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马王堆汉墓帛书《伊尹·九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凌襄 《文物》1974,(11)
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帛书中的《老子》甲本,在《老子》本文后面,附录了一些久已亡佚的古代文献。其中有《伊尹·九主》一篇,是战国时期具有鲜明法家思想倾向的著作,弥足珍贵。《伊尹·九主》的发现,为进一步认识战国以至西汉初年的儒法斗争提供了新的材料,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一、释文及简注帛书《老子》甲本的附录,与本文字体  相似文献   

2.
清华简《赤鹄之集汤之屋》篇保存的古史传说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商汤用鹄鸟之羹祭祀上帝一事,这是商汤获得天命的象征,由此开始了商人灭夏的进程;二是伊尹间夏一事。伊尹作为商族间谍,通过为夏桀治病进而接近夏桀和妺喜,从此开始了情报刺探工作。《赤鹄之集汤之屋》篇能够与多种文献记载相印证,显示出它有较早的史料来源,这对认识早期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该篇又经历了战国时人的改编与重构,显示出古史传说的流传与演变。  相似文献   

3.
古文《尚书·咸有一德》"惟尹躬(允)暨(及)汤咸有一德"一句文辞古奥,多处文献备载而无明显异文,当保留了其原始形态。文献中"抚有"、"奄有"及"匍有"等语词乃义近连用,据《叔尸镈》用例的中介,可知此处"咸有"亦属此类,意思是"有"而非"皆有"。与之相关联,"伊尹及汤"句中"及"字是用其"及前人"的动词本义,而非表示并列关系,"咸有一德"乃仅指汤一人而言。如此,整句表述的意思即为"伊尹引导汤,使汤追随自己,由此汤具有一德。"而伊尹之所以具有如此地位,乃在于他是作为上帝的使者。以"惟尹允及汤咸有一德"一句所依赖的"陟降厥士"的意识为中心,《尚书》学构造了充满神性意味的天人观念。  相似文献   

4.
《隋书·经籍志》(简称《隋志》)、《旧唐书·经籍志》(简称《旧唐志》)、《新唐书·艺文志》(简称《新唐志》)、《宋史·艺文志》(简称《宋志》)作为《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宋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记录前代与当朝文献典籍的权威性目录学著作,属通史性质的史志目录,通过对它们的阅读、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宋以前历朝历代学术研究、文学创作、科技发展的概况,探寻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轨迹。同时,还可以利用它们所著录的各个朝代的文献名录,考察不同时期各类典籍的存佚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5.
对清华简《尹诰》“一德”的理解存在多种意见,《礼记·缁衣》引《尹诰》,将“一德”阐释为“君不疑于其臣,而臣不惑于其君”,这应是最合理的解释。《诗经·鸤鸠》中“其仪不忒”是达成“一德”的手段,全诗则是“一德”的极好注解。“一德”应包括“相同”、“正确”、“教化万民”三层内涵。清华简《尹至》篇则叙述了伊尹和商汤达成“一德”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刘琴丽 《安徽史学》2016,(5):138-142
《新安文献志》所收撰于后唐天祐十一年(914年)的《程岩勋德碑》,实则节录、删改唐永泰二年(766年)所刻《唐李宝臣纪功碑》而来,为伪碑。《新安文献志》在《程岩勋德碑》和程岩之父《程士庸墓志》后所附的程敏政按语,疑点重重,分析表明《程岩勋德碑》可能是程敏政伪造的碑文。  相似文献   

7.
杨波 《文献》2007,(4):98-100
五代王定保之《唐摭言》是记述有唐一代贡举制度的重要典籍.这部笔记史料翔实,不仅可以弥补《通典》、《新唐书·选举志》、《通志》和《文献通考》等史志的阙遗,而且"其一切杂事,亦足以觇名场之风气,验士习之淳浇"①;此外,它搜罗文人趣闻轶事,录存部分作家诗文,有相当的历史和文献价值,一向是治制度史和文学史者的案头必备之书.  相似文献   

