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左联”成立50周年纪念之际,我们同时要纪念左翼“剧联”。“剧联”是紧接着“左联”之后于1930年8月在上海成立的,由于南国剧社、上海艺术剧社相继被反动派查封,左翼剧团联盟改名为左翼戏剧家联盟,这就是“剧联”的正式  相似文献   

2.
上海沦陷后的1939年的夏天,杨刚来到香港。杨刚原名杨缤,1928年的中共秘密党员,北平学生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同时也是北方“左联”的发起人和组织者,193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英国文学系。她在上海“左联”工作过,被称为“敢于冲破国民党文化禁区,显示出一种解放精神的革命现实主义女作家”。抗战爆发后,她奔赴武汉、南京、上海,从事抗战救亡的宣传工作。也正是这个时候,她接到了燕京大学同学、在香港《大公报》负责“文艺副刊”的萧乾的电报,说他将去英国,要她即刻来香港接替他负责的《大公报》“文艺副刊”。杨刚送走萧乾后,很快…  相似文献   

3.
章骥  盛志强 《古今谈》2000,(1):9-12
茅盾从日本回到上海,不久即加入“左联”;同时笔走龙蛇,迅速推出短篇《喜剧》,历史题材小说《豹子头林冲》、《石碣》、《大泽乡》等。  相似文献   

4.
30年代初,我在上海读书,又是做地下工作的共青团的基层干部。我爱好文艺,接触过左联的一些人,在福煦路一家专卖左联和进步书刊的小书店里,认识了夏衍、丁玲,还见过冯雪峰等。周起应(周扬)的名字,我听说过,也在书刊上看到过,知道他是左联的领导人之一,但没有见过面。1932年7月,我被捕,被关进苏州军人监狱,从此,高墙和铁丝网把我和外界隔绝了好几年。1937年,全民抗日战争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我在这时才被释放出来。第二年初,到了延安。我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的时候,曾为陕甘宁边区教育厅编写过一部高小适用的《自然课…  相似文献   

5.
1986年8月中的一天。我随当时的上海市委宣传部长潘维明和研究室主任吴云溥去拜访夏衍,请他对一h海文化发展战略发表意见。夏公是不折不扣的“老上海”。自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他就长期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和文艺创作。1929年,他参与筹备“左联”,并当选为执行委员。1933年中共上海文委成立,夏衍任电影组组长,从此开始涉足电影剧本创作。  相似文献   

6.
周允中 《江淮文史》2021,(3):136-139
许幸之(1904-1991),安徽歙县人,著名的文学家、美术评论家、画家和导演,也是"左联"的发起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后调人中央美术学院,在油画系与美术史系做教授. 抗战期间,许幸之在"孤岛"上海坚持戏剧编剧、导演和演出,极大地鼓舞了民众的抗战意志和决心.他导演的《风云儿女》曾轰动一...  相似文献   

7.
金其安 《江淮文史》2010,(3):125-137
<正>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参与发起者约50人。成立大会上,推选鲁迅、沈端先(夏衍)、钱杏邨(阿英)3人组成主席团,主持会议,鲁迅作了著名的  相似文献   

8.
周全平是创造社的小伙计,“左联”执委,是我父亲的堂兄。1929年他在上海老西门开了一爿西门书店。我父亲写了一部长篇小说《白烧》送去给他审阅,他看后认为写得相当成功,决定以新兴学丛书的名义出版,其一是郭沫若的《沫若小说戏曲集》,其二是柯仲平的长诗  相似文献   

9.
巴一熔 《古今谈》2009,(3):70-73
我年过九旬,从来没有听说过一个工人从1977年每月收入26元开始,因为崇拜鲁迅、瞿秋白及“左联”作家的革命精神,用了近30年时间自费走了20多个城镇,拜访了97位左联有关老人及30多位家属。他很穷,外出时住浴室,卧车站,啃冷馒头,长达数十年,纵横数万里终于完成了他的文化长征。用毛笔写了200万字,请了3位摄影师拍了1000多帧照片,终于编写出版了有关“左联”的三部大书:《左联词典》(1994年出版)、《左联画史》(1999年出版)、《左联史》(2006年出版)。  相似文献   

10.
孟东 《文史精华》2003,(6):57-62
在人们的印象中,潘汉年是我党隐蔽战线上的杰出领导者,后来又因此罹难,其平反过程也一波三折,客观上造成了他早年在左联的活动很少为人提及,他对左联的贡献面临湮没,而他与鲁迅的关系更是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1.
陈晋 《福建史志》2001,(1):43-45
杨骚(1900~1957年),字维铨,福建漳州人。他一生用过的笔名有浮石、一骚、半山、南公、小山、唐山阿伯等,最常用笔名是杨骚。这是一位左联时期活跃于上海文坛的诗人、剧作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翻阅其子杨西北编的《杨骚选集》,我们聆  相似文献   

