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5年12月25日,应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之邀,省内外考古、文物、历史业界人士,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故宫博物院、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四川大学以及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等一行10人,前往四川眉山市参加彭山"江口沉银遗址"保护和考古研讨会并考察"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余忝列末座,得以亲历其事。今谨就所见,并参以若干文献,成此小文,以答《中国史研究动态》之约。所谓"江口沉银遗址"在今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江口,实二水汇合之口,正  相似文献   

2.
方明  吴天文 《四川文物》2006,(4):87-89,F0003
据《彭山县志》载:“顺治三年,义军张献忠部与明参将杨展决战于江口镇,张部战船被焚,沉没过半,伤亡惨重,败回成都。”彭山县江口古镇广为流传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一直是世人难解的一个谜团。2005年江口古镇岷江河道出土明代银锭,其形制与堑刻铭文表明为崇祯时期所征解的税银。而且与张献忠曾转战四川、湖北、湖南的路线及所占地点十分吻合。充分证实了张献忠江口镇沉银之说,并为之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证据,同时为研究明代的政治、经济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钱币》83年3期所载李翰同志《漫谈我国历代农民起义军的钱币》一文中提到农民革命领袖张献忠所铸的“大顺通宝”,但语焉不详。张献忠于公元1644年12月在成都称帝,建立农民政权,国号“大西”,改元“大顺”。置东阁、五府、六部官员,创制新历,开科取士,并铸造了“大顺通宝”铜钱。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底以来,多家报刊以四川江口考古新发现为题,对张献忠江口镇沉银作了大规模报道,进一步坐实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事件,掀起了探索沉银之谜的又一波热潮。进入21世纪,曾是"五朵金花"之一的农民战争史研究明显降温,对于张献忠的研究,聚焦政治史、军事史角度的研究成果锐减,但是有一个例外,那就是视点转移到300多年来传说纷纭的江口沉银之谜上。据清《彭山县志》(嘉庆十九年刻本)记载,顺治三年张献忠迫于政局不利,打算撤离成都,由于旱路已被清军封锁,只好  相似文献   

5.
1984年3月,位于绵阳市北郊的朝阳机械厂在平整房基时,掘出一座古墓。绵阳地、市文物工作者赶赴现场,收回了玉圈、玉戒指、金戒指等文物。其中的一对金戒指具有重要历史价值。这对金戒指每只重4克,直径1.7厘米,经鑑定,含纯金97%。戒指面部图案为一浅浮雕蝙蝠,面目清晰,展翅欲飞,造型十分生动。戒圈接头为活交口,可以随意调整内圈大小,甚至可以展为直条。戒圈内壁有烙制“大顺赤金”四字。“大顺”,是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在四川新建大西政权的年号。现在各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4月7日,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化厅、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彭山江口沉银遗址历史学者座谈会"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举行。来自科研机构和高校的2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在前一日参观考察江口沉银考古发掘现场及其出水器物的基础上,围绕着"确认江口沉银遗址的重要意义"、"江口沉银考古器物的史料价值"、"张献忠与明末历史"等专题,阐述了各自的观点。《中国史研究动态》编辑部也应邀参加本次座谈会,并整理了各位学者发言,下面从三个方  相似文献   

7.
英国人砸碎刚刚捞出的60多万件南海沉宝,比利时人在南海海底"挖"出五代十国文物……在我们周围浩瀚的海洋深处,无数原本属于中国的古代文物,成了外国盗宝人的"猎取"目标。是谁在抢捞中国的水底文物?他们此举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圣谕碑,高210、宽101、厚18.5厘米,部分字迹略有剥蚀。1934年从四川省广汉县城郊一家农民茅屋的墙壁中发现。现存广汉公园。碑面四周刻饰龙纹;上部分刻楷书"圣谕"二大字,复绕以龙纹;下部分有文字三行;"天有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大顺二年二月  相似文献   

9.
正由于常年的战乱,明末清初,四川人口剧减。万历六年,四川省有"户二十六万二千六百九十四,口三百一十万二千七十三"(《明会要》卷五十),至清康熙二十四年陡降至"一万八千零九十丁","合全蜀数千里内之人民,不及他省一县之众"  相似文献   

10.
正在缅甸的几天,我总有种回到从前的感觉,简单,随意,美好。这里的一切似乎和科技时代不搭调,机票是手工书写,登机牌没有名字,座位也是上了飞机随便坐,甚至托运行李都是工作人员手提进去。航班信息写在小黑板上,还好,工作人员会记得我们的班次,时不时过来轻声细语告诉一些有用没用似懂非懂的信息。机场距离我们预定的茵莱湖景观度假村酒店三十余公里,因为大多是盘山公路,司机开得很慢,车速很少超过40码,全程约一小时。路过一个旧铁路桥,司机还主动停车带我们去路边看看,桥上人来人往,不知道火车什么时候来,来了那些人会不会惊慌失措。我实在想不出来有什么看头,也就没有下去凑热闹。酒店面对茵莱湖,从二楼房间的阳台可以看到远处宽阔的湖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对"葬"释源,并兼谈与"葬"有密切关系的"埋"字,同时附带介绍一些与丧葬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葬"是起源很早的字,很有可能在商周时代产生,"埋"是"薶"的俗字,"埋"的出现理应晚于"薶"字。"埋(薶)"起先都是指埋物、埋牲,后来才有埋人之义。本文粗略地说明了"葬"埋"的起源、意义,同时附带介绍一些与丧葬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2.
在括苍山麓青田府的半山坳里住着个小木匠,名叫王大生,是个聪明精悍的小伙子。他父亲是个有名的雕花工,雕鸟鸟飞跃,雕虎虎咆哮,真是雕啥象啥。大生从小跟爹学艺,那知学到半途,“老雕花”因贫病交迫离开了人世。从此,大生没了依靠,还背了一身“老雕花”的棺材债。到了三十多岁,才和过路要吃的女化子成了亲。当时的青田府,穷山恶水,十年九荒。农民生活十分困苦。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  相似文献   

