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昆仑"是古代重要的地理与文化空间符号,与女神西王母也有密切的连结。"昆仑"一词多见于上中古传世文献中,《山海经》中有单词名之为"昆仑"者,亦有复合词名之为"昆仑之丘""昆仑墟"及"昆仑之墟"者。昆仑在《山海经》中以"丘""墟""山"的多种空间形式,发展到纬书地理"柱"的形态,"地之中"的强化以及"山"地理空间形态的确立。"昆仑"在汉魏之后,不断层累迭加,以"山"的地理形貌,取代了《山海经》中的"丘"或"墟"的地理特征,成为"昆仑"最具代表性的地理空间样态。历来学界对于昆仑大都偏重在其真实地理与神话地理之研究,但昆仑既是一个静态的自然地理,又是一个动态的文化空间,不断被增衍创造,其空间形式在建构发展的过程中,亦具有或"山"或"丘"或"墟"的多元地理空间形式,此一地理空间及其象征转化之探讨,对于昆仑神话发展的掌握,以及神话地理所隐藏的人文精神之发掘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以《山海经》为主,回归先秦两汉传世文献,在文本语境中重新探讨"昆仑"一词之意涵及其空间形态性质,以及这些空间的神圣性建构及其文化象征意涵。  相似文献   

2.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最重要的典籍文献之一,记录着先秦中华民族的生存信息和文明历程,是上古时期的一部奇书。先秦诸子中的墨子,大约在公元前468年至前376年,名翟,是鲁国人或宋国人,出身平民,擅长手工技艺。墨子为人谦和,主张"兼爱"、"非攻"。墨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墨子成名于孔孟之间,学习儒家典籍,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成为当时的显学,并有《墨子》流传后世。本文尝试摸索研究《墨子》与《山海经》内容上的关系,有助于全面地认识《墨子》,以期对《山海经》有更深刻的认识与解读。  相似文献   

3.
汪晓云 《民俗研究》2007,(1):218-229
一、《山海经》:"夸父"神话叙事源头 说到"夸父",我们立即想到"夸父逐日"神话."夸父逐日"神话见于《山海经·海外北经》、《山海经·大荒北经》与《列子·汤问》、《博物志·史补》.  相似文献   

4.
李德山 《日本学论坛》1989,(1):62-64,F003,45
中国最古的地理书《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囤至西汉初年,其中有些篇章,记载了古代东北亚地区各个民族(或部落)的情况,是现在研究东北亚地区古代民族史的重要资料。本文试对其所记诸族(或部落)考述如下: 1.肃慎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  相似文献   

5.
刘红 《文博》2007,(5):62-64
一在先秦史籍中,《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或简称《山经》,是全书中最为据实而书的一部分。它不像《海外经》、《大荒经》、《海内经》等部分,内容以  相似文献   

6.
《山海经》言及"水"者三处,言及"泽"者四处。通过对比"水""泽"之蒙古语名称,确认""字之本义即"聚小成大"。  相似文献   

7.
一古神话和后起的仙话重要歧异在死与不死。“从理论上说,成仙的关键是吃不死药,因此不死药的出现是神仙说产生的核心问题。”所以,与早期仙话相伴而生的是“不死之药”。不死药故事最初是仙话化的或喷发仙话臭味的神话,距真正的仙话仅一步之遥。不死或不死药见于先秦《山海经》的如:“流沙之东,黑水之间,有山名不死之山。”(《海内经》)郭璞注:“即员丘也。”“有不死之国,阿姓,甘木是食。”(《大荒南经》)郭璞注:“甘木即不死树”。  相似文献   

8.
张国平 《丝绸之路》2009,(20):43-44
《山海经》是我国先秦典籍中一部具有独特风貌的作品,自古被称为奇书。学者从各个方面展开了对《山海经》的研究:《山海经》的作者是谁,《山海经》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山海经》是怎样成书的,它对后世文学有着怎样的影响等,这些都是历代学者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对前人研究《山海经》的成果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战国、汉代的“操蛇神怪”及有关神话迷信的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列子·汤问》记愚公决心移山,"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张湛的注是:"《大荒经》云,山海神皆执蛇。"这种解释基本正确。见于《山海经》中的包括山海神在内的不少神灵,确实是操蛇或践蛇的。《山海经》是战国时的作品,书中反映出战国时神怪形象的一些重要特点,而且也为许多地下出土的材料所证实,  相似文献   

10.
“羲和捧日、常羲捧月”画像石质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南阳汉代画像石中,有一种画面为两个人首蛇身的交尾神祗手举日、月的画像石(图一),旧说释之为“羲和捧日、常羲捧月”。其立论的文献依据出自《山海经·大荒南经》,此书云:“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同书的《大荒西经》又云:“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近年来出版的各种南阳汉画像图录均从此说,似乎已成定论。  相似文献   

