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鲁虎 《世界历史》2003,(1):31-39
在短短十几年里 ,东帝汶天主教徒迅速增多 ,由不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上升到占绝对多数。与此同时 ,原先作为葡萄牙殖民工具的天主教会不但实现了东帝汶化 ,而且在社会政治方面的影响日益增强 ,崛起为印尼在东帝汶统治的最大抵抗和反对力量。 70年代中期以来东帝汶社会内部的这一巨变 ,对后来东帝汶问题的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东帝汶天主教会的变迁进行考察 ,将有助于弥补东帝汶历史尤其是东帝汶问题的研究偏重暴力冲突和外部干预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清真”一词,早在我国南北朝时就已使用了。但从南北朝到宋朝年间,“清真”一词只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用来赞美人的品格高尚或描写优美清雅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湖南文史》2008,(11):30-30
“清真”一词,早在我国南北朝时就已使用了。但从南北朝到宋朝年间,“清真”一词只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用来赞美人的品格高尚或描写优美清雅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从军事技术发展史的角度分析,基础科学与军事技术创新的关系历经了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即古代时期两者各自独立发展,近代时期彼此相互联系,现代时期的高度融合。关注基础科学与军事技术创新关系的探讨,对我国依托基础科学推动军事技术创新,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纲怀 《收藏家》2011,(6):71-75
自1984年起,孔祥星、刘一曼合著的《中国古代铜镜》与《中国铜镜图典》两书相继出版,对学习和研究中国铜镜文化起到了启蒙和推动的作用,在涉及到铜镜分类与年代的有关问题时,一般皆以此作为依据。1990年10月,台北学者颜娟英发表了《唐代铜镜纹饰之内容与风格》一文。1994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徐殿魁《唐镜分期的考古学探讨》一文,  相似文献   

6.
西藏古船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更堆 《中国西藏》2006,(6):66-67
西藏高原上行船历史的起源最早什么时候开始,目前向无确切的说法,在藏史料上,吐蕃时期就有在雅鲁藏布江和拉萨河上行船的历史记载,据《莲花生传》载:莲花生曾乘马头木船渡过雅鲁藏布江来到桑耶寺……。在桑耶寺、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壁画中也有同样的图画记载,可以推断行船的历史年代早于壁画时代和献记载。 以下分别介绍(马头木船、牛皮船)的造形、结构、大小、用途、功能及其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影响东周货币流通区域演变的人文地理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对东周时期(春秋战国)货币流通区域演变与发展的影响是多元的,也是综合的。本文就影响东周货币流通区域的人文地理因素,作一点探讨,不当之处,敬希指正。  相似文献   

8.
石庆环 《史学月刊》2007,2(7):70-76
19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历史的发展,以文官制度的逐步完善为契机,文官群体的政治角色、经济地位、价值观念以及社会影响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步朝着成为美国社会中的一个独立阶层的方向发展。首先,从"政治附庸"发展到"行政主管",文官群体的政治角色发生转换,其政治势力得以迅速膨胀;其次,从收入菲薄到待遇优厚,文官群体的经济地位得到提升,政府的财政负担也随之加重;再次,从"官本位"发展到"权本位",文官群体形成了带有现代官僚特征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开始蜕变为一个有人格缺失的群体;最后,从声名狼藉到公众认可,文官群体不仅扩大了社会影响,而且也在新的层面上形成了真正的官僚主义。  相似文献   

