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墨子·尚贤下》等文献记载商代武丁贤相傅说早期曾居住在北海之洲、圜土之上,学术界对"北海之州"、"圜土"的解释说法不一。清华简《说命》上中下三篇提供了新资料,有助于厘清傅岩、北海之州与圜土的关系:北海之州位于北方的荒晦之域,傅岩是傅说及其部族为失仲服劳役之地,亦为北海之州的一具体地名。而"圜土"并非监狱之名,而是北海之州的一个都邑之名,与古圜水有关,在今无定河流域一带。傅说打败赤狄之后,便以此地作为自己的都邑"说邑"。  相似文献   

2.
清华简《说命上》曰"说于■伐失仲","■"即"韦","失"即"豕",皆为"豕韦"简称。简文记载了武丁命傅说征伐豕韦之事,为研究三代时期"彭姓豕韦"和"刘姓豕韦"的兴衰更替、地望迁徙等问题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合比较《清华简·说命》、卜辞及传世文献,从史、地两方面钩沉傅说事迹本貌。史指人物事迹,即以简文《说命》上篇所载武丁梦得傅说及傅说攻伐失仲两事,结合"弜"、"失"两族卜辞,考析殷代雄族"弜"乃"弼人"的历史原形人物,失仲亦即卜辞之失侯,卜辞所载武丁伐失与傅说伐失仲应视为一事。地指傅说事迹发生的地域环境,简文《说命》所载"员土"当训作"云土",其与武丁时代"北海之州"的地域面貌及职能区划密切相关,《周礼》对圜土及其附属刑制的表述即以"云土"为底本拟构而来。此外,"云土"还与帝辛时期征夷方卜辞中"云奠河邑"的地名相关,由此可窥知北海之州自武丁以后的政治地理沿革。  相似文献   

4.
清华简《说命》三篇是殷高宗武丁对臣子傅说的命书,记载了武丁得傅说的过程以及对他的训诫。传世文献中的几条《说命》佚文,大多在简本中可以找到对应之处。而《学记》、《文王世子》等篇所引数语为清华简所无,很可能是流传版本不同所致。通过将《说命》与《盘庚》进行细致对比,我们还可以发现该篇较多地保留了殷商时期的原貌。  相似文献   

5.
清华简《说命》是一篇重要的出土文献,它的出现不仅使早已亡佚的《说命》重见天日,而且为梅本《古文尚书》是伪书问题再添一个新的证据。清华简《说命》篇的出现印证了前人学者辨伪成果的正确性,同时也促使我们对伪书的价值产生了一些新的思考。此外,清华简《说命》篇的出现对史实也有一定的补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武丁时期的文治武功。  相似文献   

6.
《竹书纪年》"六年,命卿士傅说视学养老",历史上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与认识,但是深入分析商代社会历史,可知"傅说视学养老"确实为傅说代替商王武丁视学养老。因为尊老养老是中国古代一贯的礼俗;商朝重视老人,武丁时期举行视学养老的礼仪是一定存在的;从傅说的地位看,由他视学养老完全可能;从文法和时间上看,"傅说视学养老"也确实只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7.
傅说在商代历史是一个特殊人物,是商代贵族政治体系中极少见的从社会底层获得提拔并获取高位的人物。傅说除出现在传统文献如《尚书》中外,近年来出土的文献中也多次出现,最著名的是《清华简·说命》篇,这使学界对傅说的关注再度提升。本文对傅字与地名与官职名的关系进行了充分讨论,认为傅说之傅得自官职而非地名。以地得名或以官得名,在周代是常见的例子。至于商代的情况,由于资料较少,还很难详细说明其族氏情况。本文的讨论是对商代族氏研究的一个推进。但是,我们看到姓氏制度决不是单纯的血缘制度,而是与分封制度联系在一起的根本性的制度,所以单纯以官职所司职能而论,讨论还是不够充分的。  相似文献   

