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德有 《百年潮》2011,(8):19-26
一项战略性的决策 1984年3月的一天上午,文化部副部长吕志先同志的秘书打电话到我办公室。当时,我在外文出版局任副局长。外文出版局在两年前的1982年5月,因国务院机关实行机构改革,已经与文化部合并,成为文化部的一个局,但我从未与吕志先同志有过接触。  相似文献   

2.
徐平羽同志去世十多年了。30年代,徐平羽在上海从事党的文化工作,抗战中去新四军,50年代在上海任市府秘书长。1955年反胡风,在整理的胡风材料中提到白丁,见报时先注“白丁,即徐平羽同志”,不久成书出版,改为“白丁,即徐平羽”,去掉了“同志”二字。徐平羽因胡风案牵连受审查一年多,1959年以后在上海任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局长,后调北京任文化部副部长,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报》最近在《出版百年》专刊中列举一百年来中国出版界的著名人物,介绍了陈克寒同志。我国出版界中现年三四十岁的人,已很少知道他了。陈克寒于1934年参加左翼联,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在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从事新闻工作,任新华通讯社副社长、副总编辑。建国后的1951年,从新华社社长兼总编辑的岗位上调出版总署任党组书记、副署长。1954年,出版总署与文化部合并,他调任文化部副部长,分管出版工作。1958年,文化部有些直属单位(包括部分出版单位)下放北京市,他调任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分管文化、出版…  相似文献   

4.
宋绮云烈士及夫人徐林侠、幼子宋振中(小萝卜头)和杨虎城将军及幼子杨拯中、幼女杨拯桂在解放前夕被残害于重庆“白公馆”,这是广为人知的。但宋绮云烈士一生的革命业迹知者不多。我父亲陈子坚与烈士一生几度相逢,长期共事,生前多次给我讲述宋伯伯的生平业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识在北伐战争的风雨中1927年春,我父亲在武昌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四师政治部主任,师长是赫赫有名的叶挺将军。政治部下属总务科科长是徐州同乡郭子化(郭建国后曾任山东省副主席、代理主席,国家卫生部副部长等),与我父亲关系很好。后来中共汉口市委调他去…  相似文献   

5.
<正>新中国的开国将领中有10位独臂将军,其中两位将军是由白求恩亲自做手术截肢的,他们是彭清云(1918-1995,江西永新人)和左齐(1911-1998,江西永新人)。1938年10月下旬,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在山西雁北地区协同晋察冀军区部队作战,旅长王震请求军区派医疗队支援。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即安排由白求恩牵头,组成西征医疗队驰援。在雁北地区开展战地救护的过程中,白求恩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编导大型活报剧《十年内战》1937年4月间,红一军团政治部驻在甘肃省邑县共和镇王家禄村,邓小平同志当时任政治部主任。他亲自编写了一个十幕大型活报剧《十年内战》,在“五·一”节全军团运动大会上演出。该剧时间跨度,从第一次国共合作写到第二次国共合作...  相似文献   

7.
读《文史春秋))1997年第6期所刊刘邦琨作《抗日少年刘剑与伍修仅将军》一文后,发现文中所写的“伍修仅将军”与原中顾委常委、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伍修权同志的个人经历及史实明显不符。由于我曾多年为伍老整理回忆录,现正写作《伍修仅传》,对他老的历史进行过全面了解与认真查考,在贵刊所发此文中写到的1940年到1943年间,他于1941年以前在甘肃兰州任八路军办事处处长,1941年以后在延安任军委一局《即作战局)局长,在此期从末到过山西,也从未作过地方秘密上作,更从末在山西岭县直接指挥过游击队。无论是伍老的历史档案还是他的回忆…  相似文献   

8.
蔡忆宁 《铁军》2023,(7):20-21
<正>我口中的“赖伯伯”,就是开国中将赖毅。他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在进军井冈山的途中,由毛泽东亲自主持赖毅等6人入党宣誓仪式。长征时,他任红三十二军第一○八团政委。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六支队政治部副主任、第四师政治部副主任兼第十二旅政委、淮北军区司令员、华中军区第七军分区政委等。赖毅将军一生对国家和人民的奉献,令我无比敬仰;  相似文献   