9.
康有为的"新中国"构想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从1889年到戊戌维新之前,是其"新中国"构想的第一阶段。此一阶段的"新中国"还不是一个国家概念,是希望中国人移民巴西开辟新地域。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的"新中国"构想主要体现为大力宣扬变法维新,希望通过改良方式变清王朝为君主立宪国。这是他"新中国"构想的第二阶段。这时的康有为开始从国家体制着手,他构想的"新中国"是资本主义式的君主立宪国家。民国时期,康有为多次使用"新中国"一词,拟定新中国政府议章和新中国宪法草案。这一时期,他的"新中国"构想主要是倡导虚君共和制,明确政府职责及宪法。康有为"新中国"构想的内涵始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而"救亡"始终是其"新中国"构想的出发点和归宿,其每一阶段"新中国"构想的内涵都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共工的历史演变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共工是一位颇为显赫的人物。但由于对共工的历史演变过程缺乏系统的考察,也由于对“共工”的名称缺乏全面的了解,因而历代对共工的评价,不仅意见分歧,且时有偏颇之见。本拟从考察共工的历史演变着手,藉以探讨如何正确,全面地评价共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古建筑柱础石的演变与分期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千年来,木结构古建筑始终以这样一种建筑模式出现:“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这种建筑模式上的每一组,甚至每一个构件,它发展的连续性和变化的多样性,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生活地域,不同民族化的风格和特点。柱础石作为中国古建筑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构件,具有“起源早,数量多,形式广,价值高”的特点。正确认识和区别柱础石的时代造型与雕饰艺术,对于研究、继承历史遗留的传统艺术和技术成就,有效地保护物将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岭南四大名园之首的清晖园,从原址到建园中兴到现今再度复兴,见证了顺德400年的历史变迁。基于岭南特有的地理环境、自然气候和经济文化,清晖园有着鲜明的岭南特色,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作为顺德名片、顺德历史文化的窗口,清晖园在对外开放的同时,要大力挖掘其文化内涵,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  相似文献   

13.
黄明信 《华夏地理》2007,(2):134-135
现行藏历的来源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藏族固有的物候历;二是从印度引进的"时轮历";三是从汉族陆续引进的部分,包括24节气、三伏等名称和春牛经算法,相对于后来引进的"时宪历"而言,它们被称为"老汉历".  相似文献   

14.
现行藏历的来源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藏族固有的物候历;二是从印度引进的“时轮历”;三是从汉族陆续引进的部分,包括24节气、三伏等名称和春牛经算法,相对于后来引进的“时宪历”而言,它们被称为“老汉历”。  相似文献   

15.
论新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周边外交历来在其整个外交战略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国的国家安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乃至国际地位的改善都需要一个和平的、发展的、稳定的周边环境 ,这是中国历届政府力图实现的基本外交目标。大体来讲 ,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受到国际格局变迁、中国对外战略调整以及周边环境变化的影响与制约 ,这同时也和中国决策者的主观认识和世界战略思想发展变化有关 ,大致以 1 0年为期呈现阶段性的变化。本文主要探讨了 50年来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阶段变化 ,剖析其基本内容 ,总结其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6.
雕琢精美的古代建筑吻兽,其题材广泛、形状各异,随着朝代的更替,它们在社会等级、传统美学、设计形式和材料、作用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鸱吻,它在世界建筑装饰艺术中可谓独树一帜,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特色与文化渊源。文章将古建筑构件鸱吻的历史演变作为研究切入点,从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礼制规格、风俗文化等角度对鸱吻的多样性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提出并逐步完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政策,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和步骤:从“准许”存在到“鼓励和扶持”,逐步提出和完善发展个体经济的政策;在个体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及时提出并完善发展私营经济的政策;随着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政策的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整体认识也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8.
严维青 《攀登》2008,27(6):105-109
本文从人口老龄化的界定及其影响出发,分析了青海省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演变特点,提出了积极应对青海省未来人口老龄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平均地权"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内容之一.其最初理路是土地国有与耕者有其田.后来演变为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再变为定价收买,并重申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其目的是要使农民成为具有独立经济地位和独立人格的自耕农,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形成农村中的中产阶级.  相似文献   

20.
2006年度,中国世界历史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这主要表现在研究领域更加宽泛,研究程度更加深入;不但继续关注传统问题,如古代社会政治制度、封建制度、文艺复兴等,而且,更加关注现实问题,注重发挥世界史学科的功能,为现实服务;2006年度出现了一批角度新、材料新、观点新的研究成果;中青年著述明显增多,一些博士硕士论文有较高水平;此外,欧洲、美国、苏联及日本史的研究仍然保持传统的优势。下面分总论及国际关系史、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世界近现代史三个方面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