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林 《中国西藏》2003,(2):75-75
盟誓诰在吐蕃王朝时期被视为极为重要的王室档案,这类书在当时就已形成专门的献学分类和管理体系。章说,吐蕃的议事会制度是盟誓诰这类书产生的基础。吐蕃的议事会盟制度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的部落联盟阶段,成为部落和氏族首领彼此联合力量,取得共同利益的重要手段。在《敦煌吐蕃历史书》中,吐蕃盟誓分帮主与赞普、臣属之间的盟誓,臣属之间的盟誓和个人间的盟誓。  相似文献   

2.
《文物》2010,(7)
西藏山南洛扎吐蕃墓地是一处未见文献记载的吐蕃王国时期的大型墓地,在墓地附近发现有两处古藏文摩崖石刻,属吐蕃时期重要的文化遗存。本文在实地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综合以往研究成果,重新释读了石刻的内容。同时,对石刻保存现状、吐蕃墓地与石刻之间的相互关系、洛扎吐蕃墓地与石刻所反映的吐蕃盟誓制度及其墓地营葬规制等问题做了进一步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论西周的盟誓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盟誓制度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人已结合金文记载,对有关法律诉讼盟誓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对分封中存在的盟誓制度及其对构建西周政权的重要作用尚缺乏深入探讨。本文拟以此为重点,试对西周盟誓制度略作考察。  相似文献   

4.
会盟贯穿吐蕃王朝的始终,形式上既有王朝之间的盟约,也有君臣之间的会盟,有议事会盟,也有兴佛盟誓。本文主要讨论吐蕃与唐之间涉及议定边境的四次会盟。即河源会盟、清水会盟、赤岭会盟和长庆会盟。会盟对于安定唐蕃边境有积极意义,客观上避免了战争造成的严峻后果,为双方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作为唐蕃关系史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吐蕃以"金城公主汤沐邑"的名义取得河西九曲之事颇受学界关注,但相关史实尚有待发之覆。本文认为,取得河西九曲,是吐蕃自高宗麟德二年(665)以降就汲汲以求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经历了近半个世纪。根据中宗神龙二年(706)盟誓的规定,河西九曲作为"闲壤"存在于唐蕃之间,此后数年在唐朝西境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玄宗执政初期,吐蕃趁唐朝内政不稳之机及双方和好的态势,取得对河西九曲的控制权,打破了神龙之约。随后,吐蕃为使自身对河西九曲的占领合法化,并趁机获取更多利益,向唐朝提出重新会盟定界的要求。玄宗虽应允会盟,但在疆界问题上,坚持回到神龙盟誓所规定的状态。双方就这一问题进行交涉,难以达成一致,开元二年(714)的河源议界及随后的一系列事件,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  相似文献   

