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代杂剧作家史樟,关于其籍贯有二说,一为"真定说",一为"永清说",本文提出二者当以"永清说"为是,并考述"真定说"产生之缘由。  相似文献   

2.
《论语·学而篇》中的"贤贤易色"一语该作何理解向来有争议,历代学者或将之理解为"见贤而变易其色"或认为其应指"易其好色之心以好贤",经深入考辨笔者以为此章中"贤贤易色"解为"见贤而变易其色"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山海经·南山经>中旋龟"可以为底"之底不应读为"疧"训病或读为"胝"训足茧,而应读为砥训磨刀石.而柢山之鱼"鯥",其音如留牛,不当训"留牛"为犁牛,"留牛"当是"鯥"之缓读,此鱼其鸣自呼."竹箭"一词在<山海经>中出现9次,袁珂先生除一处连读外,其馀均读断.其实"竹箭"就是"箭竹",虽可单称"箭",但8例"竹箭"不应读断.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古玺印选》著录一枚"匀蜀金"玺印,其"匀蜀金"之"匀"应读为"钧","钧蜀金"指三十斤蜀地生产的铜、银等金属块。由于该玺印的印纽为銎形,表明它是一枚烙印,其用途当是在蜀地生产的三十斤金属块或封缄上戳打印记。至于该玺印的国别,因为其文字具有比较明显的晋系特点,所以它应系战国时期的三晋而非燕国玺印。  相似文献   

5.
"四个伟大"作为一句口号,其最完整的表达为:"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这是"亲密战友"关于"伟大领袖"的语录,四"伟大"与三"万岁"连接得堪称流畅完美,所以自其面世后,立刻就显示其权威性,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都是不能改的,四"伟大"的前后次序也不能颠倒。但如此严格规范的定式毕竟也有其发展、形成的过程。一、"四个伟大"的雏形:3+1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闭幕后不久,毛泽东决定  相似文献   

6.
"全盘西化"论,是近代中国文化思潮演进过程中的一种以彻底否定民族文化传统、全盘肯定西方价值取向为特征的文化思潮,它反映了近代中国有识之士对西方文化模式的推崇与选择。其主要代表人物为胡适、陈序经,二者主张"全盘西化"论的主要目的是为打击封建复古倒退文化思潮,这在当时具有一定进步意义,但因其对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全盘西化"论最终演变为一种激进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7.
最近,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博士在其新出版的《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一书中,提出了关于"广义博物馆"的系列思考,其核心内容是:博物馆是按其功能进行管理,还是按其社会职能、社会要求追求发展目标。按功能要求,博物馆应以收藏、研究、教育(展示)为最主要职能;而按社会要求,博物馆则须以提供更好的文化产品、文化环境和文化服务为己任。  相似文献   

8.
《风景名胜》2008,(6):87-87
"中华民国总统府"位于台北市中正区重庆南路一段122号,正大门面对凯达格兰大道(原称"介寿路",陈水扁当台北市长期间将其改现名;"总统府"原来的名称也是"介寿府",2006年3月24日陈水扁又将其"正名"为"总统府")  相似文献   

9.
从汉"里"谈长沙走马楼吴简中的"里"和"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浩 《史学月刊》2008,(6):97-100
吴简"里"只是一个虚拟的户籍单位,而"丘"作为临湘地区的一种居住单位在东汉末年就已存在,到孙吴时演变成带有强烈屯田色彩的居住单位,但还不能视为一种"聚"与"村"之间的自然聚落方式.出现"同丘不同乡"反常现象的原因为某人从某乡迁移到另一乡某丘居住、耕种时,其户籍单位未能及时变更,故在缴纳赋税时只能记在其原来所在乡的籍账上.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地域分类,其区别于城市旅游,是在原有的观光旅游中衍生出来的一种以乡土气息为标志的旅游种类,其活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旅游地以乡村地区为主。百丈峰景区定位为养生度假休闲区,以"慢游"为理念,突出"养生"主题,使其成为本市市民休闲养生的后花园。文章就百丈峰的优势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进而提出发展百丈峰乡村型休闲旅对策。  相似文献   

11.
遣伯盨有"用■眉寿"一句,不易解释。"■"字本文认为应释为"■",在铭文中读为"祈"。此字写法亦为楚简"忻"字两种异体提供证据。对于"■"字,学者对此有不同意见,本文试在诸说基础上,重新考察其读法,将其读为"匄"。"■■"为同义连用,相当于金文习见的"祈匄"。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30年代,随着中国农村复兴运动的高涨,农村合作实践中出现大量商资归农现象,并由此推动中国农村合作运动进入"极盛时期"或"农业合作社数量猛进和性质有所变更时期".这一现象不仅为中国合作运动史上之新鲜事物,亦为"中国独有之现象",故在社会各界特别是知识界引发了一场关于"商资流入农村问题"或商资归农利弊关系的讨论.而当时重要的新闻媒体天津《大公报》或发表社论及报道或刊发有关人士对这一问题的评论文章,积极参与了这一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探讨.其讨论的目的在于为中国农村合作事业寻找一条可行之路,并以此复兴农村、振兴民族.不过,由于这场讨论本身是"社会失序时期"理论界的一种反映,所以有时人曾讥讽其为"合作者不合作".  相似文献   

