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华简《殷高宗问于三寿》借助武丁与彭祖的对话阐述了特定的政治理念,其中重点讨论了祥、义、德、音、仁、圣、智、利、信等概念,由此可判断其主体思想属于儒家,且与《荀子》相似。《殷高宗问于三寿》两次提出"揆中",这里的"中"是一个关联"仁"的礼义之"中"。如果孔子"仁礼一体"的"中"与荀子的礼义之"中"一脉相承的话,那么《殷高宗问于三寿》里的"中"应该是处于两者之间。孔子到荀子之间应该存在一条"孔子→商瞿子木→馯臂子弓→……→荀子"的学术传承线索,清华简《殷高宗问于三寿》可能与楚人馯臂子弓或其门人弟子存在某种关联。  相似文献   

2.
程浩 《文物》2022,(9):64-67
<正>清华简《参不韦》,无论篇章结构还是思想内涵,均与《五纪》篇有密切关联,或可将二者视作互为因应的“姊妹篇”。与为数众多的战国思想著述相类,该篇亦是以“托言问对”的形式来陈述作者的治政理念与社会认知。清华简中的《汤处于汤丘》《汤在啻门》假名商汤与伊尹,《殷高宗问于三寿》托拟武丁与“三寿”,皆属此类。而《参不韦》所托名的主人公,乃是史有所载的第一个王朝夏代的实际奠基人夏启。该篇虽不以历史叙述为主题,但在说理的过程中,对鲧、禹、启等夏代早期人物的史事亦多有论及。  相似文献   

3.
正广受学术界瞩目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五)》已于2015年4月由中西书局正式出版了。这是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连续几年来做出的一系列成果中的又一重要成果。在这次整理出版的第五辑《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中,《厚父》、《封许之命》、《命训》等篇既是《尚书》类的典籍;也涉及夏、商、周史的一些课题;《汤处于汤丘》、《汤在啻门》、《殷高宗问于三寿》等篇,既与殷商史有关,也与思  相似文献   

4.
《文物》2014,(12)
<正>《殷高宗问于三寿》为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之一,原由28支竹简编联而成,今缺第三简,见存27支。其中第25简上部缺大半,第8简上、下及第9简下端亦稍残。完整简长约45、宽0.6~0.7厘米,设三道编绳。满简书写28~34个字符不等。简背有次序编号"一"至"廿八",今  相似文献   

5.
李学勤 《文物》2012,(8):66-71,1,97
在《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一、二辑出版之后,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又整理出竹简六种八篇,其中两种为西周时期的佚诗,即作于周初的《周公之琴舞》和作于西周晚年的《芮良夫毖》。一种是真正的古文《尚书》——《说命》三篇。一种记汤与伊尹传说,名《赤鹄之集汤之屋》。一种托名武丁和彭祖,题《殷高宗问于三寿》。还有一种记载黄帝至春秋时的贤臣,拟题《良臣》。  相似文献   

6.
竹书《竞建内之》记载殷高宗令行先王之法,执行成汤建立的助法与关市征籍,其助法即竹书《容成氏》所记成汤时的“尃”,其征籍即成汤时的“(乍又)(籍)”。时至春秋,齐桓公效法殷高宗朝庙颁政,政令中的“(作示)浮”可以参照商代的赋税制度做解释。  相似文献   

7.
清华简《说命》三篇是殷高宗武丁对臣子傅说的命书,记载了武丁得傅说的过程以及对他的训诫。传世文献中的几条《说命》佚文,大多在简本中可以找到对应之处。而《学记》、《文王世子》等篇所引数语为清华简所无,很可能是流传版本不同所致。通过将《说命》与《盘庚》进行细致对比,我们还可以发现该篇较多地保留了殷商时期的原貌。  相似文献   

8.
自《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于2008年公布以来,清华简无疑成为简牍研究领域的一大新兴热门课题,迄今为止已经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本文择要叙述清华简近几年研究状况,并对某些重要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9.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以下简称《清华简》)(三)所收《说命》三篇是一个在结构、内容、对话形式等方面与《古文尚书·说命》三篇存在较大区别的版本。《清华简?说命》三篇是一个完整的仪式记录,分为追叙式的序辞、训诫性的命辞和补记性的语录三个部分,叙事细腻生动,对话以王言为主,刻意塑造贤能之臣。《古文尚书?说命》三篇均为完整的训诰体,说理透辟明晰,对话以臣言为主,注重营构纳谏之君。前者价值在于仪礼存档,后者价值在于文体塑形。两版都体现了各自产生的文化背景,互相比较,亦可再次确证《古文尚书》《说命》篇之伪。  相似文献   

10.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中,有《尚书》、《逸周书》和佚书20多篇,其中清华简《金縢》能和伏生所传今文《尚书》直接联系。从清华简来看,现在不能证明,也不能反对孔子编百篇《尚书》之说。但是清华简足以说明东晋以后的古文《尚书》没有历史根据。清华简中,《尹诰》、《尹至》篇有很多的用词和语法同今文《尚书》中的《夏书》和《商书》是一样的。清华简里没有《尚书》和《逸周书》的差别,因此我们对《逸周书》里面若干篇书的估价,还应该提高。  相似文献   

