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元代货币制度在中国货币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自汉唐以来,历代货币都以铜钱为主要流通货币,宋代纸币产生后,最初是区域流通货币,到南宋时期纸币流通量越来越大,在流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金代也仿宋朝制度,印行交钞,宋金纸币虽然地位日益重要,但是在理论上都是作为铜钱的符号在流通的,也是与铜钱一起流通的,可以称为钱钞并用,钞代钱行。纸币在元代发生了质的变化,元朝政府的货币政策基本上是禁止铜钱流通的,而以纸币为主,  相似文献   

2.
女真族作为北方的游牧民族,其于1115年建立了金朝,在金朝存在的不到百余年的时间内,其货币制度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独有特征。但其交钞的使用,成为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的首创,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重要的贡献。文章分别为从金朝铜钱、交钞和和银币制度的特征对金代铸币制度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其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货币制度亦相应变革。纵观包括朱元璋建明前的铸行大中钱时期和有明一代的货币制度演革过程.除明前期曾实施的纯纸币流通外,铜钱一直作为朝廷的法定货币之一,与纸钞、白银构成其时的流通货币结构。因此钱法、钞法与银两制度同属明代货币流通制度的基本组成内容。  相似文献   

4.
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货币经济史上的最后一个王朝,它经历了从古代货币演变为近代货币的转折。清朝政府在纸币发行初始,信誉良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到中后期,由于列强的入侵,清朝政府的货币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促使封建社会长期形成的货币制度演变成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货币流通制度,使中国的货币经济变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的货币经济,直至最后清王朝覆灭。同时它催生出一个近代中国货币革命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5.
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在其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货币流通制度亦相应变革。纵观朱元璋建明前铸行大中通宝和有明一代的货币制度演革过程.除明前期曾实施的纯纸币流通外.铜钱一直作为朝廷的法定货币之一.与纸币、白银共同构成其时的流通货币结构。因此钱法、钞法与白银制度同属明代货币流通制度的基本组成内容。在明货币经济史研究中.明钞与银两一直是诸家潜心研究的课题.而对明钱法则尚未及作系统探讨。为此。试考其要。  相似文献   

6.
张宁 《中国钱币》2003,(4):26-31
墨西哥银元 ,俗称鹰洋。是世界金融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货币。十九世纪中叶开始 ,这种外国货币逐渐成为我国华东、华南地区使用最广、最受欢迎、最有势力、流通量最大的银币 ,风行数十年不衰。对我国货币制度影响深远。虽然鹰洋在中国货币史上有重要地位 ,有关的专门研究还是空白。本文全面研究墨西哥银元在中国流通问题 ,其中不足之处 ,希方家指正。一鹰洋是著名的西班牙“PESO” (比索 )的继承者。十六世纪四十年代 ,西班牙殖民者先后在秘鲁 (今玻利维亚 )的波托西和墨西哥的萨卡特拉斯等地发现大银矿 ,此后三、四百年 ,巨额美洲白银源源…  相似文献   

7.
王莽货币制度改革是中国货币史上光辉一页,其发行数量之大、品种之多、更易之快令人瞩目。运用历史文献、考古材料方法重新对王莽四次币改的路径与动机、货币的形制与式样进行考察,以说明不同币种在当时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力。在当代经济学视角下观察王莽所推行的货币政策,蕴含多种经济理论,如通货膨胀、兑换比例、货币职能、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虚值货币等,尤其是虚值货币所提倡的大额货币、货币符号理论具有超前意义,其科学性和前瞻性是值得当代经济学领域所研究的。  相似文献   

8.
叶世昌 《钱币博览》2002,(2):4-6,14
中国货币历史悠久,但在1933年废两改元前,中国是没有货币本位制度的国家。货币本位制度和货币制度不是一回事,两者不能混淆。彭信威在《中国货币史》的《序言》中说:“用现代的眼光来看,中国古代的货币,是没有制度可言的。不过假若放宽尺度来说,那么,历史上的各种措施,无论怎样混乱与不合理,都可以说是一种制度。”他的意思是说,中国古代是没有货币本位制度可言的。因他没有使用“货币本位制度”这个概念,所以既说中国古代没有货币制度,又说“假若放宽尺度来说……都可以说是一种(货币)制度”。他的话实际上表明:中国古代有货币制度,但不是货币本位制度。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的白银货币一直没突破称量货币的旧模式。但是,金代承安二年(1197年)铸行的法定银币“承安宝货”,在银币上标明了币值,而且分为五等,起到取代碎银的重要作用,从白银称量货币的传统中脱颖而出,是一次新的突破和尝试,从而在我国货币史上占有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金代处在中国古建筑发展的高潮期,金代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山西保存的金代建筑数量和质量都是最高的,且由于山西处于当时各民族冲突融合的最前沿,其地区性的建筑特色也是不尽相同的,大致说来晋北长期受辽统治,故受辽的建筑风格影响较大,而辽又大量保留了唐代建筑雄伟的主基调,因此晋北金代建筑普遍呈现"豪劲"的风格;晋中、晋南除去一些细微的风格差异以外,主要是继承了宋代"柔美"的建筑主基调。  相似文献   

