而"中国—东南亚学"、"跨国华人"和"跨界亚洲"是刘宏所提出的三个重要"跨界"理念,三者之间彼此关联,视野从区域到全球,它们从整体上反映了刘宏近年来的跨界思考历程和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1.
陈寅恪与陈述的学术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陈述(1911—1992)与陈寅恪(1890—1969)两位学者的交往是不容忽视的一页。在1936—1942年期间,陈述与陈寅恪二人历家国之难、流离之苦,而交往不辍,严谨治学不改,确实难能可贵。二人的学术交流有着牢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乾嘉汉学治学宗旨是由文字音韵训诂入手以寻求经书义理。但汉学家对这一宗旨的理解并不一致 ,学术实践的途径亦有差异。考察其代表人物戴震、阮元各自的学术主张与学术实践 ,比较二者的同异之处 ,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汉学治学宗旨的科学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更敦群培(dge—vdun—chos—vphel,1903—1951)是20世纪集佛门奇僧、学术大师和启蒙思想家于一身的一代藏族俊杰,他那短暂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独具性格魅力。其学术成果独步一时,慧及后世;其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开一代新风,上承传统藏学,下启现代藏学,在藏族学术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堪称藏族现代藏学的一代宗师;其从神学史观转向人文史观、  相似文献   

14.
正钱存训(1910—2015)是饮誉海内外的学者,其治学领域广泛,在中国书史、印刷史、目录学等领域,以及中西方文化交流事业方面均做出重要贡献。回顾先生漫长的学术生涯,虽然他在母校金陵大学就读的时间只有短短的5年,但是,这一时期的经历为其日后的人生与学术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钱存训出生于江苏泰州一个书香门第,曾祖父、祖父、父亲均热心于文化事业,并有"教经堂"藏书。由于身处清末民初的过渡时代,钱存训幼年接受的  相似文献   

15.
<正>王思治先生是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尤是海内外有影响的清史专家。最近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举办了纪念他85诞辰暨"宏观视野下的中国史学与清代中国学术"的研讨会。我十分高兴地应邀与会。中国人民大学是我的母校,清史研究所更是我今生今世安身立命的根基之所在,自然有深厚的感情,而思治先生则是与我相识、相交达半个多世纪的老师、同事和朋友。在与他亦师亦友的多年交往中,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他的学术成就、治学特点和治学风范。因在会上以  相似文献   

16.
《抛引集》简介《抛引集》是胡如雷先生的论文集,1993年8月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共收录了26篇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共10篇,属理论探讨类论文。如《关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几个问题》、《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范畴的几个问题》、《关于国家...  相似文献   

17.
《历史研究》2012,(2):2
"胡绳青年学术奖"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综合性青年学术成就奖,由我国著名社会科学家胡绳倡议并率先捐款设立,旨在鼓励青年社会科学人才成长。目前,该奖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胡绳家乡苏州市协办。1997年以来经过五  相似文献   

18.
聚焦于钟书列举的域外六位学者有关"内亚史"研究的理路,以伯希和、塞诺和傅礼初治学手段与方法为例,指明该书阐析上述学者治学要旨的兴趣动机和学理依凭。伯希和兼治汉学、阿尔泰学,专精考证,构成自洽的学术体系,为钟焓所倾羡,亦与钟氏本人之学业旨趣相契合。塞诺尤其傅礼初继承伯氏之衣钵,又采纳社会科学方法对"内亚史"进行改造与拓展,所呈现的通达与博大,钟书也从20世纪学术范式转型的背景中给予肯定。钟书从方法论和逻辑思路等层面进行的新阐释,反映出中国大陆新生代学人文献处置手段的多样化及其眼界拓展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19.
本期寄语     
正本期"理论与思想"栏刊出于殿利的《通则透透则明明则智智则用——刘家和先生治学思想与人文精神探微》。文章就刘家和先生通古今、贯中西、跨学科的学术境界及其心路做了详细介绍和评论,认为所有这些都彰显了刘家和先生学术报国、关爱民族与人类的人文情怀,对后学具有启迪意义。"古代地中海文明"栏刊出的王俊娜《乌尔第三王朝旮尔沙那的职能探析》认为,地处温马  相似文献   

20.
1930年至1934年间,夏鼐治学方向经历了三次转向,从社会学转到中国近代史,进而转向考古学。夏鼐早年治学领域的三次转向,对其学术思想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夏鼐治学转向既有时代背景,亦有家族文化、永嘉区域文化的因素,同时这些因素形塑了夏鼐早年治学的学术风格。夏鼐早年治学思想,为其考古学研究奠定了学术基础,是其整体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