11.
正清华简《命训》篇是新公布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伍)1中的重要一篇,该篇自公布以来,已经受到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一批相关的研究论文业已发表,2关于该篇的讨论也在网上热烈进行。3笔者曾撰有《清华简〈命训〉初探》一文,对该篇简文的文本价值和写作时代做过一些基础性的讨论,本文试图在前文及时贤讨论的基础上,再对本篇简文中的"命"论做一些探讨,不当之处,祈请方家指正。众所周知,《命训》篇见于《逸周书》中,与《度训》、《常训》一起,构成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前辈学者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传世本《金縢》与清华简《金縢》的用字特点,指出两种版本的《金縢》均保留有西周时期语言因素,但同时也有明显的战国用语,相比较而言,竹简本《金縢》的战国语言因素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文物》2016,(3)
正即将出版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中收入了一篇与管仲、齐桓公有关的文献,整理者将其命名为《管仲》(封三∶5)。清华简《管仲》简长44.5、宽0.6厘米,三道编,现存简30支。全篇原无篇题,每支简的简背亦无次序编号。竹简保存大体完好,但是第28支简下半段缺失,第29支的上半段亦已不存;这两支简之间是否还有缺失的其他竹简,尚不易断定;另外,第29简与第30简之间内容不相衔接,也应  相似文献   

14.
试释楚简《鲍叔牙与隰朋之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五)所收《竞建内之》、《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经重新编排,应为一篇,只是前后笔迹有所不同。篇中叙述二臣向齐桓公进谏的故事,但有与传世文献史实不合之处,所提到的日全食也非实际天象,说明属于托古性质。篇文引及商代武丁祭祀时有雉鸟鸣叫,祖己训王,所说与《尚书·高宗肜日》有异,有可能出自佚书《高宗之训》,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5.
古文《尚书》真伪之争是学术史上最棘手、最难以解决的学术公案,而对先秦时期《尚书》传流的考察,是揭开古文《尚书》真伪之谜的前提与基础。清华简《保训》形制、字体与《尹至》、《金縢》等篇明显不同,因此《保训》并非是先秦《尚书》或《逸周书》的佚篇。清华简《金縢》篇"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不是篇题,而可能是《金縢》篇的序言。相传孔子编订《尚书》,《逸周书》为孔子删书之余,清华简中《尚书》与《逸周书》部分篇目并存,形制相同,清华简的时代断限是战国中晚期,郭店简《缁衣》也将《逸周书》与《尚书》并称为《书》经,《汉志》"《逸周书》为孔子删书之余"的主流说法并不成立。  相似文献   

16.
正已出版第5册清华简《唐(汤)处于唐丘》是一篇古代文献,讲述汤处于唐丘,娶有莘氏,伊尹为汤妻媵臣,膳厨,深得成汤赏识,与成汤进行论君臣之道问答。一熟悉商代历史的人都知道,伊尹辅佐成汤的故事,自西周以来广为流传,见于《墨子·贵义》、《吕氏春秋·本味》、《史记·殷本纪》、马王堆帛书《伊尹·九主》~①等文献记载。值得庆幸的是汤聘迎伊尹的历史传说,完整地出现在《唐(汤)处于唐丘》简文中,如下:  相似文献   

17.
楚辞中所见殷族先公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作《史记·殷本纪》,其材料来源主要是《世本》,其次为《尚书》、《左传》诸书。殷商早期的社会习俗,仍保留着浓厚的原始母系氏族特征,而与西周后的父系宗法礼制社会风貌殊异。郭沫若《卜辞通纂·世系》指出:“殷世于先妣特祭,兄终弟及之制,犹保存母系时代之孑遗。”而司马迁《殷本纪》所依据的《世本》一书,据陈梦家《六国纪年》考证,乃是战国赵人所编;至于《尚书》、《左传》诸书,更是中原儒系著作。这些书中关于殷商原始文化的记载,已明显受了西周后父系宗法礼制文化的影响。所以,当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请先生用卜辞资料证明了《殷本纪》所  相似文献   

18.
《文物》2016,(3)
正清华大学在2008年7月入藏的战国竹简,通称清华简,由于内容主要是经史一类珍贵文献,有重要学术价值,已得到国内外有关学术界的重视。清华简的整理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到2015年为止,已出版整理报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五辑[1]。最近又新整理出简书五种,都与春秋时期史事相关[2],特在这里作一简要介绍。这五种简书都是前所未见的佚籍,简上均没有篇题,现题是整理时试拟的。在五种里  相似文献   

19.
由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李学勤先生主编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上海文艺出版集团、中西书局,下文简称《清华简(壹)》)于2010年出版发行,在前言中,竹简整理者匠心独运,引述了清华国学院成立之初、王国维应吴宓之邀所做演讲《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见之学问》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2,(4):F0002-F0002
本书是作者对清华简《尚书》类文献的全新笺释。绪论部分结合新近研究成果,对《尚书》今古文之别、《尚书》真伪问题、先秦时期《书》类文献样貌、清华简《书》类文献价值和意义等做了重新探讨,厘清了《尚书》研究领域一系列重大问题。特别是对于孔壁古文《尚书》的性质,作者利用统计学的方法提出了独特的见解。正文部分,针对《清华大学藏战国楚简》第壹、叁、伍、捌诸辑所收录的共14篇《尚书》类文献进行了周密的考证和笺释,而在字形考释、文字训诂、断句编联等方面尤见作者功力,其中不乏新见。该书为学界提供了一个较为可信的清华简《尚书》类文献文本,集中反映了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非常便利于学者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