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献》2014,(3)
<正>《永乐大典》(下文简称《大典》)是明代永乐年间编成的一部大型类书,全书22877卷,11095册。嘉靖末年,宫禁失火,明世宗为防备不虞,命馆臣重抄一部,历时五年于隆庆元年(1567)抄成,《大典》于是有永乐本、嘉靖本两部。明亡之后,永乐本不知所踪,一般认为是毁于明末战火;嘉靖本也没能逃脱被毁散佚的厄运。入清以后,由于官员监守自盗,清乾隆年间编修《四库全书》时,发现已丢失1000馀册;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嘉靖本《大典》惨遭劫  相似文献   

2.
马泰来 《文献》2006,(4):104
近读《〈永乐大典〉研究资料辑刊》①,收有张升编"《永乐大典》现存卷目表",编者称该表"是在张忱石先生《永乐大典史话》附表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又参考了……《〈永乐大典〉编纂六百周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等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3.
《永乐大典》是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年间编纂的,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全书共22877卷,目录60卷,凡11095册,经明末清初战乱及1900年八国联军焚劫,绝大部分已被毁,现仅存世八百余卷。《永乐大典》在编纂之初,明成祖即告之主修官解缙,编纂此书要秉着“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各辑为一书,毋厌浩繁”的宗旨,故《永乐大典》包括了上至先秦,下至明初的经、史、子、  相似文献   

4.
《五经大全》(154卷)、《四书大全》(36卷)《性理大全》(70卷)与《永乐大典》(22877卷)同僎成于明朝永乐年间。虽然这三部大全,无论从卷帙上,还是内容上,都无法与堪称图书史上一绝的《永乐大典》相提并论,但它作为以“大全”形式出现的文献,在文献学史上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相似文献   

5.
《永乐大典》概说崔文印(一)一部空前的大类书《永乐大典》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又凡例、目录六十卷,全书分装为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引书达七、八千种,字数约有三亿七千多万,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类书。在这之前,还没有任何一部类书达到了如此宏大的规模。例如唐代...  相似文献   

6.
《文献》2019,(6)
重庆图书馆藏郑氏注韩居抄本《慈湖春秋传》十二卷,实为《永乐大典》辑佚本。其证有三:其一,《注韩居书目》卷一著录此书系"四库馆抄出",《永乐大典书目(残本)》著录"杨简《春秋传》";其二,郑氏注韩居抄本《慈湖春秋传》中僖公、襄公合三十五年经传皆阙,而这是《永乐大典》辑佚本《春秋》经解著述内容上的共同特点;其三,更重要的是,《永乐大典》残卷今存《慈湖春秋传》原文十一条,而此十一条皆在郑氏注韩居抄本中,文辞几乎全同,仅有数字讹脱之异。特别是郑氏注韩居抄本所载双行小注,尤为其从《永乐大典》辑抄的确证。同样是《注韩居书目》卷一著录"四库馆抄出"的敬铉《春秋备忘》,亦当为《永乐大典》辑佚本。  相似文献   

7.
南京图书馆所藏《永乐大典》残页是明代《永乐大典》劫后余生之珍宝,经研究,发现此残页内容属于古代易学类文献,从中可窥《永乐大典》中易学内容。现存《永乐大典》中仍有七十余种已佚《易》学著作有待辑佚、整理和研究。试举例金元时期《四尚易通》《周易经义》《大易图说》《周易经义》四种书评述之。  相似文献   

8.
南京图书馆所藏《永乐大典》残页是明代《永乐大典》劫后余生之珍宝,经研究,发现此残页内容属于古代易学类文献,从中可窥《永乐大典》中易学内容。现存《永乐大典》中仍有七十余种已佚《易》学著作有待辑佚、整理和研究。试举例金元时期《四尚易通》《周易经义》《大易图说》《周易经义》四种书评述之。  相似文献   

9.
《文献》2014,(3)
<正>《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子部类书类《永乐大典》条,除著录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藏明内府抄本外,尚有一条:《永乐大典》……明抄本存二卷六百八十三至六百八十四~①此本藏于大连图书馆。考察不同时期《永乐大典》存世卷目表~②,均未有卷683、684的记载。若此抄本确为《永乐大典》卷683、684的传抄,则其价值不容小觑,对《永乐大典》内容及流散的研究,弥足珍贵。然仔细考查比勘,此"明抄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北平图书馆袁同礼在中外各国不断搜求永乐大典残部的下落,他的搜寻分为七个阶段,著成七大目录,庞杂笼统。通过梳理他的七大目录,可以分观民国时期各个阶段永乐大典在中外各国储藏的情况,各个阶段的新增发现,以及永乐大典在中外储藏的综合情况。  相似文献   