8.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以下简称《清华简》)(三)所收《说命》三篇是一个在结构、内容、对话形式等方面与《古文尚书·说命》三篇存在较大区别的版本。《清华简?说命》三篇是一个完整的仪式记录,分为追叙式的序辞、训诫性的命辞和补记性的语录三个部分,叙事细腻生动,对话以王言为主,刻意塑造贤能之臣。《古文尚书?说命》三篇均为完整的训诰体,说理透辟明晰,对话以臣言为主,注重营构纳谏之君。前者价值在于仪礼存档,后者价值在于文体塑形。两版都体现了各自产生的文化背景,互相比较,亦可再次确证《古文尚书》《说命》篇之伪。  相似文献   

9.
马楠 《文物》2022,(9):56-58
<正>《参不韦》全篇结构与《尚书·洪范》“天乃锡禹洪范九畴”颇为类似。简文开篇言有洪作乱无刑,帝乃命参(三)不韦“定帝之德”,作“五刑则”,以抑有洪;主体部分则叙述三不韦以“五刑则”授予夏启,指导启设官建邦、祭祀祝祷、修明刑罚、敬授民时、治国理政。正如清华简《五纪》以天象历算为基础,构建宇宙神祇体系,但更大篇幅则集中在与之对应的人事行用方面,《参不韦》的主体部分也集中于三不韦指导夏启建邦治国的内容上。  相似文献   

10.
李锐 《史学史研究》2023,(3):109-113
<正>新近出版的清华简第12册,公布了名为《参不韦》的一部古书。整理者指出其主要内容“为天帝之使者参不韦授予夏启‘五刑则’,即五则、五行、五音、五色、五味,从而指导夏启治国理政,对于研究战国时期的思想观念、职官制度有重要价值。”((1))整理者对《参不韦》进行了很好的整理工作,并且写了一些研究作品,为学界的研究提供了便利。下面在整理者的研究基础上,讨论一下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程浩 《文物》2022,(9):64-67
<正>清华简《参不韦》,无论篇章结构还是思想内涵,均与《五纪》篇有密切关联,或可将二者视作互为因应的“姊妹篇”。与为数众多的战国思想著述相类,该篇亦是以“托言问对”的形式来陈述作者的治政理念与社会认知。清华简中的《汤处于汤丘》《汤在啻门》假名商汤与伊尹,《殷高宗问于三寿》托拟武丁与“三寿”,皆属此类。而《参不韦》所托名的主人公,乃是史有所载的第一个王朝夏代的实际奠基人夏启。该篇虽不以历史叙述为主题,但在说理的过程中,对鲧、禹、启等夏代早期人物的史事亦多有论及。  相似文献   

12.
(羊土)塵(豕土)(马土)(犭土)等字是否与牡通作,(羊匕)麀(豕匕)(马匕)(犭匕)等字是否与牝通作,古文字学界对比仁智互见,久讼未决。这一问题的最早提出者是罗振玉,他说:“《说文》:‘牡,畜父也,从牛土声,’此或从羊,从鹿,从犬。牡既为畜公,则从牛从犬从鹿得任所施。牡或从鹿作塵,犹北从鹿作麀矣……《说文》:‘牝,畜母也。从牛匕声。’母畜对牡而称北,殆犹母对父而称匕。羊豕犬亦有牝,故或从羊,或从豕,或从犬,或从马。诗麀鹿之麀,乃牝之从鹿者,与(羊匕)(豕匕)(犭匕)(马匕)诸字同,乃诸字皆废而麀仅存;后人不识此为  相似文献   

13.
壮族韦姓起源三说祝万里关于壮族韦姓的起源,目前较盛行的说法有三种:即源出彭氏说;源出韩氏说;壮音汉译说。一、源出彭氏说唐代林宝撰《元和姓纂》曰:"韦姓,出颛顼之后大彭,为夏之诸侯,彭子封于豕韦,子孙以国为姓。"汉郑玄撰《毛诗笺》亦曰:"韦,豕,彭姓也...  相似文献   

