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连发现广东光绪元宝七分二厘铜样币曹积效1987年寿,笔者在大连西岗旧物市场购得一枚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分二厘龙洋黄铜币。该币直径1.85,厚0.11厘米,重2.16克。此币轮廓清晰,铸造精美。光绪十三年(1887年)粤督洋务派张之洞为解决中国币制危机,从国外购进铸币机,拟从广东试铸库平七钱三分系列银元,未获清廷允准。光绪十五年《1889年》张之洞将七钱三分系列银元改版为七钱二分系列银元(依次为三钱六分、一钱四分四厘、七分二厘、三分六厘),并经清廷饬令将原七钱三分版正面珠圈外洋文改在背面蟠龙四周,银元铸地名称、重量改在正面上下珠圈之外,并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四月初二日开机试制。广东省造光绪元宝龙洋系列,本应为银质,这枚铜质七分二厘光绪龙洋似应是此时试制的样币。大连发现广东光绪元宝七分二厘铜样币@曹积效  相似文献   

2.
<正>光绪十六年(1890年)四月,广东钱局铸行新版"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系列"。共计5种:库平七钱二分,含纯银九成;库平三钱六分,含纯银八成六;库平一钱四分四厘;库平七分二厘;库平三分六厘;均含纯银八成二。银币行使后,市面行用,商民称便,后经清廷下令作为法币,而成为晚清中国自铸机制币的典型规范。这套银币因大量发行而成  相似文献   

3.
清代钱币存世量大,容易收集。因此不少收藏者十分注意对清代钱币版式的研究,尤其关注清钱中的一些特殊品种,如清代小平钱中的厚重品就是其中之一。清代制钱的重量变化较大,但主要集中在清初。据清人王庆云《石渠余记》载:"顺治之钱有数品,初有一钱、一钱二分、一钱二分五厘三品。……十四年更铸重钱(重一钱四分)。"康熙二十三年,因铜材价贵,民间多毁钱图利,于是改每文重一钱,"四十一年,又以钱小盗铸者多,复旧制一钱四分……。至雍正十二年铜贵,钱本多亏,乃酌轻重之中,定一钱二分之制。自是以后,铸钱虽有不同,而轻重显若划一,其有不齐,则局匠冒禁偷减,非功令有所改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虽然有悠久的铸造使用货币的历史,但近代以前只有货币制度而无货币本位制度。近代中国在西方货币制度的影响下,开始考虑建立银本位制度。但在以"两"还是以"元"为货币单位问题上争论不休。直到清宣统二年(1910年)四月,度支部奏定《币制则例》才确定国币单位名称为"元",以银为本位,一元为主币,重库平七钱二分。另以五角(半开)、二角五分、一角三种银币,五分镍币及二分、一分、五厘、一厘四种铜币为辅币。从此,我国货币进入以"元"为主币的时代。但近  相似文献   

5.
孙浩 《中国钱币》2013,(2):14-23,I0003-I0004
笔者在《中国钱币》2009年第三期(总106期)发表《由一枚德国机器广告币探讨奉天、黑龙江、浙江廿三年及安徽廿三年样币》文,指出,厂商广告币章的考证价值不应忽视,并推论安徽、奉天、浙江、黑龙江四省样币模具的出处为德国.当时判断以位于古平根的舒勒厂(Schuler,G(o)ppingen)可能性最大,新疆则以其制作及雕刻水平较拙而持保留态度,但终非拍板之论. 一 皖奉浙黑新五省开铸机器与币模确定来自德国 近年来因国外档案的逐渐披露,部份口耳相传的说法陆续得以证实或否定.  相似文献   

