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7世纪中后期,英国伦敦城几乎所有的居民和大多数手工作坊都使用煤作为燃料,导致大量煤烟对伦敦城空气的严重污染。这种情况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关注,保王党人约翰·伊维林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他企图借助复辟的查理二世的权力治理伦敦城的煤烟污染问题。伊维林试图通过向国王提供伦敦城煤烟治理的方案以及研究少烟的新燃料,以引起国王对此事的重视。尽管查理二世对煤烟充满厌恶之情,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伊维林治理煤烟的观点,然而,他的王权客观上已经深受议会掣肘,面对伊维林提出的宏大的治烟方案颇感无能为力。更重要的是,查理二世首要的目标是如何获取议会的大量拨款以满足他在欧洲战事中的巨额战争费用和他毫无节制的巨额享乐费用,因此他对伊维林治理煤烟的方案只能给予有限的回应。  相似文献   

2.
16-17世纪是英国史上的多事之秋,期间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涉及改革、内战、革命、复辟和政变等内容。虽然17世纪英国革命进行得如火如荼,但由于盲目性和消极性因素的作用,革命后的英国人不得不接受这样的残酷现实,即克伦威尔护国摄政下的军事独裁,以及随之而来的王政复辟。但是,从查理二世到詹姆斯二世的斯图亚特复辟君主并没有接受革命的教训,他们推行的宗教政策,不是极端化就是前后矛盾,又将英国政局推上了革命的风口浪尖。这不仅表明了专制主义的顽固性,也折射出革命的局限性。1688年的光荣革命本质上只是一次"不流血的"宫廷政变,抑或是一场代价小而影响深刻的政治变革。借助于它,英国最终抛弃了复辟王朝过时的专制主义和不得人心的宗教政策,大步走上了宗教宽容和信仰自由的政治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英国史研究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9月6日至14日在北戴河举行。本届学术讨论会就如何评价克伦威尔、英国封建化过程、封建社会的特点和资木主义萌芽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对克伦威尔的评价,国内外史学界毁誉不一,向来是有争论的。本届讨论会上也有分歧,基本上有三种意见。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有关洛克分权学说的文章发表了不少,但多是从洛克分权学说的理论依据、三权间的一般关系及历史地位入手的,而对洛克的“议会至上”思想谈之甚少,对其议会改革主张更是不曾论及。对此,我想略述拙见。一17世纪开始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其斗争的主要焦点是:王权服从法律,还是法律服从王权;以国王为首的行政权应隶属于资产阶级参加的立法议会,还是议会隶属于国王。围绕着上述问题,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以议会为阵地,以议会军为后盾,与国王为首的封建势力展开了激烈斗争。革命经过内战、  相似文献   

5.
作为英国对东方进行商业垄断贸易和殖民扩张的组织.英属东印度公司1612年开始在印度建立据点,1639年以每年600英镑的代价租得马德拉斯村庄的土地,筑成乔治堡城。后来发展为马德拉斯市。1661年,葡萄牙国王将孟买作为公主的嫁妆赠给英王查理二世。1687年,查理二世把孟买转让给了东印度公司,公司将商馆从苏拉特迁到孟买。1689年.公司董事会决定在印度增加税收、扩大贸易、保持武力、建立国家,从此东印度公司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贸易机构,而是拥有武装的政权机构。到17世纪末,东印度公司已牢固地统治了孟买、马德拉斯、加尔各答及部分内地城市。1757年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此后六十年间东印度公司统治了整个印度。  相似文献   

6.
陈祖洲 《史学月刊》2000,(6):94-100
斯图亚特王朝早期(1603-1642),以国王为代表的王权与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代表的议会之间围绕着王室财政、宗教、外交及议会自身权利等问题,由矛盾到冲突,再到决裂,呈现逐步升级之态势。从斗争全过程来看,王权与议会斗争的实质是主权之争,而以议会处于强势为特征。议会之所以能在斗争中处于强势地位,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斗争的推动。  相似文献   