11.
乾隆《东昌府志》和道光《观城县志》这两部清代山东的地方志均征引了不少《永乐大典》材料,而这些材料都是来源于周永年从四库馆中录出的《永乐大典》东昌府部分。其中道光《观城县志》所引的《永乐大典》材料是先由盛百二摘抄入其所著的《观录》一书,然后由孙观从《观录》转引而来的。乾隆《东昌府志》和道光《观城县志》所征引的《明清类天文分野书》《元一统志》等书的文字,也应是出自《永乐大典》东昌府部分。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探究《续资治通鉴长编》后注中令人致疑的《宋朝要录》一书。此书无作者,无卷数,官、私目录少有著录,最早仅见于明《永乐大典》宋字韵《续资治通鉴长编》后注中,随后不久残佚。本文考证得知:(一)该书成于明修《永乐大典》之前,所载内容多来源于宋代《实录》,故疑为《实录》脱本;(二)明修《永乐大典》时用以增补《续资治通鉴长编》。  相似文献   

13.
新发现的《永乐大典》残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程宇 《文献》2005,(2):157-170
<永乐大典>(以下简称<大典>)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部类书,保存了我国十四世纪以前文学、艺术、历史、宗教等学科领域的丰富资料,后世失传的一些书籍,多赖是书保存,故学者们向来视之为辑佚的渊薮,从中抢救了不少珍稀文献.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大典>或遭失窃,或经焚毁,煌煌巨帙已所剩无几,分藏在世界各国的图书馆和藏书家手中."  相似文献   

14.
一、纂修永乐大典的社会时代背景纂修《永乐大典》的直接起因是:明成祖朱棣在1402午篡夺了他的侄儿对明王朝的统治权,恐怕全国人民,尤其是知识分子不服,为了笼络他们,便在1403年(永乐元年)开始了《永乐大典》的纂修工作。由于他想广泛的进行笼络知识分子并夸耀文治,  相似文献   

15.
蒲霞 《史学月刊》2006,(6):119-121
《永乐大典》所收之《新安志》佚被辑录在《永乐大典方志辑佚》(200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下称《辑佚》)一书中,因此书为辑佚之作,故未对《新安志》作过多的探究,目前也未有其他学对此志加以分析和研究.现存徽州府志中,宋代仅存淳熙二年(1175年)罗愿所修之《新安志》,明存三志,最早的一部是弘治十五年(1502年)编修的《徽州府志》.在这320年间虽几经修志,但原志均已亡佚,无法了解到原志的真实面貌,实为憾事.根据《永乐大典》成书时间,这部《新安志》应修于永乐六年之前,故对此志加以研究,发掘其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应该能够起到补阙的作用.鉴于此,笔对这部《新安志》作一初步探讨,并对有关问题作一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6.
《永乐大典目录》所收事目有很大一部分属于明朝与前代的行政区划。现存《连筠簃丛书》所刻《永乐大典目录》与国家图书馆藏抄本《永乐大典目录》在这些行政区划的著录上存在部分的偏差。而刻本与抄本目录所载事目相同之处,也不意味着《永乐大典》正文便是如此,还应思考《永乐大典目录》与其正文的名实相符问题。因此,对于《永乐大典目录》中行政区划事目的勘误,可以从刻本、抄本目录“共误”之处入手,分析其中的行政区划单位错误与行政区划名称错误。从而进一步考察刻本、抄本目录各自的问题,由此深化对于《永乐大典目录》的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正《永乐大典》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类书,是明朝永乐年间奉明成祖朱棣命而编著。全书22870卷,11095册,3亿7千万字。惜当时书编成并未付印,只有二抄本分别为正本、副本,各自保存在文渊阁和皇史宬。清代,《永乐大典》正本藏乾清宫,副本入翰林院,后不幸乾清宫失火焚毁正本;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永乐大典》副本又遭焚毁和劫掠。致《永乐大典》今国内外仅存400册,其中收  相似文献   

18.
《文献》2016,(3)
2002年4月,中国国家图书馆举办了"《永乐大典》编纂600周年国际研讨会",英国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何大伟先生在会上提交了论文《英国图书馆所藏永乐大典》。2015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获得牛津大学及大英图书馆仿真影印出版其馆藏《永乐大典》的授权,并在何大伟先生的帮助下,陆续与欧洲其他《永乐大典》的收藏机构取得联系,分别获得出版授权。目前,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及德国柏林国家图书馆藏《永乐大典》已经出版,大英图书馆及英国阿伯丁大学图书馆藏即将于2016年出版,欧洲藏其他《永乐大典》也将陆续出版。以此为契机,何大伟先生在2002年所撰写的论文基础上增补有关信息,修订完成此文。由于原文系由英文撰写,恐不便学界使用,故特为译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全书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目录六十卷,共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书中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达八千馀种.此书修成后,一直收藏在南京文渊阁的东阁.  相似文献   

20.
李晓明 《文献》2001,(2):184-192
文津阁《四库全书》集部宋别集类共收书396种,经与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核对,发现有236种书存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很多,其中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对辑佚书抄录的不同.这里所讲的辑佚书,即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失传之书,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注"永乐大典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