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夏文明起源的假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辛勤的考古家们不断把埋藏在地下四五千年前的文化奇迹推给世人,引起了一次次震惊和思考,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古史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究竟是神话还是史实?它们与目前在中国大地上存在的一个个考古学文化有无内在联系?伟大的中国文明是如何产生并且有无自己独特的方式和途径?本文作者试以“假说”的形式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尽管其提供的还是一个初步的框架,但对研究中国上古史来说不无启发.我们希望此文发表以后,能够读到更多的更精辟的有关中国文明起源方面的研究文章.  相似文献   

2.
论璋之起源及其形制演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论璋之起源及其形制演变涂白奎在《周礼·春官·大宗伯》所记用于“礼天地四方”的六瑞中,对璋的认定在学者中的争议恐怕是最大的了。之所以如此,固有文献记载的不足问题,而更为重要的则是由于考古事业的发展,大批的被学者们认为可能是璋的这一类器物的出土,使得对这...  相似文献   

3.
刘松涛 《中原文物》2023,(3):96-106
商代之前是我国石磬的早期发展阶段,晋南地区陶寺遗址是石磬文化的发源地。距今4300年前后的陶寺文化早期出现了具有原始形态的石磬类型,其祖型是适合悬挂、敲击、发声的大型片状石料。到了龙山文化中、晚期,豫西地区出现了新的石磬类型,可能受到了陶寺文化石磬的影响。随后甘、宁地区的齐家文化出现了陶寺文化类型的石磬,燕山以北西辽河流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中,出现了包含陶寺文化与豫西龙山文化石磬类型的因素。我国石磬在商代之前完成了初创、传播与初步融合的文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马球运动其发展状况甚至可以说是一些朝代政治、军事、文化观念的晴雨表,因此在对其研究中历来受到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马球起源于何时,形制、规则、场地如何、那么到底当时的马球运动又是怎么样开展的,一直成为专家学者的一种困惑。本文旨在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并运用文物资料对马球作了细致的分析考证,试图揭开一个又一个谜底。  相似文献   

5.
马球起源发展及其形制规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运华 《黑龙江史志》2008,(5):66-66,53
马球运动其发展状况甚至可以说是一些朝代政治、军事、文化观念的晴雨表,因此在对其研究中,历来受到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马球起源于何时,形制、规则、场地如何、那么到底当时的马球运动又是怎么样开展的,一直成为专家学者的一种困惑。本文旨在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并运用文物资料对马球作了细致的分析考证,试图揭开一个又一个谜底。  相似文献   

6.
7.
在中国的考古调查、发掘中常发现有这样一种器物:器身扁平,长条状,刀形,其刃不在长边而在短边,有凹弧刃、“V”字形刃(近平刃) 和“戈首”形刃;阑有单阑、双阑之分,阑端侧或阑间侧常见若干小细齿,阑间多数阴刻有平行  相似文献   

8.
正绪论:已有成果及研究范式一直以来,陶器的起源始终都是学术界关注的话题,亦是具有世界性意义的课题。在人类早期文化发展史中,作为人类社会的重大发明,并推动文化巨大进步的,乃是以陶器的发明和出现为其重要标志。综合以往关于陶器起源的研究,主要的认识来源于民族学的推断以及考古学的发现。前者通过梳理土著民族地区陶器的制作及使用,推断陶器起源的逻辑可能;后者则从考古发现的时空框架内,对早期陶  相似文献   

9.
农牧业起源的研究与东北新石器时代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古学文化中的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实际上 代表了人类社会由采集狩猎经济向农牧业经济转化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一般发 生在地质年代的更新世末至全新世初并持续了相当长的时期。对这一转化的研究直接涉及到 考古学时代的划分。国外学者对这一问题有过相当多的论述,具有代表性的是英国的劳雷- 克维(Rowley-Conwy)三阶段模式和美国的普莱斯(Price)的四个重要因素及农业起源三阶段 的理论。国内学者也有许多这方面的论述,例如陈文华先生的中国农业发生的三阶段的论述 等。但是这些研究多是以典型地区的考古文化为基础的,例如中原地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 像东北地区这样的边远地区在古气候和古环境方面有许多自身的特殊性,所以在向农牧业转 化的研究上也应当充分考虑东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并参考国内外有关论述来确定这一地区的考 古学时代的划分。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都城形制的发展演变,是一个继承传统、不断发展、逐渐完善的过程,尤其两汉到隋唐时期的都城形制变化极为明显。本文以近年来曹魏至北魏洛阳宫城的考古发现为重要突破点,结合文献和考古勘察资料,对两汉至隋唐时期的各个重要都城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了中国古代都城从两汉时期的多宫形制,到魏晋南朝时期的居北居中单一宫城形制,再到北朝时期的三重城圈形制,最后形成隋唐时期中轴对称的坊市制新型国际商贸大都市,为向以后更繁盛的开放式商业都市发展奠定了基础。其都城形制和格局的变化轨迹清晰,发展演变具有延续性和开创性,既沿承了传统的汉地都城制度,又有适应新的社会发展状况的创造。总之,隋大兴唐长安城作为这个时期都城的鼎盛之作,其都城形制产生的源头源自曹魏洛阳城,对汉唐时期的都城形制进行研究,探索其中的各种渊源和汉化因素,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及整个东亚地区古代文化与文明的发展进程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曲内戈是青铜戈中形制特殊、时代特征鲜明的一类兵器。考古资料显示,曲内戈最早出现于二里头文化三期,主要流行于商代,进入西周早期就急剧衰落了。曲内戈的分布地域比较广,主要见于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山东、湖北等地的商代墓葬中,其中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数量最多。近年来,随着考古资料的日益丰富,对曲内戈进  相似文献   