11.
1935年11月"法币政策"实施后,南京国民政府以其持久不懈的努力,初步建立了我国完善的现代信用货币制度和中央银行制度,并逐步实现了对国内流通货币的集中发行和管理。  相似文献   

12.
清朝时的货币制度承袭前朝制度,有先进之处,也存在许多弊端,与现代货币制度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如实物货币与信用货币的差异,货币管理机构性质和职能的不同,货币流通的差异,以及关于货币发行、流通的理论基础不同。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现代中国已形成较成熟的货币管理机制,不需再考虑货币的重量、成色等问题,国内使用的不兑现信用货币完全可以满足人民日常生产、生活需要,中央银行的职责更主要集中在对金融机构、外汇汇率的管理上。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虽然有悠久的铸造使用货币的历史,但近代以前只有货币制度而无货币本位制度。近代中国在西方货币制度的影响下,开始考虑建立银本位制度。但在以"两"还是以"元"为货币单位问题上争论不休。直到清宣统二年(1910年)四月,度支部奏定《币制则例》才确定国币单位名称为"元",以银为本位,一元为主币,重库平七钱二分。另以五角(半开)、二角五分、一角三种银币,五分镍币及二分、一分、五厘、一厘四种铜币为辅币。从此,我国货币进入以"元"为主币的时代。但近  相似文献   

14.
中国通宝币制史稿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中国货币史的著作国内已有几种,有通史,也有断代史、地区史,还有专题史。各书都有自己的特点,构成了中国货币史的学术宝库。王健、张登勤、殷延明三位先生穷五年之力,完成了巨著《中国通宝币制史稿》一书,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为进一步充实中国货币史的学术宝库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历史上的货币制度有几次重大的变革,其中之一是从以重量为钱名发展到以 “通宝”等为钱名,完全使钱币(铜、铁等方孔圆钱)消除了称量货币的痕迹。这是中国币制史上的一大进步。这一变革在唐初完成,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宝钱制的历史地位受钱币…  相似文献   

15.
何平 《中国钱币》2022,(3):33-43
<正>从今天的视角来看,近代中国货币与西方的分野,体现为西方金本位制度及其相应的信用货币的建立和完备,而中国属于白银核心型的货币体系,呈现出“有货币、无制度”的特征。货币制度的分野对当时中国带来的伤害,随着对外经济交往特别是赔款和外债的增加,在甲午战争后突出起来。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朝野展开了热烈的货币本位之争。这里结合改良派领袖康有为的《金主币救国议》就本位之争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陈隆文 《史学月刊》2005,2(6):32-38
作为历史经济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历史货币地理研究迄今未引起学术界的充分关注。围绕历史货币地理研究的理论体系进行建构,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尝试。我们对历史货币地理研究的对象、具体内容、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并提出了开创中国历史货币地理研究的建议,主张对先秦以来中国货币制度中长期存在的货币地域性问题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194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成立,人民币和新中国金融制度逐步走上历史的舞台。作为人行前身之一的华北银行,是新中国银行体系的雏形,是西柏坡时期中共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华北银行前身之一的冀南银行和冀南币,在红色金融史上占据了重要位置。基于此,本文回顾分析了革命根据地的货币制度沿革,概括了人民币发行流通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揭示了第一套人民币的诞生与四大根据地货币统一的重要意义,并归纳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红色理财家的金融思想精髓,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8.
提到五代在中国钱币史上,多认为那是个币制混乱的时代,铅、铁等币材芜杂,将虚作实,名目繁多,官铸私铸,各国自铸,有的限制使用,有的互相流通。总之,这个时期的货币,即是一个五花八门典型的多头货币制度,又是一个混杂而又分散的货币流通制度。  相似文献   

19.
<正>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伟大的民族英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也是一位金融家与货币理论家:他在早期组织武装斗争时就十分重视货币的支持作用;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还进行过货币发行流通秩序的整顿;在倡导以钱币革命抵抗沙俄时主张实行纸币制度;在他筹划的《建国方略》中论述了中国的货币历史和货币制度。本文试通过孙  相似文献   

20.
金章宗时期建立和完善的武举,是专门针对女真人的一种考试制度,这是金代武举不同于唐宋时期的最大特点,而这种特点是与金朝中期女真人汉化加剧、女真统治者对女真传统习俗和尚武之风的维护政策直接相关的。宣宗初期对非女真人开放武举考试,是因为当时军事形势危急,统治者需要吸收非女真人以加强自身武力,还可以消除歧视政策以缓和内部民族矛盾。金代武举制度的建立和重要变革,都与金代的民族关系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