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甘肃秦安县博物馆馆藏青铜提梁卣,于2002年5月送至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做修复处理,此器通高18cm,重1.4公斤,腹高为14.9cm,腹径8cm,盖高8.2cm,盖径13.5cm。表面制作光滑,内壁较粗糙,通体布满铜锈及少量土垢,提梁从中部断开,与卣腹用环链联结。移交时没有确切的时代记录,具体年代和定名待考证。  相似文献   

2.
2004年5月至7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文保室对扶风县齐家村北M41出土的铜尊、铜簋、铜卣等三件器物进行了修复.修复的方法是运用我国传统青铜器文物修复的矫形和焊接、去锈以及着色做旧等技术,并与德国现代文物修复技术相结合,使三件变形的器物重新修复完好.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的精度不断提升,高精度的工业级CT系统集现代化射线检测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和计算机处理技术于一身,并在青铜文物保护与修复领域体现出日益明显的优势。本工作通过南京出土春秋青铜鼎的修复案例,将高精度工业级CT技术运用到传统青铜文物修复中,并将检测影像数据与视觉增强现实(AR)相结合,为文物修复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更为准确的依据,为修复实施提供了更为直观与便利的操作环境,也是对传统青铜器修复技艺的发展进行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4.
贾文超 《收藏家》2002,(6):57-60
辨别古代青铜器的真伪,是个复杂的问题。青铜器的鉴定专家,一般是从铜器的造型、纹饰、铭文、地子与锈蚀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形成了一套鉴定的方法,它是经过长期的实践而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传给了一些人,有很多的人学习了这些经验之后便用于鉴定。但也有一些人学了这些经验之后,专门研究仿伪作假。从历史上作伪者就大有人在,加之现在收藏又是热门,便形成了一支庞大的造假大军。这些人学了鉴定功夫之后,千方百计研究怎样骗人。他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反鉴定。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各地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大,更多的古代墓葬和遗迹被发现,伴随而来的不仅是文物考古的力度加大,而且出土文物也越来越多,在这些出土的文物当中常有破损严重的文物,之中不乏有青铜器的精品及一级品。而以往发掘出土的精美青铜器也只有少数保存较为完整,多数都需要修复。摆在文物修复工作着眼前的问题是,怎样更好的将这些古代文化瑰宝修复好并还原它原有的面貌。在这方面。修复人员必须了解并学会简单的素描与雕塑的技法,(这也是文物修复基本功的其中一项)这在修复文物方面是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6.
作为器物类文物修复的代表,青铜器修复保护技术目前已经发展得比较全面,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修复案例。但占青铜器比例最高的兵器项修复并不为大众所熟知。文章以一件素面青铜戈的修复为例,从了解目标文物背景、制定修复方案、准备修复器材和正式修复过程等几个方面梳理了青铜兵器的修复工作流程,供相关人员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解决结构具有对称性的破碎文物的数字修复问题,本研究利用计算机技术,提出了一种针对结构具有对称性的破碎青铜器文物的数字修复方法。首先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实现破碎文物的三维建模,然后采用基于特征点集的最小二乘方法计算破碎文物的对称平面,进而利用对称性实现破碎文物的数字修复。针对对称性计算的镜像模型与原始模型几何造型不完全一致的问题,采用非刚性配准方法实现了镜像模型的几何变形。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实现破碎文物的数字修复,将为实体修复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文物修复是对文物的再发掘、再认识,应体现文物的历史性、艺术性。保护修复的材料不应对文物带来损害,并尽可能延长文物寿命;文物修复应具备可逆性及材料的兼容性。文物保护修复是涉及多学科领域的综合门类。  相似文献   

9.
文物修复就是将残缺不全的文物最大限度地恢复文物的本来面目,文物修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考古发掘出土的陶器文物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反映了古人生产和生活情况。由于陶器的主要成分是硅胶盐,易受外界因素的作用,极易发生破碎、开裂等现象,特别是长期深埋于古墓里的陶器文物更易出现损害、病害等问题。陶器文物具有不可再生、不可复原、不可替代等特性,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保护和修复,显得格外必要。文章以毕节双树湾汉代古墓群为例,通过介绍该古墓群出土陶器的概况,分析考古现场出土陶器文物的典型病害,提出汉代陶器文物保护与修复的方法,以期为汉代陶器文物的出土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1.
马腾 《东方收藏》2020,(1):38-40
中华民族对蝉的认识和喜爱由来已久,这从目前出土的文物,特别是玉器和青铜器上的蝉纹和蝉饰就可见一斑:早在距今五六千年左右红山文化遗址就出土过几件造型抽象、线条简单的玉蝉。商周以来,青铜器成为重要的礼器和日常使用器具,蝉纹即是器物上雕刻的各色图纹中较为常见的装饰之一。汉代是中国玉雕艺术的极盛时代,玉蝉出土数量众多,雕琢工艺较前代更为精巧,主要特征是线条简单,棱角分明,刀刀见锋,有"汉八刀"之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介绍了青铜甚六鼎的修复状况以及传统工艺与新技术结合的成功运用。  相似文献   

