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彝族拥有悠久的历史与古老的彝文典籍。南北朝时期的彝族学者举奢哲与阿买妮 ,创建了彝族史学理论。在其后的 1 0 0 0多年时间里 ,又有一些彝族史官不断继承与创新 ,使其更加完善。在这个史学理论体系指导下 ,产生了大量彝文历史著述 ,丰富了中国古代史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古代彝族的伦理思想是中国伦理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古代彝族认为人的本质是劳动,把热爱劳动当成最高的道德准则,并从人类自身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劳动生产实践中寻求道德的起源。古代彝族以家支为本位的伦理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孝贵和。古代彝族伦理思想的基本特征是:伦理思想与原始宗教、风俗习惯融为一体;受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化的影响,其伦理思想具有多层次民族化信息的内容;重视人伦日用和实际生活行为。  相似文献   

3.
<正>如实直书是中国古代史学的基本精神,而彰显道义则是其一贯理念,"求真"与"求道"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史学的二重属性。以往论者对于中国古代史学的"求真"精神阐述较多,而对于"求道"理念则或语焉不详,或简单加以否定。本文试对中国古代史学"求道"理念的主要内涵和理论根源作出论述,并对其合理性作出评述。所谓"求道",即是追求历史编纂的道义原则。与"求真"之追求客观事实之真不同,"求道"则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研究中,逐渐开拓出了一个崭新而独特的领域——中国古代史学批评。从筚路蓝缕到收获硕果,瞿林东先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今,瞿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7卷本出版在即。本刊特组织刊发这组文章,从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在中国史学发展中的作用、中国古代史学批评与传统史学理论的关系、中国古代史学批评与西方史学批评的比较、中国古代史学批评与史学话语体系构建的联系等视角,探讨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内在价值、研究方法和中国特色。当代史学繁荣的背后,也正面临着客观公允的史学批评缺失的困境。我们期望这组文章能引起大家的关注,开拓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研究的新局面;也希望古代史学批评的果实,能够滋养当代史学批评的成长。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研究中,逐渐开拓出了一个崭新而独特的领域——中国古代史学批评。从筚路蓝缕到收获硕果,瞿林东先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今,瞿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7卷本出版在即。本刊特组织刊发这组文章,从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在中国史学发展中的作用、中国古代史学批评与传统史学理论的关系、中国古代史学批评与西方史学批评的比较、中国古代史学批评与史学话语体系构建的联系等视角,探讨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内在价值、研究方法和中国特色。当代史学繁荣的背后,也正面临着客观公允的史学批评缺失的困境。我们期望这组文章能引起大家的关注,开拓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研究的新局面;也希望古代史学批评的果实,能够滋养当代史学批评的成长。  相似文献   

6.
城市史学与中国古代城市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发展的推动、城市史学在我国的兴起、中国城市史研究传统的奠基以及多种学科发展的促进,中国的城市史研究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城市史学是专门研究城市历史的历史学的分支学科之一,与其他学科对于城市史的研究不同,城市史学在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特征。加强中国古代城市史的研究应在五个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重视综合的、系统的宏观研究;多学科参与和跨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考古学成果在研究中的应用;探索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特性和规律;构建中国的城市史学理论。  相似文献   

7.
《彝族古代文艺理论丛书》包括《彝族诗文论》、《论彝诗体例》和《论彝族诗歌》三部著作。集 诗文理论家、大布摩、史学家于一身的举奢哲、阿买妮、布塔厄筹、布阿洪、漏侯布哲等人用诗歌的 形式表达了他们对治史原则和方法的认识,比较完整地反映出了彝族古代独特的史学理论。他们 主张:撰写历史的目的在于鉴往知来,教育后人;写史要真实:君民、牛羊、金银、风土人情均可入 史,尤其要写出各部的“繁荣昌盛史”;写史抓大纲,世系要分清,时间要弄准,人物身世明;写史“文 理通”,韵律要讲求;检验史著优劣的标准是得到君、臣、民的赞赏。这些治史原则尽管还不够系统 和全面,但它毕竟是彝族古代史家长期治史经验的总结,它有力的促进了彝族史学的发展,也进一 步丰富了中华古代史学。  相似文献   

8.
西南古代彝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其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金石档案,迄今仅川、滇、黔三省便发掘到千余方彝文碑刻及部分彝文摩岩、铭文;至于彝族汉文金石铭文更是难以计数。这些碑刻铭文有记载彝族历史事件的,有记录彝族世系源流的,有记述彝族上层文治武功的,有反映历代王朝中央对西南彝区进行统治的。是研究古代彝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可靠记录材料。一、养文金石档案这些金石铭文年代久远,内容丰富,分类论述如下。1.碑刻。有墓碑和纪事碑两种类型。(豆)墓碑。古代彝族先民通行火葬。明清时期,随…  相似文献   