12.
“第三种人”苏汶率先启衅20世纪30年代初,以鲁迅为旗帜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与“第三种人”之间爆发了一场论战。“第三种人”与“新月派”、“自由人”不同,他们不是资产阶级绅士政客、学者教授,而是同左联有着很深交往甚至参加过左联的“同人”,他们也曾翻译过苏联的文艺著作,并自称是拥护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其代表人物即苏汶。苏汶原名戴光崇,又名杜衡,1926年毕业于上海南洋中学,不久即与就读于大同大学的施蛰存和就读于震旦大学的戴望舒相识。这年3月,他们共同创办了《璎珞》旬刊。1926年正是第一次大革命走向高潮的时期,7月,国民革命…  相似文献   

13.
关于苏联之友社音乐组问题夏衍致周巍峙函巍峙同志:来示早已收到,春节前后人来客往,忙碌了一阵,迟复为歉。关于党领导的左翼音乐小组建立前后的情况,简告如下:1930.年"左联"成立之后,大约在"九·一八"事变后,在宋庆龄同志支持下,上海部份进步知识分子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于1930年3月2日成立,会员约50人;1936年初自动解散。左联作家们的收入主要依靠稿酬、编辑费和版税。 30年代《鲁迅风》杂志有这样的资料:上海的作家按照经济收支可分为四个等级——最低的四等作家稿酬标准为千字1-2元,如何维持家庭生活  相似文献   

15.
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左联的成立,不仅标志着中国文学艺术一次革命的飞跃,而且对繁荣文艺创作,培养和团结进步作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曲阳县的田海舫,就是当时左翼作家群体中,一位优秀的青年作家。田海防,原名田俘,又名田寅虎,田翰甫,田守信。1902年出生于曲阳县城内北街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15岁因家境贫寒,完小读书失学后,便离家到行唐“广集兴”商号作学徒。1923年经赵南公介绍,到上海“泰东书局”工作。从此,他的命运就和这座远东最大的城市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泰东书局”是30年代上海一家进步…  相似文献   

16.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广东思想文化持续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东各左翼文化团体——“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广州分盟”及其所属“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广州分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广州分盟”、“中国戏剧家联盟广州分盟”等,在上海“左联”理论与行动纲领的指导下,组成了一支集结各方面进步力量的生气勃勃的文化新军,以其鲜明的革命  相似文献   

17.
《百年潮》2021,(4)
正殷夫(1910—1931),浙江象山人,原名徐白,笔名有徐殷夫、白莽等,殷夫是他较为常用的笔名。他1928年加入太阳社,擅写新诗,是左联发起盟员中极少数同时懂得德语、英语和俄语的人。1930年3月2日,在文委的组织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在上海窦乐安路(今多伦路)中华艺术大学内召开。大会是在秘密状态下召开的,到会盟员40余位。这次会议,殷夫是同他的领导李伟森一起参加的,  相似文献   

18.
鲁迅与周扬、夏衍等,都是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创建人。在“左联”初期,他们之间的关系还算良好,但到了1932年底却骤起风波,1933年下半年周扬担任“左联”党团书记之后,他们间的矛盾不断爆发,至1936年因“两个口号”的论争而尖锐化,互成仇人。对此,周扬等历来怪罪于胡风的“挑拨离间”。其真相却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30年代初,中国文坛上左翼作家空前活跃,他们在国内成立了左联之后又拓展海外阵地,在日本成立了东京分盟,这是左联在海外惟一的组织。东京分盟与国内及日本左翼文化运动密切联系,研究左翼文化,译著进步书籍,创办刊物,吸引和团结了中国留日学生及流亡日本的中国文人。《左联惟一的海外组织——东京分盟》一文介绍了该组织成立的经过及活动。  相似文献   

20.
丁玲历史问题结论的一波三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庆全 《百年潮》2000,(7):30-42
1933年5月,丁玲在上海任“左联”党团书记时,因其丈夫冯达叛变而被出卖,遭国民党特务机关逮捕,并押解到南京。1936年9月,冯雪峰通过张天翼,与丁玲取得联系,在冯的安排下,她由南京逃到上海,然后被送去西安,转赴陕北。丁玲历史上这段被捕问题,从1940年到1984年,不同级别的党组织前后进行过6次审查,其结论也由于各次审查时的历史背景而有所不同。而在丁玲的回忆录《魍魉世界》中,不知什么原因,却仅仅提到了两次,即1940年以陈云、李富春签字所作的结论和中组部1984年的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