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史天地》今年第一期《蔡锷与唐继尧谁是护国运动首功》一文,认为护国运动的首功是唐继尧而非蔡锷。事实上,从辛亥革命中的云南“重九起义”到“护国运动”(非仅指护国战争),蔡锷的功劳都在唐继尧之上。蔡锷一直是辛亥革命和护国运动中的革命派,而唐继尧不过是投革命之机而成长起来的地方军阀。历史事实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2.
蔡锷是否加入过以梁启超为首的进步党?新近出版的由章开沅、林增平主编的《辛亥革命史》断言:蔡锷“未加入进步党”(见该书下册第501页);有人则认为“蔡锷所属党派还有待查考”(转引自谢本书《关于蔡锷的评价》一文,见《云南日报》82年1月29日《百家言》栏);而由山东大学等四院校历史系编写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中国近代史》,则称蔡锷为“接近进步党的军人”(见该书第483页)。  相似文献   

3.
1904年,蔡锷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后,在江西、湖南、广西等省训练新军.他在任广西测绘学堂堂长时,一个当年日本士官学校同学的日本人,改姓李,投到蔡锷门下.这人做事认真勤谨,受到蔡锷的赏识.由于他的长相跟中国人没有什么区别,其他人都不知他是一个外国人.  相似文献   

4.
民国五年(1916年)11月,大总统黎元洪提笔写了一副挽联:"正倚济时唐郭李,竟嗟无命汉关张",他借联中的"郭李、关张",来悼念先后逝世的两位湖南伟人。先是10月底,开国元勋黄兴病逝,时隔9日,"护国将军”蔡锷也因喉疾卒于日本。黄兴享年43岁,蔡锷年仅35岁。  相似文献   

5.
陈扬桂 《文史博览》2014,(11):51-52
国葬是以国家名义为逝者举行的葬礼。在我国,事实上的国葬,自古一直沿袭至今,而法定“国葬”则是民国的特产。 1916年11月8日,33岁的蔡锷病逝于日本,举国悲痛。孙中山抱病撰写挽联:“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给予蔡锷极高的评价。为了表彰蔡锷缔造共和的功勋,11月10日,湖南省省长谭延闿致电各省,倡议为蔡锷举行国葬:“此公义旗首拔,艰险备尝,缔造共和,厥功最伟。……国家追念元勋,自应赐予国葬……”12日,梁启超等人致电冯国璋及西南各省,赞成赐予国葬。19日,时任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复电,表示将为蔡锷举行国葬。  相似文献   

6.
正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出身于普通的农家,13岁中秀才,17岁东渡日本求学,18岁时弃文从武,并改名蔡锷。21岁时以一文弱书生考入号称"东亚将星摇篮"的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在繁重的学业与残忍的训练面前,身体瘦弱的蔡锷不但没有倒下,而且成绩名列前茅,与蒋方震、张孝准并称"中国士官三杰",得到了日本军界的认可,为国争了光。回国后,蔡锷在广西苦干了5年多,  相似文献   

7.
1910年10月下旬,广西省会桂林发生由陆军干部学堂第二期广西学生首先发难,迅速扩大到整个学界、持续10多天的“驱蔡”风潮,蔡锷在广西遇到人生旅途的第一道坎。迄今为止的蔡锷研究,皆依据60多年后的个人回忆,认为此次“驱蔡”风潮,起源于广西同盟会支部为对付“表面没什么革命味道”的蔡锷。但历史事实并非如此,引发这次“驱蔡”风潮的真正原因,首要的是清季以来盛行于各省的“省界”观念,其次是广西军界内部派系与个人之间的权力之争,与蔡锷革不革命毫无关系。真正的策动者是广西谘议局,而非广西同盟会支部。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毅 《百年潮》2011,(6):45-48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毛泽东18岁,正就读于湘乡驻省中学。10月下旬,湖南起而响应武昌首义,积极拥护革命的毛泽东随之参加湖南新军。他后来曾回忆:“我本人也曾经参加了这次民主革命,当了一名战士,吃七块二。”后来,“南京政府解散了。我以为革命已经结束,便退出军队,决定回到我的书本子上去。我一共当了半年兵。”此后,毛泽东对早年亲历的这场革命作过多次评价,甚至还准备写一部自辛亥革命到蒋介石登台的大事记,其中就要写到孙中山当临时总统、蔡锷反袁世凯的事迹。  相似文献   

9.
陈扬桂 《湖南文史》2014,(10):66-66
1904年,蔡锷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后,在江西、湖南、广西等省训练新军。他在任广西测绘学堂堂长时,一个当年日本士官学校同学的日本人,改姓李,投到蔡锷门下。这人做事认真勤谨,受到蔡锷的赏识。由于他的长相跟中国人没有什么区别,其他人都不知他是一个外国人。民国元年,陈蓂赓都督云南,任命李某为团长。李某每天带领亲信巡行于云南四境,表面上十分尽职,从不歇息。  相似文献   

