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化”的提法从被批判到为社会所接受,说明了学术的进步。不过对什么叫“现代化”?“现代化”的具体含义,它的科学界限是什么等等,专家们的提法和理解却是各各不同的,有人把“资本主义的发展”理解为现代化,也有人把“工业化”或经济的自然增长与“现代化”划了等号,更有的人认为“近代化”,或什么“近现代化”等就是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第二帝国以军事政变为其先声,至色当惨败寿终正寝。帝国虽然多行不义,却统治了法兰西达18年之久,远比第一帝国要长;拿破仑三世尽管迭遭鞭挞,如今却被有的人称为“现代法兰西的奠基人”,英名似乎盖过拿破仑一世。究其原因,该时期法国“经济突飞猛进,资本主义迅猛发展,从而跨入了现代化国家的行列”。法国老一辈历史学家吉拉尔指出:“若无铁路等广大国民经济部门的革新,若无大都市建设的革命,帝国的统治就不可能如此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与历史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二十多年来,在国际学术论坛上,出现了关于“现代化(或称近代化)”问题的讨论,诸种关于“现代化”的论著充斥于市,形形色色有关“现代化”的理论时有所闻。这种“现代化”论滋生于资本主义世界,流行于西方学者和政客之间。当前,我国人民全力以赴为之实现的“现代化”概念与流行于西方的“现代化”有无本质的区别?如果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曾先后经历过“现代化”,它留给人类的遗产是什么,有无可借鉴之处,要有,又有哪些?本文拟对此作些探讨和说明。  相似文献   

4.
试论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双重动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论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双重动因刘存宽1840年英国发动的对华第一次鸦片战争,历来是中外史学界关注的焦点。关于此次战争的动因,学者们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英国是为了“外交平等”和捍卫“国家尊严”而发动这次战争的;有的人认为战争起源于“中西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5.
雷颐 《文史天地》2016,(4):77-82
正几百年前,现代化从西欧发轫,然后如波浪般一圈圈向外扩张,波及之处,纷纷被卷入这一大潮,有的乘势而起,有的动荡漂摇……横跨欧亚的土耳其,因地处要冲,所以"首当其冲",比多数东方国家受现代化冲击要早得多,而且它的现代化历程十分曲折,因此对"后发"国家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老大帝国土耳其的前身是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是从拜占庭帝国边境一个小小的伊斯兰酋长国慢慢发展起来的,到15-16世纪,已成一  相似文献   

6.
边疆治理现代化,不仅构成了国家治理这一循环链条赖以持续运转的物质性基石,也是国家治理之治理追求在价值层面得以存立的要素补充。实现边疆治理的逻辑更新,将边疆由一“边缘性”话语进位为一个蕴含生机与创造活力的前沿领域,使其实现“本体性”价值的复归与实践路径的“整体性”嵌合,是新时代边疆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深化问题导向意识,注重梳理“知识性”内容,在“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指引下持续夯实基础性资源。  相似文献   

7.
百余年来,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效法欧美”“走俄国人的路”“中国特色”的道路选择和转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性地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既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天生弊端,也破除了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与体制障碍,是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是彻底改变世界面貌的超大规模的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和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歌史话     
高智勇 《纵横》2009,(1):54-56
令人难忘的2008年过去了,被赞誉为“精彩绝伦”的北京奥运会已成为美好的记忆。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本届奥运会,成为奥林匹克大家庭的一场盛会。其间,赛场、馆内频频传出嘹亮的国歌奏曲。有的轻快明朗,有的缠绵平和,有的低沉悲壮,也有的激昂亢进……  相似文献   

9.
<正>现代化理论既是一种社会转型理论,又是一种历史发展理论,并且从一开始就带有明显的政治意识形态倾向。它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社会学家制定,先是向“第三世界”国家指出一条以西欧—北美历史经验为导向的经济政治发展模式,许诺这些国家可以较低的成本迅速从“传统”社会转型为“现代”社会。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现代化概念进一步演化成一个“普遍范畴”,并且出现了一系列“系统化”尝试和指标规定。不少历史学家也以这些指标为尺度,  相似文献   

10.
“文化大革命”风起云涌的 1973年。 这里是解放军总医 院的一间大课堂,百十个座位,坐得满满的。听课的学员,大多是鬓发苍苍的老教授、老大夫、老学者,在医疗工作岗位奋斗了大半辈子,其中,有的曾为国家领导人做过手术,有的曾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有的曾多次出版价值很高的专题著作……总之,在“西医”方面,都是有相当造诣的“权威”人士。今天,为了贯彻“中西结合”的精神,从“中医”宝库共同寻求新的探索,迈出新的一步。 然而,站在前面讲台上授课的这位“教授的教授”却是个身着战士服装、仍旧带着几分学生气的年轻人。他,时而板书,时而绘图…  相似文献   

