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9年至1973年初,“文革”中被打成“党内第二号走资派”的邓小平,下放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劳动。危难之时,他矢志不渝,除了参加劳动外,阅读了大量的马列著作和古今中外的书籍。1973年2月,邓小平接到中央正式通知,离开江西回到阔别了三年多的北京,这是他政治生涯中的第二次“复出”。  相似文献   

2.
“文革”初期被打倒了的邓小平在1973年戏剧性地复出,曾使中外惊讶。  相似文献   

3.
何申 《文史精华》2006,(6):53-58
著名作家何申的新作《我的烦恼的“工农兵学员”生活》,记述了他在不正常年代的一段不正常的生活。文革中的大学,与文革前所谓“十七年教育”的大学和文革后恢复正常教育的大学,是截然不同的,是中国教育史上绝对的另类。政治运动不断,帮派矛盾重重,在一个文明之所却文明难觅,在一个斯文之处却斯文扫地,焉能使人不烦恼?“工农兵学员”生活是文革史料中较为罕见的,故本文殊为难得。  相似文献   

4.
“文革”经过30多年的沉淀,人们对这段历史已级逐渐淡忘了。那些曾经在千家万户中随处可见的“文革”间的工艺品、宣传品、日用品绝大多数已被毁损、抛弃或流失。可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兴起一股收藏“文革”文物热。人们热衷于收集毛主席像章。语录、邮票,但也有人目光转向“文革瓷”,北京古玩城拍卖行的副总经理耿金友先生就是收藏“文瓷”中的一位佼佼者。“文革瓷”是指文革期间生产制作的、带有鲜明时代特点的生活及工艺陶瓷品。这个时代的瓷器在设计制作上很少考虑艺术美感、装饰效果,而是刻意追 求政治主题和思想内容。题材多为毛…  相似文献   

5.
我与颖泰先生相识于1973年,在三十多年的交往中,我始终为他的创造活力所吸引,他总是能够不断地给我带来惊喜。第一次见面,他就让我刮目相看。那时正是“文革”后期,我们分别在安顺师范和安顺一中任教,同时被借调参加地区和省的现代剧调演的筹备工作,任务是写剧本。我虽然平时喜  相似文献   

6.
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无党派人士史树青先生是我国著名文物专家,从事文物专业已长达半个多世纪,在圈内享有盛誉。他知识渊博,研究涉猎的范围极广,被人称为“大百科全书”。然而,“文革”期间,他在  相似文献   

7.
文革中大学招收工农兵学员,到1973年已是第三次了。那时,我在农村接受“再教育”已经进入第六个年头。那些年,作为一名“老三届”高中毕业生.我是多么渴望能够早日跨进大学的校门啊。但是,前两次我虽也曾动过报考的心思。由于政治条件不过硬加上“朝里无人”。最终都不得不颇有自知之明地自动放弃了。  相似文献   

8.
1973年1月,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王良恩在遭受诬陷和批判中自杀身死;文革后中央曾专门下文为王良恩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然而对于这桩本已清楚的冤案.却一直众说纷纭,甚至在死者辞世几十年后还有人指责他是“林彪的人”。那么,王良恩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围绕这一案件还有哪些未解之谜?  相似文献   

9.
“他却严格地区分祖国与‘文革’。他爱祖国,他恨‘文革’,不是祖国遗弃了她的儿子,而是‘文革’迫使《思乡曲》的作者流落异国他乡。”这是《爱国的“叛国者”——马思聪传》(以下简称《马传》)所记述的一段话。他,就是中国乃至世界,当代颇负盛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马思聪先生。  相似文献   

10.
工农兵学员是“文革”后期教育制度的特定产物。众所周知,“文革”开始后学生停课,高校停止招生数年。1972年,国家首次招收小部分工农兵学员进入高校学习,揭开了高校恢复招生的序幕。从1972年到1976年,国家一共招收了多少工农兵学员,笔者手中现无资料可查,但该阶段的工农兵学员起到高校人才承前启后的作用,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我走进工农兵学员的行列有人对当年工农兵学员上学那段历史不是很了解,以讹传讹,笼统地说“工农兵学员都是白卷先生,都没经过考试就上学的”,这就有出入了。我是1973年也就是第二届工农兵学员,我所在的辽宁省原锦县…  相似文献   