13.
<正>江口沉银遗址发掘近来引起学界和公众持续关注。4月13日,"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工作2017年上半年发掘成果通报会"在四川省彭山县举行。学界对江口沉银遗址发掘的学术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对某些具体问题展开了学术研讨。值得注意的是,学界的讨论并不局限于"张献忠沉船",而是提出从更大的学术视野进行观察,将相关研究推向了新阶段。江口沉银遗址发掘是四川省第一次进行水下考古发掘,就全国范围而言也积累了新的发掘经验,创  相似文献   

14.
谢明文 《文献》2022,(1):112-122
从"宀"、从"玉"或"贝"(或兼从"玉"从"贝")之形应该是"宝""富"共同的表义初文,即屋中藏有玉、贝,它既可以表示"珍宝"之"宝",也可以表示家中很有财货即"丰于财"的"富"。后来为了区分读音相近的"宝""富"二字,于是在它们共同的表义初文上添加"桴/缶"声即成"宝"字,添加"畐"声即成"■(富)"字。两周金文中,"富""宝""福"关系密切,彼此可构成糅合字形。师■簋盖铭"永宝用"之"宝",器铭异文作"■〈■(富)〉",宜看作形音皆近的两字相通之例。朋叔壶盖铭"■"应释作"福",它与器铭"宝"是音近相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错金银”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文物宝库中,有一种用金银装饰在铜器表面的工艺,利用金银和青铜的不同光泽映衬出色彩辉煌的图案与铭文,现通称“金银错”或“错金银”。据资料所见,此种工艺的出现约始于春秋中期,盛行于战国中晚期至西汉。但此种“金错”制作工艺并不见于文献记载。一般认为其工艺程序如下:即铸造器物时先在青铜器表面预铸出浅凹的纹饰或字形(精细的纹饰是先铸器物再在器表面錾刻呈“△”形的槽),底面需制成凹凸不平状,然后在呈梯形的槽内嵌入金丝或金片,最后用厝石磨锉平滑。  相似文献   

16.
对"错金银"的定名,学界素有争议,令人对错金银的认识更加疑惑,因此有必要对"错金银"再作探讨。为此,本研究从跨学科的多元视角,结合中国境内和中亚草原出土的"错金银"文物和相关文献,对战国秦汉时期"鎏金"、"嵌错"和"贴金"等工艺的技术特征和工艺内涵进行探讨。对一些出土文物的检测结果表明,这一时期传统的贴金工艺出现"敷金"、"汞贴金"等新的应用。此外,通过与中亚草原同类器物比较,发现甘肃张家川马家塬墓地发现的饰金铁器采用了集嵌错和贴金为一体的综合技术,为草原文化影响下的本土创新。这类出土文物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在欧亚大陆物质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这一时期的金属工艺既有传统技术的革新,同时也有新技术的输入。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物报》2002年6月19日第四版载:“战时信物——招信纳宝”一,初始看到其大字标题“招信纳宝”时以为属排字之倒误所致,但观其全后发现,中也同样是这种排读法,说:“南宋绍兴元年,宋金双方交战,金左监军完颜昌隔江与南宋将领刘光世对峙……刘光世下令铸造了一种钱币,这是  相似文献   

18.
<正>至正之宝铜钱,为元惠宗(顺帝)至正末年铸。至正年号始于1341年,使用达28年之久,此时元朝政权早就被朱元璋大将徐达逐出大都多年,在漠北苦心经营小朝廷。至正末年,为该年号使用的最后十年,即1369年前后。此时朱元璋的大明朝三年前已在南京宣告成立。但国内秩序尚未稳定,元朝残留在中原的王公贵族官僚军队等还在进行挣扎,武装反抗新生的汉族大明王朝。至正之宝当为权钞钱,用以代表交钞,与货币并行。面值有五分、壹钱、壹钱五分、贰钱五分、  相似文献   

19.
苦泉 《安徽钱币》2007,(3):35-35
2005年2月初,凤阳县一农民在距临淮镇东北约三公里处的晏公庙遗址耕地时,挖出一批500余枚南宋铁钱。这批铁钱锈蚀较重,钱文不清,部分钱币已粘结成块。经笔者清洗整理,发现一枚宝庆元宝小平铁钱。其径20mm,穿7mm,厚2mm,重3.4g。背穿上“汉”字不清,穿下有一俯月。  相似文献   

20.
<正>"招纳信宝"是古钱中的名誉品。面钱文楷书旋读"招纳信宝",背文穿上"使",穿下花押。此钱文字粗旷,不精好。但韵味十足,别具风格。据历来收藏载有金、银、铜、铜鎏金四种发现。而史载只有金、银、铜三种品种。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以南宋将领刘光世领御前巡卫军都统制,兼两浙路安抚使、知镇江府,又加开府仪同三司为使相。"招纳信宝"钱,就是刘光世驻镇江时铸造的一种充当介绍信的信物钱(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