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始皇死,二世即位。赵高又杀二世,立秦王子婴。子婴不满赵高专权,杀赵高。随后,刘邦攻咸阳,子婴投降。项羽入咸阳,杀子婴。秦王子婴是什么人?《史记·秦始皇本记》说是二世兄子。此说影响甚大,后世学者莫不从之。如范文谰《中国通史》、郭沫若《中国史稿》及近年出版的《中国古代史》(南开大学刘泽华等著)皆从是说。然而,这个说法是很可疑的。可疑的原因不仅是司马迁对子婴有不同于此的第二种说法(详后),而且此说本身也经不起推敲。  相似文献   

2.
秦王子婴身世蠡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婴是秦朝末代君主,在位仅四十六日,即被农民起义所推翻。有关子婴的史实,主要见于《史记》。《史记》的记载不仅简单,而且对子婴的身世也前后异说,一说认为子婴乃二世兄子,即秦始皇之孙,一说认为子婴为秦始皇之弟,即秦庄襄王之子。自汉代以来,史家多以子婴为二世兄子,至南宋郑樵竟以子婴为秦始皇长子扶苏之子。其《通志·秦纪》称,“秦王子婴。始皇之孙,公子扶苏之子也。扶苏、婴父子皆有贤德,百姓爱之。二世三年九月,赵高既杀二世,惧祸及,遂立子婴,以从人望”。这一说法已被近代学所否定。  相似文献   

3.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东巡途中驾崩,赵高、李斯、胡亥策划沙丘政变,将棺载在辒凉车中,经直道返回咸阳。随后胡亥即帝位。这是秦二世胡亥经行直道的明确记载。秦二世元年(前209),由李斯、冯去疾等随从往东方巡行。"遂至辽东而还""还至咸阳",很可能再次行经直道。致使望夷宫之变发生的"二世梦白虎啮其左骖马"及"斋于望夷宫,欲祠泾"事,或许也与直道交通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根据《三国志》及有关考古资料,论证朝鲜《三国史记》中多误载了二世国王的世系,其中之一就是《三国史记》中记载的高句丽第十世王——山上王延优。 纪传体史籍的历史事件,是以君主世系这一线索贯连起来的。高句丽君主世系的记载正确与否,关系到历史事件的时间正确与否,正确阐明《三国史记》中关于高句丽君主世系错误之所在,对由此而引起的有关高句丽历史事件在时间上的紊乱,将可起到澄清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书与人     
《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上》秦始皇到底是吕不韦的儿子还是异人的儿子?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赵姬是"至大期时生子政",王立群对于"大期"的解释有二:一是10个月(满10月),二是12个月(满1年),因  相似文献   

6.
李锐 《史学集刊》2020,(5):80-89
北京大学收藏的汉简《赵正书》记载秦始皇临终接受李斯的建议,立胡亥为后,以及胡亥杀群公子、杀李斯等事,与《史记》等有相合之处,但立胡亥为后与《史记》所述沙丘之谋,则差别甚大。学界目前多倾向于仍然相信《史记》的记述。本文先从《赵正书》所述胡亥"燔其律令及故世之藏"及湖南益阳兔子山二世元年文告中发掘有价值的史料,指明《赵正书》有可信度;进而考察秦始皇晚期的统治术及汉初的统治术,指出胡亥模仿秦始皇,而与扶苏不同,其统治术更合于当时情景,所以其继位是有合理因素的;最后分析《史记》中的有关记事,指明《赵正书》有可信性。当前的材料或许还不能让学界都信《赵正书》而不信《史记》的沙丘之谋,但是至少可以纠正只信《史记》而不信《赵正书》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正《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而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夫倮鄙人牧长,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这个开采朱砂暴富,叫清的寡妇,就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女富豪。其事迹在《史记》《一统志》《括地志》《舆地志》《舆地纪胜》《州府志》等都有记载。《史记·货殖列传》那段话,翻译过来大致是说:巴郡寡妇清的先祖自得到朱砂矿,  相似文献   

8.
安子毓 《史学月刊》2013,(7):117-121
在秦朝历史人物中,李斯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他辅佐秦始皇统一六国,对秦朝的政治稳定乃至中国的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根据《史记.李斯列传》的记载,他在秦始皇死后与赵高阴谋废长立幼,之后又上"督责之书"谄媚秦二世,纵容甚至协助其胡作非为,最终将秦朝政治推上不归路,自己也被赵高陷害而死。  相似文献   

9.
《世本·帝系》为世系谱牒书的典范。卜辞将倪姓谱系记载源头向前延伸,并提醒我们应认识到《帝系》所承载的传说时代的世系观念及其表达方式。■立事岁陶可补《世本》田齐谱系之缺,清华简《楚居》可补《史记》鬻熊子侸叔之缺。利用二重证据法进行文本对读,并以更科学的上古史观来观照《世本》的谱系源流,才能更好理解上古历史和文化。  相似文献   

