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清初,广东人北游成为一时风尚,而江浙地区也有一批人南逾五岭,与粤人交友。常熟人薛熙就曾到广东与屈大均结交,屈大均为他的书作序,他则给屈大均《翁山文钞》作评语。刘宗周门人、武进副榜贡生恽日初避地福州,福州破,前往广州。广州又破,  相似文献   

2.
在岭南的历史上,屈大均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他是岭南一代诗宗,晚年却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秉夷齐之节,不仕清廷,却与清廷官宦关系密切,论者往往各执一端,不做全面分析。其实任何人都是多面体,岂能一面而论?本文试图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多角度展现屈大均丰富的人格内涵。  相似文献   

3.
杨皑 《广东史志》2002,(4):35-38
屈大均有不少诗或讲及他与两广总督吴兴祚①之间的交往。经初步统计,属于这类内容的诗在《翁山诗外》、《翁山钞》中至少有16篇,其中有诗14篇(按:有的诗是组诗)、2篇。从表面来看,屈大均与两广总督吴兴祚之间既然是多有诗酬对,那么他们就应该是一对深交的朋友,但事实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4.
屈大均,字翁山、冷君、介子,号华夫,菜圃、罗浮山人,祖籍广州府番禺县沙亭乡人。其父屈遇宜,幼年为南海县邵氏所收养,改姓邵氏。屈大均生于明崇祯三年九月五日(1630年10月10日)南海县之西场,初名邵龙,号非池,南明弘光元年、隆武元年、清顺冶二年(1645年),以十六岁补南海县生员,次年广州为清军所陷,隋父返回番禺沙亭祖籍,并正式归宗,改姓屈氏。屈大均卒于康熙三十五年五月十六日(1696年6月15日),年六十七岁。屈大均生于明清之际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他在社会、师友、家庭的熏陶影响下,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反清复明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史洪权 《文献》2003,(4):147-150
陈恭尹(1631-1700),字元孝,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广东顺德人.他是明末清初广东著名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并称为"岭南三大家".  相似文献   

6.
屈大均学博识广,撰述严谨。他写《广东新语》,“考方舆,披志乘,验之以身经,徵之以目睹”,(《广东新语》潘耒序)使该书的内容具有既“博核精详,又善于摭实”(同上)的特点,由是保存了不少有价值的材料。其中对有些事物的描述屈大均使用了“最”字(或用了含有“最”意思的笔调)来定格形容,这样的描述特别能反映出屈大均学术眼光的高远和犀利,值得我们重视。 一、说红棉树最多是在端州、三水、四会等地的河岸地带 人们习惯把红棉作为广州的象征,这是因为广州生长有很多红棉树的缘故。  相似文献   

7.
<正>岭南之广东与江南之安徽、江苏相距千里之上。清初,交通尚不发达,舟船缓慢,人马劳顿,迁徙不便。然岭南三大家与桐城派确有交集。第一,三大家核心人物屈大均与桐城方以智、钱澄之同为明末高僧觉浪道盛的弟子,在承传和发展高僧衣钵上,有共同思想基础。第二,三大家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与方以智、钱澄之,以及戴名世等桐城派早期作家,都是明末遗民,反清复明的心理情结又自然地相通相惜。第三,屈大均、钱澄之、汪琬、薛熙,以及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等桐城  相似文献   

8.
清代禁毁图书 ,又叫做“文字狱” ,指的是清雍正、乾隆两朝 ,特别是乾隆三十九年(1744)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清查上缴、抽毁销毁清廷认为是“违碍”、“悖逆”的图书 ,岭南地区以对金堡、屈大均两人的著作禁毁最为严厉 ,传闻韶关兵备道李璜在粤北丹霞山查得金堡一卷有反清文字内容的手稿 ,杀害别传寺寺僧300余人(一说500人) ;据《清代各省禁书汇考》一书记载统计 ,屈大均的著作被收缴了321部 ,2660册。上述禁毁史事 ,清季以来 ,多有传播 ,人皆知之。但禁毁图书涉及地方志书 ,特别是将已刻好并印刷过的书版 ,铲挖掉“…  相似文献   