6.
康熙初户部宝泉局试铸二钱八分重铜钱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代前期,铸钱制度非常复杂,变化很大,仅铸钱重量就多次变化。然而人们只知道清代铸造过一钱、一钱二分、一钱二分五厘、一钱四分等不同重量的铜钱,却很少知道清政府还试铸过其他重量的铜钱。本人在第一历史档案馆有幸看到清政府户部宝泉局于康熙七年曾试铸过二钱八分重铜钱的资料。这一记载为清代货币史资料中所仅见,为什么要进行试铸,试铸的结果怎样,下面就这些问题做一简要考察。清政府试铸二钱八分重铜钱是这样记载的:康熙七年,户部尚书车克奏,“奉旨,每文铸重壹钱四分,于去年拾贰月初七日进呈御览,……御旨,此钱薄小,钱磨太粗……宝泉…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造错版银币孙敏笔者收有一枚陕西省造银币,该币面文中为“光绪元宝”,上为“陕西省造”,下为“库平七钱二分”,但背文及蟠龙图案与湖北省光绪元宝币背一样(见图)。以孙仲汇。胡薇《古钱币图解》及施嘉干《中国近代铸币汇考》中陕西银币图样,与该币对照,有几点不同之处。一、该币面汉字“光绪元宝”四字笔划较粗,同于湖北银币字样。二、该币直径同于其它七钱二分光绪元宝银币,比陕西银币小约0.1厘米。三、该币背文上为HU──PEHPBOVINCE,而陕西银币背文上为SHEN─SIPROVINCE。笔者在机械电子工业部55研究所,用日本进口能谱仪及精密天平仪将该币与湖北银币作了元素含量及重量检测,以期用现代化检测手段确定其真伪,检测结果见附表。由此可以排除为假银币。陕西省造银币铸地,泉界有三种说法:一、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三月,陕西魏光焘自行设局鼓铸。二、由湖北造币厂代铸。三、由英国伯明翰造币厂代铸。笔者认为该币或应是湖北造币厂代试铸的错版币。陕西省造错版银币@孙敏  相似文献   

8.
钱杰 《钱币博览》2001,(1):11-12
东三省造宣统元宝银币仅库平一钱四分四厘一种面值。查奉天、吉林、黑龙江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改为行省,名东三省。同年奉天和吉林二家造币厂合并,称东三省银元总局。东三省造光绪元宝有大小四种面值。  相似文献   

9.
<正>前时整理康熙通宝,翻阅一些钱币著作和研究文章,多言康熙四十一年重铸一钱四分康熙通宝时,另铸重七分的"轻钱"康熙通宝。查《清史稿》,与史实不符,值得探究。彭信威《中国货币史》说:"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又恢复一钱四分的重量,另外铸造一种七分重的轻钱,大制钱每千文作银一两,小制钱千文作银七钱。"1王健、殷延明、张登勤《中  相似文献   

10.
最近在《新疆钱币》(2008第一期)见到了关于“新疆省造光绪银元库平重四钱”机制铜样币的报道,笔者也藏有一枚机制“双四九”铜圆币(见图),但不知是否是银圆试铸样币,现刊出,供同好赏评。  相似文献   

11.
千石 《安徽钱币》2005,(2):38-39
据1994年第2期《安徽钱币》载,河南汤阴刘屹华光生“收藏(有)两枚银币样铜币”。一枚为“北洋造库平七钱二分光绪元宝”,一枚为1911年英国一元站洋。由于“此两钱与同期的银币对照形制绝同”,刘先生甚为不解:“(它们)是试铸币?还是充当大面额铜元参与流通?”  相似文献   

12.
周祥 《钱币博览》2005,(2):9-11
湖北本省银元.是因其背而镌有“本省”两字而得名.一般以为一套仅有大小三种.面额分别为库平七钱二分、库平一钱四分四厘、库平七分二厘。正面中央球圈纹内为满汉文“光绪元宝”四字,珠圈纹外上端镌有“湖北省造”字样,下端镌有面额.左右两侧各镌有一六瓣花星。背面中央为坐龙纹.上端镌有英文HUPEH PROVINCE,下端镌有英文面额,左右两侧镌有“本省”两字。  相似文献   

