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日本的五月五日礼仪,始自7世纪初,形成伊始受到中国夏至理念的影响。至8世纪律令制国家确立后,五月五日节仪成为体现天皇与全体官人政治关系的重要国家礼仪。中国民间五月五日习俗中的菖蒲、续命缕等道具成为律令制五月五日节仪的必要组成要素,避邪除灾的观念也随之被融入五月五日节仪之中。  相似文献   

2.
邱丽君 《史学月刊》2020,(11):82-88
在日本平安时代初期和中期,由中国传入的重阳节文化,在以嵯峨天皇为首的数位天皇的重视与努力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主题内涵丰富多元,形式题材特色多样。平安时代形成的贵族宴会礼节为重阳宴的延续创造了大环境,神泉苑的建立为重阳节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载体,嵯峨天皇在重阳宴中增加的赋诗环节对传承重阳节文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纵观史乘,可以发现在重阳节众多习俗中唯有赋诗几乎贯穿了整个平安时代。赋诗环节使重阳活动的参与群体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由贵族化走向庶民化,从而开辟了重阳节文化延续的新途径。平安时代末期,虽然"摄政关白"大臣专权阻碍了重阳宴的发展,但后宫女眷们在重阳节赏菊、用菊棉擦身祈求延年益寿等行为,都是对重阳节庆祝活动内容的丰富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七、八世纪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段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女性登上了日本的政治舞台,并且在长达两百年的时间里,共涌现出了八代六位女天皇,该时期也被称为"女帝世纪"。那么"女帝世纪"这一独特历史现象的出现是巧合,还是必然?本文拟以"母性崇拜"情结为核心,从日本的继承制度、神话传说、婚姻制度等角度对"女帝世纪"的成因做尝试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日本民族的天皇崇拜思想论略孙立祥天皇崇拜思想是自古积淀于日本民族心理潜层,对日本人的行动起着导引和支配作用的观念意识,对战前的日本历史进程产生过久远而深刻的影响。本文仅就这一思想意识的形成及其历史作用略作分析,就教于学界同道。1.日本民族的天皇崇拜思...  相似文献   

5.
本文据日本正仓院所藏文物及相关文献资料考证认为:日本奈良时代后期(天平宝字二年公元758年)孝谦天皇于奈良内宫举行的“初子祭”(又称初子仪式)乃中国古代“躬耕帝籍”与“躬桑亲蚕”祭祀仪式的联合搬演。它表明了中国礼制文化对日本的传承关系,同时也显示出公元6-8世纪间日本古代政治中强烈的“东方小中华”意识。  相似文献   

6.
先秦诸子讨论天下责任的视角不同,体现出诸子学说的内在差异。儒家论天下责任在于圣王、圣人,提出圣王确立政统,圣人确定道统。墨家论天下责任在贤,提倡以"义"为基本原则,建立贤人政府。法家则采用选官的方式,以君治国、以官理政,以此作为实现社会责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文献》2014,(3)
<正>作为日本人编撰的中国诗文论著作,《文镜秘府论》对于研究中国六朝至唐代诗文论,特别是研究这一时期的作诗法,有着特别重要的价值。《文镜秘府论》传本的研究,又是其他研究包括理论研究的基础。《文镜秘府论》的传本,六十年前日本小西甚一曾作过调查。他载录有19种,其中抄本18种,版刻本1种~①。1984年,日本汲古书院影印出版六地藏寺藏《文镜秘府论》,卷末附月本雅幸所著"解题"也列有一传本目录,除小西甚一所列19种之外,多列5种~①。  相似文献   

8.
五德终始说于公元6-8世纪间传入日本。其时正当日本古代国家建立和完善之期。天皇朝廷利用五德终始说的天命皇权、正统承继思想,集权皇室,统御万民,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完善了以天皇为核心的典章制度。本文在考证五德终始说传入日本的过程的基础上,推论大化改新后各代天皇德运所在,提出孝德-水德、齐明-闰统水德、天智-木德、天武-火德、持统-闰统火德、草壁皇太子-土德、文武-金德的推断。  相似文献   

9.
邢宁 《黑龙江史志》2013,(15):139-139
公元7世纪,"大化改新"有效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天武天皇也在这场变革中登上政治舞台。以"壬申之乱"中夺取天皇之位为开端,治世15年的天武天皇着重强化皇权,一系列的政策和改革终使日本律令制国家开始形成,对其后世直至日本现代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齐风 《湖南文史》2012,(10):1-1
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同当时的清朝一样,都是备受欧美列强欺侮的半殖民地国家。19世纪60年代,善于学习的日本在保留天皇的基础上实行了彻底的西化,“脱亚入欧”论从此被日本政府奉为圭臬,成为日本列岛上下喊得最响亮的口号,、从那时起,“不甘处岛国之境”的日本在拼命跻身世界强国的同时,也在开始做称霸亚洲的美梦。,保守自闭、停滞不前的清朝成为日本征服亚洲的首要目标,毕竟那时的中国风采不再,已不足以让日本艳羡和学习了。  相似文献   

11.
接续是指对儒家道统在承继基础上予以新时期之创发,是接与续的统一.在承继先秦儒家道统论、宋明儒家道统论基础上,现代新儒家吸纳新鲜元素而充实之,以重构现代儒家道统论.异构是接续传统儒家道统,构建现代道统的一种方式.通过对佛学、西学的批判、比较,以求其异,以此来彰显和重构儒家道统."五四"时期,在国内思想界人文主义回归的背景下,熊十力、梁漱溟、张君劢、冯友兰通过反省传统儒学,以宋明儒家道统论为其理论渊源,通过中、印、西之比较而进行批判,分明壁垒,吸纳佛学的思辨体系或西学某些概念,以中西比较的方式凸显儒学特质之优长及其现代价值,现代新儒家试图以异构来接续儒家道统,复古有余而创发不足.  相似文献   

