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韩现代管理思想中的儒家文化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对日本和韩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文化圈”。日本和韩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儒家文化,日韩现代企业的权威管理模式,恰恰是通过对中国儒家文化的扬弃以及与西方文化的对接,从而形成了日韩现代管理思想。在日本和韩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在其崛起的进程中已经并将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必须要提高认识,保护东亚地区的“原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2.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与重视,所以,旅游行业得到了快速迅猛的发展。本文指在探析传统文化影响下现代旅游管理发展的发展,着重从中国传统文化概述、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影响、传统文化与旅游管理融合的有效途径、结合传统文化的现代旅游管理与发展四个方面简单分析。使我们能更加有效的运用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运用到现代旅游管理发展当中,促进旅游管理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旅游管理是现代管理学科中的一门新兴学科,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进行旅游管理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有利于提高旅游管理的管理水平。本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在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旅游管理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策略,旨在说明旅游管理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期为旅游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晚清民初的历史语境里,中国传统的“文明”和“文化”概念先是大体经历了一个摆脱轻视物质、经济、军事方面的内容,形成内蕴进化理念的新的现代“文明”概念——广义的现代“文化”概念,再从另一维度部分地回归与“武化”、物质化相对的中国传统“文明”和“文化”的关键内涵,进而获取新的思想资源、重建一种新的狭义“文化”概念的过程,最终复构成了一个广、狭义内涵并存的、带有矛盾性的现代“文化”概念结构。这两个重要的现代概念形成和演变的过程,同时也是当时的中国人运用它们进行社会改革的实践过程。戊戌时期,现代“文明”概念已经在趋新士大夫中逐渐流行开来,并携带一系列现代性主导价值观念,成为维新运动得以全方位展开不容忽视的思想依托;而狭义“文化”概念的出现及其与广义概念的合构,则影响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兰曼 《风景名胜》2020,(2):0251-0251,0253
传统文化作为人类文明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特殊载体,在发展过程当中融入了人类不同时期的思想文化、风俗习惯等特征,在内容上可以说一种智慧的结晶以及文化沉淀下来的历史产物。伴随着现当代的发展,旅游行业逐渐与世界相接轨,这也促使到中国旅游的人员越来越多,由此,在这时候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旅游管理行业当中,能够不断提升旅游管理人才的专业素养,为传播我国优秀文化打下基础,由此,文章以“传统文化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运用”作为重要研究对象,为更有效的促进旅游管理专业中融入传统文化奠定基础,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相似文献   

6.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政治理念,有诸多符合中国人文化观念的治国理政方法和经验。本文从“世界大同”、“以德治国”、“中庸之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无为而治”、“韬光养晦”、“治大国如烹小鲜”八个方面来谈包涵在这些传统智慧中的治国理念。将传统中国理想化的、有文化的、深入人心的一套治国理政观念,结合现代法治、监督、民本的政治观念,形成现代中国的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7.
梁方健 《民俗研究》2004,(2):182-184
古代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礼”是我国古代社会最重要、最基本的特征。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礼”的文化,中国政治就是“礼”的政治,中国历史就是“礼”的历史。传统礼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而以现代学术视角对传统礼学进行探讨研究则是清理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丁鼎博士的新著《〈仪礼·丧服〉考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7月)就是一部对传统礼学进行现代阐释的成功之作。  相似文献   

8.
<正>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与重视,所以,旅游行业得到了快速迅猛的发展。本文指在探析传统文化影响下现代旅游管理发展的发展,着重从中国传统文化概述、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影响、传统文化与旅游管理融合的有效途径、结合传统文化的现代旅游管理与发展四个方面简单分析。使我们能更加有效的运用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运用到现代旅游管理发展当中,促进旅游管理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法家思想的基本概况,着重讨论了其中的法、术、势学说,以此为切入点,联系了现代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法家思想与企业管理的相通之处并探讨了其对企业管理的借鉴之处。以期能从传统文化中找到一条适合我国本土企业的管理理念,使传统文化能更好的为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0.
王海英 《神州》2011,(2X):198-198
班主任如何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成为现代中小学班主任老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高中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要形成但还没有形成的关键时刻,高中的班级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人结合个人的班主任工作,从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和班级管理理念建设两个方面谈了笔者的一些实践和认识。  相似文献   