10.
蔡锷(1882—1916,湖南邵阳人)是民国初牟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有关他英勇善战、廉洁奉公、忧国忧民的高尚美德,至今仍在百姓中有口皆碑。  相似文献   

11.
说起邹容(1885-1905,中国近代著名革命家、宣传家),还有他的遗作《革命军》,只要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说起蔡锷(1882-1916,湖南邵阳人,曾发动反对袁世凯洪宪帝制的护国战争,是中华民国初期的杰出军事领袖),大家也都如雷贯耳,但说到蔡锷的《腊肠书》,知道的人也许就不多了. 其实,蔡锷的《腊肠书》,就是邹容的《革命军》. 辛亥革命前夕,革命思潮波浪翻涌.一代知识分子开始通过书报宣传革命理想,并制造革命舆论.邹容和著名思想家梁启超的高足蔡锷,都是当时宣传革命思想的急先锋.  相似文献   

12.
护国运动中的革命派与投机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史天地》今年第一期《蔡锷与唐继尧谁是护国运动首功》一文,认为护国运动的首功是唐继尧而非蔡锷。事实上,从辛亥革命中的云南“重九起义”到“护国运动”(非仅指护国战争),蔡锷的功劳都在唐继尧之上。蔡锷一直是辛亥革命和护国运动中的革命派,而唐继尧不过是投革命之机而成长起来的地方军阀。历史事实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辛亥革命中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成果,成为临时大总统。其目的并不在维护共和,而是处心积虑地消灭革命力量,自己像封建皇帝那样独裁专制。1912年底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占压倒优势,袁世凯就在1913年3月国…  相似文献   

13.
蔡锷夫人的事迹,过去绝少流传。仅有知情人谈过,20年代初,这位前四川督军兼省长的未亡人,曾在昆明恩光小学教书糊口,而在1923年11月一份事涉“封建愚孝”的文书中,却透露出蔡夫人早年的一段经历。 1910年10月,云南“重九光复”,成立了都督府。武装革命领导人之一的蔡锷,被推举为首任云南都督。蔡氏此时年刚“而立”,  相似文献   

14.
杨闻宇 《丝绸之路》2008,(12):31-33
蔡锷,中国民主革命家、军事家,湖南邵阳人。1916年在日本箱崎病殁,享年34岁,可谓英年早逝。11月8日,人们在北京为之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会场上,孙中山先生的挽联是:  相似文献   

15.
蔡锷病逝后,为弘扬这位杰出的爱国者一贯倡导的读书明理思想,国人先后于北京和邵阳倡办了“松坡图书馆”。  相似文献   

16.
在近代中国军事史上,蔡锷可说是个突出的人物。从他19岁东渡日本学习军事起,至34岁逝世止,短暂一生中闪光的时刻都是在军队中度过的。他的军事思想,在其著作《军国民篇》、《〈曾胡治兵语录〉按语》、《军事计画》中多所阐述。对于我们全面了解蔡锷其人,了解他在近代中国军事史上的地位,均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1 少年时代的蔡锷,生活在一个国衰势微、外患频仍的历史时期。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和压榨,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和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使得清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诚如蔡锷的一首诗里所说的那样:“天南烟月朦胧甚,东极风涛变幻中。”  相似文献   

17.
1911年武昌起义后,蔡锷出任云南省都督,1913年9月,袁世凯将蔡锷调到北京,出任参政院参政,授衔昭威将军。袁的真正意图是怕蔡锷谋反,把蔡锷控制在自己身边。  相似文献   

18.
关于蔡锷早年在广西的情况,特别是1910年由广西干部学堂风潮而引起的“驱蔡”浪潮,由于材料缺乏,学术界识认颇为纷歧。最近我在云南竹历史研究所见到一册手抄资料集,题名《云南辛亥护国史料丛钞》,李文汉编辑,云南省文史研究馆藏本的复写稿。这册史料丛钞之后,附录了一组“前清宣统年间广西干部学堂风潮始末文件”(计八份)。这组珍贵的文件,大体上说明了这次风潮的原委和“驱蔡”浪潮的始末。据李文汉(护国战争时蔡锷所部营长,  相似文献   

19.
曾国藩(1811—1872),号涤生,湖南湘乡人(今属湖南省双峰县),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面对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他以捍卫“名教”的名义,实施了残酷镇压,使清朝统治得以维持;面对西方列强的大举侵入,他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发展军事工业,并躬身实践创办洋务,使风烛残年的清政府出现了“同治中兴”的局面。实现了“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人生理想。他的思想对后来的梁启超、蔡锷、毛泽东、蒋介石等人产生了深厚的影响。因历史时代和阶级立场不同,人们对曾国藩的评价尚存较大的争议,但作为一个家庭成员来说,他对子弟的教育堪称…  相似文献   

20.
1915年12月23日,蔡锷发动护国战争之前以唐继尧等的名义给袁世凯发了一份最后通牒式的电报,其中要求惩办十三个“帝制祸首”, 即所谓的“十三太保”,除“筹安六君子”外,还有“七凶”(即朱启(?)、段芝贵、周自齐、梁(?)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