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都城是国家、封国之中心,而宫廷又是都城之中心。宫廷是君主与臣下理政之场所,也是君主、后宫及其他皇室成员之居处。有汉一代,中央决策有时并非为皇帝与臣下作用的结果,而是皇帝或太后、外戚独断,又通过宦官与其他侍从人员将消息外传群臣。因此,宋杰教授《汉代宫廷居住研究》(科学出版社,2020年)一书,以皇帝、后妃等所居之禁中(即省中)宫殿建置视角解读汉代政治、制度,可谓是独具慧眼。  相似文献   

2.
文愚 《史学月刊》2002,(12):114-117
论者一般认为 ,汉代妇女的地位是比较高的 ,她们广泛参与各种社会活动 ,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女性。特别是西汉后妃 ,积极参政、议政 ,甚至于大权独揽 ,这为其他朝代所少有。刘邦的妻子吕后立少帝 ,甚至在惠帝、少帝时独掌大权 ;景帝母窦太后 ,“好黄帝老子言 ,景帝及诸窦不得不读老子 ,尊其术”(《汉书·外戚传》) ;哀帝时 ,许皇后上书议政 ;成帝母后王政君 ,全权处理后宫之事。汉代后妃干预政治 ,形成一种社会气候 ,哀帝时曾有大臣惊叹 :“万岁之子未能持国 ,权柄之重制于女主。”(《汉书·王商传》)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 ?一 后妃干政 ,…  相似文献   

3.
岑仲勉先生的《隋唐史·隋史》第十节写道:“(隋)文帝子五人,皆独孤后出,避后之妒忌,后宫有子者皆不育。”隋文帝杨坚有五子,皆独孤皇后所生。诸史无文帝后宫生子而不育的记载。《隋书·后妃传》载隋文帝“唯皇后(即独孤皇后)正位,傍无私宠”。这主要是由于独孤皇后“怀嫉妒之心,虚嫔妾之位,不设三妃,防其上逼”。《资冶通鉴》卷一百七十八(开皇十九年)云:“独孤后性妒忌,后宫莫敢进御。尉迟迥女孙,有美色,先没宫中。上(文帝)于仁寿宫见而悦之,因得幸。后伺上听朝,阴杀之。”《隋书·后妃传》载,容华夫人蔡氏深得文帝喜爱,但“以文献皇后(即独孤后)故,希得进幸。”可见,独孤皇后对  相似文献   

4.
钟景超 《神州》2012,(29):192+209-192,209
皇贵妃做为明清后妃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的位次,对明清两代的后宫带来了不同的影响和作用,那么这种制度是怎么形成的,又是怎样发挥其作用的。对于皇贵妃本身又有什么样的要求,本文将就两朝政治史,特别是清朝政治史中后宫制度作一定的简述,并对皇贵妃制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汉代后宫的监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初的后宫开始设置永巷囚室,拘禁废黜的皇帝和妃妾。武帝时掖庭附设监狱,由掖庭狱丞主管,直接听命于皇帝,囚禁有罪的妃妾宫女。掖庭狱包括多处狱所,暴室狱是其中之一。东汉的暴室狱专门关押废黜的后妃及其亲属,钟下则是拘禁皇族危险人物的囚室。汉代后宫监狱的发展反映了当时宫廷斗争的激烈残酷。  相似文献   

6.
《论汉代的内朝与外朝》(劳幹)出自《台湾学者中国史研究论丛》中的《制度与国家》这一专题论文集。论文既找出了汉代中央机构决定权所在,又找出了汉代宦官和外戚所以能够掌权的关键,论证严密,为研究西汉内朝制度的奠基之作,故在学术界具有很高的评价。本文试图对文章的内容、特点、价值以及不足之处做一简单评析,不当之处还请指正。  相似文献   

7.
1997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了朱子彦同志的力作《后宫制度研究》。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学术界第一部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中国古代后宫制度的学术专著,是政治制度史研究领域的新成果,理应引起学人和读者的关注。在中国4000多年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由于宗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重新审视了《诗经·周南·关雎》一诗的内容,确认此诗为男恋女之单相思情歌。先秦儒者赞赏此诗具有以礼节情的意识,也是基于诗中"君子"暗恋"淑女"的心理活动所作的义理阐发。汉代四家《诗》都抛开这一基本内容,而将诗旨附会为美、刺周王或后妃。且又说各不同。由此推论:汉儒解读《诗经》并无先秦遗留下的《诗序》可据。他们遵循通经致用的原则,竭力将诗旨归入汉代政治教化的轨道。而汉代的后妃干政,外戚弄权的弊端,也促使汉儒有意将诗旨引向美刺后妃,以求达到委婉讽喻帝王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马骏 《文史月刊》2012,(3):65-65
在后宫这个特殊的群体中,贤德的后妃代不乏人。  相似文献   

10.
<正>熊十力言:"汉以后二千余年之局,实自汉人开之。凡论社会、政治,与文化及学术者,皆不可不着重汉代也。"(熊十力:《读经示要》,萧萐父主编:《熊十力全集》第3卷,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767页)与其他时期的承袭制度不同,整个汉代都处在思想家对于"汉承秦制"的批评与改造中。汉代思想与制度的相关性远高于其他时期。深入研究汉代思想与制度的相关性,一是有助于深刻认识汉至清这一中国历史的主要时段中,中国意识形态与政治制度的基底;二是对中国历史上思想与制  相似文献   

