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父亲从小在家乡就被誉为“神童”,他很小就中了秀才,然后又中了举人。之后他到了万木草堂,碰到了康南海(康有为),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在万木草堂,他跟康南海一番谈话之后,他的眼界大为开阔,知道了世界上的许多事,觉得不能再读那些古书了。从此之后,近代史上许许多多的重大事件里面,都闪现着“康梁”的身影。“公车上书”算是父亲一生中很重要的事情,也可以说是近代学生运动的开端。到他25岁的时候,“戊戌变法”又开始了。在“戊戌变法”中有个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光绪皇帝接见父亲,但是却没有办法听懂父亲的广东话,而父亲又不会说普通话,所以只给他封了一个六品的小官。但是他在背后确实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在舆论上,他在《清议报》、《时务报》上撰文鼓吹变法,由于他“笔端常带感情”,文章很能感染人,所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之后,父亲逃亡日本,在那里呆了十几年。在开头那几年,他学习日文,看了许多当时日本翻译的欧洲的那些文章,思考了许多问题。后来他又在日本创办了《清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先生非常重视新闻事业,早在兴中会成立以前,他就进行过积极的报刊活动,并充分地肯定了现代报刊在开启民智、阐述新理论及培养人才等方面的作用,他主张中国要像西方国家一样,大办“学会”和“学报”,以“推陈出新,开世人无限之灵机,阐天地无穷之奥理”。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先生又亲自参加并领导了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创办工作,他还亲自撰写《民报发刊词》,第一次提出了“三民主义”。在孙中山先生的提倡之下,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始终以国民公仆自居,恪守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一张恨水,现代著名小说家。他一生创作的小说可统计出的,将近100部,约3000万言。张恨水原名叫张心远。1895年4月24日生。自幼喜欢读《残唐演义》、《红楼梦》、《三国演义》,儿时上私塾,教书先生不在时,他就偷着看,时间一长,他长了不少文字知识,后来又读《希夷梦》和《西厢记》和一本残缺不堪的《七国演义》,被其中的“孙厐斗智”的故事深深吸引……读小说上了瘾,自己就布置一间小房子,独自上楼后,叫人搬去了梯子,用小铜炉焚好香,安安静静读起《聊斋志异》、《红楼梦》和《野叟曝言》,这些书,都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和深入的启示。他说,那一…  相似文献   

4.
在《三国演义》众多人物中,庞统可算得上一个知名度很高的人物,人还没出场,就有人开始吹捧他如何有本事,特别是司马徽竟将其吹捧为“可安天下”的奇才,可是以在下之见,庞统此人一身“毛病”,其品性实在令人不敢恭维。首先是狂妄自大,目空一切。诸葛亮气死周瑜之后,鲁肃谦虚说自  相似文献   

5.
儿时就读过梁衡先生的《武侯祠:一千五百年的沉思》,真觉得那是一个神圣的地方。读《三国演义》时,也总是希望诸葛亮能赢,读到诸葛亮病逝时,我甚至流下了眼泪。武侯祠,这个梦中我已来过无数次的地方,今天我终于站在了他的门前。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情系台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入联络 结友图兴 1897年初秋的一天,从日本横滨开往台湾的一艘客轮,穿越东海碧波,迟迟向基隆港靠拢。客轮体小,船上客人拥挤,而且颠簸得令人难受。一位身着日本和服的中国青年,手扶摇晃的客轮栏杆,默默地凝望着基隆港湾。他的心事是那么令人莫测。这位青年就是与孙中山一起组织兴中会,反对清朝腐败政府的陈少白。 此行,他奉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赋予的重要使命。 孙中山1866年生,广东香山(今中山)人。他的成长正是清朝腐化、外侮日亟的年代。许多有志之士,忧国忧民,纷纷寻找救国之道。帝国主义人侵,中华民族受辱,他…  相似文献   

7.
为魏延正名     
《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写道:刘备攻取长沙,降服黄忠、魏延后,诸葛亮对刘备说:“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此说虽是小说家罗贯中之虚构,但也近乎写实。诸葛亮对魏延多存疑虑,不予重用,且借机除之,以致最终被杨仪乘机以所谓“叛逆”之罪将魏延杀害。魏延是蜀汉举足轻重的栋梁之才,遭此厄运,实在令人不平和惋惜。历史是公正的,应当用史实为魏延正名,平反昭雪。  相似文献   

8.
齐风 《湖南文史》2013,(10):1-1
清末的暗杀之风,肇始于清政府对改良派和革命党人的“赏格”或“花红”。戊戌政变之后,清政府对逃至海外的康有为、梁启超,曾悬赏1027两白银索要两人的人头。而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被清政府用“花红”和“赏格”索命的历史更长。在孙中山领导创建檀香山兴中会的第二年,即1895年10月起,直到1911年清朝灭亡的17年间,清政府针对孙中山一人共发出各种密谕上百道。按照《大公报》1908年的报道,当时清政府对孙中山的悬赏总数已近2527。因为孙中山比较谨慎,革命党人对其严加保护,才没有被清政府暗杀,即便如此,孙中山也直到1911年才敢公开回国。  相似文献   

9.
杨雁 《贵阳文史》2008,(1):30-35
龚澎,1914年10月10日生于日本横滨,祖籍安徽省合肥市。父亲龚镇洲思想进步,爱好书画,是一位老同盟会会员,参加过辛亥革命,被孙中山任命为陆军第35旅旅长,曾领导过著名的江苏清江起义,有“铁血大将”之称。母亲徐文,是辛亥革命期间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黄兴夫人徐崇汉的堂妹。  相似文献   

