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风起于清萍之末。1936年12月9日,在著名的“一二&;#183;九”运动一周年纪念日的日子里,西安广大的爱国青年学生隆重纪念,并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这自然瞒不过特务的视线,蒋介石在事前就已经得到了报告。他命令西安的军、警、宪、特加强戒备,严密防范,不准学生游行,更不准接近临潼,否则,格杀勿论!  相似文献   

2.
邵元冲是国民党元老,蒋介石的拜把兄弟。他一生反共,追随蒋介石,为蒋介石出谋划策。但他爱国,坚决抗日。西安事变前夕,他因事去西安面见蒋介石,不料,却正赶上西安事变,当夜,杨虎城的部队包围国民党中央大员住处(西京招待所)后,邵元冲在慌乱中翻墙逃跑时被打伤,后送到医院不治而死。  相似文献   

3.
闻众 《文史月刊》2002,(1):54-58
十七 在西安事变中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发动了举世震惊的爱国行动。这一事变,是蒋介石逼出来的,在“西安事变”的前前后后,孔祥熙扮演多变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1931年“九&;#183;一八”事变后,广大青年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成千上万名学生纷纷罢课、抗议、游行、演讲。各地学生成立了抗日救国会、救国义勇军、看护训练班等进行抗日救亡工作。但此时的蒋介石政府却死抱着不抵抗主义,宣传“忍辱含愤”、“逆来顺受”的主张.引起了全国人民的不满,青年学生更是义愤填膺,各地学生推派代表结队赴南京请愿。  相似文献   

5.
三民主义青年团(简称三青团)是由蒋介石国民党一手组织起来的御用青年组织,在抗战时期,它与国民党一样具有两面性,既有爱国抗日的一面,也有反共、反人民的一面。抗战初期,为了挽救祖国危亡,全国及广东各地青年爱国抗日救亡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和发展,至1939年广东省青年组织及各县市分支单位组织共256个。特别是中共领导的在北方有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等,在广东有青年抗日先锋队等,在全国、在广东省各地有了很大的发展,影响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抗暴御侮反侵略史上的光辉一页。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抗战活动,则为其中之重要内容。加强研究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抗战活动,将会更有利于我们全面正确地反映当时全国军民的抗日爱国热忱,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伟大作用。因此,史学界近年来已开始重视该  相似文献   

7.
着力倡导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张闻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决策中,毛泽东、周恩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可说是尽人皆知的,而时任中共总负责的张闻天参与解决西安事变,着力倡导和平解决的功绩,也是不可磨灭的。一、“尽量争取南京政府正统”1936年12月12日凌晨,古城西安临潼华清池突然响起了枪声,划破了寒夜的宁静。张学良、杨虎城为了抗日救国,在向来西安部署“剿共”的蒋介石多次进谏无效反遭斥责后,终于采取了兵谏行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拉开了序幕。张、杨冒着极大危险,以英雄无畏的胆识活捉了蒋介石,但在如何处置蒋介石,如何处理这个事件上,却举棋不定。于…  相似文献   

8.
1947年是我国解放战争由防御转为进攻并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一年,也是中共地下党领导下的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的一年。毛主席指出:“中国境内已有了两条战线。蒋介石进犯军和人民解放军的战争,这是第一条战线。现在又有了第二条战线,这就是伟大的正义的学生运动和蒋介石之间的尖锐斗争。”(《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一二二四页) 是年年初,肇源于北平美军士兵皮尔逊强奸北京大学先修班女生沈崇事件,各地掀起抗议美军暴行,反对美国帮助蒋介石打内战的爱国学生  相似文献   

9.
王鹏 《文史精华》2002,(5):23-25
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兵谏”蒋介石,扣蒋于西安城内,逼蒋抗日。这其中《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1889-1941)扮演的角色,常常被人忽略。12月4日,蒋介石亲临西安督战,欲意迫使张杨继续“剿共”。5日,正在西安的张季鸾在华清池谒见蒋介石,告以西安谣言甚盛,流行的政治  相似文献   

10.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美国为了维护其在西太平洋的战略利益,于1971年6月17日,与日本签订了"冲绳返还协定"。1972年5月15日,美国擅自将琉球群岛、钓鱼岛的行政管辖权交给日本。在台湾的蒋介石政权坚持琉球不是日本的固有领土,钓鱼岛属于中国,反对美国将钓鱼岛的行政管辖权交给日本。在海外保钓运动的鼓舞下,台湾青年学生自发组织起来,集会游行,抗议美日私相授受钓鱼岛。蒋介石政权加强对保钓游行示威的管控,疏导青年学生的激情。台湾青年学生的行动在保钓运动史上写下了重要一页。  相似文献   

