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统一战争得以成功展开,与东郡之置关系密切。秦昭襄王末年,范雎"远交近攻"战略在山东合纵下,遭遇挫折。蔡泽确立"东收周室"之策,突破秦既往连横外交,通过中部领土伸展,决断合纵之势。秦庄襄王至秦王政初年,蒙骜在吕不韦执政下统兵续进,"初置三川",随后突破太行山、荧阳一线,深入六国腹地,设置东郡。东郡扩境后成功与中立国齐国连接,将河北燕、赵与河南魏、楚隔绝,完成了以往东向连横未能达到的目标。"初置东郡",不仅为秦灭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而且为理解汉廷控御东方诸侯提供了新的线索。嬴政亲政,启动兼并战争。统帅王翦、王贲父子以东郡—齐国为界,分居南、北两侧攻灭诸国。统一帝业,由此实现。  相似文献   

2.
一、秦火、项火未尽焚天书秦人一统天下.亦欲统一天下学术.于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由李斯动议焚烧天下诗书。其结果,古人有两说,一曰“先王坟籍,扫地皆尽”①.一曰“秦焚书未全毁”②,其孰是孰非?秦始皇自言“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③。不中用者,即不可用于秦治者.亦即李斯奏章中所言“史官非秦记”、”‘诗书百家语”④。那么”中用”于秦治之书,当不在焚烧之列──从焚书类别上看.是“秦焚书未全毁”。《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李斯奏曰:“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  相似文献   

3.
灵岩寺距济南九十里,早上八点从济南坐汽车出发,走三小时到达这里。只见松柏葱笼,殿宇林立。整个寺院依山布置,看去特别错落有致。打开厚达三册的"灵岩志",翻到卷之二第九建置志上说:"……苻秦永兴中,竺僧朗卜居于此,始建精舍数十区。元魏太武用崔浩言,诛天下沙门,毁佛寺,前之精舍,鞠成茂草矣。至孝明帝正  相似文献   

4.
孟祥才 《中华遗产》2005,(2):106-107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朴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迂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向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相似文献   

5.
秦统一所确立的政治体制模式,以往习惯使用"大一统中央集权帝国"的表述。其实,儒家所尊的"大一统"指系之于一,不仅属于经学叙述,亦是逐渐建构的上古帝王世系下的历史叙述。"大一统"政治理念具有包容性:不但对应上古"天子—诸侯"政治模式,且涵盖秦的"皇帝—郡县"政治模式。秦的统一,包含对周室政治成就的承继。然秦并不满足于再现"一统",更远溯五帝,宣扬帝国成立所具有的跨越式、变革性政治成功。在上古史的发展脉络下,"并天下"而非"大一统",或许更能凸显秦统一的军事成就与帝国建立的政治伟绩。秦或许不曾想到,"承秦"而复称"并天下"的汉,在随后转而重视"一统"的政治表述,并将秦从"大一统"政治谱系中加以排除。  相似文献   

6.
<正>汉人总结秦亡的教训,往往使用"土崩瓦解"一词。班固论秦失天下的原因说:"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虽有周旦之材,无所复陈其巧",徐乐论政时亦云:"天下之患,在于土崩。"对此,张守节《史记正义》解释得非常精妙,所谓"言秦国败坏,若屋宇崩颓,众瓦解散也"。秦帝国的屋宇大厦貌似固若金汤,何至于"一夫作难而七庙隳"呢?两汉立国四百余年,健全了理性化的国家制度,并成功地将知识  相似文献   

7.
《战国策》所载策士之辞,在述及秦国时,常常称秦为“虎狼之国”或“虎狼之秦”,如《楚策一》载苏秦说楚威王曰:“夫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秦,天下之仇雠也,横人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事秦,此所谓养  相似文献   

8.
正所谓"卫所",《明史·兵志》说:"明以武功定天下,革元旧制,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大率5600人为卫,1200人为千户所。所设总旗2,小旗10,大小联比以成军。……其军皆世籍,此其大略也。"据民国《安平县志》卷五:"屯堡(人),即明洪武时之屯军。"故"屯堡"之名似为"屯军"与"堡兵"各取一字的简  相似文献   

9.
以往研究晁错,多集中于其削藩、守边和重农等政策措施上,而将他作为"思想者"来深入研究则不多见。从秦亡到汉武"罢黜百家"的六七十年,诸子重新活跃,以晁错为代表的"新法家"与"新儒家"、"新道家"形成鼎足之势。"新法家"之"新"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晁错将商、韩"直线进化"的历史观变成了近似螺旋发展的循环历史观,并以此反对"无为而治"。二是理政目标由"得天下"变为"安天下",去除先秦法家的"因人情",而借用儒家的"得人心",以让"天下乐其政"。三是在批判秦政的基础上摒弃申、韩、李斯的极端"君主本位",而向商鞅、慎到的"国家本位"回归,但其"急功近利"的价值观则没有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10.
石磊 《文史天地》2021,(2):38-42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沿袭元朝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以总天下之文治,置都督府以统天下之兵政,立御史台以振朝廷之纪纲.三大中枢机构中,中书省最为重要,不仅设官最为庞大,而且"事无不统",执掌广泛.中书省丞相的权势与地位,远非都督府大都督与御史台御史大夫可以相提并论.可以说明初的中书省,是洪武十三年(1380年)以前的最高决策...  相似文献   