9.
《文献》2016,(5)
沈用济编《岭南三大家诗选》鲜有知者。沈选虽然缘于王隼选本之不足,但选诗的起因,却是受梁佩兰之托。沈选分屈大均《道援堂集》、梁佩兰《六莹堂集》和陈恭尹《独漉堂集》,分别单独刊行。三者当中可以确信已经刊行且存世的只有屈大均《道援堂集》十卷,其馀二者,当亦刻成印行。沈用济选三家诗始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康熙四十五年夏前全部选就,之后陆续刊出。惜在乾隆时期曾遭禁毁,故罕见于世。  相似文献   

10.
曾汉棠 《文献》1998,(2):257-261
光绪18年(1892),陈风藻在广东购得写本《明季南都殉难记》,回乡后,搜访典籍,考求故实,撰成《屈大均先生传》①.  相似文献   

11.
屈大均(1630—1696),广东番禺人,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爱国者和杰出诗人,也是富有识见与成就的史学家。他所著的《广东新语》不是一般的笔记著作,而是一部资料新、内容新、观点新,很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的有名史著。该书既富于爱国爱民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又多论述广东明清之际的社会经济状史,注重经济效果与民生的关系,颇多新颖之见,是名符其实的“广东新语”。本文不拟对该书作全面的论述,只就其爱国爱民的政治观和农业经济观谈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屈大均《翁山文钞》卷三中有一篇《太清道院碑记》。据该文的内容可知,清朝初时,在广州文明门之南,曾建有一座名叫“太清道院”的道教庙宇。而有关此庙宇的情况,不见其它书籍记载。自清朝中叶以来,已有不少地方志对广州古城建筑物分布情况作过较为详细的记载,其中内容最为详细周备的可推《羊城古钞》与《广州城坊志》,但是这两本书都没有提及太清道院。因此屈大均的这篇记载就显得颇为珍贵。  相似文献   

13.
清代禁毁图书,又叫做“字狱”,指的是清雍正、乾隆两朝,特别是乾隆三十九年(1744)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清查上缴、抽毁销毁清廷认为是“违碍”、“悖逆”的图书,岭南地区以对金堡、屈大均两人的作禁毁最为严厉,  相似文献   

14.
张立新 《沧桑》2009,(6):249-250
屈大均为清代初期著名遗民、文学家,所著《广东新语》一书记述了广东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基本状况,是清代著名的笔记史料之一,足以补广东通志之不足。书中所记傜人、黎人的婚俗、经济、民俗等内容,为后人研究倨、黎等族的历史提供了珍贵史料,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羊城古钞》为清朝中期乾隆、嘉庆年间顺德人仇巨川所抄辑。《广东新语》是清初康熙年间番禺人屈大均所撰写。前者所辑录主要是广州的古迹和古事,后者所述载主要是广东各地的风物掌故。从表面上看,两书在编撰时间,叙事内容及写作风格等方面都颇有差异,似乎互不相关。然而两书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今试述论之。  相似文献   

16.
诺夫 《广西文史》2007,(4):52-54
撩开历史的重重帷幕,古老的白州在我眼前隐约闪现。我不是博白人,只为博白是广西客家人聚居之地,客家人那种特有的亲和力,使我对它多了一份情愫,总想为它说些什么。在大浪淘沙的历史长河中,首先使我想到的是,屈大均所说的“东粤女子能诗”第一人——绿珠。  相似文献   

17.
傅山与屈大均,为清初南北两大遗民,在山西、广东两地遗民群体和士大夫阶层中均为旗帜性人物,而两人在当时也有交往,本文拟就傅、屈两人的交游进行考证,并对这两位煊赫青史的文化巨人在志节、思想等方面做出比较和论述,以冀对明遗民的行藏异同进行探考。  相似文献   

18.
清前期广东造船业的技术特点浅析@刘波$广东省史志办①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造船工业《造船史活》编写组编:《造船史话》第116、117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年版。 ②、④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八“舟语”。 ③、⑦叶显恩、谭棣华:《广东航运史》(古代部分)第251页  相似文献   

19.
气势恢宏的晴川阁自建阁始一直是“四方冠盖所必至”的名胜,历史上许多著名文人均造访过晴川阁.如明代“公安派”文学的创始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明代学者李维桢、王一麟、林章、肖良友等,以及清代文人屈大均、刘献庭、施润章、孔尚任、李渔、查慎行、顾景星都曾先后登阁,或赋诗著文,或刻石作画,一以不同形式讴歌这一晴川妙景.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在谈到中国神话传说的时候指出:“其最为世间所知.常引为故实者.有昆仑山西王毋”(见“中国小说史略》)。屈大均在《广东新语&;#183;神话》“西王母”条下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