6.
陆离 《敦煌学辑刊》2005,(3):110-121
本文重点对敦煌、新疆等地吐蕃时期石窟中着虎皮衣饰神祇、武士图像的内涵、年代进行研究,认为吐蕃占领河陇西域时期敦煌、龟兹等地的佛教石窟壁画、雕塑中着虎皮衣饰的神祇、武士形象实际与吐蕃民族的虎崇拜和吐蕃王朝的大虫皮制度有密切关系,吐蕃民族的虎崇拜和吐蕃王朝的大虫皮制度对蕃占敦煌、西域等地的石窟造像产生了直接影响,敦煌、西域石窟中的神祇、武士形象所着之虎皮衣饰对研究吐蕃大虫皮制度的具体内容有重要价值.这些吐蕃王朝时期佛教造像艺术中的特有内容又为后世藏区以及周边南诏、西夏等民族政权的佛教艺术所传承,并且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陆离 《敦煌学辑刊》2005,(3):110-121
本文重点对敦煌、新疆等地吐蕃时期石窟中着虎皮衣饰神祗、武士图像的内涵、年代进行研究,认为吐蕃占领河陇西域时期敦煌、龟兹等地的佛教石窟壁画、雕塑中着虎皮衣饰的神祗、武士形象实际与吐蕃民族的虎崇拜和吐蕃王朝的大虫皮制度有密切关系,吐蕃民族的虎崇拜和吐蕃王朝的大虫皮制度对蕃占敦煌、西域等地的石窟造像产生了直接影响,敦煌、西域石窟中的神柢、武士形象所着之虎皮衣饰对研究吐蕃大虫皮制度的具体内容有重要价值。这些吐蕃王朝时期佛教造像艺术中的特有内容又为后世藏区以及周边南诏、西夏等民族政权的佛教艺术所传承,并且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侯马东周盟誓遗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1965年冬,我们在配合基本建设工程中,又一次发掘了侯马东周盟誓遗址,继续发现了有关记载盟誓的盟书(古代称载书)。其数量之多和内容之丰富,在过去都是少有的,对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盟誓制度,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锅庄考略     
西藏历来享有“歌舞的海洋”之美誉,锅庄做为歌舞海洋深处的一颗璀璨的丽珠,略考其中很有必要。 “锅庄”又称“果卓”其探源文字倒不多见。据考证,在敦煌石窟和吐蕃碑石中倒依稀可寻:“锅庄与盟誓有关”,然而却仅此而已。 我们知道,凡是舞蹈都是人体的艺术,伸展与灵活  相似文献   

10.
《文物》2021,(9)
正受汉地封印文化影响,吐蕃最早视印章为"盟誓诏书"(bka’ gtsigs kyi yi ge)或上级发放敕令的有效凭证。吐蕃时期的印章遗存可分为实物遗存和文书押印印痕两种。近年来,学界已从不同视角对此展开了充分研究。吐蕃王朝奔溃之后,其后裔在西藏阿里象雄故地新建地方政权——古格王国(10世纪末至17世纪初)。该时期印章形制与特征,因缺乏考古材料和文献记载,故学界对此悬而未解。2016年,托林寺佛塔出土文书印痕的发现,为学界探究古格王国早期印章形制、功能打开了一扇窗口。  相似文献   

11.
联盟关系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信任关系,盟誓的本质就是一种信任关系或信任机制的建立,正是这种信任机制在维持和保障着联盟的牢固性以及盟誓的有效性。信任机制就是盟誓的核心机制,构成信任机制的因素即为盟誓的核心因素,一个时代盟誓活动的特征都要从这些因素之中寻找最根本的原因。盟誓活动作为一项在人类社会中持续数千年的文化现象,具有自身独特的属性和发展理路。按照盟誓核心结构从原始氏族社会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演变轨迹,先秦盟誓经历了八个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利益、血亲、神权、王权、诚信、霸权等六个因素分别在不同时期构成了先秦盟誓的信任机制,充当了盟誓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据《左传》等史料 ,对春秋时期盟誓对时人的影响 ,以及时人对盟誓和盟主的评价进行了分析 ,认为它突出表现在春秋时人常称引某些盟誓 ,而其对盟誓的态度表现为或赞扬、或批评、或失望 ,对盟主的态度表现为设定了许多成为盟主的不同标准。  相似文献   

13.
吐蕃时期的资料从文献载体上大致可分为碑文、写本、简牍等文献,资料大致分两类,出土于吐蕃本土即传统的卫藏地区的文献、和出土于吐蕃控制的敦煌、新疆、米兰等西域的写本和简牍。相对而言,由于写本数量比较庞大、篇幅长、内容复杂,所以笔者就把敦煌藏文文献这一部分给刨除去了,所依据的资料是吐蕃时期的碑文文献和简牍文献,通过分析和比较出现于这两类文献中的官职名称,来看吐蕃王朝在吐蕃本土和吐蕃在向东扩张领土的过程中新控制的地区实行的职官制度的区别,笔者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比较两类文献,来看吐蕃实行的官职体系,笔者认为没有被碑文记载的一些官职体系对我们研究和认识作为吐蕃时期制度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吐蕃占领教煌时期,汉地佛教通过敦煌等地向吐蕃本部传播,对吐蕃佛教产生重要影响.吐蕃曾在敦煌等地举行释放唐朝战俘、两国通好、礼佛祈愿等活动;敦煌蕃汉官员与唐朝中央政权也曾发生过一些联系与接触;吐蕃在河陇推行的各项制度大量模仿唐制,唐朝文化礼俗在敦煌地区仍然被官方和民间一定程度上加以保留和吸收;落蕃唐人及其后裔仍然保持着很强的对唐朝中央政权的向心力.正因为这样,所以才有了公元848年敦煌世族张议潮率众起义,驱逐吐蕃,建立归义军政权,遣使归唐的壮举.  相似文献   