13.
从咸丰三年(1853年)以迄清末,清政府曾铸行大钱以供应市场、财政、军旅之需。所谓大钱是比重不足而面值较大的钱。清代前期制钱每文重一钱到一钱四分,一般维持一钱二分。咸丰三年政府“铸当十钱一种,文日咸丰重宝,重六钱,以制钱相辅而行(《光绪顺天府志》卷59)以后又增铸当五十钱,重一两八钱,当百钱重一两四钱,当五百钱,重一两六钱,当千钱,重二两。减重50%~98.5%”。铸行大钱,实际上是推行通货贬值的政策,它造成了清代后期的货币混乱,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损害。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张之洞督粤时,在广东省钱局铸造的“光绪元宝”银元样钱,一直珍藏于故宫博物院。这些呈送清帝审阅的样钱(中插图一、二)共有10组,分装于题有“广东拟铸银元式样”签的两个黄色锦匣内。每组银元5枚,分量依次为:库平7钱3分(中插图三);库平3钱6分5厘(中插图四);库平1钱4分6厘(中插图五);库平7分3厘(中插图六);库平3分6厘5毫  相似文献   

15.
最近,武汉一位钱币收藏者在一批银铺币中发现了一枚较特别的江南币。币正面“光绪元宝、江南省造、一钱四分四厘、庚子”;币背面英文略大,龙纹、龙尾等都与同类版有别,特别突出的是在“造”字和“子”字之间有HAH英文字母(见附图),这是同类版所没有的记号。此币重4.4克,直径23.7毫米,币质坚硬,白色铜合金,图案设计规整、制作精良,为官局机械压制。江南银币上的“HAH”英文字母代表何意?何时开始有之?民国三十三年(1944),王君复先生在《江市一元银币之说明唇》提到:“盖HAH英文者,是江南局所延之英籍化验师之名,此…  相似文献   

16.
杨然 《中国钱币》2018,(6):69-73
朝鲜大东钱,或者说大东银币,是在朝鲜高宗(太祖)十九年,即西历1882年铸造的一组三枚钱币:大东一钱、大东二钱、大东三钱。大东钱是朝鲜钱币从非机制币向机制币过渡时期的产物,其中间无孔,正面为大东一钱、大东二钱、大东三钱的文字,以环形排列,直读。  相似文献   

17.
此币是用机制银元模具所造的铜样币(图1)。钱径38mm、重16g、外郭“齿边”、郭内“齿纹”、边厚1.55mm。钱面有一珠圈,内汉直读“光绪银元”,中心满小字“光绪银元”。上缘“新疆省造”,下缘“库平重七钱二分”。钱背中央蟠龙图案为“坐龙”,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机制币史》(英文)一文原刊发于《中央银行月刊》(1938年12月—1939年3月),后又以单行本形式作为《(西侨)中国货币研究会会刊》第五辑发表。再次发表时曾做了修改,加了一些注释。 此书作者E.KANN(名字常被译为阈恩,耿爱德应是其中文名)多年侨居中国,长期在金融界工作,对中国钱币富于收藏。他关注和收藏的重点是中国机制币,并有研究。《泉币》杂志曾发表其《吉林银币之错版》、《新疆省造光绪二钱》、《阴文吉字宣统二角》、《吉林戊申二角异版》、《民国二十四年中圆铜样》、《论民国二十五年之银币》…  相似文献   

19.
《故宫清钱谱》载:“高宗乾隆元年,行乾隆通宝钱,并改定每文重一钱二分”。另据有关资料记载,内廷用钱枚重一钱六分。若按清库平一钱折合3.73克,则标准制钱应重4.5克左右,内廷用钱应重6克左右。而在钱币实物的收集过程中的确发现有明显比常见品大和重的大样钱。  相似文献   

20.
《新疆钱币》2000年第2期方绪灵《介绍一枚宝伊局当四样钱》(以下简称《样钱》),近总感到是仿铸品,但未见实物,难以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