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子节解》应该成书于葛洪《抱朴子内篇》之后的东晋时期。该书将《道德经》八十一章与人身八十一处神灵宫府有序对应,并在此框架下来诠解《道德经》所蕴含的神仙内修之旨。这种基于《道德经》八十一章而来的人身划分观念在中古道教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由于《老子节解》在体例和内容方面都对《老子想尔注》有袭用和发展,因此《老子想尔注》的成书年代不会晚至如部分研究者所坚持的南北朝时期。  相似文献   

2.
老子的神化,相信在司马迁的时代已经出现,《史记》对老子的描写着墨不多,盖因其事迹已多渺茫,其中关于老子和尹喜相会的故事,无疑已有神化的成分,其中说老子为尹喜著上下篇,而后“莫知其所终”,更是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想像空间。东汉时已经出现的“老子化胡”说,①则是其中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并持续演绎以至于元、明时期。汉、晋时期,道教由草创而至确立,散落于民间的极有传统的数术方伎之士大多变而为教团形式下的道教道士,但对老子的神化并没有停止;特别是在汉、晋帝国崩解以后的南北朝时期,政治上没有一统的宗主,宗教、文化层面上则有佛…  相似文献   

3.
朱大星 《文献》2007,4(3):117-128
《老子》的成书一直是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特别是20世纪末以来,众多学者利用各种材料对《老子》的成书问题作了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文献》2014,(5)
<正>我国现存的《老子》流行注本有两大宗,一为王弼注本,一为河上公注本。日本著名老子研究家武内义雄在《老子传本考》一文中,经过缜密的文献考证认为:王弼注和河上公注成书于魏晋年间,后世的注本皆依这两个注本为范本;王弼注早于河上公注,魏晋以后老子注本虽多少有些不同,但基本上可追溯至同一经本;而西汉以前的老子经本就不同了,从《淮南子·道应训》、《韩诗外传》卷九、《史记·货殖传》等引用的老子章句看,今本王弼注也好,河上公注也好,都完全不同于西汉以前的老子经本;由此可以推想,今本王弼注和河上公注都可能是依据西汉末刘向校书后的老子经校定范本~①。  相似文献   

5.
儒学神化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独特的历史政治现象,它根源于先汉《五经》,又创造了不同于先汉《五经》的新儒学体系。它依据自身神化的理论需求和《五经》的特点,在神化的过程中,直接吸收了《五经》之一的《春秋》理论,又委婉地排斥了其它四经,完成了儒学在西汉的神化。从儒学神化的发展变化过程来考察儒学《五经》,既能全面考察《五经》的特点,又能全面认清儒学神化与《五经》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文物》编辑部: 1974年第11期《文物》刊载了高亨、池曦朝两位同志的《试谈马王堆汉墓中的帛书〈老子〉》一文。作者指出:"《老子》在战国时代,已经流传很广。《墨子》引《老子》曰:‘道冲而用之有弗盈’(《太平御览》五百十三引)。"又指出:"尤其值得注意的,战国时代,不仅道家引用《老子》,而且墨家、法家也引用《老子》,只有儒家未引用《老子》……"  相似文献   

7.
《昌言》成书列于子部,然而仲长统《昌言》的流传演变却经历了一个由"子部"到"集部"的过程。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东汉末年士人已经不同于战国诸子,在创作政论性质颇浓的子部散文之外已经有数量可观的纯文学作品问世;另一方面在于《昌言》的流传存在两次大规模的散佚与整理,在此过程中《昌言》中的子部文献大量散佚,而那些并不属于《昌言》且颇具文学性的作品又被编入《昌言》,因此《昌言》作为政论子部的特征逐渐弱化,而作为文学别集的属性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8.
苏辙《老子注》对《老子》的诠释,并未严格遵守《老子》文本,而是进行了重大改造,其目的是"六经注我",创造三教合一的新思想体系。苏辙融合儒、道的表现在:调和了儒、道关于仁义礼乐的争执;将儒家的中庸思想和道家的贵阴柔思想融于一体;借《老子》探讨儒家的性命之学;融合儒、道的圣人理论。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所收《双凤乡》一书,被当作江苏常熟双凤乡之方志,著录为"(清)佚名辑"。其实学界历来就将《双凤乡》当作一种独立成书的乡镇志,且其为"清佚名辑"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无论从《双凤乡》一书的结构还是48个条目的内容来分析,《双凤乡》都不是一种独立、完整的双凤乡的方志。经比对研究,《双凤乡》实为清吴卓信私修未刊稿《桂村小志》之一小部分,或为其某个抄本系统之一部分。此外,还有清代施若霖及近人徐兆玮编纂过两种《桂村小志》。  相似文献   

10.
《老子》在战国时可能只有一种道家传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亨、池曦朝同志在《试谈马王堆汉墓中的帛书<老子>》一文中认为:"《老子》传本在战国期间,可能就已有两种:一种是《道经》在前,《德经》在后,这当是道家传本";"另一种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这当是法家传本。"(《文物》1974年第11期)  相似文献   

11.
尹振环 《文献》2002,(2):30-44
王弼本《老子》在中国学术史上发挥的作用不小,但帛书《老子》出土,人们发现王本《老子》讹误不少;后来楚简《老子》出土,人们又发现传抄至秦汉时的帛书《老子》,也已经有不少讹误了.  相似文献   

