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藏家》2017,(11)
<正>清代御窑厂是专门烧制皇宫内府使用的御用瓷的窑场。御窑厂烧制的瓷器除了由皇帝赏赐之外,即使是王公重臣也不能直接从御窑厂中得到。这些珍贵的皇室艺术品,以其出类拔萃的优秀品质、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和传世稀少的数量,历来受到世界各地收藏家们的喜爱和珍视。清代御窑厂是在明代景德镇御窑厂的基础上继承并发展而来。明代景德镇御窑厂自明万  相似文献   

2.
<正>黄釉瓷器是颜色釉瓷器诸多品种之一。低温黄釉瓷器创烧于明初的景德镇御窑厂,以黄寓皇,仅供宫廷御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代黄釉瓷器11万多件,以帝后生活日用器皿为主,各式大小不一的黄釉碗、黄釉盘数量众多,余多为碟、杯、匙、瓶、壶等;亦有祭祀用的黄釉瓷器及陈设观赏用的黄釉瓷器等,由景德镇御窑厂生产,为皇家所垄断。以黄寓皇的黄釉瓷器黄釉瓷器是颜色釉瓷器诸多品种之一。"黄""皇"同音,金黄是至尊之色,中国古代很多朝代都以黄色为贵。早在《周易》中,就有关于黄  相似文献   

3.
<正>洪武是明朝建立后的第一个年号,是明朝各项制度的建立时期,也是景德镇明官窑瓷器烧造的重要时期。作者根据御窑厂出土遗物对明洪武官窑进行综合研究,全书分9个章节:明初社会的政治和文化艺术、关于明代洪武官窑、洪武官窑的考古发现与相关记载、明御窑厂发现的洪武官窑遗存、关于洪武官窑瓷器、洪武官窑瓷器工艺  相似文献   

4.
清代御窑厂的建立与终结——清代御窑厂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御窑厂是清代专门管理和组织烧造御用瓷器的官府行政机构,但其建厂和终结的准确时间史籍阙载。本文谨从文献、传世实物和考古材料出发,对这两个问题考证后,认为清代的御窑厂建于顺治八年以前,光绪三十三年以后御窑厂由商办江西瓷业公司经营,宣统三年清王朝覆灭是其终结时间。  相似文献   

5.
本通过研究景德镇御窑厂附近发现的多种低温黄釉瓷器,参照有关实物资料和献史料,认为明洪武早期就已经出现了低温黄釉瓷,并又所发现的这些低温黄釉瓷器的生产时间应在洪武四年左右。  相似文献   

6.
<正>康熙(1662-1722年)一朝,是清朝入主中原后的第二个王朝,在经历了顺治时期的经营后,清王朝从康熙时期逐渐强盛起来。随着国力的不断提升,陶瓷业的生产也得到了恢复和进一步的发展。明、清两代御窑瓷器的烧造都是通过景德镇的御窑厂来经办的,康熙朝也不例外。御窑是明清两代专门为皇家宫廷烧造瓷器的场所,也是负责御用瓷器烧造的生产与管理机构,设立在江西景德镇珠山,明代称御器厂,清代称御窑厂。康熙帝及朝廷对于景德镇官窑瓷  相似文献   

7.
近三十年来,在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遗址出土了大量明成化时期的瓷器残片,经考古整理后,有数百件器物被复原,其中斗彩和斗彩半成品占比例较大。通过出土遗物与传世品的比较,可以探析成化时期斗彩瓷器的釉上彩绘制作工艺,并就此明晰成化斗彩瓷器淘汰率较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来样加工、私家定制,这种生产方式不仅盛行于当下,三、四百年前的中国,窑厂的瓷器工匠们已经从海外订单中获取了丰厚的利润。不识洋文、不懂西方文化。中国工匠和瓷器商们如何满足外国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呢?  相似文献   

9.
近三十年来,在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遗址出土了大量明成化时期的瓷器残片,经考古整理后,有数百件器物被复原,其中斗彩和斗彩半成品占比例较大。通过出土遗物与传世品的比较,可以探析成化时期斗彩瓷器的釉上彩绘制作工艺,并就此明晰成化斗彩瓷器淘汰率较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2018年的一天,“南海Ⅰ号”考古发掘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考古队员陈士松用手铲拨开厚厚的海泥后,一摞摞精美的瓷器呈现在他的眼前,经多方专家考证,这些瓷器来自福建闽清义窑。陈士松看着几件青白瓷器底写着“陳”“詹直”等墨字,陷入了遐思:南宋嘉定年间,福建福州富商詹老板和陈老板在闽清县窑厂订烧了一批瓷器。瓷器烧制好后,两位老板雇河船运瓷器经闽江到出海口。在这里,瓷器换乘大海船南下,经泉州港后,继续向南。  相似文献   