11.
施培毅同志不是诗人,以前在《安徽日报》社一起工作的时候也没见他写过诗,只知他酷爱读书,手不释卷,对经史子集、诗词歌赋样样都欣赏,文化底蕴深厚,文史知识丰富,是个才华横溢的大脑袋才子。最近看了他在临终前几天出版的《文革打油诗存》(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才知道他不仅是个老记(者)、老编(辑),而且还称得上是位诗人。施老培的诗是在“文革”的特定条件下产生的。正如他自己所述,被关在“牛棚”里,无书可读,无任何娱乐可言,便同邹人煜等“棚友”,比着背诵诗词,于是产生了“与其借古人之杯酒浇自己之块垒,何如…  相似文献   

12.
作者穆欣,是“文革”初期的中央文革小组成员之一,后来遭到“四人帮”的残酷迫害,他目睹了周恩来与“四人帮”斗争的种种场面,……  相似文献   

13.
多少干部和知识分子“文革”中上过干校,个中酸辛皆有体味。“文革”前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文革”后任总编辑的李庄撰写的这篇文章,既描写了他所在干校的众生相,又记下了他自己的委屈、迷惘、深思和领悟。通俗如话的文字,貌似随手拈来的所闻、所见、所感,留给读者的却是为人、处世、立业、治国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百年潮》1998,(2)
诗人流沙河谈到应当给“文革”写史的时候说:“国家的大《春秋》我不敢写,就写写个人的小《春秋》吧。”于是他写出了《锯齿啮痕录》这本小《春秋》。这本小《春秋》,也就是他个人的“文革”史。“文革”史作为一门专题史,有一点很别致,就是史源极其丰富,几乎每个人都有一本小《春秋》可写。这是因为,“文革”的创意之一,是要“触及每个人的灵魂”,而且果然触及了,所以人人都有了做野史家的资本。流沙河的小《春秋》,  相似文献   

15.
著名科学家竺可桢是中国近代气象学及地理学的一代宗师。晚年,这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遭遇“文革”,虽然由于有“红色科学家”之谓而免于大吃苦头,但他无法理解这灾难性的对人、对文化、对人类一切有价值东西毁灭的“革命”,他在日记中记下了对那疯狂年代的感受。循着《一位科学家“文革”中的心路》一文,我们看到了这位正直的科学家的困惑迷惘,再次体会到了“文革”的残酷。  相似文献   

16.
燕毅 《文史精华》2012,(6):54-60,1
文革中的1967年到1973年,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越南电影——飞机大炮:朝鲜电影——又哭又笑;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罗马尼亚电影——又搂又抱。”顺口溜编得朗朗上口.形象生动。  相似文献   

17.
《百年潮》1998,(5)
田家英(1922—1966)四川成都人。1938年入党,1948—1966年任毛泽东秘书。“文革”开始后即受到迫害,1966年5月悲愤自杀。田家英是我认识社会的引路人1973年国庆节过后,我正式到中国科  相似文献   

18.
不止一次地问每个采访到的老人,“两航人”是什么时候开始遭难的?有的老人说是在“文革”,也有老人说是在“反右”。潘国定等人之前提到的飞行英雄潘国定,世界华人飞行圈子里的一号人物,美国人对他赞赏有加,认为他是飞行天才。“文革”前几  相似文献   

19.
经历过“文革”或对其历史有所了解的人,应该知晓“四人帮”在1973年利用两个事件掀起“反周恩来”的最后余波,从而揭开1974年“批林批孔”运动序幕。江青一伙抓住意大利导演拍摄的电视片《中国》利美国公司送给中国考察小组的礼品玻璃蜗牛,大作文章,无限上纲,掀起阵阵黑风恶浪。请年《“安东尼奥尼事件”和“蜗牛事伯”》。  相似文献   

20.
1973年10月21日晚,主持公安部工作、党的核心小组组长的李震,突然自杀身亡,吊死在他住房地下管道上。李震自杀来得突然,引起人们的种种猜测与疑问。纵观公安部在文革中的经历,不难看出李震自杀的前因后果。文革中公安部的处境文革十年浩劫,公安部是个重灾区。新中国成立时的公安部第一任部长罗瑞卿,为保卫毛泽东的安全,保卫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安全,为维护社会治安,惩治犯罪,维护和巩固国家安全,功不可没,1959年9月他被任命为解放军总参谋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