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文献中有许多关于上古时期豢龙、御龙的记载。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晋国太史蔡墨说:“昔有(?)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服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封诸鬷川。鬷夷氏,其后也。故帝舜氏世有畜龙。及有夏孔甲,拢于有帝。帝赐之乘龙,河、汉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获豢龙氏。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拢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氏嘉之,赐姓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龙一雌死,淄醢之以食夏后,夏后飨之。既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县。范氏其后也。”这段话出于晋国太史之  相似文献   

2.
龙文化“龙”,有生物龙与精神龙的区别。两者的外形与内涵都不一样,前者属于生物学的范畴,后者属于文化学的范畴。但无论是从古代生物学的角度看还是从民族文化学的角度看,贵州都堪称其“故乡”。古生物学中的“龙”,有恐龙。飞龙、鱼龙等。而古代贵州,除有众人熟知的恐龙外,还有出土于兴义、安龙、关岭、清镇、大方和贵阳三桥等地被古生物学家称之“胡氏贵州龙”、“意外兴义龙”。“顾氏三桥龙”、“宋氏清镇龙”。“中国弯曲龙”等多种。特别是生活在今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兴义市顶效镇绿荫村一带的“贵州龙动物群”,除了…  相似文献   

3.
2000年恰是中国龙年,公元千年与龙年相逢,三千年一次,对于以“龙的传人”自谓的炎黄子孙说来,自然视之为喜上加喜。在这个当口,笔者有幸于不久前出席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在上海主办的“龙文化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聆听数十位学者谈龙,颇受教益。今不避鹦鹉学舌之嫌,摘其要者,奉献给未能与会之读者。由来已久的龙崇拜龙的形象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源远流长,根深蒂固。但是,近代生物科学告诉我们,当今人们心目中的那种形象的龙,自地球有人类以来就不曾有过。它与地质年代中生代曾经繁盛并灭绝的恐龙是两码事。学者们认为,龙的…  相似文献   

4.
龙原本是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历来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化身。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对龙有特别的感情,这种感情表现在方方面面,就以地理实体和自然物来说,逶迤的山脉称之龙、弯曲的河道也称之龙;高头大马称之为龙,婆娑的枝干也称之  相似文献   

5.
##正##龙是中国最令人敬畏的形象之一。中国帝制时代(公元前二二一~公元一九一一年)之初,龙就与皇帝相联系,后来成为皇权的象征。如清王朝,从宫殿、龙椅到服饰、瓷器等与皇帝及皇族有关的物品,都用五爪龙纹装饰。龙还具有更广更深的意义。龙是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象征,过去是这样,现在在  相似文献   

6.
浦江板凳龙     
自古以来,炎黄子孙就被称为是“龙的传人”。龙在中华民族是吉祥、尊贵、勇猛的象征。虽然世上是否有龙之存在,尚待考证,外形如何亦无人得知,但中国人深信,长久以来老祖宗传承给子孙们的龙的图腾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的封建社会里,“龙”被看作为皇帝的象征,因此常把金龙图案作为皇上的御用纹饰,不许老百姓随意冒犯使用,而皇后则以“凤”作象征,故有以龙配凤之说。我们可看到以前的帝后们所使用的各种物件和宫殿建筑之上,往往配以龙凤图案,以示尊贵。但在镌刻、绘制这类图案时都有严格规定,即必须以龙在上、凤在下或龙在前、凤在后,不能配错。因为皇帝是一国之主,是至高无上的。在电影《火烧圆明园》中、有一段是描绘十六岁的那拉氏(慈禧)和老石匠关于龙  相似文献   

8.
黄建新 《世界》2006,(3):62-62
姚明、刘翔、郎朗,他们向世人说明了中国人也有世界级的“高度”、“速度”和“精度”,在世界舞台上展现龙精神、狮形象的大幕已经拉开,要把中国的开放形象生动地向世界说明,仅靠这三个中国男人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9.
龙,是中华民族自上古以来所一直崇拜的神异动物。在中国传统的习俗中,龙是吉祥的象征。在辽阔的神州大地上,以龙为名的山川城池不计其数:龙岗、龙城、龙泉……;因龙而号的亭台楼阁举不胜举:龙祠、龙壁、龙门、龙塔……;与龙有关的民俗也是比比皆是:龙舟、龙灯、龙笛……。以至于人们将中华文化称为“龙的文化”,将中华儿女称为“龙的传人”。但龙的真相,却是中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最大的疑谜之一。龙的崇拜由来已久。它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氏族的图腾崇拜。“图腾”,是印地安语toten的音译,意为“他的亲族”。原始人认为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近代史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一个黑暗、混乱的时期。那时,军阀割据,群魔乱舞,弄得中华大地满目疮痍、民不聊生。提起北洋军阀,人们首先想到袁世凯,北洋军阀的崛起就肇始于袁世凯的小站练兵。袁世凯实为曹操、董卓式的枭雄人物,富有政治头脑,在小站练兵时,他网罗了一批喽哕。后因缘时会,这些人大都成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呼风唤雨的人物。当时,其麾下有三大将: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世称“北洋三杰”,后亦称“王龙”、“段虎”、“冯狗”。民国后,“段虎”、“冯狗”均先后贵为国家元首,而“王龙”比他们稍逊,仅官至国务总理。然而论及品第之高下,王士珍则不在二人之下,其在政治舞台上时隐时现,似龙见首不见尾,“龙”之称谓,绝非虚誉。  相似文献   