11.
北京故宫博物院夙以收藏丰富而闻名于世,其藏品不仅数量多,品种齐全,而且包括大量稀世珍宝。瓷器是故宫博物院藏品中的一类,仅明清两代景德镇瓷器即达三十余万件,其中三分之二以上为御窑厂烧制的官窑瓷器,它们是系统研究明清两代瓷器,特别是宫廷御用瓷器的发展、时代特征、造型、纹饰、款识等问题的宝贵资料。本文即就个人所见,对故宫藏明清瓷器作些研究和介绍。一御窑瓷器的特定纹饰如前所述,故宫藏明清瓷器,大多为御  相似文献   

12.
陈润民 《收藏家》2002,(9):21-28
明代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宜德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以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  相似文献   

13.
明成化时期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之一。成化朝历时23年,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艺术氛围,以及明宪宗朱见深所具有的良好艺术修养,使成化朝在御用瓷器烧造方面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瓷器不仅数量大,而且品种多。与明代早期和晚期景德镇御窑瓷器相比,处于明代中期的成化朝御窑瓷器独具一格,对后来瓷器烧造产生了深远影响。明代晚期以来,古董收藏之风盛行,文人雅士对成化瓷器极力推崇,导致仿品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明朝洪武时期民窑和御窑的制瓷工艺及当时瓷器的艺术风格进行了研究、分析和介绍,并对洪武御窑厂的建立时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珐琅彩是一种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其制作工艺繁复考究。本文通过对故宫旧藏的雍正、乾隆时期的细白釉瓷器造型、胎体、款识等方面探赜爬梳,并与珐琅彩器物进行比较研究。同时,本文结合清宫档案,考证出这一批白釉瓷器是景德镇御窑厂为清宫造办处珐琅作特制的白釉瓷坯,证实了档案中有关珐琅彩制作工艺的记载。  相似文献   

16.
中国青花瓷器历史悠久,举世闻名。明代在景德镇设立御窑厂,烧制了大量青花瓷器,其中宣德窑青花尤其精良,古文献中有"瓷器以宣窑为佳"、"宣窑青花最贵"的称颂。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宣德青花海水龙纹大扁瓶,是明青花瓷的典型代表之一(见图)。青花海水龙纹大扁瓶高45.8、口径8.1、足径14.8厘米。口微敞,短颈上细下粗,扁  相似文献   

17.
雍正皇帝统治时期(1723-1735年).正处在清王朝康、雍、乾三朝盛世之时,他不仅是一位促进清前期社会发展的政治家,而且就当时的官窑陶务而言,也使制瓷业在景德镇御窑厂有了长足的发展。这时的御窑厂继承了明代官窑的生产方式,皇帝派官督理陶务,实行御器生产专供宫廷他用的政策,将瓷器的生产数量和制瓷工艺提高到了又一个历史的巅峰。雍正官窑生产的瓷器不仅胎质细腻.釉色莹润,而且色彩绚丽、雕绘精工,无论是青花、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等,还是五光十色的  相似文献   

18.
粉彩,创始于康熙晚期,鼎盛在雍正、乾隆时期,它是在彩料中掺入了一种含砷的具有乳浊效果的白色彩料—“玻璃白”,有意减弱了色彩的浓艳程度,使色调更为温润柔和的彩瓷新品种。康熙晚期,粉彩瓷器初创,数量不多。雍正一朝,粉彩瓷器的烧造数量和工艺水平都有了极大的发展。至乾隆朝,由于弘历皇帝的格外青睐,景德镇御窑厂瓷器的生产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官窑粉彩瓷器的制作,在保留中国陶瓷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西洋工艺美术的优点,烧造出许多具有新意的粉彩瓷器,工艺精细、图案华贵、色彩艳丽成为这一时期官窑瓷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作者偶然在紫禁城内南大库区域发现的一小块瓷片为线索,可辨其为康熙青花万寿尊残片。此外,作者透过对康熙二十年至二十七年(1681-1688)御窑厂瓷器上频繁出现“寿”字的考证,指出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李勇 《文物世界》2000,(6):51-52
唐英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清雍正、乾隆时期由他主持的景德镇御窑厂所烧瓷器,巧夺天工,精美无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蜚声海内外,被世人称之为“唐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