7.
1662年的英国皇宫,一场规模盛大的婚礼正在举行。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将要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在婚礼宴会上,宾客们惊奇地得知,凯瑟琳频频举起的高脚杯中并不是葡萄酒,而是一  相似文献   

8.
于民 《安徽史学》2012,(1):83-88
中世纪和近代早期,英国关税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一种国王特权税,逐渐演变为处于议会严格控制下的议会间接税。中世纪和1625年前的近代早期,关税主要是国王的一种特权税。1625-1660年间,随着议会和王权斗争的高涨,以及议会的暂时胜利,关税一度转变为处于议会直接控制下的间接税。复辟时期,关税的最终课征批准权继续掌握在议会手中,但因缺少日常操控权,其关税权残缺不全。光荣革命后,因议会在与王权的斗争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关税演变为完全由议会严格控制的间接税。  相似文献   

9.
英国议会征税权探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英国议会征税权探源李金亮在英国历史上,征税权是议会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议会通过征税权与英王讨价还价,对社会政治与经济生活等重要领域都产生了影响。在17世纪中叶的内战过程中,清教徒在"长期议会"就以征税权为武器与专制王权进行斗争。因而,对于史学界来说,探...  相似文献   

10.
议会制是西方民主的传统,但德国的现代议会制度直到魏玛共和国时期才得到初步建立。当今德国的议会制度与魏玛共和国时期的议会制度虽一脉相承,却在很大程度上吸取了其失败的经验教训。两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两院制及其组成,议会与政党关系,议会与总统关系。  相似文献   

11.
于民 《安徽史学》2007,(2):10-19
都铎和斯图亚特王朝时期,在财政收入领域,英国财政体制完成了从中世纪"王室财政"体制向近代议会财政体制的转变.转变取决于财政收入构成的变化."王室财政"体制的财政收入构成主体是国王的正常收入,而议会财政体制的则是议会税收收入.构成主体的转换以内战爆发为契机,集中发生于复辟时期.  相似文献   

12.
在中世纪后期的英国,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动与议会君主制的形成,世俗贵族在层级划分上渐趋严格,形成了爵位贵族、男爵、小贵族三个阶层。而在爵位贵族、男爵中,则有一个享有显赫政治特权的议会贵族群体,他们对王国高层政治活动的直接参与,直接影响到了封建君主政治的历史走向。同时,由于"变态封建主义"的盛行,在议会贵族中,区域性大贵族———超级臣属———日益崛起,他们通过承接国王对"合同军"的征召,以付酬军役组建私家军队,强势干预国家政治,操控议会,甚至借助议会这个平台武力篡夺王位。由此,君权与贵族的冲突,构成了中世纪后期英国政治史的一个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3.
彭剑 《安徽史学》2015,(6):83-87
岑春煊1907年建议各省设立的咨议局,以及其后江苏绅士与安徽官绅所设计的咨议局,虽然在本质上都不是完全的议会机构,但设计者都将其定位为"全省"的机关,而非"地方"的机关。法部在批评岑氏的时候,更是提出,必须先建立地方议会,才能建立省议会,地方议会是咨议局的基础。1908年出台的通行全国的《咨议局章程》,将咨议局定位为"一省之议会"。在上奏《咨议局章程》的奏折中,在与于式枚辩难的过程中,宪政编查馆都强调,由于中国的行省不同于各国的"地方",咨议局不同于各国的地方议会,而是中国特有的省议会。清季对议会系统的规划,是国会、省议会与地方议会,而非国会与地方议会。今人多将咨议局称为地方议会,实错解了当时制度设计者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14.
苏格兰王国的形成是苏格兰议会产生的重要政治基础。由于苏格兰的封建化,御前大会议得以产生和发展,成为苏格兰议会产生的制度渊源。13世纪时,商业革命推动了苏格兰小贵族和自治市镇的发展和不断壮大,为议会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而苏格兰王国分裂和入侵的危机则使议会应运而生并获得初步发展。独立战争期间,苏格兰议会的发展加快,其司法、立法和税收功能先后确立。1326年,一院制运行机制的确立则标志着苏格兰议会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15.
16世纪始,英国处于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其税制相对完备。主要表现为议会掌握着税收大权:一方面,赋税的征收权由议会掌握,国王要征税需征得议会同意。另一方面,赋税的开支和使用亦由议会监督。倘若有国王试图与议会争夺赋税大权则必然招致议会和全国人民的反对而最终失败。在议会掌握税收大权的背景下,赋税的用途亦有所变化,开始了由主要用于战争向用于政府日常开支和社会福利支出的转变。本文试图从都铎王朝、斯图亚特王朝和光荣革命后三个时段阐述英国赋税的来源与用途及与议会的关系。通过对英国近代赋税来源与用途的分析,了解现代化税制的建立对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意义,从中汲取可资借鉴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略论英国议会的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学者往往把英国议会称之为“议会之母”。盖因英国是世界上最早有议会的国家,并且也是较早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实行资产阶级议会制度的国家。其它各国的议会制度虽各有不同,却多半都是效法英国的。早在十三世纪,英国就有了议会,称之为巴力门。“Parliament”这个字是英国议会的专有名词,它有自己的特殊含义,不宜译成国会。十三世纪,英国还处在封建社会时代。那时,国王是国家的主宰,议会不是代议机构,只不过是封建国王统治臣民的一种御用  相似文献   

