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一个个被提上议事日程.兴修水利、治理江河,也是全国人民的殷切希望.为了治理长江,1952年国家在长江中游的湖北省修建了荆江分洪工程.接着又考虑治理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经过周密计划,决定修建“汉江下游杜家台分洪工程”(简称汉江分洪工程).这个工程被列入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国家重点水利工程之一.工程的准备工作在1955年下半年开始.《湖北日报》很重视对这项工程的宣传报道,派我为常驻工地的记者.在正式开工前,我就到工地采访了,经常住在工地指挥部工作.  相似文献   

2.
1952年,当我刚从学校分配到长江水利委员会(后称长江流域规划办分室,简称“长办”,今称“长江委”)时,曾参加荆江分洪工程建设施工的技术总结和1954年荆江遭遇近百年来罕见的特大洪水时荆江分洪工程首次运用,三次开闸分洪测流的全过程.本文主要回忆荆江分洪工程从审批、建设到首次运用开闸分洪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历史时刻     
《百年潮》2018,(6)
正1950年10月,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听取中南局代理书记邓子恢的汇报,认真研究了荆江分洪工程方案。不久,荆江分洪工程获得批准。1952年3月31日,政务院发布了《关于荆江分洪工程的规定》。4月5日,荆江分洪工程全面开工。5月,中央人民政府委派水利部部长傅作义到荆江分洪工程工地慰问。临行前,毛泽东为工程题词:"为广大人民的利益,争取荆江分洪工程的胜利!"这项工程,只用两个半月就全部完  相似文献   

4.
195 2年 ,荆江之滨 30万军以 75天建成万里长江第一个现代化大型水利工程———荆江分洪工程。两年后的 1 95 4年夏季 ,这一工程被首次运用。我生于斯 ,长于斯 ,近年对荆江分洪工程的前前后后作了较深的调查。现分述如下 :1 95 4:百年罕见的大水1 95 4年五六月份 ,长江中下游连下暴雨 ,致使荆江下段江湖暴涨。 7月 ,中下游暴雨未停 ,上游又连降暴雨。上游的暴雨雨区比中下游更广 ,降雨量也更强。 7月下旬至 8月下旬 ,上游洪峰接踵而至 ,中下游又宣泄不及 ,这样巨流滞缓荆江一线 ,出现了近百年来罕见的大水 ,荆江大堤面临严峻的考验。6月中旬…  相似文献   

5.
长江在历史上频繁出现洪涝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做出了兴建荆江分洪工程的战略决策.人民政府通过建立健全各级组织机构加强统一领导、妥善处理分洪区移民安置工作、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劳动竞赛运动、加强思想政治动员和宣传教育、动员人民解放军发挥主力军作用、吸收苏联专家先进技术和苏联经验等措施,克服了巨大困难使分洪工程提前竣工,保卫了湖北、湖南平原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极大地降低了1954年长江特大洪水的破坏力,充分彰显出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增强了荆江两岸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6.
<正>世界闻名的荆江分洪工程,是共和国第一个伟大的"都江堰"工程。1954年的分洪实践证明,它不仅缓解了荆江两岸汛期严峻的防洪形势,而且保证了湖北、湖南两省广袤平原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结束了荆江河段平均每三年溃口一次的历史。然而,建国初期,党中央、国务院对荆江分洪工程建设的酝酿和决策过程却鲜为人知。为此,笔者专程赴湖北省有门关单位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现将资料记载的党中央、国务院对荆江分洪工程的酝酿和决策过程撰成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文物》1952,(1)
一、机构组成 1、由荆江分洪总指挥部、中南文化部、中南民政部、湖北省文教厅、民政厅、文物管理委员会、湖南省文教厅、民政厅、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组织"荆江分洪委员会文物管理委员会"为配合荆江分洪工程保护文物古蹟工作的领导机构,设"荆江分洪总指挥部文物管理处"为  相似文献   