12.
日本近代天皇制,昨天是明治天皇,是统治权的总揽者,是万世一系的天皇,是现人神。今天的天皇是象征天皇,象征日本国和国民和谐。他只能行使国事行为,没有国政权能。因此,象征天皇不是日本国的元首。其国事行为又不能独立行使,必须内阁的建议与认可。明天的天皇是以主权所属的日本国民之总意为依据的。在日本3种社会势力中,以社会右翼为代表的天皇像,肯定是不得人心,以共产党为代表的左翼力量,主张断然废除天皇,也背离国民众望。只有广大的社会中坚,在60多年象征天皇经验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他们的天皇像才有望在国会中通过。  相似文献   

13.
辽与日本隔海相望,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辽一代(907~1125年)恰值日本平安时代中期和后期。即藤原氏专政和院政时期。日本平安时代中期实行摄关政治,由外戚藤原氏掌政,当时天皇年幼,太政大臣主持政事摄政。天皇成年亲政后,摄政改称关白,但天皇并无实权。11世纪,道长及其子赖通时势盛,至后三条天皇时(1018~1072年),藤原势力下降。日本平安时代后期是起于1086年开始(?)院政时代,这是退位天皇掌握政权的一种政治制度。天皇退位后称上皇(皈依佛教后改称法皇),其居处称院。一般分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大致在辽亡后四年。从1129年进入院政后期。1192年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开始了日本的幕府时代。  相似文献   

14.
《江苏钱币》2008年第2期披露泉友收藏的1枚"豫州钱牌",称为豫东皖北代用币,并附有照片。从图片看,这枚钱牌日本风格浓郁,其实是东邻幕府晚期的东西。钱牌正面是名称"宽延通宝"。宽延,日本的年号。日本从12世纪起天皇就被架空,国家  相似文献   

15.
"共同体"理论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日本对华认识观念中最核心的理论之一。在战前由"共同体"理论演化出来的"中国社会停滞论",成为支持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重要借口之一。战后日本的中国研究就是在否定"中国社会停滞论"的基础上重新出发的。从20世纪60年代起,日本的"共同体"理论发生重大变化,对其价值判断也由否定转变为肯定,并引申出"乡绅论"和地域研究方法。中国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事实从根本上否定了"中国社会停滞论"。但是,在日本近代以来所形成的错误观念依然残存,应该继续清理。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孔孟"取"周孔"而代之,"周孔之道"演化为"孔孟之道",是儒家基于特定历史语境建构话语体系的产物。随着周、孔形象渐趋圣化,汉唐时人多以周、孔并举,包含政治教化与人伦道德两方面内涵的"周孔之道"得以生成。继韩愈"道统论"之后,宋儒建构"性与天道"理论和道统谱系,"孔孟之道"逐渐成为儒学的代名词。统治者藉由教育、祭祀等参与此过程,也彰显出道统与治统的复杂关联。  相似文献   

17.
班固与《白虎通德论》之关系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固与《白虎通德论》之关系考雷戈古今学者都众口一辞地认为班固与《白虎通义》的直接关系仅仅是出自于《后汉书》班彪传下的一句话:“(固)后迁玄武司马。天子会诸儒讲论《五经》,作《白虎通德论》,令固撰集其事。”除周广烽外①,庄述租②和孙诒让③都不加思索地将...  相似文献   

18.
武寅 《历史研究》2012,(3):96-110,191
日本天皇制起源于日本古代社会,在经历了种种变迁之后,逐渐形成了三大基本要素。一是皇统谱所代表的皇位继承制度,它保证了皇位传承的家族唯一性;二是等级身份秩序,它保证了天皇的至高无上性;三是神化,它保证了天皇的绝对性。由这三大要素造就的天皇,成为日本政治文化的类图腾,天皇制也因之而成为日本政治制度的典型标志。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的周边国家中,日本是最早实施科举,也最早终结了科举的国家。古代日本在社会与文化发展水平都比较落后的情况下仿唐制实施贡举,把贡举与初创的官学教育融为一体,在制度设计上将平民屏蔽在外,贡举的参与者始终以贵族子弟为核心。由于荫位制度的存在,贵族子弟依靠父祖恩荫就可以轻松获得官位,对进入大学寮学习及参与贡举并没有足够的兴趣,导致贡举实施不盛。贡举的考官——大学寮教师的门阀化、家业化加速了贡举的瓦解。日本的贡举始终是为贵族服务的,故仅仅存在于贵族处于辉煌时期的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最终随着贵族的衰落而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20.
松尾芭蕉的俳句,体现了日本民族一种熔融的自然观,同时也表现了一种东方式的生命意识。庞德的意象诗,继承了19世纪象征主义的“感应论”,寻求与万物生命的对话;同时与20世纪象征诗人的“客观对应物”也有共同之处,都努力使生命的本真呈现出来。但是,庞德意象诗的主要灵感来自于东方的生命意识。中国诗歌的生命融合观,日本俳句的生命瞬间呈现的意识,使庞德最大限度地走出西方理性主义观念,捕捉生命瞬间本真的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