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中国社会兴起了历史热,公众对于史学知识需求加大,作为传统的史学普及化的承担者,通俗史学有着许多弊端。在此情况下,借鉴美国公共史学运动的经验,一些学者提出了公共史学概念,力图在历史热的背景下,提倡公共史学,促进史学的普及化。由于通俗史学的弊端,未来通俗史学必然会被公共史学"兼并",成为公共史学中的一部分。当然,公共史学在美国发展完善,但在中国刚刚起步,还不完善,但未来史学普及化的趋势是向公共史学转变。未来史学普及化的承担者将从传统的通俗史学转向公共史学。  相似文献   

2.
概念使用混乱、与学院派史学关系不明、缺少学科体系建构等问题已经影响到中国普及应用型史学的发展。在"通俗史学"、"大众史学"和"公共史学"三个概念中,只有"公共史学"能同时满足范畴明晰准确、立义高远通达、言辞易懂雅顺的条件,当是描述普及应用型史学最恰当的概念。"公共史学"在学科架构上包括了口述史学、影视史学、应用史学和历史通俗读物四个部分。立足于普及应用的"公共史学"和创造知识的学院派史学构成了历史学的两翼,要想历史学健康繁荣发展,就必须集合各种有益力量,促使"两翼齐飞"。  相似文献   

3.
史学精粹     
《史学史研究》2012,(2):127-128
戴晋新:《班固的史学史论述与史学史意识》(《史学史研究》2012年第1期)史学史的研究近年来已从文本与思想的讨论深掘到意识层面的探索,历史意识、史学意识乃至史学史意识都成为探讨的课题。对完成重要著作的史家而言,作品即思想的表现,常蕴含了他的史学史意识在其中,研究者经由史学史意识的分析,往往更能了解  相似文献   

4.
法国这几年史学研究的热点仍然是"表征史".早在10年前,我曾在<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第3期)上向国内介绍了法国表征史(当时译为"表象史",考虑到不与通俗语言"表面现象"混淆,似应译为"表征史"更为贴切)的一些情况,今天法国历史学界关于"表征"研究的热度依然不减.  相似文献   

5.
麦考莱是19世纪中叶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历史学家。他的浪漫主义史学思想受到了司各特历史小说的重要影响。麦考莱认为历史学是诗歌与哲学,理性与想象的结合。追求历史学的艺术性和强调想象的作用是麦考莱浪漫主义史学思想的突出特征。为了使历史作品鲜活生动,他运用了文学手法来写作历史。他借鉴小说的手法,重视历史的细节和场景描写;使用通俗剧和传奇的手法来表现历史;对历史人物的刻画带有个人的感情倾向,流露出明显的道德评判色彩和一定的党派偏见。麦考莱的历史想象以历史事实为基础。他的历史著作的艺术性决定了它的长久价值,他的浪漫主义史学思想对英国史学界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波利比阿言辞犀利的史学批评,主要针对以提麦乌斯等人为代表的早期希腊化时代历史写作。史评客观上折射了在社会历史转型期间,史学领域同样经历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突出体现在三个层面:历史解释围绕人物史展开,编撰方法盛行"从书籍到书籍",叙事表达强调审美趣求。相关认知能为我们深入考察古希腊乃至西方古典史学的整体发展趋向,提供若干颇具启示性的解读视角。此外,还关涉到西方古典史学史上许多大体正确但细节不明的紧要问题。在上述意义上,希腊化初期的著史实践具有复杂鲜明的时代内涵,绝非城邦时代希腊史学无足轻重的附庸,也非单纯所谓"衰落"指称可以涵盖。  相似文献   

7.
发表在《中国藏学》1998年第三期上孙林和张月芬的文章,是他们正在进行的藏族史学史研究的一个专题。史学史体系一般包括分类体系和写作体系。藏族传统史学的分类体系可以概括为三大类:1、教法史,2、王统史、3、个人传记。藏族史学的这种分类原则应当说在吐蕃时期就已出现,到公元14世纪时候则已成为所有史学家遵循的标准。14世纪是藏族史学成熟的时期这一阶段,史学著作已具有较完整的系统性并有着共同遵循的写作规范;史学家的观念也有了一定的"人文"倾向,这个时期产生了不少有影响的著作,如《布敦教法史》、《红史》、《…  相似文献   