8.
三峡工程是否必要?是否可行?关涉到多学科的科学论证。举要说来,大体是三个问题:一是对长江防洪的认识,二是治理的办法,三是兴工的时机。我有幸参加论证工作,学习各家之长。经过分析思考,现谈谈对这三个问题的看法。长江防洪日趋危急长江系雨洪河流,年年发洪,洪灾频仍。近两千年间,洪水成灾,十年有一。1954年大水,虽经举国抗救,仍然淹没农田4750万亩,受灾人口1880万人,临时转移437万人,死亡3万人,铁路中断,房屋倒塌,生产受挫,损失惨重。中共中央、国务院历来对治理长江洪患极为重视。1953年,毛泽东主席在审批荆江分洪…  相似文献   

9.
1952年夏初,我由政务院大专院校毕业生统一分配委员会直接分配到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后称“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简称“长办”,今称“长江委”)测验处水文科(后为“长办水文处”,今为“长江委水文局”)水文资料整编组(后为“长办水文处水文资料审编室”),从事长江流域历年水文资料审查,并编辑出版年鉴等工作。工作期间曾参加荆江分洪工程建设施工期间的技术总结,并亲眼目睹了1954年长江遭遇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水时荆江分洪工程首次运用、三次开闸分洪的情景。  相似文献   

10.
1952年3月下旬,我从武昌到沙市后,即去荆江分洪总指挥部报到。总指挥长唐天际接见我,他与我过去虽然不认识,但经过一番谈话,知道我是二方面军贺龙同志的部下,抗日战争时期又是李先念同志的部下,对我非常客气和热情。并说:“你们五师师长李先念同志是荆江分洪总指挥部的政委。”唐指挥长接着说:“荆江分洪工程分几大部分:第一,荆堤加固加高培厚,保证大堤在汛期到来时不溃决;第二,修建南岸分洪区围堤;第三,修建分洪闸、节制泄水闸等;第四,开挖和疏通分洪区内沟渠和修建其他涵闸等多处工程;第五,分洪区移民。以上工程除泄…  相似文献   

11.
1949年,全国解放战争炮火刚熄,中共中央一纸命令,把一位挥师征战的将军调到了长江边,毛泽东、周恩来派他来管理长江水利。从此这位多年鏖战沙场的军人,便改行当起了长江大总管,一干就是几十年,直到双目几近失明。他,就是被人称为“倔老头”的林一山同志。此刻,他对我谈起周恩来生前对三峡工程的关注,那无尽的话语似长江之水,滔滔不绝。 环顾林老居室的四壁,我似乎置身在水的世界。西墙并列悬挂的荆江分洪工程、丹江口水利枢纽、陆水试验坝、葛洲坝工程等巨幅彩照,记录着林老为中国水利事业40年奋斗的足迹。引人注目的是单独悬挂在东墙的那幅…  相似文献   

12.
耀庭  玉纯 《文史博览》2009,(8):48-49
1952年的荆江分洪工程,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全国最大的水利工程,也是我军在新中国成立后参加人数最多、任务最艰巨的工程。三十万施工大军中,解放军有十万。  相似文献   

13.
1998年 ,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刘斐同志诞生 1 0 0周年。在全国人民战胜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之际 ,不禁使人想起了曾担任中南军政委员会水利部长的刘斐同志为建设荆江分洪工程所作的历史功绩。尽管在 1 998年特大洪水来临时 ,荆江分洪工程只是处于临战状态 ,未予使用 ,但一旦到非分洪不可时 ,它必然会像以往一样发挥作用。毛主席教他当水利部长1 95 0年初春的一天下午 ,毛泽东主席约见刘斐 ,要刘斐到中南军政委员会任水利部长。毛泽东把他介绍给即将去中南主持军政委员会工作的邓子恢 ,他指着邓对刘说 :“…  相似文献   

14.
1998年8月16日,荆江分洪前线指挥部接到水情通报,今晚长江第6次洪峰到达沙市,沙市站水位将破45米。此时此刻,这个数字极其沉重地撞击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弦:45米,是中央确定的荆江分洪区运用的争取水位,一旦实施,就意味着位于分洪区的九百二十多平方公里将变成水乡泽国。长势喜人,一派丰收景象的稻田、果园和一百二十多家工业企业将被滔滔洪水吞没,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五十多万人将在孤岛般的安全区内很难地度日。尤其严重的是,滞留在分洪区内的少数群众的生命安全将受到极大的威胁。16时10分,荆州市长江防汛前线指挥部发布《…  相似文献   