8.
汤陵初考     
<正>汤陵,又称汤王陵,即商汤王墓,为殷商古墓葬。成汤王是商朝的开国君主,而且是一位爱民如子的贤王,是我国古代最有德行的圣君之一,他的功德受到人们的尊敬。古有"汤无葬处"之说。成汤死后葬于何处,史学界尚无定论。有关汤王陵的记载,最早见于《皇览》:"汤冢在济阴毫县。"《括地志》谓在薄城,又云在洛州偃师县,传说不一。《水经注》载:"商成汤葬于涡河之阳。"《文献统考》载:"殷汤葬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新唐书》中的两个错误加以疏证,一是证明唐初时的离官翠微宫历史的演变和《新唐书·地理志一》的记载有出入。二是证明《新唐书·姜抚传》中的一种中药名称应为「牡蒙」而非「杜蒙」。  相似文献   

10.
程浩 《文物》2022,(9):64-67
<正>清华简《参不韦》,无论篇章结构还是思想内涵,均与《五纪》篇有密切关联,或可将二者视作互为因应的“姊妹篇”。与为数众多的战国思想著述相类,该篇亦是以“托言问对”的形式来陈述作者的治政理念与社会认知。清华简中的《汤处于汤丘》《汤在啻门》假名商汤与伊尹,《殷高宗问于三寿》托拟武丁与“三寿”,皆属此类。而《参不韦》所托名的主人公,乃是史有所载的第一个王朝夏代的实际奠基人夏启。该篇虽不以历史叙述为主题,但在说理的过程中,对鲧、禹、启等夏代早期人物的史事亦多有论及。  相似文献   

11.
(作者后面括号内圆点前是期数,圆点后是页码)纪念《历史研究》创刊四十周年郭沫若关于《历史研究》的六封信 ’‘””‘’‘”””“‘.‘·······……刘大年(1 .3)我与《历史研究》·········……罗尔纲(1 .7)《历史研究》—我的良师益友 ‘””‘’‘”二’二’二‘········……张磊(1 .8)祝贺与希望··················……彭明(1 .10)创新扶青是《历史研究》的两大特色 ““’‘””””…‘·········……魄流涛(1 .11)历史知识的提高和普及‘ —贺《历史研究》创刊4。周年 ”””””…  相似文献   

12.
对于贤相伊尹的研究,由于种种原因,仍处于误区之中。其一,多数介绍资料,都一致确认伊尹是有莘氏的家奴,善于烹调,以美味喻政治,因而得到成汤的重用。又有部分学者认为,伊尹为家奴说不可取,伊尹应是大巫,是宗教领袖,所以他能协助商汤灭夏建商。此说当今颇为流行。但证据不足,且从伊尹一生的政治生活来看,亦无相关行迹,因而此说也不可信。其二,伊尹放太甲于桐宫,三年见效,太甲复位,卒成名王;与另一说伊尹篡位自立,七年后太甲潜出,诛杀伊尹说,相提并论,缺乏选择与判断。后来虽有学者加以纠正,但论证力度不足,影响甚微。本文认为,伊尹本是夏朝贤臣,有高度的政治智慧,丰富的从政经验,他的离夏从汤,是明主与贤臣的双向选择,是历史的必然机遇。又认为太甲杀伊尹说证据不足,只有伊尹教诲太甲说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3.
传世文献关于成汤灭夏之役的记载既比较零星又互相矛盾。上博楚简《容成氏》的相关记述优于传世文献,但有一个比较关键的字未识。通过拆分及与相关诸字比较,试图将其释作“京”,读作“亭”,并认定其为“庭”字的通假,进而重构出成汤攻占夏都之后,在最主要的“中庭”举行的“革命大典”。出土文献与考古资料的对读,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个关键字的释读问题,也对说解二里头一号宫殿的遗迹现象颇有帮助,从而为重构成汤灭夏之役提炼出一段重要史实。  相似文献   