11.
黄小荣 《文博》2000,(5):32-33,70
西安作为我国著名的古都,先后有西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个王朝在西安一带建都,时间长达1062年,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历史名城。西安何以如此受帝王们青睐?这和西安所具有的优越地理条件是分不开的。西汉初年,娄敬劝刘邦定都长安,称之为“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意在扼住了天下的咽喉要害,长安以及周围一带的关中,之所以成为天下之“亢”,从地理条件来看,主要有以下原因。  相似文献   

12.
"道法自然"是老子自然政治思想之内核。无为之治术,"被褐怀玉"的圣人理想,"不以兵强天下"的战争观以及"小国寡民"的理想国构成了《老子》"自然政治"的主要内容。"自然政治"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无为"而"无不为",持守这一原则,以期天下太平,政事走上正轨,人民富足。  相似文献   

13.
<正>春秋初年,"周避犬戎难,东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自秦襄公(前777~前766年)首次立都于西犬丘(西陲),之后的500余年间,秦国逐渐东迁,历经了秦邑、汧邑、汧渭之会、平阳、雍城、泾阳、栎阳和咸阳等多处都、城、邑,史称"九都八迁"。按照目前学术界对秦"九都"各自功能与层次结构的研究,自秦德公元年(前677年)初居雍大郑宫起,止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自雍徙都咸阳",秦置都雍城达327年之久。位于今天陕西凤翔境内的雍城,其  相似文献   

14.
张林川 《文献》1998,(3):80-93
<六韬>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奇书. 它的"奇",首先表现在书的内容方面,它是一部讲韬略的书.韬者,它又作"弢",原意是"弓袋",引申之则有"锦囊妙计"的意思.其次,据文献记载,这部书与历史上两位传奇的智人有关.有文献记载,<六韬>的作者就是周文王的老师姜太公;又有文献记载,张良曾习<六韬>助刘邦除暴秦、败项羽,平定天下建立了刘汉王朝.  相似文献   

15.
秦"出其人"是郡县制帝国形成史上一种极具特色的人口流动现象,是以备受学界瞩目。然综观过往研究,一个明显的缺憾是,学界多关注惠、昭两代秦王在军事层面上的"出其人",而对它在赓衍中牵涉到的经济、政治面相则鲜有论及。事实上,在兼并战争时期,军事上的"出其人"政策实与王廷中枢的排外传统紧密相关,事关秦王国耕战体制的稳固。秦甫一统,其则转型成为一种东方徙民战略,政府借此成功获取了对东方粮源的支配权,由此完成了管控东方的帝国战略。这内外两厢合力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拆解与国君抗礼的民间社会网络。它从一个侧面揭示出秦郡县制向东方展开的历史轨迹,并对有秦一代的政治地理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堕粮"之称《明史》无记载、《辞海》无解释,但它实实在在地存在了几百年,且让湘乡(位于湖南省中部,今属湘潭,县级市)的百姓深受其害。所谓"堕粮",大致是朝廷为惩罚某地,而对此地征收高于正常标准的赋税。明朝初年,朱元璋曾因嫉恨平江(今苏州)百姓效忠与之割据对抗的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曾对此地征收高额赋税。而湘乡"堕粮"更早一些,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  相似文献   

17.
论“杯酒释兵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杯酒释兵权”王育济“杯酒释兵权”是宋初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人们熟知的一则历史典故。三十年代,著名史学家聂崇岐先生的长文《论宋太祖收兵权》,正确区分了“杯酒释兵权”与“收藩镇之权”的不同,并着重阐述了“收藩镇之权”的问题。四十年代,丁则良先生撰...  相似文献   

18.
中山王鼎铭文"■■夫■"可读"睿■傅御",意谓燕王哙的智慧在文武百官之上;"闬于天下之勿矣"一句中的"闬"当释为"■",整个句子的意思是说燕王哙"明察于天下之事";"克■大邦"之"■"当读作"剔",训"治"。  相似文献   

19.
上博五《姑成家父》简5"今主君不于吾古,而反恶之","古"当读为"辜",意为罪过。"今主君不于吾辜",言国君不满我的罪过。"而"字表示转折,而非递进关系,"而反恶之"之前省略的主语是姑成家父,"之"代指晋厉公。简9"■而予之兵","■"当释为"已","汝出内库之囚,已而与之兵",意思是说强门大夫让晋厉公释放内库的囚徒,不久又发给他们兵器。  相似文献   

20.
岳麓秦简首次披露秦除了有"禾程",而且还有"秏程",并且"租禾"征收物分为带秸秆的禾以及舂出之粟、米、麦、粺(精米)、菽和荅。"租禾"税率指的是应征田亩之比率,既有什一之税,也有什五税一等,与传世文献记载不同。秦"租禾"征收办法主要是依据授田民缴纳租税品种情况而计算出所授之田应纳田亩数,即"度稼得租",学界争论的按顷、按亩或按实物计征之说不能完全成立。岳麓秦简还第一次揭示秦"稾"税折钱缴纳的历史真相,并且刍和稾的价格也首次有所体现。以往传世文献和简牍材料未见记载的"枲税"和"枲程"也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