9.
我在“复查结论”上签字三天,便被调去中国文联负责落实政策 1978年12月8日上午,我在“右派”复查结论上签字,下午便去看望林默涵,这时他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秘书长、文联恢复小组(起党组作用)组长,是文联的一把  相似文献   

10.
与总参平行的训练总监部,由元帅刘伯承任部长、叶剑英任代理部长, 上将李达、我、张宗逊等任副部长 话得从1956年说起。 这年2月苏共召开二十大,暴露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问题。毛主席、党中央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一条自己的建设道路。6月,中央发出《关于学习〈改造我们的学习〉等五个文件的通  相似文献   

11.
学习是人进步的阶梯。学习使人认识人生,认识社会,引导人们走上灿烂的人生道路。徐挹江同志是我省一位有威望的老领导,他一生勤于学习,一生追求真理。现已届耄耋之年的徐老乃以学习为伴,怡乐天年。他于1938年春参加“民先”组织。当年夏,逃离已被日寇占领的济南,经鲁西北游击区到延安进入“抗大”学习。1940年分到鲁西军区做宣传工作,1945年调县大队任政委。1949年进军大西南任138团副政委。先后任兵团政治部报社社长、宣传部副部长、政治部主任、地州委书记、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顾委副主任。徐老几十年如一…  相似文献   

12.
他,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转为中共党员;他,曾任黄埔军校少校政治教官,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在叶挺任军长、聂荣臻任党代表的十一军担任政治部主任;他,长期在上海、香港、四川做地下工作,解放前夕,曾组织地下武装,策反国民党军队。新中国建立以后,他,功成不居,淡于利禄,不愿就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副部长之职,坚辞任命,宁肯当一名普通教师,先后在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担任历史系、文学系的教授。他,就是学识淹博,著译宏富,且曾叱咤风云,驰马疆场的罗髫渔同志。我曾在他领导下工作十余年,听他谈起过以往的经…  相似文献   

13.
在“中南戏曲观摩会演大会”中 1952年,我和我夫人徐虹奉调到中南文化部,从那个时候开始基本上都是跟随荒煤同志工作,直到他去世。当时,荒煤是中南文化部的副部长,实际上部里的工作基本上都是他在主持。我和徐虹被分配在调研科工作,由荒煤直接领导,徐虹还兼任荒煤的秘书。  相似文献   

14.
《炎黄春秋》2006年第11期《石西民谈徐铸成划右派实情》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某日,石随同时任中共上海市委分管宣传工作的书记张春桥到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柯庆施处去商定《文汇报》编辑部的帅”。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情况是:石西民1955年调上海市工作,1956年7月至1958年12月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兼市委宣传部部长,1958年12月至1963年12月任市委书记处候补书记,1963年12月至1964年12月任上海市委书记,1965年调北京任文化部副部长。  相似文献   

15.
1956年9月,我作为解放军报社记者,在停泊青岛的鞍山舰采访期间,与当时任副舰长的冯洪达同志相识。他是冯玉祥将军的儿子,1948年随冯将军一道乘船返国。他曾向我说过冯将军在海上遇难的经过。1981年我再次去青岛时,洪达到宾馆看我。后来他送给我一本他与夫人余华心合著的《冯玉祥将军魂归中华》一书,这本书详细记载了冯将军的最后岁月。今年9月1日,是冯将军遇难50周年。这使我想起前几年不幸去世的洪达,想起冯玉祥将军。当年与冯将军一同返国的共八人:冯将军和夫人李德全、秘书赖亚力,女儿理达、颖达、晓达,儿子洪达和女婿罗元铮…  相似文献   