8.
<正>历史书写的背后总是伴随着复杂的时代特性和人文内涵。历史记述的对象往往是人为选择的,不可避免地具有倾向性和局限性。20世纪以来,历史书写的话语权逐渐由精英阶层下移至平民阶层,历史不再是"少数人的历史"。正所谓"由君史而民史,由精英史学而公众史学,无疑是一个不可更改的发展趋势"(1)。随着公众对历史越来越有兴趣,过往囿于特定话语圈内的学科领域,如今不得不主动扩大外部视野,力图将众多学术型知识转化为普及型知  相似文献   

9.
今天借此机会来向大家学习,很高兴。我觉得开这次会议很有意义,意义很重大。史学史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可以说还处在落后状态,把史学史研究搞上去,是我们当前的任务。为什么这样说呢?为什么说史学史的研究意义很重大呢?史学史的任务主要是研究史学本身的发展史,是研究历代史家对历史的认识。人类对历史的概念、看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  相似文献   

10.
浪漫主义史学与后现代主义史学都是对现代性作出的回应。基于对空间的关注,它们都反对现代主义的线性历史观,强调史学研究的多重视角。在历史观念和历史书写上,它们呈现出诸多相似性:如对特殊主义、地域主义、偶然性、奇闻轶事、多元性、开放性、差异性的强调;在怀乡情绪中表现历史写作的诗性和审美维度;对微观史和日常生活史的书写等。这表明后现代主义史学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浪漫主义史学更高层次的回归。  相似文献   

11.
《史学理论研究》2020,(1):38-38
梁艳春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在西方史学的“文化转向”中,娜塔莉·泽蒙·戴维斯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被认为是“新文化史”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史学实践中,戴维斯注意把人类学、心理学、人种志学和文学等学科的理论成果运用于历史研究中,并在历史书写上采取叙述史学的写作策略,成为跨学科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近二十年来,德国的史学史研究呈现一些引人注目的新气象。首先,社会文化史的理念促使研究者关注史学思想的社会文化背景、历史学家的日常生活与人际网络。其次,史学理论和知识社会学的视角促使研究者关注历史知识作为一种社会产品的形成过程。再次,对"学术"、"专业"等概念重新加以理解的学科史路径导致了对公众史学、史学机构之结构要素和制度要素的研究。最后,对史学研究之现实性的重视将目光导向了史学与政治、与民族国家、与出版业和大众媒体之间的复杂关系。总之,晚近的德国史学史进行了多元化的批判反思,力求生动地呈现历史学家日常的研究活动,社会化地分析史学知识生产的过程,清晰地勾勒历史学的组织结构,并且更加清醒地认识史学专业的现实处境。  相似文献   

13.
奥崎裕司氏在大作《从中国史到世界史——谷川道雄论》(1999年 6月、日本汲古书院出版 )对谷川史学给予了深刻理解和高度评价。笔者三年来一直追随谷川先生问学 ,亦有意于向我国同行介绍、宣传谷川史学在中国史研究方面的贡献。此仅就谷川史学是如何超越日本战后中国史学模式这一论题谈几点个人看法一、探索中国社会特殊性与普遍性的两次超越本文所谓战后日本中国史学 1模式 ,指 1945年特别是 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 ,半个世纪以来日本中国史研究的学术风气。所谓超越 ,即跨越流行思潮而达到更高层次的行为及其结果。概言之 ,战后日本中国史…  相似文献   