11.
若木·神树·鸡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海经》中记载了一种叫若木的树,《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衡石山,九阴山,洞野之山。上有赤树,青叶赤华,名曰若木。”若木生于若水之滨,《海内经》曰:“南海之外,黑水青山之间,有木曰若木,若水出焉。”若水因水滨多若木而得名,《水经注·若水》云:“若木之生,非一所也。黑水之间,厥木所植,水出其下,放水受其称也。”一条河流能以一种树木而得名,这种树必然是该流域最常见的植物。根据《山海经》的记载,若木并无什么奇特之处,只是生于若水之滨的一种青叶赤华的树木,所以《山海经》对若木的描述应是最为原始,最为…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我国先秦文献《山海经》《穆天子传》《竹书纪年》等古籍的记载研究了西王母形象及其所处地域,认为《山海经》中描述的"豹尾虎齿"的西王母形象,并不是我国学术界所认为的"假面具""图腾"或者"山神形象"。西王母"豹尾虎齿"的形象与远古时期西亚北非国王把"兽尾"当做王权标识的现象完全相符。根据《山海经》中记载的西王母形象,再结合《穆天子传》等史籍研究西王母所处地域,即"西王母之邦"在今西亚地区,当是符合史书记载的。本文认为《穆天子传》是一部记实的历史作品,而不是虚构的小说,并对周穆王西征的路线、周穆王西行途中与西亚、北非及西北少数民族的物质文化交流、以及先秦时期我国与西亚之间的丝绸之路等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山海经》的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先秦典籍中,《山海经》因其风格独特不伦,自古号称奇书。它象一座富丽堂皇而又扑朔迷离的迷宫,常常拨动人们探索它的奥秘的心弦,却又使人不得其径而困惑、慨叹。它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姑且不说,单是它的性质,历代学者即众说纷纭,迄今尚无一个大家公认的结论。笔者不揣浅陋,对此略抒己见,以就正于方家。从《汉书·艺文志》到南宋王尧臣的《崇文总目》,都把《山海经》列入地理类,视其为方志一类的地理书(《汉书》列在形法家之首。形法者,大举九州之势,以立城郭室舍形)。大胆怀疑旧说的,始于明代学者胡应麟。他在《少室山房笔丛》中说:“《山海经》是古今语怪  相似文献   

14.
葱岭的降临     
帕米尔高原,很早就出现在中国神话里,《山海经·大荒西经》称之为"不周"山.顾名思义,有"盈则亏"和"满招损"之意."盈"和"满",都有一种理想状态的美,它要求均匀和平衡,一种绝对的静和最高存在. 先秦思想家们没在最高存在上做文章,偶有涉及,也是着眼于现实,不离现状.因此,他们对最高存在的理念性和理想性的美,缺乏相应的哲...  相似文献   

15.
货币的起源,在我国古代先秦时期的一些典籍中多有记载。《国语·周语》记载周大夫单旗的说法为:“古者天灾降戾,于是乎量资币,权轻重,以振救民。”而《管子·山权数》则曰:“汤七年旱,禹五年水,民之无檀有卖子者。汤以庄山之金铸币,而赎民之无檀卖子者。禹以历山之金铸币,而赎民之无檀卖子者。”《竹书纪年》载:“殷商成汤二十一年大旱,铸金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关于"轩辕"的含义,近现代学者探索颇多,然视角驳杂,无所适从。通过回顾典籍原文可以发现,在先秦秦汉典籍中"轩辕"有四种含义:地名、古帝名、星宿名、建筑名。它在成为黄帝名号之前主要有两个含义:其一是地名,其二是神农氏之前的一个古帝名号。黄帝与"轩辕"相结合,是以"轩辕之丘"为结合点。在《帝系》篇及汉前期文献中,"轩辕"成为黄帝的本名。随着黄帝发明传说的流传,"轩辕"转变为后世纪念黄帝而赠予的称谓。  相似文献   

17.
<正>作爲一種特殊的圖書目録,《藝文志》的文獻學價值早已得到確認,其如清人王鳴盛所云:"目録之學,學中第一要緊事。必從此問途,方能得其門而入。"復曰:"《藝文志》者,學問之眉目,著述之門戶也。"~(1)自《漢書》以來,古代正史多有《藝文志》,以存一代之典籍爲己任。而薛居正《舊五代史》和歐陽修《新五代史》均不著《藝  相似文献   

18.
蚩尤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蚩尤氏的图腾《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龙鱼河图》:“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任昉《述异记》:“俗云(蚩尤)人身牛蹄,四目六手。秦汉间说:“蚩尤耳鬓如剑戟,头有角。”又说:“今冀州人掘地得骷髅如铜铁者,即蚩尤之骨也”。今有‘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觝,汉造角牴戏,盖其遗制也。”《初学记》卷九引《归藏·启筮》:“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徐完元《帝王世纪辑存》:“黄帝杀蚩尤,其皮为鼓,声闻百里。”吴任臣《山海经广注·大荒北经》引《广成子传》:“蚩尤铜头啖石,飞空走险。以馗牛皮为鼓,九击止之,尤不以飞走.遂杀之。”  相似文献   

19.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战国晚期秦墓出土秦简《日书》,何双全同志《天水放马滩秦简综述》一文(以下简称《综述》)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笔者读后曾笔录疑点数条,今谨分述于次。(1)人月放马滩简甲43;"人月一日,旦,西吉。日中,北吉。昏,东吉、南吉。"甲44:"人月二日,丑,旦凶,安食吉,日中凶,日失可,夕日凶。"(按:"安食"即"晏食","日失"即"日昳"。)《综述》云:"晋时民间以七日为人日。本章不言人日而说人月,以一年中某一月为人月。讲述人月一日至三十日的吉凶。""人月"之说,令人难解,窃疑乃"入月"之误。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862  相似文献   

20.
考古发掘中所见砭石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砭石是我国古代最早使用的一种医疗工具,是石器时代的产物。古籍中有关砭石的传说和记载很多。医书方面如《黄帝内经》中提到:"东方之域,……其病为痈肿,其治宜砭石。"又:"故其已成脓血者,岂唯砭石铍(pī音披)锋之所取也。"《难经》也说:"畜则肿热,砭射之也。"其他如《山海经》记"高氏之山"和"亮丽之山","其下多针石",据郭璞注,针石就是砭针或砭石的别称。《管子》也有"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