12.
马王堆汉墓帛书[壹]《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德圣》四五二中的"爱"当释为"要";《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十六经·顺道》一四一下的"尊"字当释为"奠",读为"尊";《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十六经·称》一六〇下的"慧"字当释为"若",训为"善"。马王堆汉墓帛书[叁]《春秋事语》九二的"迥"字当释为"迵",读为"通";《战国纵横家书》八八的"之"字当释为"至";《战国纵横家书》一四三的"尝"字当释为"当",读为"尝"。  相似文献   

13.
《太一生水》对《老子》道论有着鲜明的继承性。《老子》对于玄奥道体的构拟体现了浓郁的母性生殖崇拜文化,其对“水”无以复加的赞美的一个深层原因在于看到了水在母性生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玄牝”中充盈着水才具有永恒的生殖之力,方可称之为“谷神”。《太一生水》即是在《老子》母性生殖崇拜特色的道论基础上,直接导出“太一”生“水”的命题。《太一生水》的成书,是战国中后期道家吸收阴阳数术等流行思想以充实、改造道论的一次尝试,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释"畛"《老子》甲本442行:"人之言必胜者胃(谓)何才(哉)?"曰:"使地工,诸侯有职。",《马王堆汉墓帛书(壹)》释文作",注曰:"下文又言'使天下工',工疑读为攻亩,谓治田亩。"《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据此把字列为亩字异体(见其书981页),字头定为。按,二书皆误,,字书未见,此实是"畛"字。帛书"写同"勿",如《老子》甲本296本、《战国纵横家书》268行、271行的轸字,《老子》甲本140行的缪字,《老子》甲本432行、《战国纵横家书》50行、227行的参字,其"形体皆与"畛"右旁同。《说文·田部》:"畛"井田间陌也。"《广韵…  相似文献   

15.
论《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简、帛《老子》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尹振环 《文献》1999,(3):4-28
1993年冬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终于在199年5月出版了.其中竹简本《老子》(下简称"竹简本"或"简本"),是迄今为止所见年代最早、手迹最真、最为原始的《老子》,与帛书《老子》(下简称"帛本")、今本《老子》比,它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6.
《文献》2014,(2)
<正>严遵,字君平,是西汉中晚期蜀地最有名望的隐士和学者,扬雄(前53-18)亦从之学。《老子指归》(又名《道德真经指归》)则是严氏以辞赋的形式解读《老子》的著作,《经典释文叙录》及历代经籍志、艺文志俱有存目。《老子指归》仅存《德经》部份,《道经》部份已经亡佚。现在所能见到的《老子指归》分为两大版本系统,一为仅存六卷三十章的胡震亨(1569-1645)《秘册汇函》本,后来的《津逮秘书》、《学津讨原》、《丛书集成》、《四库全  相似文献   

17.
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在《经义述闻》提出《国语·吴语》"孤敢不顺从君命长弟许诺吴王许诺"句中第一个"许诺"是衍文,慈利竹简《吴语》可证明此"许诺"是《国语》成书之初就有的文字,并非衍文。王氏父子据他书引《国语》之文校勘《国语》,故有此误。此"许诺"的主语是晋国,表示晋国在吴王去王号尊周王的前提下同意吴国在盟会中先歃血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截至2003年12月为止,全面校注、研究郭店《老子》的专著和论文共有23种,此外尚有专论及附论郭店《老子》的论文多篇。综观上举论著,对郭店《老子》的研究主要在以下七个方面进行,即:一、简章组合,二、文字释读,三、书写勘误,四、词义考释,五、异文对校,六、文本性质,七、思想研究。本文试对学界在这七个方面的研究一一进行了述评。在文本性质方面,本文分别就诸家失当处进行辨正。并进而提出,由于文献不足征,此问题暂难定论,但郭店竹书《老子》的文本性质和公元前300年左右有无五千言的全本《老子》,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应该分开来研究。在思想研究方面,驳正了郭沂“简本《老子》出自老聃,今本《老子》出自太史儋”之说。本文还对郭店《老子》的一些字词的考释与释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正郭店竹简本《老子》是目前所见《老子》最古的抄本。从内容看,简本《老子》虽然字数不多,但与传世本比较有不少差异,这带来重新认识老子思想的新机遇,不少学者据此提出早期老子思想与传世本不太一样的新认识,连带用字问题也有不少新说法。这里对尹振环教授提出"埶大象"即"势大象"问题做些讨论,希望同人给予指正。尹振环著有《楚简老子辨析——楚简与帛书〈老子〉的比较研究》一书,初步提出简本"埶大象"即"势大象",意为控  相似文献   

20.
《文献》2021,(3)
关于《燕丹子》的成书年代问题,有"战国说""秦汉说""东汉说""唐以前说"等观点。《燕丹子》之"《汉志》无载"及与《史记》孰先孰后这两大问题,是探讨成书年代的关键。本文在对与此相关的诸多问题作辨析和分析后,认为成书于汉初。探讨《燕丹子》的成书年代,还应包括记载荆轲刺秦事的五国史文,它们构成了秦亡之后文人论议和民间口传的历史基础,也作为刘向编校《战国策》和太史公编纂《史记》的战国材料。燕太子宾客在战国末期和秦初撰作《燕丹子》的可能性,极其渺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