11.
《隋书》卷三六《后妃列传》、《资治通鉴》卷一七九“文帝仁寿二年八月”条均记载 ,独孤皇后于“仁寿二年八月甲子” ,即公元 6 0 2年 8月 19日逝世。惟关于她年龄的记载不同 ,《隋书》卷三六《后妃列传》记“时年五十” ,《北史》卷一四《后妃下》记“时年五十九” ,到底哪一个正确呢 ?查《周书》卷九《宣帝杨皇后本纪》 ,独孤皇后长女杨丽华于炀帝大业九年 (公元6 0 9年 )去世 ,时“年四十九” ,知她的长女杨丽华出生于公元 5 6 1年。这样 ,关于独孤氏逝世时的年龄 ,若从《隋书》的记载 ,即在公元 5 5 3年出生 ,那么 ,她虚岁九岁就生长女…  相似文献   

12.
胡春丽  闫海文 《沧桑》2009,(3):16-18
两汉后妃在汉代历史上是非常活跃的,她们在擅立幼主、委政外戚等方面相似,但由于两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社会现实,必然造成两汉后妃在出身、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对两汉后妃特点进行比较,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晰地透视两汉宫廷妇女精神风貌的变化,也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汉代的宫廷政治。  相似文献   

13.
台湾学者廖伯源先生致力于秦汉政治史研究,最近将他十年来所作关于汉代制度史的论文十二篇结集为一编,名曰《秦汉史论丛》,由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印行。《秦汉史论丛》一书包括《说新———兼论年号之起源》、《昌邑王废黜考》、《从汉代郎将之发展论官制之演变》、《汉代考课制度杂考》、《秦汉朝廷论议制度》、《汉代大夫制度考论》、《汉“封事”杂考》、《汉禁锢考》、《〈尹湾汉墓简牍东海郡下辖长吏不在署、未到官者名籍〉释证》、《汉官休假杂考》、《汉代官吏之休假及宿舍若干问题之辨析》、《评大庭修〈汉代官员的勤务与…  相似文献   

14.
关于隋文献独孤皇后——独孤伽罗的存年,据《隋书·后妃传》记载:“(隋文帝)仁寿二年八月……己已,太白犯轩辕。其夜,后崩于永安宫,时年五十。”李延寿的《北史·后妃传》则为:“(隋文帝)仁寿二年八月……己已,太白犯轩辕。其夜,后崩于永安宫,时年五十九。”《隋书》、《北史》两书记载互异,究竟孰说可取?据笔者所见,《隋书》50岁说与史实不符;《北史》59岁说则与史合。现试作考辨如下。《隋书》、《北史》均载文献皇后卒于隋文帝仁寿二年八月,加之唐人撰《隋  相似文献   

15.
1959-1989年,甘肃武威陆续出土了关于汉代养老制度的《王杖十简》《王杖诏书令》以及王杖实物,是汉代养老资料的重大发现。本文首先通过先秦养老资料分析其养老尊老经验理念对汉代的影响,后以王杖简为中心,结合史传,分析出鸠杖自汉代起开始代表尊老的意象,且汉代的高年授王杖制度是普惠的,汉代政府对受王杖者在社会、政治、经济上都给予优待。汉代养老政策对后世相关制度有深远的影响,对今日老龄化社会也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帝王均立后,秦始皇却未曾立皇后,致使秦始皇陵园内一墓独尊,没有皇后墓。对于这一千古之谜,参加“秦俑学第六届学术研讨会”的专家认为,立后关系到秦王朝的政权建设,但根本原因在于秦始皇的个人性格及家庭环境之影响。不立皇后是千古之谜中国古代帝王有多个夫人及众多妃嫔,后妃制度中“第一夫人”又称皇后,皇后是太子之母,立后制遂与储君制相互表里,成为中国古代后宫制度乃至君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演出了一幕幕的政治活剧。秦人在秦孝公(公元前4世纪)以后对于立后和立太子之事已制度化,秦国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各种国家制度已臻完…  相似文献   

17.
正贾玉英教授著《唐宋时期地方政治制度变迁史》2016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著是其《唐宋时期中央政治制度变迁史》(人民出版社,2012年)一书的姊妹篇,除绪论等内容外,正文凡八章,各章自成专题,又相互联系。全书以体制变革为门径,以制度变迁为主线,依次对唐宋时期京畿管理体制变迁、"道""路"制度演变、地方政区"府"制和三大京府的管理制度及其演变、地方州军监管理制度演变、县级管理制度及其演变、乡村基层管理体制及其变迁、地方使职差遣及添差官制度演  相似文献   

18.
尹湾汉简《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1)的出土推动了西汉军事制度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武库制度、兵车器制度两个方面。此外,《兵车器集簿》还为研究汉代文字、词语,使节等问题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本文试对这些研究成果做一番梳理,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社会科学》(2020年第1期)编辑部组织六位专家以"唯物史观视阈下的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变迁"为题,撰写系列文章深入探讨战国至明清与土地制度变迁密切相关的主要问题。"这是继史学界‘五朵金花’问题讨论之后,又一次集中性地讨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问题。"(第154页)该组文章的编者按说道:"深入剖析研究历史上的土地制度,是理解历史、认识历史、阐释历史的基础,更是理解、认识、阐释文化血脉、文明基因、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一荥阳故城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75年郑州市博物馆曾对城西汉代冶铁遗址进行发掘(见郑州市博物馆《郑州古荥镇汉代冶铁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78年2期);1982年秦文生同志对城址进行了调查,并采集到一批战国陶文(见秦文生《荥阳故城新考》,《中原文物》1983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