11.
正是由于文化传统的关系,中国现代知识人的身上才必然带有浓厚的“士”的精神。事实上现代中国的种种“革命”最初都是由知识人发动和组织起来的;他们仍然继承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意识。制度是“硬体”,可以说废止即废止,文化传统是“软体”,不可能随着制度的死亡而完全消失。自“五四”以来,中国知识人仍是改变或批评不合理现状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维新派思想家们构建提出了“公理”世界观,将西方“权利”概念成功移植于中国,赋予中国传统法文化现代内涵,并以此为根据,批判封建专制制度、追求政治(法律)现代化,为我们在探求传统走向现代的法文化范式提供了很好的启示,也促进了国人对现代法治精神的领悟和对法治建设路径的启迪。  相似文献   

13.
叶春涛 《攀登》2013,(5):70-74
当前我国政府公共管理责任机制存在着责任分配不清、责任实现无力、责任追究不力等问题。这既有责任虚空、政府职能定位不准确等政府体制层面的原因,也有分类管理不科学、沟通渠道不通畅等公共管理层面的原因,还有“全能政府”、“官本位”等传统文化的影响等原因。  相似文献   

14.
根据南京高淳国际慢城旅游资源蕴含的慢文化内涵,基于游客感知,以慢资源、慢服务、慢社区、慢形象、慢管理5个指标构建高淳国际慢城竞争力影响因素.本文通过游客感知视角研究慢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影响因素及影响差异,针对其薄弱方面提出意见,提高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水平.结果显示:慢资源、慢服务、慢社区、慢形象、慢管理都是慢文化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时代,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要体现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创造有文化价值的环境艺术空间。伏羲文化是中国文化之根,用现代手法诠释伏羲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现代图书馆管理文化是信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知识的积累。对知识的学习和信息的掌握离不开图书馆,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进步和文明程度,与国家的经济、文化、科学技术息息相关。它是图书馆管理者和员工在图书馆管理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集体思维和文化认同,更确切地说,现代图书馆管理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是图书馆管理活动过程中一系列文化观念的总和。  相似文献   

17.
徐娟  赵鹏  孙广耀 《神州》2014,(11):35-36
“文化”一词在我国古代便已存在,溯其根源可至《易经》。千百年来,文化学者不断对“文化”进行释义。今天我们可以认为“文化”一词指的是某一特定民族经过长期的历史实践所创造出的物质成果、精神形态以及制度、规约、交往方式、生活习俗与语言、思维方式的总和或者说复合体。①在《文化学辞典》里,对于“传统文化”的定义则是“由历史沿袭而来的风俗、道德、思想、艺术、制度、生活方式等一切物质和精神文化现象的有机复合体”。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精神、现代价值等方面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展现了中华民族至诚至善的民族精神和亘古烁今的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18.
礼仪重建与地方文化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春声 《岭南文史》2007,(1):I0001-I0001
在经历百余年激烈的社会动荡和文化变革之后,现代中国社会出现了明显的“礼仪阙失”现象,正面临着“礼仪重建”的困难任务。传统国家及其文化赖以证明其“正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现代技术涉入了藏画管理,从而改变了人们传播传统文化的手段与方式。藏画管理内容、服务手段、服务方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职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这使藏画管理面临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本文立足于现代技术条件下的藏画管理研究,首先阐释了藏画实施现代技术手段管理意义,继而分析了藏画管理现状,最后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以期对相关研究有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儒家文化传统的核心之一是“孝”。在以父权为中心的封建制度下得以实现和维持,并服务于封建政治统治。在现代公民社会中,传统“孝文化”应该有其新的基础,新的内涵和新的保障,“孝”应从以“家庭子女责任”为中心向“社会政府责任”为中心转变。从而更好的发挥“孝文化”的作用,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