11.
芥川龙之介与《聊斋志异》——关于《落头之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落头之谈》是芥川龙之介从中国古典小说《聊斋志异》中的《诸城某甲》中取材而创作的短篇小说。芥川龙之介是一位“没有谈话的题材就不写作”的作家,而且他认为“重要的不是发现题材而是找出题材的意义”。因此,本文通过两篇作品的比较研究,阐述芥川龙之介的创作手法和创作技巧,分析他借用题材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相似文献   

12.
龙华山     
龙华山街道办事处地处仙桃市城区东部,版上面积39.8平方公里。相传龙华山之地是一块很高的土台子,远望如同一座山。后来在土台子上建造了一寺庙,寺庙造型气势雄伟,显得特别高大,如一条长龙伏卧,于是人们便说这座寺庙属龙脉。有风水先生更是将卧龙说得活灵活现,说寺庙左右两边的低洼池塘是龙的眼睛,寺庙前的一条行人大巷是龙的口,附近的几条街是龙的身。于是人们称这一寺庙为龙华寺,将建寺的土台子称龙华山,后来逐渐将龙华寺周围之地都称为龙华山。昔日卧龙今日腾飞。自1993年以来,龙华山办事处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连续四年跌身…  相似文献   

13.
在芥川龙之介1921年旅行中国期间所拍摄的影集中,有两枚摄于西湖楼外楼菜馆的珍贵照片。现今这两张照片作为楼外楼最早的历史旧影被迎回拍摄原地,日本作家与西湖百年名号的“再发现”,为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增添了一段佳话。本文将对两枚照片的史料价值进行考证,并结合芥川龙之介的《中国游记》,从一个侧面再现作家当年的西湖之行,同时也对消隐在这段历史背后的人与事进行钩沉。  相似文献   

14.
1998年 11月,贵州安龙县龙广, 镇一村民在进行坡改梯时发现龙化 石。  经贵州省博物馆专家蔡回阳先生初步鉴定,认为系“贵州龙”和真骨鱼初步鉴定,认为系“贵州龙”和真骨鱼类之化石,其地质时代大约在中三叠纪,距今有二亿多年。它是继我省兴义市顶效绿荫之后发现“贵州龙”的又一新地点,两地相距不到20公里。  “贵州龙”是古代生物界的稀有品种,初发现它是在1957年,后确定为贵州龙科,属胡氏贵州龙种。是已知的海相地层中唯一同时发现三叠纪爬行动物和鱼化石,它的发现对贵州中生代鱼类和贵州龙的研究及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龙的故乡,龙年探龙景,游览龙的名胜,别有一番情趣。现将有关龙的名胜景观荐自如下,不妨一游。龙潭湖公园———位于北京左安门外。园内以龙为特色的园林建筑有:龙殿、龙亭、龙山、龙潭、龙瀑、龙桥、龙吟阁等,园林中还栽植了龙须柳、龙爪槐、龙桑、龙柏、龙枣、龙槐等树木,有“龙的世界”之称。龙宫岩———位于广东阳春春湾。岩长近千米,左弯右曲,宛若游龙。进入洞内有如置身于海底龙宫的神话世界。黑龙洞———在河北邯郸市南郊,相传有黑龙潜藏。洞上有黑龙庙,洞下深潭,奔泉飞涌,滚滚有声,故有“龙泉”之称。云龙山—…  相似文献   

16.
客家围龙屋:天人合一的中国典型民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民居是客家历史文化的缩影.是一种凝回的艺术.客家民居类型多样,有围龙屋、围屋、土楼、五风楼、走马楼、四角楼等,其中以围龙屋存世最多也最著名。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北的“窑洞”、广西的“干栏式”、云南的“一颗印”.并称为中国五大传统特色民居、  相似文献   

17.
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虚幻的动物形象。在远古时代,由于人们对各种复杂的自然现象还不能充分地认识和理解,在和自然界作斗争中,他们借助想象和幻想,希求战胜威胁自身生存的各种自然灾害,从而形成了对龙等理想动物的崇拜,并把龙作为氏族祖先和保护神(图腾)。 后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龙解释为“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述:“龙,其形有十:头似马、尾似鬣、爪似鹰、眼似兔、角似鹿、耳似牛、腹似蛇、须似鲤、鳞似鱼、掌似虎也。” 其他史籍中也有许多…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国内讨论有关龙崇拜及龙神话的文章,时或见诸报刊;而对各民族的龙神话,也有所探讨,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白族崇龙思想较为普遍,龙神话也特多,这乃是在一段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形成的现象,并非骤然而致,因此,素为学者们重视,颇有论述,且多精辟之见。本文拟就个人管见所及,对白族崇龙的问题,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19.
龙的文明——龙的传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龙的故乡,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把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作为瑞兽、图腾和精神的偶像来崇拜,龙的文明成为几千年来不朽的民族之魂。那么龙在中国起源时是什么样子?究竟有没有龙?这是一个大课题,非短短小文所能说清楚。但在历史的发展中,龙是实有其物的,并且随着时代的演进而变化其形体,不然何以几千年来人们延绵不绝地崇奉它,把它作为古老中华民族的远祖和精神象征呢!  相似文献   

20.
张宇 《神州》2012,(1):86-91
时光荏苒,鞭炮声声辞旧迎新,龙年悄然而至。自古关于龙的传说数之不尽,舞龙、挂龙灯等习俗也自古至今延续下来。所有的炎黄子孙、华夏儿女,都领受过龙的福祉,都可称为"龙的传人"。如今,当我们徜徉于九龙壁前,漫步于紫禁城中,或仁立在太和殿内时,威武神奇、神态各异的龙的形象,使人有一种栩栩如生的感觉,真像它们就要喷云吐雾、腾空而去。龙的传说离我们似远而近,似古而今。直至今日,关于龙的传说,依然被人们口口相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