15.
民主改革前的藏区差税制度沉重的差役赋税是民主改革前藏区社会的一个显著的特征,也对藏区社会生活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星全成在《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二期上撰文对其作了研究。文章认为藏区的差税制度在藏族古代社会就已存在,《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中就多...  相似文献   

16.
试论唐代吐蕃与西北各族的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略西北地区和统治被征服地区民族的过程中,吐蕃与西北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过密切的交往。西北各族丰富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元素曾经影响到吐蕃文化,佛教传入吐蕃也有西北各族的贡献;同样,吐蕃文化也长久地影响到了西北各族,主要表现在文字、服饰、艺术等方面。吐蕃与西北各族的这种文化交流,促进了各自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也为丰富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吐蕃敦煌乞利本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设置的乞利本(khri dpon),又名沙州节儿论(rtse rje blon),是可以简称为节儿(rtse rje)的吐蕃职官中品级最高的一级。该官职由吐蕃人担任,统领敦煌各级蕃汉官员,负责在当地推行吐蕃的各项统治制度和措施。此官职在吐蕃占领敦煌后开始出现,一直是当地的最高军政长官。  相似文献   

18.
论点摘编     
正清代驻藏大臣巡边制度考沈琛在《中国藏学》2020年第1期上发表文章,通过对伊斯兰史料与藏汉文史料的梳理,结合青藏高原的考古发现,对吐蕃与中亚的商贸往来进行研究。吐蕃输往中亚的商品主要是麝香,因此这条商路又被称为麝香之路。动物皮毛、盾牌、盔甲、金银器等吐蕃商品也在伊斯兰地区非常知名。中亚输往吐蕃的商品包括金银器、织锦、香料等。吐蕃与中亚贸易路线主要有海上和陆上两条,前者通过西北印度到达印度洋港口,与海上丝绸之路汇合。陆路经拉达克、大小勃律,经大食之门到达呼罗珊、粟特、阿拉伯。粟特商人、大食商人、犹太商人都曾活跃在麝香之路上。  相似文献   

19.
吐蕃是唐朝近两百年中最强劲的对手。吐蕃与唐朝交往可分为三个阶段:弃宗弄赞时代的友好交往、弃宗弄赞卒后的时战时和、吐蕃政权分裂后向唐朝入贡。在弃宗弄赞时期,吐蕃、唐朝和平相处,唐朝的国力和疆域得到迅速发展。弃宗弄赞卒后至吐蕃分裂之前的吐蕃、唐朝争战,对唐朝的政治、经济、军事、财赋政策、边疆经略等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唐朝建国之初国力的迅速发展和强大、府兵制到方镇制的变迁、财赋制度的变迁、唐朝中央集权的由盛而衰及边疆经略的重大变化等,都无不与吐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仝涛 《考古》2012,(11):76-88,1
青海郭里木乡的三具彩绘棺椁所绘内容表现了吐蕃贵族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和丧葬习俗。尤其是丧礼场景可与敦煌古藏文写卷的相关内容相对应,为研究吐蕃时期的丧葬制度补充了珍贵的图像资料。结合汉藏文献资料可揭示棺板丧礼图的灵帐哭丧、骑射祭祀、迎宾献马以及丧讫宴饮等图像的内容及其蕴含的丧葬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