10.
世人谈三国史事或看《三国演义》,看到刘备漂泊半生,东投西靠,处处寄人篱下,没有一块立足之地,前途渺茫,不知所措时,不禁为英雄扼腕叹惜。及看到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为之开陈天下大计,精辟的分析,英明的论断,使读者与刘备顿开茅塞,犹拨云雾而见青天。后来刘备—一旅行,竟如柳暗花明,更觉得诸葛亮有先知之明,简直是神仙中人。其实,当时看出这种形势、与诸葛亮有相近见解的,还有在《三国演义》和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被描述的呆头笨脑、屡屡被诸葛亮愚弄的鲁肃。史称鲁肃“体貌魁奇,少有壮节,好为奇计”。绝不是小说和电视剧中那种迟钝猥琐的人物。  相似文献   

11.
一,孙中山与“中华民国”源起 孙中山与中华民国直接相联系,很少人提出疑问。但“中华共和国”或“中华民国”,从同类性质的政治口号出现,到最后定型化,有一个发展过程。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章程宣布“振兴中华”,“申民智而扶宗国”。对于如何实现这个目的,  相似文献   

12.
乔蕊 《文史天地》2002,(9):63-63
孙中山旅日期间,日本右翼浪人头目头山满邀请他和陈少白到东京的一位朋友家聚会,并找了些艺妓作陪。孙中山既不喝酒,也不谈笑,总是埋头看书。“您觉得在座的女人哪一个最漂亮?”头山满问他。“都很漂亮。”孙中山漫不经心地答道。“其中谁最漂亮?”头山满再问。“都一样漂亮。”孙中山又答道。这时头山满指着坐在孙中山旁边的女人说:“是不是这个最漂亮?”孙中山再三端祥后说:“我想,10年前她一定比现在更漂亮。”终于,孙中山巧妙地摆脱了“美人计”。(摘自《思维与智慧》2002年第6期)孙中山“选美”@乔蕊  相似文献   

13.
钱国宏 《文史月刊》2011,(10):27-27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随着小说《三国演义》的流传,家喻户晓。其实,历史上,诸葛亮并没有斩过马谡。  相似文献   

14.
羽扇纶巾     
《三国演义》中描写诸葛亮的服饰,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羽扇纶(音关)巾",一些明清人绘制的诸葛亮画像中也常突出这一特点(图一)。因此,这种纶巾并曾被命名为"诸葛巾"。到了京剧中,诸葛亮在羽扇纶巾之外,又添上一身八卦袍,打扮得犹似一个作法的老道;更由于他手持羽扇,所以"摇羽毛扇的"也就逐渐变成某一类谋士的代名词了。  相似文献   

15.
1905年7月孙中山到达日本横滨。经日本友人宫崎滔天的介绍,在东京与黄兴首次会晤,相约将分散的革命力量,建立一个有组织的革命同盟团体。7月30日由孙中山、黄兴邀约各省革命志士代表七十余人,在东京赤坂讨论筹建新的革命组织团体,经共同讨论后新团体定名为“中国同盟会”,并决定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相似文献   

16.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施“空城计”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的。据史书记载,历史上的诸葛亮并未用过“空城计”,只是作者罗贯中为了烘托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以艺术的手法,添加了“空城计”这个情节。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军事家,他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的人民革命战争中,却导演了真正的“空城计”。  相似文献   

17.
姚萱 《沧桑》2013,(1):186-189
对于檀香山兴中会的秘密誓词和革命性质历来颇多争议,林增平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一文中提出,直到檀香山兴中会成立时孙中山仍是一位改良派人士,檀香山兴中会也不是革命团体。本文从孙中山的交际环境及早期兴中会的活动状况出发,对林文进行了再思考,认为排满革命是孙中山此期变革活动的一条路径,而在部分会员中流传的秘密誓词也表明了檀香山兴中会的革命性。  相似文献   

18.
周七月 《纵横》2014,(11):47-52
周总理亲口对我父亲说,他是国家总理,而我父亲是“文艺总理”,但父亲在《八十自嘲》一文中,却幽默地自我描述说:“来自贫寒户,混迹文坛中,奔忙六十载。一个打杂工。”  相似文献   

19.
本期导读     
《“包产到户”第一人传奇人生》说的是吴明玉早在1957年2月就在《四川日报》发表文章,提出“包工包产到户”。不久被打成“右派”、“反革命”,银挡入狱。但他始终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并多次上书毛主席。20年后才平反,并获得迟来的美满爱情……牟善初教授曾多次主持党和国家多位重要领导人的医疗抢救工作,有“保健神医”之称。如他主持的对邓小平、刘伯承、叶剑英、王震的重大的医疗抢救,许多细节鲜为人知,牟教授的医术和魄力也十分感人,为本刊首次披露。《开国元勋的健康卫士牟善初》值得一读。《屡建奇功的孙中山女保镖》描…  相似文献   

20.
罗胸怀 《百年潮》2022,(5):72-75
<正>1906年春,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将他送进了私塾,塾师是毛泽东的排房兄长毛宇居。这给他打下了较深的古文功底,他在《左传》等典籍中看到了历史兴亡和战争胜败的教训。毛泽东逐渐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毛宇居后来回忆道:“毛泽东那时最喜欢读《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中国古典小说,当时私塾认为小说是杂书,不准学生看。因此,毛泽东总是偷着看,见我来了,就把正书放在上面。后来被我发现了,就故意多点书,叫他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