17.
刘鹏 《世界历史》2020,(1):43-58,I0003,I0004
在13世纪中期,因为地方司法治理不力,英国臣民向王室施加了巨大的政治压力。与此同时,为了扩大管辖范围,罗马教廷和巴黎高等法院也向英国王室发起有力的主权挑战。英国国王爱德华一世被迫开展司法改革,以应对这些压力和挑战,进而加强其统治权威。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允许臣民向议会呈递请愿。在当时,议会请愿的主要内容是寻求司法公正和祈求王室恩惠。它的推行,一方面加强了王权,另一方面维护了民权,由此受到普遍的欢迎和支持。正是在爱德华一世统治时期,议会请愿获得了初步发展,成为议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标志着英国议会请愿制的成形。最后要指出的是:议会请愿的起源,深受英国君臣之间实力对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历来被看作确立了议会主权,但欧美学界对此有争议,国内学界则没有详证确立的过程。事实上,1688年底奥伦治·威廉进入英国、詹姆士二世逃亡法国后,政治精英们已经面临着一个是否变更政治制度的局面。在随即召开的"非常议会"中,对革命解决持不同立场的威廉派、托利党与辉格党展开了博弈,三方最终因革命解决的现实需要达成妥协,以一种不易察觉到变革所在的方式确立了议会主权。随后三方又在王室收入问题上展开较量,达成了延迟解决的妥协方案,进一步保障了新生的议会主权。  相似文献   

19.
议会政治下的国会选举通常会透露出社会政治意识的走向。战后的日本议会政治,是在战前议会政治基础之上植入美国式民主政治理念,以英国式民主政治为范本确立起来的。而1949年1月日本国会大选,则可以看成是战后日本议会政治由英国式民主政治模式转为日本式民主政治的标志性选举。藉助这次选举,保守性质的政党开始确立优势地位、派阀政治出现、中间政治意识失势等战后日本社会政治诸多特征都呈现出来。研究1949年1月的日本大选,对于把握战后日本保守政治体制的形成和日本社会政治意识的分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早在十三世纪,欧洲还处在封建社会中期,还是封建割据和宗教统治一切的黑暗时代,英国国王爱德华一世就于1295年建立了议会。当时称之为“模范议会”,又叫做巴力门(Pa-rliament)。所以,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就有了议会的国家。十七世纪中叶,除了荷兰外,欧洲各国还都处在封建统治的时代,而英国便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革命后,英国开始建立了资产阶级议会制度。所以,英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就有了议会制度的国家。英国的这种议会制度,后来成为许多资产阶级国家效仿的蓝本。资产阶级学者往往把英国议会称之为“议会之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