14.
社会性别制度与史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术界,把女性史作为专门史研究已是不争的事实,让女性回归历史以改革传统史学,也为不少学所认可。但是,一个时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女性人物及其活动从一般历史事件中剥离出来,并将其视为女性史;习惯于把在整体史中添加女性活动,即视为对史学的革新。这种研究方式,始终没有摆脱女性在社会变化的主流及历史研究的主流中被孤立出去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正>当下正处于"公众史学"学科的建设时期,有相当多的基本问题需要学界来回答。譬如,到底是用公共史学还是公众史学?大众史学与公众史学相通吗?公众史学是中国史学发展的内在需要还是外部输入的结果?公众史学能够成为一股新的史学思潮吗?本文拟对这些问题作较为周详的学理回答。一、公众史学与公共史学英语世界的"public history",到中国大陆以后,有人译为"公共史学",有人称为"大众史学"。③  相似文献   

16.
《史学史研究》杂志情况简介《史学史研究》创刊于1961年6月,其前身是《中国史学史资料》、《史学史资料》。1981年,改名《史学及研究》,公开发行。到目前为止,已出版78期。《史学史研究》是一本历史理论、历史教育、历史文献学和历史编纂学的专门刊物;开...  相似文献   

17.
赖山阳是日本江户时代后期的史学家、汉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著作以《日本外史》为代表,具有持久广泛的影响力.《日本政记》、《日本外史》、《新策》、《通议》与史诗集《日本乐府》,构成赖山阳独自的史学体系.赖山阳的史学具有三个主要特点:1.作为通俗易读的日本通史,有历史启蒙的功效;2.将正闰史观延伸到武家史,寓尊王之意,鼓吹了忠君思想;3.文学性强,富有艺术感染力.赖山阳的史书以中国史学思想与文学技巧演绎日本历史,既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体现了赖山阳的学术个性.  相似文献   

18.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林漫和邓家力于2015年7月22日对北京大学长江学者王晴佳教授进行了学术访谈。访谈主要围绕着"近二十年西方史学理论研究与历史书写"的项目内容展开,包括当前西方史学的发展趋势、世纪之交西方史学理论的变化及其对历史书写的影响、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跨文化历史研究等方面的问题。王教授在访谈中提出,当前史学有两大平行发展的潮流,但其共同之处在于突破近代西方为我们建立的知识架构;后现代主义并非被超越了,而是很多观念已经被内化于历史研究中;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对现代社会和现代性的批判,这与后现代主义有一定关联,对后现代主义的认识需要从其产生的社会条件出发,这是一种唯物史观的方法;跨文化研究对当前的历史写作是一个较好的切入点,可以提出很多新的选题;全球史研究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讨论,而需以具体的历史写作展开大量的实践性研究;在中外史学交流中仍然存在着"不对称"的问题。现将访谈内容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汪高鑫 《史学理论研究》2022,(3):66-80+158-159
考察中国古代史学史,必须要有大历史视角。这种大历史视角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表现:一是政治史视角,具体考察王朝更替与以史为鉴、王朝建立与神意史观、政治危机与以史资政、国家统一与大一统观之间的关联,揭示史学与王朝政治的联动关系;二是四部学视角,虽然中国古代学术存在着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但四部之间是相互包含、相互影响的,经子集在史学思想、历史编纂以及史料采撰等方面都对古代中国史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必须考察经子集与史之间的密切关系;三是多民族视角,古代中国的历史是多民族的历史,古代中国的史学是多民族的史学,古代中国的史学史也应该是多民族的史学史,构建“完整”的中国史学史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四是中西比较视角,主要从学术地位、编纂特点、记述范围、求真理念、功用认识和学科特点诸方面,具体考察古代中西史学存在的差异,进而揭示中国古代史学史的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20.
史学思想和史学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同志指出,在中国史学史的研究中,要重视史学思想方面问题的探讨。要做好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我们应当讨论一下史学思想探讨在史学史研究上有怎样的意义,弄清楚什么是史学思想,史学思想包括哪些方面内容。围绕史学思想方面的问题开展讨论,应当说,这对史学史研究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下面说说自己的想法。(一) 我国史学史上,许多史学家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著述反映目己对客观历史的看法和著史的大旨。司马迁说他写《史记》是‘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究天人之际”是考察一定的目然条件和人类社会的关系,”通古今之变”是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