12.
申茂盛 《文博》2010,(4):36-38
本文通过对二号俑坑建筑形制的分析,认为:二号俑坑的门道有11条,但作用各不相同,其中6、7号门道使用时间较短,这可能与俑坑内东西向的格局有关。开间分为放置有俑的廊道和不放置俑马,仅起通道作用,用完后用夯土填实二种。第4过洞的形制与其周围的过洞形制不同,其埋藏的内涵可能也不同。第9过洞与第10、第11过洞用纵木隔开,互不相通。把它们作为一个军事单元的推断仍需要推敲。二号俑坑的互不相通的格局与其焚毁情况较轻的状况也应该有很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紫禁城正门午门,又名五凤楼。清·孙承泽《春明梦余录》云:“午门,即俗所谓五凤楼也”。《大清会典事例》中也有相同  相似文献   

14.
1964年秋,内蒙古文物工作队人员在巴林左旗征集到银铤5件,为该旗南部隆昌镇附近出土者,现今其中4件由内蒙古博物馆收藏、1件由赤峰市文物工作站收藏。这批银铤,都是约重五十两的大铤,为两端圆弧,当中束腰形,表而微凹,背面蜂窝状,表面都錾刻有字款,并锤压戳记或花押,其中:  相似文献   

15.
由出土文献看祝融传说之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融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南方火神。过去有关祝融传说的记载,主要见于春秋战国以来的典籍。由于史料的不足,从伏羲到祝融的世系,千百年来始终迷漫纷呈,扑朔迷离。近年来,随着地下文物的不断出土,尤其楚简帛书,加之殷商甲骨文,均不乏探索祝融传说起源的记载,进一步...  相似文献   

16.
稻是人类所种植(驯化)的最古老的一种谷类作物,考古学证据表明它在中国至少有八至九千年的栽培历史,中国稻作应该起源于华夏本土。但对此问题,国内外学术界素有争论,至今仍有许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这一研究中并存的诸多假说作了述评,尤其对中国稻作起源于长江中游说作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文物建筑形制类型学研究方法,作者从明清官式建筑角科做法上,提炼出可用于形制分期的三组共15个形制类型及其组合关系,结合相关文献,系统梳理了43座明清时期北京官式建筑标尺的角科形制类型和共存年代,通过角科斗栱的形制演变,勾勒出北京官式建筑在五百余年间所经历的六个演变历程,计为:元明交替期、明制转变期、明制成熟期、明清交替期、清制定型期和清末微变期。最后,作者利用角科形制分期结论,并结合相关文献,对故宫现存奉先殿、午门等建筑的年代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县制作为一种基层政权组织形式,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关于县制的起源及初设县制的归属问题,史学界目前还存在着分歧.本文通过查阅文献,结合实地调查,认为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伐邦戎而设立的邦县应为中国历史上县制之开端,邦县故城的具体位置在今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一带.  相似文献   

19.
郝园林 《清史研究》2020,119(3):42-53
依托丰富的文献资料和古城地图,"伊犁九城"的建置始末可以得到详细的考证。"伊犁九城"包括了满城、汉城、回城等不同类型城市,在选址、城市形制、城内建筑等方面,各城存在诸多共性,也具有不同的特点。通过对满城建置的考察,可以将满城形制追溯到明代卫所城,这可在古城形制及内部建筑上得到印证。明清之际北疆城址形制的延续性,是由古城均由绿营兵建造这一事实直接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墓志起源新论——兼评诸种旧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智武 《安徽史学》2008,13(3):33-38
墓志作为一种出土文物资料,向来为相关领域文史研究者所重视.然关于墓志的起源.学界歧见纷陈,究其原因在于对墓志定义的模糊与论说角度的不同.综合来看,先秦时期仅是"志墓"观念的积累阶段."志墓"形式相对简单,"志人"意识薄弱;至秦汉时期,"志墓"形式趋于多样化,"志墓"观念与内容逐渐式微,而"志人"意识强化,墓志萌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