16.
灾难的儿子——记公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刘久病后,在2月7日去世了。听说,他在病中时,他女儿曾向北京求助,可见医疗条件的不如意。这个灾难的儿子,不仅走早了,还走得很难。令人思之黯然。公刘少年时就有诗名。抗战期间,我虽然与他同在赣江源头那座小城,相互认识却是1950年春随军进入昆明后;1951年我调入云南军区文化部,他早在《国防战士报》工作,同住一个院子,朝夕相见,也就常能谈文论艺。他1927年出生,比我大两岁,在南昌读大学时就加入了反对国民党旧政权的进步组织,从而被通缉逃亡香港,继续在党的领导下从事报刊工作。上世纪的五十年代他在我们这些年轻军人当中,也就显得较成熟有学识。我们编辑的《文艺生活》月刊,若要发表重要的理论文章,如阐述文学和《矛盾论》、《实践论》的关系等,文化部副部长兼刊物主编苏策都要约请公刘来写。苏策考虑到:当时是供给制,军队干部没有余钱养家,这既可让公刘得些稿酬去赡养父母,也只有他能胜任这一理论性写作。刊物每期都要选一些文学精品刊在封二上,公刘的诗作《远离北京的地方》就是刊在这版面上。《解放军文艺》转载时,易名为《守望在祖国的边疆》,从而传诵一时。1952年夏,冯牧接任军区文化部副部长后,把他调入文化部,使他的诗作更多。1953年冬...  相似文献   

17.
我于1939年7月到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习。这已是抗大第五期了,我被编在第二大队六队。每周有军事、政治、文化课。"党的建设"课是由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胡耀邦同志来讲,每个星期半天。胡耀邦同志每次总是在我们早饭后,骑着一匹大洋马(从日军手中缴获的军用马匹,个头很高)来讲课,到午饭前下课,他骑马回去。抗大各队的课堂,都是露天的。我们队的课  相似文献   

18.
高屋建瓴为农民———随胡愈之深入农村编书□徐波1963年,农村读物出版社从人民出版社通俗读物编辑部脱胎而出时,胡愈之同志已是67岁的老人了。他那时身任文化部副部长、全国政协秘书长、民主同盟负责人,工作和社会活动十分繁忙。当时他还念念不忘为全国5亿农民...  相似文献   

19.
八年前,我突然接到中联部寄来的一封信,打开一看是李一氓同志逝世的讣告,既未讲追悼会的日期,也没有让我去北京送别的意思,实际上就是一张通告,但我继续往后看,在另一张纸上印着他感人肺腑的遗言:“我的后事从简.只称一个老共产党人,不要任何其它称谓.不开告别会和追悼会.火化后我的骨灰撒在淮阴平原的大地上.”我最崇敬的一位老共产党人、师长、导师,就这样永远地、平平静静地离开了人间!李一氓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战斗的一生.他是我们党内已为数不多的大革命前入党的资深革命家.北伐战争的,他与周恩来、郭沫若同在北伐军政治部共事;大革命失败后参加了南昌起义;瑞金时代,任国家保卫局执行部长;长征路上,任特种营教导员;抗日战争爆发,临危受命新四军秘书长,协助叶挺同志组建新四军;解放战争中转任苏皖边区政府主席;新中国成立后,他一直从事外事工作,先后担任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中联部副部长,是我国最早派驻国外的“红色大使”.陈毅同志曾赞誉他是“党内少有的大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20.
诗两首     
怀念王平同志少壮横刀为国谋千辛万苦不低头春夏秋冬战山岳东南西北当马牛长征胜利研韬略家邦危殆敌寇仇跨江援朝伸正义停战旋师事未休金陵精心培桃李连年硕果庆丰收功德双全人称颂万代楷模贯九州悼曹里怀五次反围同战斗,延安携手保中央。解放北平吾警卫,坦克冲锋尔昂扬。南下挥师各歼敌,首都欢庆共盈觞。月季花凋犹再发,痛君一去不复还!诗两首@莫文骅①五次反“围剿”时,他任红五军团十五师师长,我任十三师政治部主任; ②1938年起,我任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主任,他任参谋长,共同保卫党中央、陕甘宁边区。 ③北平解放时,我任四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