13.
陶佳 《沧桑》2013,(3):24-26
孟子"仁政"有其独特的内在理路。主要表现在:以心性假设为基础,寻找"仁政"最本根的来源;以"民为邦本"为原则,设计一套"以民为本"的具体施政措施,全方位的"为民着想";肯定主体的人在"仁政"中的能动作用,形成一条隐形的施政主线;以"天下大同"为"仁政"的理想追求,构设了人类世界的可能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烧"太平香"是流传于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及周边地区的一种民间还愿类祭祖仪式,当地人简称其为"烧香".本文记录了这一民俗事象的仪式过程.在与萨满教仪式的比较中,从岫岩地区的族群发展史、"烧香"仪式的某些程序及服装器具的制作与使用等方面对其神圣/世俗性进行分析,得出:岫岩"烧香"祭祖还愿仪式是一种世俗性裹夹下的"神圣"仪式.  相似文献   

15.
近代"西学"在士人心目中的确立,使中国传统的"道"被时空化。从以前相信"天不变,道亦不变",亦即"道一而已",到逐步承认"道出于二",进而衍化为以西学为基础的"道通为一"。在此三阶段中,"道"从普适于"天下"(即全人类)的大方向,缩小为中西学区分下的区域成分,并有"过时"之嫌,后再重新上升为"世界"通行的模式,然其内涵已面目全非。这一根本性的大转向,是近代这一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非常值得梳理。  相似文献   

16.
论中共在1921—1949年建构“人民”话语的特点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话语是中国革命和中国政治民主化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在建构这一话语时,一是注重"人民"话语的历史发展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赋予其不同的内涵;二是突出"人民"话语的阶级性,与"国民"等其他话语作了严格的区分;三是赋予"人民"话语以无上的价值向度;四是强调"人民"话语的真实性。中国共产党对"人民"话语的科学建构和准确运用,不仅为其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而且也为实现政治现代化创造了必要的历史前提。  相似文献   

17.
楚系青铜器"屈子赤角簠"的作器者"屈子赤角",目前学界多认为其即《左传》记载的楚"息公子朱"。揆诸史籍及出土材料,该观点值得商榷。"息公子朱"当为"公子朱",其出身为王室公子,与"屈子赤角"应非一人。  相似文献   

18.
郭海姣 《区域治理》2022,(9):113-116
如将平和有序之社会视作一弯平滑如镜之湖水,则商标侵权行为宛若一枚石子,侵权人将其掷入湖中,不仅会击中商标专用权,亦会激起层层涟漪,损及各种公私法益,并造成了一个致害法益的"差序格局",其"圆心"乃为商标专用权,"内层涟漪"系利害关系人之私益,"中层涟漪"系相关公众之公益,而"外层涟漪"则为行政管理秩序以至国家法益.商标...  相似文献   

19.
康有为的"新中国"构想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从1889年到戊戌维新之前,是其"新中国"构想的第一阶段。此一阶段的"新中国"还不是一个国家概念,是希望中国人移民巴西开辟新地域。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的"新中国"构想主要体现为大力宣扬变法维新,希望通过改良方式变清王朝为君主立宪国。这是他"新中国"构想的第二阶段。这时的康有为开始从国家体制着手,他构想的"新中国"是资本主义式的君主立宪国家。民国时期,康有为多次使用"新中国"一词,拟定新中国政府议章和新中国宪法草案。这一时期,他的"新中国"构想主要是倡导虚君共和制,明确政府职责及宪法。康有为"新中国"构想的内涵始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而"救亡"始终是其"新中国"构想的出发点和归宿,其每一阶段"新中国"构想的内涵都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臣谏簋铭文中的一些字,旧没有得到很好的释读,如"处于軝"后面一字,旧或误释作"从",或误释作""。本文根据不其簋、不其簋盖、引簋铭文等相关金文资料指出它应释作"■"而读为"同",意思是聚合,并讨论了甲骨文中与之用法相同的一些"同"字。"引又"下一字,或释作"■(忘)",或认为是"闻"字之省,或释作"长",本文赞同最后一种意见。"灷",旧或读为"■(媵)",或读为"告",或读为"朕",本文认为它可读作"遵"或"顺"、"训"。"灷皇辟侯"下一字,或释作"令",或释作"余",本文赞同前一种意见。"侯令"下一字,或释作"■",或释作"!",本文赞同前一种意见,指出它仍是虚词。"■"下一字,或认为是"服"字稍残,或释作"■",或隶作"■",本文赞同最后一种意见,又根据铭文文义,指出它应该是一个虚词,并且讨论了金文中与之相关的一些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