15.
我今年70多岁了,从1952年19岁参加修建荆江分洪工程起,就一直在与水利打交道,可以说这辈子我与水利结下了不解之缘。现将我印象最深的几件事情回忆如下,因年代久远, 错误之处,还请知情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6.
徐国瑞与荆江大堤的溃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24年(1935年),荆江大堤溃决,酿成这次灾祸的原因,应当说大半归于人祸。我生长在沙市,1935年淹大水时,担任沙市小学校长,是沙市各机关团体所组成的救灾委员会的委员之一,参加了救灾的具体工作。特将亲见目睹摘要记出,以供了解大堤渍决前后一些事实的端末。荆江大堤是长江三峡以下最重要的一段堤防。1932年,徐国瑞担任了荆江堤工局长的职务(1937年改为江汉工程局第八工务段主任),到荆江大堤溃决后继续连任直至1945年,几经政局变迁,徐氏均长居这个要职。徐国瑞是湖北应山人,北洋军问时期,曾做过湖北水警厅标“统,任堤工…  相似文献   

17.
长江是一条雨洪性河流,洪水频繁,千百年来依靠堤防御水,受到洪水的严重威胁,尤以荆江为甚,而荆江防洪长期面对的却是上游洪水来量大与堤防安全泄量小的矛盾。在今年7—8月主汛期,长江流域暴发全流域性特大洪水,荆江河段首当其冲,水位屡超历史记录。8月17日沙市水位达到45.22米,超过1954年8月7日水位44.67米约0.55米,出现有水文纪录以来的最高水位。“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特大洪水暴发后,荆江大堤及长江干堤大险不断,可谓惊心动魂。长江两岸人民经受了八次洪峰的严峻考验,数百万军民奋力抗洪,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关怀…  相似文献   

18.
1935年7月5日(夏历乙亥年六月初六),长江荆江大堤万城堤段得胜台处溃口,致使江汉平原大地陆沉。荆州城遭洪水围困,沙市除荆江大堤边之中心街(即今中山路)未遭淹没外,凡土城内外之地形低凹处以及便河两岸,均水深数尺。 灾情发生后,沙市《荆报》曾编纂《荆州水灾写真》一书,记载其事,但由于当时荆沙地方政府和地方驻军要员之间意见不合,平时就常相互借故寻衅。灾情发生后,更是相互责难,恶毒攻讦,因此堤决之真相如何,责任究该谁负,当时很难弄清。荆沙驻军第十军军长徐源泉在水淹江汉平原时就公开出面为荆江大堤主管修…  相似文献   

19.
《文物》1952,(1)
文物古蹟是我们祖国古代劳动人民无限的智慧和血汗所筑成的成果,从文物古蹟中可以看到我们民族历史的悠久,文化的灿烂,并从而认识我们祖国的伟大。因此凡是参加荆江分洪工程的全体民工,人民解放军,干部同志们,都应当从思想上认识文物古蹟是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是属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中游自今湖北枝城市(原宜都县)东南之枝城街市(在焦枝铁路桥北面不远)东南流至城陵矶(今属湖南),通称为“荆江”河段,呈西北至东南(偏南)流向,以藕池口(今公安县东南,宋属石首县)为界,以上称“上荆江”,为顺直微曲性河段,水流枝分,汊河发育;以下为“下荆江”,河道蜿蜒曲折,素有“九曲回肠”之称,江水泛滥的问题尤为严重,因此堤防的修筑至关重要。今荆江两岸有长达数百公里的人工堤防,其中以位于北岸,上起江陵枣林岗、下迄监利城南,全长182.4公里的荆江大堤1最为著名。有关荆江堤防的研究已有一些成果,从清人撰修的《荆州万城堤志》,到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