10.
根据《云梦秦简》和《张家山汉简》以及秦始皇陵出土文物等考古资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读传统文献记载中有关赵高身世中的一些疑问。就考察的结果而言,赵高生于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6年),他学史出仕,以大史考试第一而入秦宫为尚书卒史,后来出任中车府令、郎中令、丞相等职,死于秦二世三年(前207年),享年49岁。赵高的祖上可能是质于秦都的赵国王族,父亲是仕于隐官的文法之吏,母亲是供职于隐官的刑余之人。赵高长于文字书法,精通法律,行事坚忍,以文法能吏身份长期仕宦于宫中,是侧近之臣的宦人而不是宫刑之余的宦阉。秦始皇陵车马坑出土的二号铜车马的御官,应当就是赵高所出任的中车府令相关官属的形象体现。  相似文献   

11.
《史记·太史公自序》“王子”所指东湖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谓其作《律书》要旨云:“非兵不强,非德不昌,黄帝、汤、武以兴,桀、纣、二世以崩,可不慎欤?《司马法》所从来尚矣,太公、孙、吴、王子能绍而明之,切近世,极人变。作《律书》第三。”此处“王子”...  相似文献   

12.
关于《史记》一书的悲剧特色,前人早有零星沦述。刘禹锡在《上杜司徒书》中曾说《史记》是“司马子长之深悲”,刘熙载在《艺概》中也说《史记》“悲世之意多,而愤世之意少”,刘鹗在《老戏游记序》中更说《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在确认  相似文献   

13.
《史记》订误一则范学辉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卷九一《黥市列传》有如下一段记载:“汉王曰:孰能为我使淮南,令之发兵倍楚,留项王于齐数月,我之取天下可以百全。”这其中“留项王于齐数月”与史实不合,是错误的。谨按:田荣于公元前206年5月赶跑项羽所立的齐王...  相似文献   

14.
春秋五霸,齐桓。晋文并称。晋文公重耳之亡是春秋时期的重要事件。《史记·晋世家》称重耳四十三岁开始流亡,《国语》记载重耳十七岁开始流亡。杜预,泷川资言,杨伯峻认同《国语》的记载,但未作详尽考辩。梁玉绳、洪亮吉及现代学者多认同《史记》。本文根据秦穆姬年龄,狐突年龄,晋文公的家庭状况推断《国语》的记载是可靠的,而《史记》不足为据。一、《国语》《左传》《史记》的记载《国语·晋语四》重耳过曹,曹伯不礼重耳,僖负羁曰:“重耳生十七年而亡,卿材三人从之,可谓贤矣。”重耳奔狄在晋献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前,据…  相似文献   

15.
谯周是我国三国时期的“通才达学”,所撰《古史考》(已佚,有辑本)曾“与《史记》并行于世”。本在考明谯周生平的基础上,着重对《古史考》进行了研究,认为:《古史考》乃通考古史,而非专纠《史记》之谬;除考史之外,还多考古制,并兼杂考。其对《史记》的考辨,除纠史之外。还对部分记载不详的地方有解释性的补充与说明,对地名有所考究,对太史公论赞亦有纠驳。其考多确实可信,有较高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廉颇拔魏防陵、安阳地望考许作民《史记·赵世家》惠文王二十四年(前275年)记载:“廉颇将,攻魏房子,拔之,因城而还。又攻安阳,取之。”此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也有记载:“廉颇攻魏之防陵、安阳,拔之。”这是《史记》对赵将廉颇在公元前275年攻取的...  相似文献   

17.
关于黄帝与黄帝陵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黄帝的年轮西汉时司马迁撰《史记》,本着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态度,明言“神农以前吾不知已”(《史记·货殖列传》),故不记燧人、伏羲、神农三皇时代的事,而只从《大戴礼记》之《五帝德》和《帝系》篇中“择其言尤雅者”,与《春秋》、《国语》等先秦古籍相印证,托始于黄帝,作《五帝本纪》。然《五帝德》及《帝系》两篇又不记年数,遂使殷代以前的历史不知其详。周以来的记载虽然详细些,但孔子序《尚书》,却略无年月。司马迁通过检索古籍,虽称黄帝以降皆有年数,但又不敢遽以为是,故仅据《五帝系谍》和《尚书集世》两书所记作《三代世表》,对黄帝至周召共和(公元前841年)这一时期只载世系,仍无年数。众所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对历史发展趋势的卓识陈其泰《史记》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通史著作,尤其是司马迁在把握和叙述历史大势方面的成就,至今仍然值得我们深入地探讨。《史记》有《三代世表》、《十二诸侯年表》、《六国年表》、《楚汉之际月表》、《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等,这些篇的...  相似文献   

19.
《鲁国史》评介张富祥初读新近问世的《鲁国史》一书(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版),首先想到的是有关史料问题。言古史者皆知,中国早期史记书事简略,譬之后世正史,所谓“断烂朝报”之讥洵不为过。然“百二十国宝书”丧失殆尽,唯鲁史《春秋》仅存涯略,复得《左传...  相似文献   

20.
《秦记》考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记》考识王子今现在已知秦国官修史书,是所谓《秦记》。《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焚书,“史官非《秦记》皆烧之。”《史记·六国年表》又写道:“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惜哉!惜哉!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