13.
“苏州派”青铜文物保护修复传统技术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青铜文物保护修复传统技术的科学化研究,目的是对源远流长的中国青铜器保护修复技术进行抢救、继承并发展,使之科学化和规范化,系统全面地揭示、继承和发展中国青铜文物保护修复传统技术。研究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为国内青铜文物保护修复传统技术的调查研究,即对国内青铜文物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陶瓷古国。在古代遗留下来的遗存中 ,多以陶器为大宗。我们在文物修复技术保护工作中所接触到的各种文物标本之中 ,数陶器的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其次 ,古代陶器本身又融汇着选料、造型、雕塑、翻模、刻绘、敷彩、施釉以及入窑烧制、控制火侯等等一系列技术的或艺术的因素在其中。同时 ,古代陶器在墓葬内外遭遇到的损坏、侵蚀、污染等等千差万别 ,情况最为复杂。因此 ,古代陶器的修复保护工作是至为重要的。它也是各类文物修复保护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值得给予足够重视。古代陶器修复保护工艺流程中 ,包括着环境分析、现状调查、原状评…  相似文献   

15.
陈庚龄 《丝绸之路》2011,(12):100-103
武山县博物馆藏品丰富,由于保存环境不佳,致使藏品腐蚀、受损情况严重。本文通过对馆藏青铜器、纸质、石器、陶器、画像砖及木器文物保存现状调查,为下一步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修复方案提供技术支撑与信息资料。其中,着重对博物馆所在地区域及局部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特别是对藏品因自然环境腐蚀导致文物严重受损的典型案例进行了调查;对目前藏品病害存在类型进行了分析,对藏品腐蚀受损原因进行了科学剖析。  相似文献   

16.
文物修复理念探讨与实践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修复是保护文物和研究文物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文物修复理念又是指导文物修复工作的理论基础;要能够熟练运用各类科学仪器并且在先进修复理念的指导下,对不同门类不同质地的文物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仪器分析是了解文物性质与制定修复方案重要依据;吸收国外修复理念精华,并且结合中国传统文物修复理念总结出一个适合中国文物修复的全新理念,既有利于研究文物,也有利于更好地展示和保护好文物。  相似文献   

17.
青铜文物保护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俐 《东南文化》2000,(1):121-124
本文回顾了二十世纪青铜文物保护技术及相关的问题,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现代社会的高度发展,提出了青铜文物保护即保护技术与工艺研究二个部分,并应制定相应的法律保护传统工艺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博物馆内物浮放物体的地震危害性分析,指出了物防震的一些主要问题。归纳总结了馆藏物的传统抗震措施。阐述了现代隔震技术的发展、研究现状以及隔震装置在物防震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同时给出了博物馆物防震保护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9.
闫庆联 《收藏家》2006,(6):67-68
庚儿鼎出土于1961年。当时山西省侯马上马村东周墓群第十三号墓出土了两件大小、花纹、铭文几乎完全一致的青铜鼎。本文涉及的是其中之一。其口径40厘米,通高43厘米,大口、窄沿、深腹、圜底、直附耳、兽形蹄足。纹饰由两组蟠螭纹饰和一组三角纹内填单线钩纹构成。鼎腹内壁有铭文如下:“唯正月初吉丁亥徐王之子庚儿自飤緐用征用行用侖禾用鬻眉寿无疆??共计3行29字(见《考古》1963年第五期二二九页《山西侯马上马村东周墓葬》和二七零页张颌和张万钟两位老先生所著《庚儿鼎解》)。因此鼎记载了徐王庚为世子所作故称庚儿鼎。庚儿鼎对研究当时历…  相似文献   

20.
目前,大多数博物馆的文物管理工作依然较为落后,这不但影响了管理工作的效率,还给文物带来了安全隐患。所以为了有效改善博物馆的文物管理情况,应根据博物馆的特征,基于RFID技术,结合Wed Service应用程序建立出一套实时监控博物馆文物的管理系统。本文主要分析了RFID技术在文物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以及博物馆文物管理系统的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