14.
占领布里尔以前的腓力二世和尼德兰 被尼德兰人起浑名称为“血腥会议”(Bloetraedt)的“除暴委员会”由十二人组成,他们都是阿尔发的走卒,一部分是西班牙人,一部分是华龙人;他们只有咨询权,决定权属于主席阿尔发;但他将主席的大部分职务交给唐·璜·德·瓦加斯;后者的助手是路易·德尔里欧、雅科夫·埃塞尔斯和秘书德·拉·托雷[参阅博尔尼埃在《布鲁塞尔大学学报》中他的《比利时革命史概要》]。  相似文献   

15.
李学勤 《文物》2012,(8):66-71,1,97
在《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一、二辑出版之后,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又整理出竹简六种八篇,其中两种为西周时期的佚诗,即作于周初的《周公之琴舞》和作于西周晚年的《芮良夫毖》。一种是真正的古文《尚书》——《说命》三篇。一种记汤与伊尹传说,名《赤鹄之集汤之屋》。一种托名武丁和彭祖,题《殷高宗问于三寿》。还有一种记载黄帝至春秋时的贤臣,拟题《良臣》。  相似文献   

16.
王辉 《古籍研究》2000,(3):8-14
湖北省荆门市郭店出土战国中期楚简有《汤(唐)吴(虞)之道》一篇,有学以为应改称《唐虞》该篇讲述尧、舜治理天下的事迹,及其具有的仁、义、忠、敬、孝、悌、爱亲、尊贤、爱民等品德,反映了早期儒家的社会理念。传世献叙述尧、舜事迹,集中见于今《尚  相似文献   

17.
<正>《新唐書·憲宗紀》元和十四年(819)條:"十月壬戌,安南將楊清殺其都護李象古以反。"據此,安南兵亂發生於十月壬戌。《舊唐書·憲宗紀下》對該事件時間的記載與《新唐書》相同。但《資治通鑑》卷二四一唐憲宗元和十四年條記載有異:"冬,十月,壬戌,容管奏安南賊楊清陷都護府,殺都護李象古及妻子、官屬、部曲千餘人。"《資治通鑑》比兩《唐書》多了"容管奏"三個字,則十月壬戌是容管奏疏到達長安的時間,而不是兵亂發生的時間。《舊唐書·憲宗紀下》元和十四年條載:"(十月)丙寅,以唐州刺史桂仲武爲安南都  相似文献   

18.
《隋书·经籍志》的史学观吴怀祺《隋书》的《经籍志》在史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史部书籍在文献目录中,成为一大门类,固定下来,是始于《隋书》的《经籍志》。《隋志》对唐以前的史部书籍作了一次全面的总结,这中间包含《隋志》作者对史学的看法,反映作者对于隋...  相似文献   

19.
读《巴蜀史志》2000年1期老屯的《嫘祖研究的补充意见》(下称《意见》)后,本着还历史本来面目,特提出几点意见:一、赵蕤《唐碑》不避讳玄宗“隆、基”二字,证明《唐碑》确为赵蕤所撰,非《意见》所言伪作:《意见》言《唐碑》中“典礼之隆”、“奠国基”,犯了玄宗隆基之讳,断言《唐碑》为伪作,从而否定嫘祖故里在盐亭。  相似文献   

20.
《文献》2010,(4)
<正>以1920年王国维《敦煌发见唐朝之通俗诗及通俗小说》一文的发表为嚆矢,敦煌变文的研究已有九十年的历史,其中黄征、张涌泉《敦煌变文校注》(以下称《校注》)后出转精,汇聚最全、校勘最精。然由于《校注》的主体完成于敦煌文献重新大规模出版之前,不少文献,尤其是《俄藏敦煌文献》(以下称《俄藏》)未能见到,因而缺漏在所难免。以下便是笔者在调查《俄藏》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