11.
根据传统的西方现代化理论,欠发达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发展与政治民主是同步发展、相互促进的。但20世纪60年代以来非西方国家的政治发展现实对这一观点提出了挑战。在巴西,经济现代化带来了威权主义,而非民主政治。其原因在于巴西的现代化模式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危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求首先实行经济紧缩,而经济上的紧缩则要求政治上的权威。巴西1964年的政变虽只是一个个案,但它表明,不能用西方现代化“和谐的”、“直线的”道路来分析第三世界国家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论原始民主     
论原始民主刘欣如一、研究对象所谓“原始民主”是指在未形成国家的人群中,或者说是“共同体”中,存在的带有民主色彩的管理机制。随着历史的演变,有些原始人群的民主机制在国家形成的过程中发展成了民主制或共和制的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有的则在君主国家的机构中成为...  相似文献   

13.
《大公报》与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化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九一八”事变后,《大公报》认为发展经济以增强国家实力是救中国的出路,提出“混合经济 统制经济 中央集权政府”的现代化方案,并对现代化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它力图通过推动国民党政府,争取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自上而下地实现经济层面的现代化。它对国民党政府不论支持与指责都以其能否进行现代化建设为标准。《大公报》敦促政府推进经济建设,重视经济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为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在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起了舆论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4.
闵凡祥 《世界历史》2005,(1):126-128
新加坡是现代化程度较高的一个东南亚国家。对于新加坡的现代化问题 ,国内学者已做了一些研究 ①,但大多是对其现代化进程中某一层面或要素的研究 ,对新加坡现代化 ② 作整体性研究的历史著作却尚付之阙如。最近 ,陈祖洲先生所著《新加坡———“权威型”政治下的现代化》③ 一  相似文献   

15.
威廉斯的经济命题同占据美国外交史学论坛的权威史学家的传统说法大相迳庭。他们所谓美国制订外交政策的依据之多可说是五花八门,车载斗量。有的说美国外交政策有六大基石(37),有的说有十一基础(38),有的说有五个目的(39),有的说有九个“力量和因素”(40)。至于美国扩张政策的目的更是天南地北,光怪陆离。有的说是为了实现上帝的意旨(41),这是神圣的使命(42)、显明的天命(43)。有的根据地理概念,认为扩张是为了保证国家安全(44),为了容纳不断增殖的人口(45)。有的根据种族优秀论(46),认为扩张是一种责任(47),是一种“白人负担”(48),  相似文献   

16.
东方国家现代化发展中的理论问题——第10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观点综述①朱政惠1997年4月,第10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在海南省海口市顺利召开。这次会议得到澳门基金会的赞助。会议围绕“东方国家现代化发展中的理论问题”,展开了十分热烈的讨论,来自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17.
关于秘鲁古代印加社会的性质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拉美史研究中争论最大的课题之一。部分学者认为印加社会基本上仍处于原始公社时期;有的则认为印加“帝国”已是早期奴隶制国家;有的学者,比如阿莱杭德罗·利普斯丘茨更认为印加社会在西  相似文献   

18.
黄燕 《神州》2014,(15):223-224
四川藏区“9+3”教育模式启动于维稳的政治和时代要求,在先试先行中不断得到完善。可以说,“9+3”教育模式的四川经验有目共睹,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维护民族地区安定团结和提升广大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素质的作用。同时,放在国家整体教育改革框架下分析,“9+3”教育模式还面临先天的困境,这需要结合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背景,将“9+3”教育融入国家教育体制中通盘考虑,实现“9+3”教育模式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国家形成问题一直是学界十分关心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沿用以摩尔根、恩格斯为代表的古典进化论学者提出的“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国家”的形成模式。后来,有人认为摩尔根、恩格斯所提出的国家形成模式并不完善,美国人类学家塞维斯又在20世纪60年代根据新的人类学资料提出了“队群-部落-酋邦-国家”的形成模式,很快波及全世界。在我国,有的学者在接受塞维斯新的国家形成理论的同时,  相似文献   

20.
关于近代史研究“新范式”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吴剑杰 《近代史研究》2001,1(2):258-280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思想理论战线“拨乱反正”的进行和我国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展开,有的近代史研究开始对所谓传统观点,即“革”前17年间力图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得出的基本认识进行重新审视,初步提出关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新思路。此后,赞同和运用这种新思路的研究日渐增多,至90年代,研究成果续有发表,这种新思路也发展成为一种新“范式”,以这种新“范式”构架中国近代史的学术作也有多种出版,其中由冯林先生主编,改革出版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