9.
唯物史观自20世纪初开始流传于中国,逐渐发展成为主流的历史观;研究唯物史观,对于我们国家史学理论学科建设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我们都说"西马亦马",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本文以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为例)也是一种类型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值得我们总结和探讨,对于发展中国特色、中国流派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和学科是具有重大学术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提要的理论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乾嘉时期学者编纂《四库全书总目》,其中的史部书籍提要不仅对历史文献的考异纠谬具有重大价值,而且是中国古代史学批评方面的一项系统工程,包含着非常鲜明的史学批评标准和原则,为乾嘉史学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史学的理论与方法论增添了极其厚重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李大钊是近代著名的史学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者。他对中国史学由传统向现代的嬗变,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这不仅体现在他创立了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中国史学提供了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体系,还在于他首先将这一理论运用于历史研究,为后人作了示范。对于后者,一些论著虽然提及,但论述尚欠充分。笔者认为,仅就李大钊对中国古史的研究而言,至少有三方面:即对远古为“黄金时代”说的批判,对古代社会经济生活的探讨,和对古代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问题的论述等等,为与其同时代的史家所不及,对创立科学的中…  相似文献   

12.
正第22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拟于2019年10月中旬在复旦大学召开。会议的主题为"当代史学研究的问题与方法"。会议研讨的主要问题包括:1.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2.中国古代史学批评与史学理论;3.西方史学研究的中国视角;4.史学比较的可能性及其实践。会议由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古代史学意识内涵的界定与思考——中国古代史学意识研究徐松巍中国古代史学意识是中国古代史家站在历史与时代的制高点上,对于史学自身如何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进步之系统、深刻和自觉的认识。这种认识非但是中国古代史家为适应和推动史学和社会进步的需要而对自...  相似文献   

14.
张斌 《神州》2013,(34):316-316
新课标改革后,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明显加强了对史学理论和史学常识的考查,笔者以2007年全国文综卷I选择题历史部分第12小题涉及到了中国古代帝王的谥号问题为例,深入探析古代皇帝的称谓,系统介绍一下中国古代帝王的各种名号。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秦至五代,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史学从产生到初步发展的阶段。先秦各民族都有口述历史,汉文典籍中也涉及一些民族史事。屈原《天问》体现了对历史的理性思考。汉代,《史记》等书的民族史传构建了早期民族历史体系。匈奴、白狼等族以汉文撰写其文献,粗显历史意识。魏晋南北朝,建立政权的诸民族,历史意识大为增强,出现一批以少数民族为对象的重要历史著述。南方和西域用民族文字撰写了一些有价值的文献。彝族史家举奢哲提出的史学三要,是古代彝族史学的经典之论。隋唐五代,少数民族史家在皇朝主流史学队伍中占有重要位置。回鹘、吐蕃、傣等用民族文字撰写出人物传记、民族史书及重要史料。《通典.边防门》是唐代民族史传的总结之作。  相似文献   

16.
陶懋炳《中国古代史学史略》分五编,分别论述中国古代史学的童年期、成长期、发展期,繁荣期、晚年期。著者在“前言”中说:“要创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的新史学,不但要鉴取近代中外史学的经验教训,还必须从我国古代史学这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中汲取营养,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史学遗产,剔除糟粕,汲取精华,寻求规律,推陈出新,这就是中国古代史学史的任务。”又认为要达成此艰巨任务,主要应从三个方面着手考察,即:考察古代史学发展过程中的思想斗争;考察史学技术,即编纂学方面的发展;考察史著中文学手法与恶劣文风的斗争。通观全书,可见本书对这三个方面的考察以前二项为重点,后一项论述得比较少些。“前言”又对中国古代史学史的分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把本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制度史是20世纪中国史学所提出的充满争议性的领域之一。本文以20世纪上半叶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史研究的产生演变为线索,考察唯物史观基本理论和方法论与近代史学转型之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正>20世纪的中国史学,通常被划分为传统史学、近代史学和马克思主义史学三大流派,而马克思主义史学从孕育、形成到发展、转型,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史学的进程。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对于深入地探讨20世纪的中国史学,深切地认识和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一、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概说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中国史学,或者说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史学  相似文献   

19.
评中国古代史学的“史才”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考察了中国古代典籍中“史才”的不同概念 ,认为“史才”在中国古代具有三种既相互关联又有所区别的概念 ,即史学主体综合素质之一 (修史的才能 )、史学主体的综合素质 (才、学、识、德 )、史学主体 (史学人才 )。由于“史才”最基本的含义是修史才能 ,为史学工作者职业身份确定的标志 ,因此它也成为包括史学“三长”及“史德”在内的史学主体综合素质的代称 ,并进而指代史学主体本身。从“史才”概念出发 ,弄清其不同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有助于加深对古代史学主体素质理论的认识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古代西南民族的火葬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火葬具有悠久的历史,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在西南民族中,火葬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现西南的许多民族仍以火葬为主、如藏族、彝族、羌族、布朗族、拉祜族、纳西族、门巴族、普米族等。怒族、哈尼族、瑶族等,不久之前还流行火葬。壮族虽以土葬为主,但对某些死者仍实行火葬;傣族僧侣实行火葬。故研究古代西南民族的火葬,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古代西南民族的火葬,相当复杂。大体可分为两个发展阶段、三大系统。两个阶段:一,部分土著民族的固有葬俗,始出现于先秦时期;二,在佛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