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城市化进程中行政区划调整的类型、问题与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回顾和总结近30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行政区划调整的过程、类型与特点的基础上,对国内学者关于城市化中的行政区划调整研究进行总结、梳理。行政区划调整在适应和促进近三十年来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相应的问题;在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包括市制改革、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规划耦合机制、行政区划调整与农村城市化、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群发展等四个方面;未来我国城市化中的行政区划调整研究的重点是理顺撤县(市)设区后的城市管理体制,市辖区范围调整,城市群的行政区划调整与管理体制,市制改革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转型期广东省地级市发展的困境与突破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区划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密切,而区域发展又不能仅仅依赖行政区划的调整来达到。况且行政区划调整应该是逐步到位的过程。因此,地级市的发展要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实行区域管治、改变城市型政区体系、理顺地级市的空间结构等方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3.
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形态及其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0年代以后,我国进入了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城市社会结构转型的重要时期。文章在对快速城市化时期进行界定并分析其动力机制的基础上,从城市的外延扩展以及城市内部结构重组两个方面对我国快速城市化时期的城市形态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旧城改造、开发区建设、制度创新、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规划管理等6个角度对城市形态演变的动力机制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当前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罗马共和国时期的道路建设在罗马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罗马国家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罗马道路建设的根本原因在于军事扩张的需要,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考虑并不多。共和国时期的道路建设主要在意大利本土进行,并呈现出鲜明的特色。这一时期的道路建设对罗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它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从另一角度考察罗马社会。  相似文献   

5.
1912年至1928年为北洋政府统治时期。这一时期,地方行政区划实行的是省、道、县三级。本文试对北洋政府时期吉林省行政区划即道级政区和县级政区的变迁及其原因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6.
大事记是一种依时叙史、编年纪事的史书体裁。续修志书的大事记则是按年月日顺序,对现行行政区划内特定历史时期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方面重大事件的简要记述。志书的“大事记”自成一体,并作为独立篇章常与“总述”或“概述”同为志书卷首(也有一些志书是将“大事记”殿后的),  相似文献   

7.
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时期,亦是江南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不仅表现在农业上的精耕细作,也表现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异常繁荣。本文从唐宋时期江南地区较长期的和平环境、政府的支持政策、大规模的南迁移民等方面对此时期的江南手工业发展原因进行探析,以希有助于江南经济史研究。  相似文献   

8.
方志是区域佛教历史的直接反映,以元代行政区划为基础,依据《大元大一统志》和元代地方志,结合《大明一统志》,对元以前时期和元代建修的寺院情况进行整理分析,指出影响该时期佛寺分布的经济情况、信众基础和民族格局等要素,充分反映元朝佛寺分布的历史继承性和区域不均衡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匡贞胜  虞阳 《人文地理》2020,35(2):93-101
透过对行政区划调整现象与文献的梳理,发现中国部分政区有“改而不变”的倾向,本文借用“内卷化”的概念对这种现象及其效应进行探讨,指出政区改革在行政层级、运行逻辑、空间关系、职能配置等方面都存在着“内卷化”隐忧。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国家结构、行政区划的资源属性和行政区经济之间关联的分析,阐释了政区改革内卷化的生成机制,认为行政区划配置资源的功能可能是政区改革陷入内卷化的一个重要前提。最后以常州武进和海南政区改革为例,探讨了本研究的分析框架与逻辑,并建议构建面向市场经济的行政区划调整框架,为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供空间支撑。  相似文献   

10.
正由周振鹤、李晓杰、张莉合著的《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秦汉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是周振鹤主编的13卷本《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一部,本卷及"十六国北朝卷"的相继推出标志着中国行政区划通史项目的顺利完成。秦汉时期是行政区划或言之郡县制的确立期,在整个行政区划变迁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卷在整个行政区划通史项目中的地位亦可见一斑。全书分三编和附录,三编按时代顺序依次为上编"秦代政区"、中编"西汉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