11.
九一八事变时期的张学良和蒋介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学良是具有爱国思想和民族正义感的将领,在30年代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蒋介石坚持反共内战的关键时刻,他以大无畏的气魄和惊世之举动,发动西安事变,扭转了国内局势,促成了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他发动西安事变虽有种种原因,但其中铰为重要的便是在九一八事变中持不抵抗主义而断送东三省的沉痛教洲。因此,要阐明张学良走上西安事变的漫长道路,必须追  相似文献   

12.
西安事变发生前,除了张学良、杨虎城等极个别人知道外,一个远在几千里外的局外人,已经知道西安将要发生变故。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的确是一段鲜为人知的秘密。西安事变前蒋介石将晏道刚、曾扩情二人安置于张学良、杨虎城身边,要其对张、杨进行监督、控制。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从民族大义出发,对蒋介石实行兵谏,而晏道刚、曾扩情事先丝毫没有察觉,致使蒋介石受到囚禁,丢尽脸面。1936年12月25日,蒋介石由西安回到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惊魂未定而又满腹嫉恨,便对事变前没有察觉的责任人进行处罚:“晏道刚不尽职责,曾扩情不明廉…  相似文献   

13.
陈煦  史道  史洛  杨克 《纵横》1996,(11)
西安事变前的1936年10月间,在西安发生了一场反对奴化教育、争取自由的爱国学生运动。它是以西安师范学生反对校长田杰生为起始所形成的全市规模的斗争,历时一个月,并取得了完全的胜利。我们曾亲身经历和参加过那场斗争,为了纪念“西安事变”60周年,现将那场斗争的经过,即人们常说的“西师学潮”的始末忆述于下。  相似文献   

14.
西安事变期间蒋介石政策转变的心理探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历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西安事变期间蒋介石政策转变的原因,指出一定的民族主义意识、华北事变以后中日民族矛盾的尖锐、蒋介石的求生本能和宋美龄等人的亲情感化是促成蒋介石政策转变的主要因素,同时分析了这些因素在促成这一转变过程中各自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西安事变后,国共合作局面形成。国民政府正式承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武装部队,八路军由此诞生,并投入全国统一的抗日战争行列。期间,周恩来等中共代表与蒋介石政府进行了艰难、曲折、复杂的谈判。一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得以和平解决。蒋介石在离开西安时曾答应中共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希望能在南京与周恩来直接会商两党合作事宜。可是在蒋介石回到南京后,形势逐渐恶化:张学良不听劝阻,执意送蒋返  相似文献   

16.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各地青年学生发动了大规模的请愿运动,大有非立行宣战不肯罢休之势。蒋介石为此亲自出面,积极应对,却收效甚微。其间民众的诉求与政府的外交目标相去甚远,而蒋介石对青年运动的认识与应对亦存在制约与偏差。该事件使南京政府对青年学生运动陷于失控状态,并使得蒋介石充分认识到处理民运问题的复杂性,从而逐步转变了其应对类似事件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西安事变发生后,宋美龄与南京政府内的讨伐派进行周旋,争取和平谈判的时间。宋美龄派端纳前往西安探明真相,并与西安事变的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进行积极的沟通,帮助蒋介石转变其强硬立场,在各方力量博弈下,西安事变最终得以和平解决。宋美龄不仅因其蒋夫人的身份,更因其个人素养和能力,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33年9月18日正值纪念“九一八”两周年之际,省城贵阳发生了爱国学生举行示威游行。时任贵州省省长、兼25军军长的王家烈与教育厅长谭星阁等商定后,断然派兵持枪分据街口,以汽车向游行的学生队伍猛冲过去,当场压死小学生2人,伤40余人,以正谊小学学生为最多,年龄在10岁上下,并拘捕学生50余人。  相似文献   

19.
马烈 《民国档案》2003,(3):81-86
抗战时期三青团在学生中的发展。三民主义青年团成立于1938年7月9日。蒋介石以国民党总裁身份兼任三青团团长。蒋介石在为成立三青团而发表的《告全国青年书》中强调“中国将来之命运,实系于一般青年之身”,因此三青团应成为“网罗全国优秀热烈青年及革命分子之唯一组织”。  相似文献   

20.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蒋介石被张学良、杨虎城活捉,从12日到14日囚禁在西安新城大楼。 蒋介石被安排在大楼东边两间互通的房间内,北边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