14.
《周礼》所载太仆职事,主要包括正王之服位、赞王礼事、出入王之大命及掌诸侯之复逆等四个方面,其中包含有针对民间申冤这一特殊情况而制定的路鼓制度等。清华简《摄命》中摄的主要职事,亦包含出入王命、排解民间冤苦与处理周王的礼仪事务等三个方面。比较《摄命》与《周礼》,两者存在很大的一致性。《周礼》所载太仆的相关内容,为探讨《摄命》这一新出文献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线索。从这个角度看,《书序》"穆王命伯冏为周太仆正,作《冏命》"说,不应轻易否定。  相似文献   

15.
卜千秋墓猪头神试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头人身之神的图象首见于洛阳西汉卜千秋壁画墓西壁正中(见《文物》1977年第6期,图版壹)。卜墓多绘仙圣神怪,猪头神者孙作云先生以为“猪头方相”,文献无据。傅朗云先生等以为即“豕韦”,亦即契丹族神。但豕韦彭姓,义与猪皮蒙鼓彭彭发声有关,非即“豕首”。《楚辞·大招》西方之怪有“豕首纵目,被发(?)只”王注:“言西方有神,其状猪头从目,被发(?)”。与卜墓猪头神出现于西壁正合。原始信仰,神怪多易位,善恶可转化。例如《续汉书·礼仪志》里的狒胃(狒  相似文献   

16.
清华简《封许之命》篇主要记载周王室册封吕丁的过程,篇中有“命汝侯于许”的记载,该句蕴含深刻的历史信息。文章结合传世文献、出土文献指出:清华简《封许之命》篇所见之“王”,有两种可能性,其一为周成王、其一为周公。“侯于许”之意为封建诸侯到许地,并非封为侯爵。吕丁的爵位是男爵,纵观整个西周时期,“男爵”享有较高的社会待遇、属于社会地位较高的贵族阶级。  相似文献   

17.
正清华简《命训》篇是新公布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伍)1中的重要一篇,该篇自公布以来,已经受到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一批相关的研究论文业已发表,2关于该篇的讨论也在网上热烈进行。3笔者曾撰有《清华简〈命训〉初探》一文,对该篇简文的文本价值和写作时代做过一些基础性的讨论,本文试图在前文及时贤讨论的基础上,再对本篇简文中的"命"论做一些探讨,不当之处,祈请方家指正。众所周知,《命训》篇见于《逸周书》中,与《度训》、《常训》一起,构成  相似文献   

18.
殷墟卜辞中有“帝于令”,“令”指“天命”。卜辞中又有“受命”,即文献中所说的“正命”,或“考终命”。卜辞中有“不既赢”,“赢”读为“盈”,指乾阳之气,如同文献中所说的“休命”。《甲骨文合集》6928是一版武丁时代的龟腹甲,上有“帝命”,反映了古代天人相应的观念。  相似文献   

19.
正清华简第八辑整理报告有《摄命》一篇,凡32简,简长约45、宽0.6厘米。简3、25、29略有残缺,其他基本完整,简背有序号,为编联提供了基本保证。全篇主体部分为周天子册命"摄"之命辞,文句与《周书》、西周中晚期铜器铭文[1]多可比照,具有重要价值。本篇册命对象名"摄",李学勤将之与《书序》中之《冏命》相联系[2]。《书序》云"穆王命伯冏为周太仆正,作《冏命》"[3],伯冏,《尚书大传》  相似文献   

20.
清华简《殷高宗问于三寿》借助武丁与彭祖的对话阐述了特定的政治理念,其中重点讨论了祥、义、德、音、仁、圣、智、利、信等概念,由此可判断其主体思想属于儒家,且与《荀子》相似。《殷高宗问于三寿》两次提出"揆中",这里的"中"是一个关联"仁"的礼义之"中"。如果孔子"仁礼一体"的"中"与荀子的礼义之"中"一脉相承的话,那么《殷高宗问于三寿》里的"中"应该是处于两者之间。孔子到荀子之间应该存在一条"孔子→商瞿子木→馯臂子弓→……→荀子"的学术传承线索,清华简《殷高宗问于三寿》可能与楚人馯臂子弓或其门人弟子存在某种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